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著上一期,聊完工作的零零總總之後,我們再把思維半徑放大,來聊一聊人生的意義。(聽起來貌似雞湯,但你是否曾經靜下心來,認真思考過呢?)
放眼世界,任何一種動物的生命軌跡都是這樣的:吃飯、睡覺、玩耍、繁衍後代。而我們人類也一樣,首先要滿足衣食住行用等各方面的基本物質需要。這些物質帶來的滿足感是真真切切的,吃飽穿暖睡好,從頭到腳,神清氣爽。有時候想想,當明星其實也挺苦的,吃不飽、穿不暖、睡不夠,雖然財富足夠多,但身體的舒適度還遠不及我們普通人。
當物質較為豐富後,我們開始追求精神層面的滿足,在這之間有一個過渡階段,即通過外化的物質轉化為內化的精神,通俗地講,就是現在流行的各種炫物質、炫財富。我不僅吃得飽,還吃得好,這可不能關上門自己偷著樂,要讓大家知道,要讓別人羨慕。這種成風的現象怎麼說呢?人之常情、無可厚非、適度就好。
接下來,由這一階段過渡之後,精神層面的進一步發展,會進入一個全新的多維空間,包括:在親情、友情、愛情中,感受愛與被愛;在工作及人際交往,在對社會做出貢獻中得到他人的認可和尊重,實現「有顏、有才、有趣」的完美人設;在「讀萬卷書、行萬裡路」的體驗中感受人類文明及智慧的博大精深。
說到「讀萬卷書、行萬裡路」,我對一段話的印象特別深刻,就是電影《無問西東》中沈光耀媽媽的一段話:「當初,你要離家千裡,來到這個地方讀書,你父親和我都沒有反對過,因為,是我們想你,能夠享受到人生的樂趣,比如讀萬卷書行萬裡路,比如同你自己喜歡的女孩子結婚生子。不是給我增添子孫,而是你自己,能夠享受為人父母的樂趣。」
感慨啊,這種精神層面的追求,在一張書桌難求的戰亂年代是一種奢望,而在我們現在這種和平盛世,很多人卻不願讀書、厭惡學習,整日沉迷於各種物質追求、炫富攀比,或者,流連於諸多快餐式、無營養、低層級的娛樂消遣,無法實現自我提升,更何談對社會的貢獻。尤其是決定國家走向的年輕人,長此以往,未來何在?先烈情何以堪!
最近幾期文章,我們從高考填報專業、聊到工作的目的、聊到人生的意義,最終直指生命存在的底層邏輯。筆者將這些年來自己的人生感悟進行梳理、歸納總結,希望認識自我、反思自我、提升自我、實現自我,從而遇到更好的自己;同時,作為一名母親,願把媽媽的經驗教訓、人生感悟,說給孩子聽,望與吾兒共進步。另外,作為一名老師,職業使然,也很願意在課堂、在網絡上與大家分享。正如筆者在百家號首期文章中提到的,希望我們每個人都能執果索因、追本溯源、抽絲剝繭,擺脫單純的具象思維,站得更高、看得更遠、想得更多,做得更好,能夠坦然地既享受又不只局限於「吃飯、睡覺、打豆豆」的人生。
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如果喜歡,歡迎大家為筆者點讚、讓自己收藏、與朋友分享,也歡迎大家在下方評論及留言,我們一起交流,共同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