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巴赫逝世270年:聽3位巴赫專家演繹經典鍵盤作品

2020-12-23 騰訊網

佩拉西亞演奏巴赫《第六號帕蒂塔》

默裡·佩拉西亞

(Murray Perahia 1947-)

出生於美國紐約

他在1972年的「利茲鋼琴比賽中」

獲得一等獎

當時與他同時參賽的還有

席夫與內田光子

佩拉西亞,是現今巴赫鍵盤作品

最好的詮釋者之一

除了佩拉西亞、還有古爾德、席夫

安吉拉·休伊特等等

今天,是巴赫逝世的紀念日,

我們就來聽聽大師們指尖下的

巴赫鍵盤作品。

01

巴赫初級鋼琴曲

如果從難易程度來說的話,《巴赫初級鋼琴曲》可以說是一本復調鋼琴音樂的入門教材,這本教材收錄了28首小巧精緻的復調小曲。據說是巴赫為妻子安娜而寫的練習小曲。

就算是練習小曲,巴赫大師出手必是精品,這套作品中的每一首作品都非常有特點,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其中有小步舞曲、波洛涅茲舞曲、進行曲、吉格舞曲等,這些舞曲每首都有自己的旋律以及節奏上的特點。

我們馬上來看兩首

具體作品

◆《G大調小步舞曲》

(選自《巴赫初級鋼琴曲集》)3級

這首作品大家一定不陌生,《巴赫初級鋼琴曲》是學琴必練作品。這首作品旋律優美流暢,節奏也並不複雜。主旋律由右手演奏,左手同樣以對位的形式與右手構成雙聲部的旋律線條,兩個聲部相映成輝。

◆《波洛涅茲舞曲》

(選自《巴赫初級鋼琴曲集》)3級

這首《波洛涅茲》舞曲,比較特別的地方是巴赫在這裡用了一些比較獨特的節奏型,來體現「波洛涅茲」舞曲的節奏特點。

比如開頭的附點,以及第二小節的後16分音符,另外,16分音符與8分音符的頻繁轉換也是這首曲子的一個特點。與《小步舞曲》的溫婉動人相比,這首《波洛涅茲舞曲》就顯得比較活潑逗趣。

02

巴赫創意曲

巴赫《創意曲》是巴赫系列的鍵盤類作品中的一部,相對於他的《十二平均律》和《哥德堡變奏曲》來說難度不算大,屬於巴赫鍵盤類作品中的「中低端款」,通篇採用二聲部賦格形式寫作,適合中級水平的鋼琴學習者。

巴赫的《創意曲》相對於難度更高的那些「高端款」,似乎更偏重於音樂的流動性和即興性,這套作品的創作意圖其實是給他的兒子們的鋼琴教材,同時也可以通過它學習創作賦格曲的邏輯。

◆ 古爾德 演奏

《F大調創意曲》第八首 BWV758

古爾德演奏

既然這部作品,是巴赫給兒子的教材,那在創作這些作品的時候,巴赫一定考慮到了手指的技術練習部分。比如,16分音符的快速跑動,下鍵的清晰度,跳音的靈活運用以及二聲部賦格寫作手法的清晰呈現。

03

巴赫鋼琴組曲

組曲是一種古老的器樂套曲形式。巴洛克時期的組曲由一些帶有強烈舞蹈風格的小曲組合而成。

有些舞曲是組曲中必選的,有些則是可選的,隨著時間的發展,這種傳統模式固定下來便形成了巴洛克時期組曲特有的結構。巴赫生活的時代,組曲已經在歐洲非常盛行並完善。巴赫寫過兩套組曲,《英國組曲》與《法國組曲》,這些組曲中,就包含許多舞曲,比如阿拉芒德、庫朗特、薩拉班德等。

下面我們看一首

法國組曲中的作品

◆古爾德 演奏《薩拉班德舞曲》

(選自《巴赫法國組曲》8級

古爾德演奏

薩拉班德舞曲,是巴洛克組曲中比較常見的。薩拉班德是一種源於西班牙地區的舞曲,它的節奏性比較強,多以3拍子為主。

這首作品,相比《鋼琴初級鋼琴曲》,明顯複雜了許多。大家是否可以看出,這首作品是由三個聲部構成的呢?右手兩個聲部複雜的交織在一起,左手是一個比較清晰的低音線條。由於巴赫的「組曲」以及算是巴赫賦格作品中的中高級作品了,難度不小,可能會出現在7-8級左右的考級曲目中。

04

平均律鋼琴曲集

《平均律鋼琴曲集》是巴赫最著名也可以說,是巴赫生命中最重要的一部鍵盤類作品。這部作品不僅是巴赫鍵盤作品的集大成之作,而且在音樂史上,具有重要意義,巴赫用這部作品進一步鞏固和確立了十二平均律的體系,這對於後世創作的影響之大,直到現在,許多音樂創作依然建立在24個大小調的和聲體系中。

這套作品的每一首都由一首前奏曲與一首賦格曲組成。前奏曲比賦格稍稍自由。《平均律鋼琴曲集》的賦格演奏起來難度相當大,一般不會納入業餘鋼琴考級的範圍之中。因為它的演奏難度太大,聲部極為複雜。

◆ 席夫在逍遙音樂節 演奏

巴赫《平均律鋼琴曲集》第一冊

除了佩拉西亞,席夫也非常擅長演奏巴赫鋼琴作品,席夫理性細膩的演奏風格與恰到好處的平衡感,與巴赫鋼琴作品中嚴密的邏輯相得益彰。在BBC逍遙音樂節中的一次演出中,席夫一口氣演奏了《平均律鋼琴曲集》第一冊的全部作品。喜歡巴赫的盆友,慢慢欣賞吧!

05

哥德堡變奏曲

《哥德堡變奏曲》相比《平均律鋼琴曲集》而言,更多的是在哲學層面上的提升,如果說後者是巴赫調性的確立與鞏固,更加具有教學意義。

《哥德堡變奏曲》則更多的體現了巴赫自己對生命的思考與對於創作的進一步深化。同樣也是一部集大成之作,《哥德堡變奏曲》更像是巴赫與上帝的一場對話。他的思想內涵更加深刻。

◆ 佩拉西亞 演奏

巴赫《哥德堡變奏曲》部分

彈奏過這套作品的鋼琴家不勝枚舉,讓我們來聽一聽佩拉西亞是如何演繹這部作品的。

06

半音階幻想與賦格

巴赫的《半音階幻想曲與賦格》是一部欣賞價值極高的鋼琴作品。它融入了巴赫當時比較成熟的創作技術,使得作品能夠從形式上完美的承載了作曲家心中豐富的燦爛奪目想像力以及創造性。

放到現在來看,這部作品從多個方面,都有很其深厚的歷史意義。它融合了巴洛克時期的幻想曲體裁,這個體裁來源於義大利,是一種器樂作品特有的體裁,指的是一種較少遵循某些曲式結構,而是讓作曲家比較自由、即興去創作音樂。

◆ 席夫 演奏

巴赫《半音階幻想曲與賦格》

巴赫的這部《半音階幻想曲與賦格》,在開始就用了許多自由多變的和弦,琶音式的炫麗和聲,把音樂的色彩感發揮到了極致!

令人產生了天馬行空的想像。緊接著的賦格雖然把即興的成分拉回來不少,不過整體上,這首曲子是屬於巴赫想像力的巔峰之作~

來源:橄欖古典音樂

版權聲明:

文中文字和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

如果你還想聽哪位歌手的音樂,

歡迎留言告訴我們。

讓我們不斷帶來更優質的內容!

相關焦點

  • 紀念音樂家巴赫逝世270周年:他讓神聖人性,讓人性神聖
    一切頓時豁然開朗,巴赫的作品裡有一種空前的渴望,一種將文辭和樂音整合一體來表現詩性意象的渴望。在巴赫的時代,鍵盤樂不是主角,人聲才是最高的追求。除了音樂,我們對巴赫其人知之甚少,他不像蒙特威爾第、莫扎特那樣,留下了私密的家族通信,除了軼事以外,沒有流傳下太多的東西,讓我們可以一窺他作為「人」的不同側面。
  • 「研究巴赫,你將在那裡找到一切!」|J.S.巴赫逝世270周年
    他的創作涉及了巴洛克時期的大多數音樂體裁,作品浩如煙海,在音樂史上能夠和他的作品數量相提並論的寥寥無幾。德國音樂學院施米德爾·沃爾夫岡1950年在萊比錫編纂出版了「巴赫作品目錄」(BWV,即德文Bach-Werke-Verzeichmls的頭3個字母),如今,加上新發現的作品,這個數字已經排到了BWV1128。這意味著,不要說演奏,就算只是全部聽一遍巴赫的作品,都堪稱一項宏偉工程。
  • 永恆的巴赫
    今天是西方音樂之父、偉大的音樂家—約翰·塞巴斯蒂安· 巴赫(Johann Sebastian Bach,1685年3月31日-1750年7月28日)逝世270周年。今年也是他誕辰335周年。作為一名一輩子執著於古典歌劇的音樂人,近來的確起意想好好鑽研一下義大利作曲家朱塞佩·威爾第(Giuseppe Verdi,1813年—1901年),寫點關於他的文字。這會兒剛巧正逢巴赫誕辰335周年、逝世270周年,感恩有此機會提起拙筆來紀念偉人。
  • 紀念 巴赫與《安娜筆記本》
  • 上帝的作品 | 巴赫《賦格的藝術》
    巴赫甚至將最後一組賦格改編為雙鍵盤作品(後被列為《賦格的藝術》的附錄曲),並特意添加了一個第四伴奏聲部,以達到讓兩件樂器平衡發揮的目的。我把這種饒有興味的改編曲看成是巴赫對其完美對位技術的一種自我肯定。這像極了另一個曠世奇才的神秘遊戲:達·文西的鏡像字母密碼術。
  • 【巴赫專家】不用眼睛看天堂:管風琴家瓦爾哈
    瓦爾哈1926年成為拉敏助手,任聖託瑪斯教堂副風琴師,1929年被聘為法蘭克福和平教堂風琴師,1938年後任法蘭克福音樂學院教授·這一巴赫聖徒是老一輩演奏巴赫的專家,他背熟了巴赫的所有鍵盤樂作品, 在Archiv錄製了巴赫管風琴作品集。瓦爾哈16歲時雙目完全失明,他終生熱愛巴赫的音樂,最後他把所有的巴赫管風琴曲目都背熟並彈出來了。1947年,Archiv選定由瓦爾哈來錄製巴赫管風琴作品集。
  • 「音樂的奇蹟」—《布蘭登堡協奏曲》|紀念巴赫逝世270周年
    他的協奏曲創作是從對義大利協奏曲的學習開始的,義大利的影響可以明顯從巴赫的BWV1041-1043以及6首《布蘭登堡協奏曲》中可見。《布蘭登堡協奏曲》是巴赫在1718年前後受聘於克滕宮廷期間寫作的。由於克滕王子利奧波德喜歡音樂,並且有比一般貴族青年高得多的音樂修養,因此巴赫很願意受僱於這樣有音樂氣氛的環境,並在這裡寫作了大量世俗的器樂作品。
  • 巴赫鋼琴復調作品的理解
    二、巴赫作品順序的選擇及分析  1、《初級鋼琴曲集》  巴赫的《為安娜·瑪格達萊娜,巴赫的鍵盤小曲集》,俗稱「小巴赫」或「初級鋼琴曲集巴赫的曲子,初級階段非常注意強調每個音的獨立性,重視每個音的觸鍵。在每個音符都能獲得良好音質,同時它們相互聯繫,保持橫向旋律線條的清晰,縱向對位的完美結合。  「創意曲」是對一個短小精悍的音樂主題,運用各種作曲技法不斷發展變化,創造樂意的樂曲。巴赫的《創意曲》創作於1723年,每一首都有著不同的技術要求,音樂上也有著不同的情緒與風格。
  • 巴赫鋼琴復調作品的藝術指南
    可以說,巴赫的作品不但是鍵盤演奏訓練方面,而且是曲武及作曲技術方面的不朽典範。 約翰・塞巴斯蒂安・巴赫(1685~1750)是人類音樂史上最偉大的音樂家之一。他幾乎完美地繼承和概括了17世紀以前歐洲各國的。包括音樂體裁形式、具體寫作技巧和各國音樂風格等音樂表現及特點,創造了值得紀念的永恆的音樂藝術。巴赫的復調音樂作品體現了巴洛克後期復調音樂最高超、最成熟的技術水平。
  • 巴赫鍵盤樂種類簡明指南
    (上)淺析巴赫的鍵盤樂種類導讀:巴洛克時期巴赫的鍵盤樂器包括管風琴和古鋼琴兩大類。大小調的調性體系完全成熟和在鍵盤樂器上實行平均律的調音,促使賦格曲得到了最完美的發展。這個發展過程的頂峰就是巴赫創作於1722年的《平均律鋼琴曲集》第一卷。 (3)眾讚歌。以眾讚歌為基礎的音樂體裁有以下四種:眾讚歌賦格曲、眾讚歌前奏曲、眾讚歌變奏曲、眾讚歌幻想曲。 巴赫是位傑出的管風琴演奏家,管風琴音樂創作是他得心應手的領域。
  • 巴赫《賦格的藝術》
    作品《賦格的藝術》BWV1080是巴赫(1685-1750)的一部未完成傑作,被看作巴赫在其晚年悉心於音樂藝術最深層探索的思想和實踐的最後總結。現存最早的草稿,內有12個賦格以及兩個卡農是巴赫於1745年所複寫保留下來的。
  • 巴赫音樂作品演奏指南
    1685年,巴赫出生於德國小鎮愛森納赫,一生共有三個重要的職業生涯時期,分別為魏瑪時期,柯登時期和萊比錫時期。巴赫的音樂如同上帝的福音,晃過耳際卻如溫泉流動於心。嚴謹工整的結構和高超的復調技術影響了後期一位位音樂大師。一、演奏風格 當演奏者拿到作品時應當從認真研習作品,對作品整體結構有所把握。巴赫的作品涉及巴洛克時期所有的音樂體裁。
  • 小提琴作品中的巔峰之作:巴赫《恰空舞曲》---紀念小提琴大師海菲茨逝世32周年
    32年前,1987年12月10日病逝於洛杉磯。《時代》在紀念他的文章中所說:「如果海菲茨從來沒有存在過的話,小提琴演奏藝術將永遠不會達到今日的高度和如此完美的水準。」今天,謹以海菲茨演奏巴赫的《恰空舞曲》,紀念大師逝世32周年。
  • 巴赫生日談其音樂作品的演奏
    1685年,巴赫出生於德國小鎮愛森納赫,一生共有三個重要的職業生涯時期,分別為魏瑪時期,柯登時期和萊比錫時期。巴赫的音樂如同上帝的福音,晃過耳際卻如溫泉流動於心。嚴謹工整的結構和高超的復調技術影響了後期一位位音樂大師。演奏風格 當演奏者拿到作品時應當從認真研習作品,對作品整體結構有所把握。巴赫的作品涉及巴洛克時期所有的音樂體裁。
  • 古爾德的巴赫給我們哪些啟發丨他的巴赫,只能聆聽,不能複製.
    巴赫哥德堡變奏曲(1981版)淺論格倫·古爾德對巴赫鍵盤作品的演奏藝術 導讀:巴赫的鍵盤音樂作品,體現著西方巴洛克時期復調最高超、最成熟的技術水平。而鋼琴演奏家格倫・古爾德(Glenn Gould,1932-1982)是20世紀詮釋巴赫音樂最具代表的人物,本文通過分析爾德對巴赫鍵盤作品的獨特演繹等來論述屬於他的巴赫世界。
  • 每天一首巴赫丨細說巴赫的古鋼琴協奏曲丨格倫·古爾德演奏巴赫《第七鋼琴協奏曲》(BWV1058)
    因此它的音色聽起來纖細、輕盈,與現代的鋼琴雄渾有力的風格有相當大的不同。最初古鋼琴只有一排琴鍵,之後因為作曲者編曲上的要求,漸漸展到三組琴弦,達到音量音色變化上的需求。可見,它用鍵盤彈奏,所以稱之為「大健琴」;它以撥弦方式發聲,以至於被叫做「撥弦古鋼琴」;又由於內部裝有翎管,所以也被叫做「羽管健琴」,這下大家應該明白了吧。為了統一後面的措辭,後文一律將其稱為「古鋼琴」或者「撥弦古鋼琴」。
  • 羽管鍵琴邂逅鋼琴——聆聽最美巴赫
    2014年11月,盛原教授在美國時從巴赫研究專家雷蒙德•埃裡克森處獲知,一對生活在俄亥俄州的老夫婦,正在為畢生收集的巴赫藏品尋找新家。收藏者麥霍爾曾是克利夫蘭管弦樂團長笛演奏家,其夫人是鋼琴演奏家,都已是耄耋之年。
  • 去千年萊比錫看「巴赫」
    因此,每年以巴赫名字命名的城市名片——「萊比錫巴赫音樂節」,也成為這座歷史名城推廣城市文化最令人矚目的音樂盛典。以巴赫為名的萊比錫音樂慶典活動,最早可以追溯到20 世紀初期。1904年,萊比錫就已經有了以巴赫為名的紀念活動。1908年,伴隨著新巴赫紀念像的揭幕,首屆以巴赫音樂節(Bachfest)為名的慶典正式啟動。屹立於託馬斯教堂前的那座巴赫銅像,見證了音樂節逾百年的歷程。
  • 「浪漫」的巴赫
    事實上,在西方音樂漫長的歷史中,巴赫之前已經有非常多優秀且傑出的作曲家以及作品,而有這樣的誤解無外乎以下幾個原因:1.對於鋼琴專業的人來說,鍵盤是從巴赫那個年代開始才逐漸受到重視,並且在巴洛克到古典時期早期(1700年左右),才形成最早的「古鋼琴」(fortepiano),大量我們所熟知的鋼琴作品都是在巴赫時期之後才漸漸傳播並引起重視的。在巴赫以前並沒有出現大量所需要獨奏的鋼琴作品。
  • 鋼琴獨奏 | 盛原帶你走進蕭邦、貝多芬、巴赫
    今年恰逢貝多芬誕辰250周年,盛原老師將以一套全部貝多芬作品音樂會,紀念這位偉大音樂家。3月21日是偉大作曲家巴赫的誕辰日,盛原老師將演奏全套《哥德堡變奏曲,BWV 988》,紀念這位偉大音樂家。這部變奏曲是為兩層大鍵琴而作,巴赫在各段變奏裡都指定了鍵盤的種類(此次音樂會由鋼琴演奏)。變奏曲的形式,是以一個基本主題,引導出對比命題和對應(反對)命題,然後再探求演繹與對比的各種可能性。三場鋼琴獨奏,三場精心安排的曲目,都由鋼琴家盛原為你精彩演繹,帶你重回古典音樂黃金時代!現任中央音樂學院鋼琴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