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末代皇帝》觀後感
上周在北京故宮參觀的時候,腦海裡不斷回放起電影《末代皇帝》中的經典畫面——年少的溥儀在一眼望不到頭的長廊內飛奔,長廊兩邊則是高達數米的紅牆。他在不停地奔跑,只為了追上被強行送走的阿嬤(奶媽)。最後,他來到了偌大的太和殿廣場上,廣場上空無一人,只剩下斜陽投下的影子,以及幾聲烏鴉的啼叫。
-
電影《末代皇帝》中的這些故事你了解嗎?
最還原歷史的影片1986年《末代皇帝》在北京紫禁城正式開拍,歷經2年的籌備,導演貝託魯奇用閃回的手法在2小時40分鐘內講述了溥儀60年的跌宕一生,將故事拍攝的淋漓盡致。影片一共請了將近2萬名臨時演員,連文化部副部長還親自上陣,在《末代皇帝》中扮演撫順戰犯管理所所長的角色,小溥儀登基的那一幕十分壯觀,而影片呈現出來的壯觀其實與現代拍攝的宮廷劇有一定的差別,導演為了這麼一個鏡頭,2小時之內搞定了2000名臨時演員的加法和辮子,為了讓群演看上去更符合士兵的形象,導演還給每人發了3.5美元的獎金,讓其剃掉自己的頭髮,這在當時可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
《末代皇帝》站在世界電影殿堂中的中國題材史詩級影片
末代皇帝海報《末代皇帝》是由義大利揚科電影公司該片的音樂可謂別具一格、獨具匠心,小提琴與古箏等多種樂器的配合,使音樂傾瀉而來,嫋嫋餘音揮之不去,絲絲的憂傷沉積在深處,襯託著歷史的厚重之感,讓人沉醉於其中。
-
唯一一部走進故宮拍攝的電影《末代皇帝》憑什麼火了30多年?
影片中辛亥革命場景《末代皇帝》當時在中國上映時,其中有一部分露骨鏡頭被殘忍剪掉,之後貝託魯奇每每提起也還是滿懷遺憾。儘管如此,這也絲毫不影響它成為傳奇般的曠世經典。在1988年的第60屆奧斯卡頒獎典禮上,《末代皇帝》包攬了九項大獎,可謂是拿獎拿到手軟。而包攬這麼多大獎的背後,少不了導演別具匠心的努力和付出。關於這部電影拍攝的內幕故事,也值得扒一扒。
-
身不由己的人生︱電影《末代皇帝》
Watermelonci- 評論 末代皇帝 影片《末代皇帝》在具有中國古代的宮廷韻味且神秘悠遠的由中國鼓鼓點與打擊樂配以笛聲的音樂下拉開序幕並同時配以紅、綠、黃這幾種有中國宮廷象徵的畫面顏色和具有王權象徵的玉璽,而在呈現故宮建築的時候以從暗處的窗戶內向外拍攝的廣角鏡頭為主,這種壓抑的明暗對比似乎也有其暗含的意義所在。 《末代皇帝》的正片主要採用平行蒙太奇的手法,將末代皇帝溥儀的一生集中在2小時40分鐘的電影中向觀眾展示。且在不同時間和空間的調度方面處理的恰到好處。
-
電影《末代皇帝》觀感
最近又重溫了一遍《末代皇帝》這部電影,溥儀這個一生充滿爭議又有傳奇色彩的末代皇帝再次進入我的視野。這部由義大利導演貝納爾多·貝託魯拍攝的作品《末代皇帝》在豆瓣評分高達8.9,五星好評10w+值得一看!作為第一部進入紫禁城內拍攝的劇情片,第一部得到中國政府全力合作的電影,《末代皇帝》一舉獲得了奧斯卡9項大獎,成就了電影史上的一段傳奇!
-
西遊影評,你不能不知道的歷史巨作《末代皇帝》
末代皇帝是由法國法蘭利卡(該譯名有誤,勿噴,反正不是中國導演)著名導演,華人明星尊龍主演的一部歷史巨作,全場除了除了兩個妃子是中國人表演的,幾乎全部選用法國英美明星所表演。為何說西遊影評在第一次影評就是選末代皇帝,而且稱末代皇帝,是歷史巨作呢?就跟隨西遊漫步的腳步,一起來探索這部世界巨作的偉大影片。
-
《末代皇帝》數碼修復版將於香港重映,觀眾的經典記憶回來了
本期話題【《末代皇帝》數碼修復版將於香港重映,觀眾的經典記憶回來了!】這部講述了中國最後一個皇帝愛新覺羅·溥儀從當上皇帝開始到最終成為一名普通公民之間橫跨60年的跌宕一生的經典作品於1987年在義大利上映,3D修復版於2015年6月在中國上海國際電影節上映,一播放就引起了觀眾強烈的關注和震撼,也因經典的製作獲獎無數。
-
《末代皇帝》的幕後傳奇
33年過去了,《末代皇帝》仍然是連接中國與世界電影的重要焊點。 它是西方最通行的對中國文化的認知窗口,也是中國影人在西方電影世界尋找自我認知的鏡鑑。
-
《末代皇帝》電影推介
電影《末代皇帝》推介說起《末代皇帝》這部電影,小編已不知明裡暗裡為多少人多少事推介過它了。信賴的乳母被太妃們強行送走;因自己與端康太妃起了爭執;生母被蘇完瓜爾佳氏被太妃訓斥而吞鴉片自殺;1911年辛亥革命後迫於袁世凱的壓力在退位詔書上被迫按下沉甸甸的國璽印章宣布退位;婚娶皇后婉容和淑妃文繡;1924年被直系軍閥馮玉祥趕出紫禁城;被淑妃文繡要求與作皇帝的他離婚;到後來當上偽滿洲國康德皇帝被日本關東軍挾持控制的種種……他註定是封建王朝的犧牲品。
-
《末代皇帝》:未曾脫離樊籠的囚鳥
他貴為大清皇帝,從小住在金鑾殿;他一生衣食無憂,比同時代很多人都要富貴清心;但他卻也做了一輩子的囚徒,在紫禁城在滿洲國在撫順管教所。最後只有那皇座下藏著的蟋蟀,還認得他是帝王。他就是末代皇帝溥儀!這是出生於義大利帕爾馬的貝納多·貝託魯奇於1987 年推出的《末代皇帝 The Last Emperor》的幾個鏡頭,但卻含義豐富的概括了溥儀的一生。影片以獨特的視角來審視古老中國最後一個封建帝王溥儀的情愛與政治生活,極具哲理、人生意味。我們遺憾的是,我們的歷史卻被一個義大利人拍出了歷史的滄桑感和沉重感!
-
末代皇帝溥儀的悲慘一生
末代皇帝,溥儀的一生註定會不平凡,他的一生充滿著坎坷,無論是他的自傳《我的前半生》還是電影《末代皇帝》,我們都可以看出這一代皇帝的艱辛與苦澀,溥儀三歲登基但是卻只當了三年皇帝就被趕下了臺。1912年隆裕皇太后以宣統帝的名義下《退位詔書》,不過這時的溥儀依舊不懂事,按照《滿清優待條例》中記載,他依舊有皇帝的尊號,居住在紫禁城,並且每年會給他400萬兩的白銀作為生活費,可是他似乎被囚禁一般。1917年張勳企圖復闢,將溥儀再次扶上皇位,可是沒過多久迫於形勢,溥儀再次被趕下臺。
-
奧斯卡影片《末代皇帝》香港重映
已故著名導演貝納爾多·貝託魯奇經典之作《末代皇帝》 32周年數字修復版確認將於9月17日在中國香港重新上映,並發布了定檔海報。《末代皇帝》是由貝納爾多·貝託魯奇執導,這部講述了中國最後一個皇帝愛新覺羅·溥儀從當上皇帝到最終成為一名普通公民之間橫跨60年跌宕起伏的一生的故事。本片曾於1987年在全球上映,3D修復版也曾於2015年6月在中國上海國際電影節上映,一播放就引起了觀眾強烈的關注和震撼。
-
《末代皇帝》香港重映,誰還記得溥儀的扮演者尊龍?
由義大利導演貝納爾多·貝託魯奇執導的電影《末代皇帝》是電影史上的經典作品,華裔演員尊龍飾演的溥儀也成為不可超越的形象。然而隨著歲月變遷,又有多少人還記得這位電影史上的傳奇演員呢?影片從主人公溥儀以戰犯的身份回國開始,以回憶的方式再現了末代皇帝的一生
-
時代的悲劇《末代皇帝》觀後感
零星的看到過幾個畫面,暗黃基調的畫面和那個幼小的孩子讓我產生一種恐懼,其實聽名字也知道這個電影並不令人開心,「末代」兩個字讓我產生一種無言的悲涼。而我向來是一個自私的人,相比之下,我更喜歡看一些喜劇、相聲、小品。我不願意讓自己內心變得悲涼而荒蕪,從而感覺到痛苦,所以對於這種聽名字就令人感覺到沉重的電影,我向來敬而遠之。
-
中國人拍劇、外國人拍電影,一部《末代皇帝》被安排得明明白白
後世根據他的經歷和自傳改編了多部影視作品。1988年,中西兩部《末代皇帝》分別以電視劇和電影的形式上映,電影奪得奧斯卡金像獎,電視劇奪得中國第九屆電視劇「飛天獎」特別獎。其實講述中國歷史的影視作品數不勝數,但講述歷史上最後一個皇帝溥儀的經典電影《末代皇帝》雖然是一位外國導演拍攝,卻也是最值得中國人去看的。
-
《末代皇帝》香港重映,在真正的故宮拍攝,但為何沒在大陸上映?
據悉,貝託魯奇《末代皇帝》修復版將於九月十七日在香港重映,已經有預告提前播出,該片也曾於今年五月在中國臺灣重映。不少網友紛紛表示期待尊龍先生的表演,並遺憾沒有在大陸上映。
-
貝託魯奇與《末代皇帝》的光輝歲月,在故宮拍電影有多難?
1984年,貝託魯奇就來到了中國,帶著共產黨員和威尼斯電影節評審團主席的光環,他順利接觸到了中方相關領導。原本他是打算改編小說《人的命運》,因為這本小說在西方非常出名,沒想到中方卻對他另一個項目更感興趣。然後,他便開始了《末代皇帝》的拍攝計劃。經過大約兩年的籌備,電影正式開拍。
-
《末代皇帝》後,尊龍對陳衝念念不忘,現68歲僅愛犬和古樹相伴
他叫吳國良,藝名尊龍,會英語、法語、日語,粵語和上海話也說得很標準,因飾演電影《末代皇帝》中的溥儀一炮而紅,不僅作品在奧斯卡金像獎上囊括了9個獎項,尊龍也入圍第45屆美國電影電視金球獎最佳劇情男主角,成為目前唯一獲得金球獎兩次提名的華裔演員。
-
《末代皇帝》:真正的大師之作,一部電影看盡溥儀的一生
《末代皇帝》是由義大利揚科電影公司、英國道奧電影公司、中國電影合作製片公司聯合出品,由貝納爾多·貝託魯奇執導,尊龍、陳衝、鄔君梅、彼德·奧圖等主演的傳記電影。該片於1987年10月23日在義大利上映,其3D修復版於2015年6月在中國上海國際電影節上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