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都市報訊 全媒體記者段萍報導:1998年1月,由李雪健、周野芒、臧金生、丁海峰、趙小銳等領銜主演的《水滸傳》在央視播出,不僅讓一首《好漢歌》傳唱至今,更為螢屏塑造了一個永遠的經典作品。今年是該劇播出20周年,近日央視版《水滸傳》總製片主任張紀中接受本報記者微信採訪,在長達兩個多小時的訪談中揭秘當年經典誕生背後鮮為人知的「水滸」故事:傳唱20年的《好漢歌》是如何誕生的,歌手的第一人選竟不是劉歡;三顧茅廬請袁和平擔任武術導演,成就了內地電視劇動作戲的新篇章;40集《水滸傳》拍攝時長達15個月,這放在今天簡直不可思議,採訪中張紀中感慨,「20年了,最懷念那個時候的創作精神」。
回顧20年最懷念那個時候的創作精神
央視版《水滸傳》播出20周年,張紀中感慨「最懷念那個時候的創作精神」。他透露,《水滸傳》1998年播出,1994年開始創作,用了三年零八個月完成,該劇請來著名學者李希凡、馮其庸、孟繁樹,以及評書大師田連元擔任顧問。「田連元是與我們工作時間最長的顧問,因為田老師對於水滸傳的故事非常熟悉」。
當時,編劇小組奔赴山東,實地考察了水滸傳裡發生故事的地點:比如宋江運城、智取生辰綱的黃泥崗、打虎的景陽岡、東平府、水泊梁山、石竭村……至今還叫水滸傳裡這些名字的地方,都毫無遺漏地走了一遍。張紀中說,「這些地方已不是小說裡描述的那樣,與小說相去甚遠,但是大家仿佛從中獲得了一些靈氣」。
央視版《水滸傳》的造型為人稱道,每個鮮活的人物都深入觀眾的腦海。張紀中透露,當時圖書市場上有一本著名國畫師戴敦邦先生畫插圖的《水滸傳》給他印象深刻,於是找來白樺陪同去向戴敦邦闡述了自己的想法,「沒想到戴敦邦先生立即答應,並且一分錢不要,他說,水滸傳這件事情,一定要由我來做」。「當時,他為我們這個劇畫了180多幅圖,其中除了108將,還包括一些其他人物,像高俅、宋徽宗、李師師,還有一些市井的圖」。後來劇組挑選演員,基本都是根據戴敦邦的畫去按圖索驥。「李逵原來不是奔這個角色來的,但我們根據圖的感覺還是選擇了他。包括演武松的丁海峰當時很年輕,沒有什麼作品,但是感覺他很符合圖中的形象,所以就選擇了」。
劉歡意外撞上20年的經典之作《好漢歌》
《水滸傳》成為經典之作,主題曲《好漢歌》更火遍大江南北。張紀中認為,《水滸傳》的音樂應該帶有濃厚的地方色彩,尤其是帶有山東味道。「在中國對中國音樂非常有研究的,非大師趙季平莫屬。他當時做的『黃土地』音樂,帶有非常強的地域特色」。
《好漢歌》創作的時候,是先寫詞後譜曲。但是在唱的時候,就發現歌詞還不是特別貼切。「我們一直在想,主題曲應該一出來就能讓人為之一震。當時的歌詞是『哥哥說聲走,山上有朋友,你有我有全都有,一路看天不低頭』,也很豪邁,我們經常在一起討論音樂,在一次討論中,我說還是希望有一種大江東去的氣勢,或許是靈感突然撞擊,易茗老師當時就拿了手邊的一張衛生紙,寫下了『大河向東流,天上的星星參北鬥』包括『你有我有』這樣精彩的歌詞」。
張紀中透露,《好漢歌》的出籠還有一件趣事。剛開始找的是另外一個歌手來演唱,一名當時挺火的民歌手。但這個歌手唱完後感覺不滿意,「唱得太過了,太劈了,聲音太刻意」。後來劉歡來錄另外一首歌,就想到讓劉歡試一下,誰知劉歡就看了看歌,看完之後開始試錄。當時劉歡張嘴一唱,立刻震驚了張紀中和趙季平,「奔放、大氣、豪邁,完全不是之前那名民歌手所演繹簡單的痞氣」。
袁家班令《水滸傳》成為武師的黃埔軍校
張紀中稱,拍攝央視版《水滸傳》他險些付出了生命代價。1995年劇組在去湖北蒲圻時,張紀中出了有生以來最大的車禍。「那時候還沒有高速,我們乘坐了一個右舵的香港車,因為我身材比較壯,就坐在了前面,當時開的比較快,結果對面來了一個裝石頭的拖拉機,司機掰了一把輪躲出去了,我就被送上去了,與石子車狠狠相撞!」車禍後的張紀中被送回北京手術,手術後即回到劇組躺在床上堅持工作,「當時我因為起不來床,就會躺在床上,支起一個板子,其他工作人員拿著小板凳,圍著坐在旁邊。這個事不知道被哪個人看到了就舉報到中央電視臺,說張紀中是個惡霸,開會他躺著,別人在旁邊。央視還真的調查來了,後來調查才知道,我是因為受傷,完全起不來,要躺在床上指揮作戰」。
如今張紀中的腿內依然還打有鋼板,腿外側麻木。他告訴記者,當年他是三顧茅廬,最後拄著雙拐才請來的武術指導袁和平。此前袁和平只拍電影不拍電視劇,經紀中表示,當時內地的電視劇武打戲很弱,「《三國》的武打就並不充分,真正到《水滸傳》才讓觀眾大開眼界」。張紀中認為,袁和平的武打是很實在很真實的打,這就是《水滸傳》要的風格,林衝的槍,武松的棍,魯智深的禪杖,每一個人物都有強烈的個性。劇中像燕青的拳,包括攻打方臘這樣大的戰爭場,都是袁家班非常優秀的拳師來指導設計的。
張紀中認為,因為有袁家班的加入,《水滸傳》事實上為後來的內地培養了一大批演藝圈的武師,「參加過《水滸傳》的所有武師、動作指導,是到今天都活躍在動作武打戲裡的中堅力量。這部劇為內地電視劇的動作片發展,起到了黃埔軍校的作用」。
40集《水滸傳》拍攝15月放現在不可思議
老藝術家李雪健塑造過很多成功角色,央視版《水滸傳》裡的宋江是其中經典之一。張紀中透露,選擇李雪健演宋江是不二人選,李雪健也充滿激情地來演,「他特別想演這個角色,他是山東人,對於宋江有自己獨到的理解。他不認為這是一個大英雄的形象,而是一個官吏,性格是喜歡結交朋友,救人於危難。」張紀中評價李雪健飾演的宋江是後人無法超越的,特別記得李雪健在拍潯陽樓題反詩的那場戲,李雪健特意喝了一點酒,「李老師的書法也是相當了得,他要在白牆上寫詩,如果寫得不好,那牆就得重刷,所以拍攝時大家都屏住呼吸,結果李老師一條就過了。」張紀中感慨,那時候李雪健在現場,從來沒有拿著劇本背臺詞,或是要提醒臺詞,不管拍哪一段戲,他都能立馬把臺詞有聲有色地表演出來。正是老藝術家在創作上這樣一絲不苟的藝德,帶動整個劇組的風氣都非常好,每個人都為角色付出了巨大代價。
《水滸傳》是一部男人的戲,女性角色少,但每一版《水滸》都讓潘金蓮這個人物引起關注。央視版《水滸傳》潘金蓮的扮演者是臺灣演員王思懿。張紀中表示,劇組選中王思懿來演潘金蓮,看中她的清純,認為這不是一個淫婦的形象。拍戲時,劇組讓王思懿每天穿上角色的衣服,去和面,縫針線,讓她感受和體驗生活。
去年被一致公認為良心製作的74集《那年花開月正圓》拍攝時長為9個多月,在內業已成為一段佳話。央視版《水滸傳》是40集劇本,最後剪輯出43集,這40多集光拍攝就花費了15個月,這對於現在來說簡直不可思議。回顧當年《水滸傳》的拍攝,張紀中表示,在播出20年之際他要向所有演職人員致以最崇高的敬意。自從前年離開紀中文化公司,張紀中透露這兩年一直在專注創作新劇本,「當下,好的劇本依然是作品成功的關鍵」。(江南都市 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