我是誰?從哪裡來?到哪裡去?

2020-12-22 學習之路2020

接著上一期,聊完工作的零零總總之後,我們再把思維半徑放大,來聊一聊人生的意義。(聽起來貌似雞湯,但你是否曾經靜下心來,認真思考過呢?)

放眼世界,任何一種動物的生命軌跡都是這樣的:吃飯、睡覺、玩耍、繁衍後代。而我們人類也一樣,首先要滿足衣食住行用等各方面的基本物質需要。這些物質帶來的滿足感是真真切切的,吃飽穿暖睡好,從頭到腳,神清氣爽。有時候想想,當明星其實也挺苦的,吃不飽、穿不暖、睡不夠,雖然財富足夠多,但身體的舒適度還遠不及我們普通人。

當物質較為豐富後,我們開始追求精神層面的滿足,在這之間有一個過渡階段,即通過外化的物質轉化為內化的精神,通俗地講,就是現在流行的各種炫物質、炫財富。我不僅吃得飽,還吃得好,這可不能關上門自己偷著樂,要讓大家知道,要讓別人羨慕。這種成風的現象怎麼說呢?人之常情、無可厚非、適度就好。

接下來,由這一階段過渡之後,精神層面的進一步發展,會進入一個全新的多維空間,包括:在親情、友情、愛情中,感受愛與被愛;在工作及人際交往,在對社會做出貢獻中得到他人的認可和尊重,實現「有顏、有才、有趣」的完美人設;在「讀萬卷書、行萬裡路」的體驗中感受人類文明及智慧的博大精深。

說到「讀萬卷書、行萬裡路」,我對一段話的印象特別深刻,就是電影《無問西東》中沈光耀媽媽的一段話:「當初,你要離家千裡,來到這個地方讀書,你父親和我都沒有反對過,因為,是我們想你,能夠享受到人生的樂趣,比如讀萬卷書行萬裡路,比如同你自己喜歡的女孩子結婚生子。不是給我增添子孫,而是你自己,能夠享受為人父母的樂趣。」

感慨啊,這種精神層面的追求,在一張書桌難求的戰亂年代是一種奢望,而在我們現在這種和平盛世,很多人卻不願讀書、厭惡學習,整日沉迷於各種物質追求、炫富攀比,或者,流連於諸多快餐式、無營養、低層級的娛樂消遣,無法實現自我提升,更何談對社會的貢獻。尤其是決定國家走向的年輕人,長此以往,未來何在?先烈情何以堪!

最近幾期文章,我們從高考填報專業、聊到工作的目的、聊到人生的意義,最終直指生命存在的底層邏輯。筆者將這些年來自己的人生感悟進行梳理、歸納總結,希望認識自我、反思自我、提升自我、實現自我,從而遇到更好的自己;同時,作為一名母親,願把媽媽的經驗教訓、人生感悟,說給孩子聽,望與吾兒共進步。另外,作為一名老師,職業使然,也很願意在課堂、在網絡上與大家分享。正如筆者在百家號首期文章中提到的,希望我們每個人都能執果索因、追本溯源、抽絲剝繭,擺脫單純的具象思維,站得更高、看得更遠、想得更多,做得更好,能夠坦然地既享受又不只局限於「吃飯、睡覺、打豆豆」的人生。

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如果喜歡,歡迎大家為筆者點讚、讓自己收藏、與朋友分享,也歡迎大家在下方評論及留言,我們一起交流,共同進步!

相關焦點

  • 我從哪裡來,我是誰,我要到哪裡去?
    不知道你有沒有這樣問過自己:「我從哪裡來,我是誰,我要到哪裡去?」其實,有一句話已經很好的問答了這個問題,這句話就是「從哪裡來,到哪裡去」。從哪裡來的「來」只不過是某一個時空的剛剛開始,到哪裡去的「去」只不過是某一個時空的剛剛結束,因為人只不過是時空的產物,而時空又是無窮無盡的。搞不清這個問題,對個人來講,人生定會是一塌糊塗的;對家庭來講,定不會懂什麼叫家和萬事興;對企業老闆來講,企業一定不會做到長青。
  • 你是誰,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
    你是誰,你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是人生的三個終極問題?但其實,你很難一開始就非常清楚「你是誰」,往往要到人生的終點才知道。 這是因為,「你是誰」,是由「你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來定義的,而在人生的長河裡,對這件事情的認知是流動的。
  • 第6課 我是誰 我從哪裡來 要到哪裡去
    你有沒有想過這三問:我是誰?我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閉上眼睛,問一問你的內心,你會怎麼回答?你是某某的媽媽(爸爸)、某某的愛人、某某的女兒/兒子,某個公司的員工/創始人?你從哪裡來?你本質上是什麼?那麼,下面我們就來做遊戲。遊戲一第一步 寫出自己是誰。找一個確保半小時內不會受打擾的空間,深呼吸十次,讓自己完全沉浸於自我的狀態中,完全放鬆自己,讓意識清空,讓大腦中紛雜的思緒,減下來、慢下來。
  • 《縮小人生》: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要到哪裡去?
    即便玉蘭對他很粗魯,但他似乎對她充滿興趣,不僅跟著她一起在小人國的平民窟四處扶貧,還天天從很遠的地方跑來給玉蘭治腿。之後他一不小心把假肢弄壞了,玉蘭還賴上他了,讓他幹很多雜事。當我們以為這個故事越來越扯的時候。男主和鄰居等人準備出海去挪威,玉蘭也要跟著,而且那一段臺詞說的特別感人。
  • 賞析高更名作《我們從哪裡來?我們是誰?我們到哪裡去?》
    高更油畫《我們從哪裡來?.....》正如《麥田上的烏鴉》並非文森特·梵谷的臨終之作,《我們從哪裡來?我們是誰?我們到哪裡去?》也並不是保羅·高更生前最後一幅畫。但是這幅富含哲學意味和神秘主義的《我們從哪裡來?我們是誰?我們到哪裡去?》,卻是高更整個藝術家生涯中最知名的一幅大作。《我們從哪裡來?我們是誰?我們到哪裡去?》是高更所創作的最大的一幅油畫,創作於1898年上半年,尺寸為139.1cm*374.6cm,現藏於美國波士頓美術館。
  • 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到哪裡去?哲學三問的最終解
    儘管這種敘事方式,給出了一個完整的邏輯敘事路徑:我是誰?你是上帝的子民。從哪裡來?從天堂降臨。到哪裡去?回到上帝那裡去。但在敘事之上,產生了西方哲學固有的形而上弊端,即【前提不可懷疑】。一旦人們開始懷疑和質問【上帝是誰?上帝從哪裡來?上帝到哪裡去?】。
  • 哲學三問,我是誰,我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
    這個問題唯物主義者肯定會回答,我是我,從媽媽肚子裡來,終將走向死亡。可這樣回答哲學三問是不是有點好笑啊,因為這樣回答誰都知道,何必又要問?這三個問題能成為哲學三問肯定沒那麼簡單了。因為有多少人被反覆的夢境困擾著,為什麼我老夢同一個夢,還有人有神奇的預知能力,這又是為什麼?還有中國有個少數民族有個再生村,裡面再生人很多很多,都可以記起自己的前世。所以單單拿物質能解釋清楚嗎?這不得不讓人懷疑就是有靈魂的存在。中國古代有女媧造人的傳說,泥人在地上吹一口氣就活了。
  • 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要到哪裡去?西方哲學之問,東方政事之本
    黃建平/文 人生三問: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要到哪裡去?作為一個哲學命題,最早是由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公元前427年—公元前347年)提出的。我沒去過西方,不太了解歐美等國普通民眾的文化狀態。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要到哪裡去?說到底是世界觀的問題,是人與世界關係的問題,是生命本質的問題。日常生活中我們對此類話題不溝通、不追問、不討論,不代表我們沒有思考。對於涉及信仰、觸及靈魂的重大問題,普通中國人向來比較謹慎。這是有歷史原因的,我也不想展開來解釋。
  • 聖墟:楚風到底是誰?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
    所以本文方哥秉著思考的態度,和小夥伴們分析一下,辰東的「太監」之作(雖然還沒說要太監,但也相去不遠了,完全沒有看到作者要更新完結的表現和努力)《聖墟》,甚至連它的主人公楚風都是不清不楚,到底是誰,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本來,這是一個偉大的命題,多少先賢和智者曾為此事折腰。
  • 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將去哪裡?
    思考是人類最大的樂趣,我思故我在。現在這個社會上,絕大部分的人,與自己、內在、精神都是疏離的。我們確實擁有的越來越多,生活條件也越來越好,可內在的空虛仍然沒辦法停止。人間這場旅程,從我們出生那一刻起,我們的父母,親人都已經確定了,這是天道的安排,身邊的一切都將在餘生與我們發生關係,這是誰也改變不了的。
  • 你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
    曾經有一首歌這樣唱到:「你從哪裡來,我的朋友,好像一隻蝴蝶飛進你的窗口……」,歌手毛阿敏在八八年春節晚會上演唱的這首《思念》,可以說在當時紅遍了大江南北,就是現在,有時我們也會經常不經意地唱上一句「你從哪裡來我的朋友」。一句「你從哪裡來我的朋友?」不僅僅是問候,有時還代表了疑問。
  • 我們從哪裡來?我們是什麼?我們到哪裡去?
    《我們從何處來?我們是誰?我們向何處去?》,這不是我們有生以來一直苦苦思索的問題嗎?在一幅畫中能找到答案嗎?1891年時,保羅·高更因厭倦充滿淺薄物質主義的現代文明,毅然將自己放逐到了南太平洋的大溪地島,與當地土著一起在熱帶叢林裡過活。到了1897年,高更已患上危及生命的傳染病,生活在困苦之中。
  • 你心中的無名火從哪裡來?到哪裡去?
    帶著憤怒去開車,一遇交通阻塞,這種憤怒情緒就表現得格外明顯。路怒症者,往往也不明白自己的火氣從哪裡來。很早以前,看過波蘭導演基耶斯洛夫斯基的電影《殺人短片》。一個無所事事的流浪漢毫無預謀地殺了一位出租汽車司機。最後,流浪漢被判決絞刑。整部電影似乎都沒有回答流浪漢殺死計程車司機的理由,殺人者、被殺者、見證者,都是一筆糊塗帳。
  • 宋方金:從哪裡來到哪裡去
    我又回:「一切堅固的必煙消雲散。」今天我的這個演講題目就是從這幾條微信的對答而來。從哪裡來到哪裡去。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要到哪裡去?劉震雲老師有部小說,叫《一句頂一萬句》。裡邊有個義大利傳教士老詹,老詹日夜思考的問題就是: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要到哪裡去?
  • 我是誰?誰是我?我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
    就能"我的青春我作主",也叫自(真我)然(造化)。《道德經》道篇。密:無,名天地之始。顯:有,名萬物之母。圓通:異名同謂,玄之有玄,眾眇之門。       《清靜經》:密:大道無形,顯:生育天地。密:大道無情,顯:運行日月。密;大道無名,顯:長養萬物。
  • 天文學的3個「終極問題」:你是誰?你從哪裡來?你要去哪裡?
    正如我們在標題中所說的那樣,天文學的3個「終極問題」,其實和哲學的終極問題一模一樣:你是誰?你從哪裡來?你要去哪裡?(當然好像也和保安大叔最常問的三句話一模一樣……)首先第一個問題:你是誰。這裡的「你是誰」,其實深層次的含義,問的是人類到底是怎樣出現的。
  • 《可疑的身份》:餘秀華,我是誰,我來自哪裡,去往何處
    《可疑的身份》:餘秀華,我是誰,我來自哪裡,去往何處靈魂追問,第一個問題,總是,我是誰?許多人對此嗤之以鼻,我是我呀,其實這是一個嚴肅的哲學問題,你到底是誰,難道是一個名字嗎,是一個地域嗎,是一個國籍嗎,當問題的維度越來越多,你突然發現,你並不知道你是誰。人生一世,弄不清楚自己是誰的人,不計其數,有的人苦苦追問,我是誰,我在幹什麼?
  • 我們從哪裡來?我們要到哪裡去——《普羅米修斯》
    在我看來,現在的電影技術如此精緻,能儘量接近30多年前的野性已經不容易,雷德利在盡力呈現由他掀起的科幻片精神--不技術流地非常直接地反映恐懼。至於人類起源這麼龐大的主題,任誰都很難在120分鐘展現令人深思的哲學形態,如果將其看做是雷德利一個人的尋根之旅則更容易信服,75歲的雷德利仍然相信那個弱肉強食的外太空世界,太令人感動了!!
  • 網友:大師說從哪裡來就回哪裡去!
    網友:大師說從哪裡來就回哪裡去!1、有個坐牢剛出來的人找大師算命,大師對他說:從哪裡來就回哪裡去,那人一聽氣壞了,當場把大師打了一頓。結果大師報警,那人又被抓回去了。他這才明白大師算的太準了。2、前幾年,算命的說我兩個女兒小的比大的聰明,我說不對,大的成績比小的好。算命的說,聰明不是只指學習,還有各方面能力,別看學習不怎麼樣,以後比大的也不差。
  • 終極回答人生哲理三大問,我是誰?我在哪裡來?到哪裡去?(上)
    大家好我是喜歡追尋真理,探索真諦,推崇愛意的秦阿弟。我的人生目標是成為一名開創性的新一代哲理聖人我是誰以我為例,我來回答:我是誰?我是我爸爸媽媽愛情的結晶,創造出來的智慧藝術品。我爸爸媽媽創造出來的智慧藝術品就是我。我就是智慧藝術品。因為在我的認知觀念、理念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