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結直腸癌患者調研:83%患者首診即中晚期 RAS檢測率不足兩成

2020-12-22 新浪財經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

原標題:中國首個大規模結直腸癌患者調研:83%患者首診即中晚期 RAS檢測率不足兩成

「調查結果顯示,首次確診時,83%的結直腸癌患者都處於中晚期,且44%的患者已經出現了肝、肺等部位的轉移。」近日,在中國中晚期結直腸癌患者診療現狀調查中期結果發布會上,北京大學腫瘤醫院副院長沈琳教授指出,與歐美一些國家相比,我國結直腸患者確診時為中晚期的比例更高,且發生轉移的患者較多,給治療和預後帶來了很大挑戰。

據了解,上述調研覆蓋了北京大學腫瘤醫院、浙江省腫瘤醫院、中山大學附屬腫瘤醫院等19家綜合醫院和專科醫院,截至7月31日收集了2299例患者(計劃納入4410例)信息,是目前為止我國首個樣本量相對較大的中晚期結直腸癌患者生存狀況的多中心分層隨機抽樣調查。

根據國家癌症中心最新發布的數據,2018年中國癌症治療總耗費是2200億人民幣。RDPAC發布的報告顯示,結直腸癌在中國城市地區的人均就診負擔最重。「從整體醫療花費來看,確診時中晚期患者比例高,國家的醫保負擔也會增加。這點需要關注。」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中國健康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李玲教授表示。

在李玲看來,最經濟有效的措施是普及健康生活知識,降低發病率,同時早發現、早治療、早康復,採用精準治療方式,如結直腸癌靶向藥物治療等,讓老百姓少得病,得了病後有保障。

83%患者首診即中晚期

結直腸癌是我國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其發病人數位列惡性腫瘤第三位。國家癌症中心發布的腫瘤登記數據顯示,2015年我國新髮結直腸癌約38.8萬例,因結直腸癌死亡的患者數約為18.7萬人。

為了全面了解我國結直腸癌患者診療現狀,我國開展了中國中晚期結直腸癌患者診療現狀調查,具體包括就醫及治療狀況、生存質量、心理感受、治療引發的患者負擔等方面。

該項目的主要負責人之一,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北京協和醫學院/群醫學及公共衛生學院喬友林教授向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介紹說,該項目計劃在全國7大地區共19家調研中心納入結直腸癌中晚期患者4410例,截至2020年7月31日已完成50%的入組目標,即2299例患者調查,其中腫瘤專科醫院1403例,綜合醫院896例。均為一對一床旁問卷調查。

調查發現,得病前,超過一半(64%)的患者完全不了解結直腸癌的高危因素,85%的患者不了解結直腸癌早期篩查知識;97%未做過腸鏡篩查,其中86.5%的患者未做腸鏡篩查的原因主要是不知道需要定期做腸鏡篩查。

項目發起方負責人之一,中國抗癌協會康復會會長、北京愛譜癌症患者關愛基金會主席史安利也向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指出,我國結直腸癌患者對疾病各方面的認知水平低,很多出現了症狀才去醫院檢查,一檢查就是中晚期。

數據顯示,85.8%的被調查患者首次就診原因是發現便血、嚴重腹瀉或腹痛等疑似症狀、7.3%患者是在診治其他疾病時發現異常,僅6.9%是體檢時發現疑似症狀。這也導致大部分患者首次確診時已到了中晚期。

北京大學腫瘤醫院副院長沈琳教授指出,調查結果顯示,首次確診時,83%的結直腸癌患者都處於中晚期,且44%的患者已經出現了肝、肺等部位的轉移。與歐美一些國家相比,我國結直腸患者確診時為中晚期的比例更高,且發生轉移的患者較多,給治療和預後帶來了很大挑戰。

優化診療模式減輕疾病負擔

「因此要提高公眾對結直腸癌高危因素的認知,提高早篩意識,進而降低結直腸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史安利強調。

與此同時,基因檢測對於結腸癌早篩查有著很重要的意義,

2018年發布的《結直腸癌分子生物標誌物檢測專家共識》中,推薦對臨床確診為復發或轉移性結直腸癌的患者,進行RAS和BRAF基因突變檢測。結直腸癌療效預測和預後評估分子標誌物的檢測結果對臨床制定正確的治療方案非常重要。因此,患者一經確診,就需要明確基因狀態,避免延誤治療。

但從此次調查來看,中晚期結直腸癌基因檢測率低,尤其是RAS檢測率(一項基因檢測)僅為19.1%。相比之下,兩項國外研究顯示,義大利的檢測率為35.1%,美國的檢測率為41%。

根據國家癌症中心最新發布的數據,2018年中國癌症治療總耗費是2200億人民幣。RDPAC發布的報告顯示,結直腸癌在中國城市地區的人均就診負擔最重。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中國健康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李玲教授表示指出,從整體醫療花費來看,確診時中晚期患者比例高,國家的醫保負擔也會增加。

調查顯示,調查到的患者平均要到2.07家醫院去就診,重複的就診,不僅費用增加,也可能耽誤治療、診斷進程。

「結果分析表明,隨著結直腸癌病情發展,如首次就診、首次確診、首次治療、二次治療、復發轉移後治療等,選擇到省會城市醫院和省會以上醫院就診的患者逐漸增多。」李玲指出,這其中一個主要原因是地區醫療資源的不均衡。

另據了解,即使在患病之後,也有44.3%的患者很少去了解治療結直腸的醫院及科室信息。

喬友林向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指出,在實際調查中發現,基層比較薄弱,首先在發現方面,當地硬體可以做到能夠篩查出來,但基層解決不了轉診的問題,病人病情拖延,到三甲醫院或專科醫院就診時很多就是晚期了。

「往哪兒轉、找誰,怎麼去做,需要告訴基層一個正確的渠道。」史安利指出,必須把「強基層」落地,加強對基層醫生的相關培訓。

《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要求,到2022年和2030年,總體癌症5年生存率分別不低於43.3%和46.6%]。「最經濟有效的措施是普及健康生活知識,降低發病率,同時早發現、早治療、早康復,採用精準治療方式,不要盲目就醫,讓老百姓少得病,得了病後有保障。」李玲表示。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調研還調查了患者醫療保險情況。報告顯示,被訪問的患者中44.1%有城鎮職工保險,36.3%為新農合醫保,18.8%為城鎮居民醫保,6.9%為大病醫保,5.8%為商業保險,商業保險覆蓋率低。李玲認為,通過提高商業保險覆蓋率,幫助患者減輕負擔,或許可以有效填補醫保不能涉及到的部分。

(作者:朱萍 )

相關焦點

  • 中國結直腸癌患者診療現狀調查:83%患者確診時已是中晚期
    9月16日,由北京愛譜癌症患者關愛基金會、北京協和醫學院公共衛生學院、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中國健康發展研究中心、河南省腫瘤醫院等共同發起的中國中晚期結直腸癌患者診療現狀調查中期結果發布:調查顯示,64%的患者完全不了解結直腸癌的高危因素,而83%患者在首次確診時已是中晚期。
  • 中國首個大規模結直腸癌患者調查:83%患者確診時已是中晚期
    新京報訊(記者 張秀蘭)9月16日,由北京愛譜癌症患者關愛基金會、北京協和醫學院公共衛生學院等共同發起的中國中晚期結直腸癌患者診療現狀調查中期結果發布,調查顯示,64%的患者完全不了解結直腸癌的高危因素,而83%患者在首次確診時已是中晚期。
  • 首個大樣本中晚期結直腸癌患者調查:83%患者發現即晚期
    記者 | 原禕鳴編輯 | 許悅19月16日,中國中晚期結直腸癌患者診療現狀調查中期結果正式對外發布。這是目前全國首個且唯一的大樣本中晚期結直腸癌患者診療現狀調查。與會多名專家進行了對中晚期結直腸癌患者的就醫及治療狀況、心理感受、生存質量、財務壓力、檢測率等多個方面進行了交流探討。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北京協和醫學院/群醫學及公共衛生學院教授喬友林是該調查的主要負責人之一,他談及大樣本現狀調查的難度時透露,今年的疫情讓醫院不得不全封閉式管理,這使調研的難度大大增加。
  • 結直腸癌中晚期患者調查:85%對早期篩查缺乏認知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9月17日電(記者 張尼)結直腸癌是中國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日前,在北京發布的中國中晚期結直腸癌患者診療現狀調查中期結果顯示,患者對此類疾病的各方面認知水平都較低。數據顯示,得病前,64%的患者不了解結直腸癌高危因素、85%對早期篩查缺乏認知,這也導致大部分患者首次確診時已到了中晚期。喬友林在第四屆國之名醫盛典上介紹中期調查結果(主辦方供圖)16日,在由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人民日報健康時報主辦的第四屆國之名醫盛典上,中國中晚期結直腸癌患者診療現狀調查中期結果正式對外發布。
  • 八成結直腸癌患者確診時已是中晚期 專家呼籲重視早篩早診
    新華社北京10月7日電(記者溫競華)由北京協和醫學院公共衛生學院等多家機構共同發起的「中國中晚期結直腸癌患者診療現狀調查」項目日前發布中期結果,我國83%的結直腸癌患者在首次確診時處於中晚期,其中44%的患者已經出現了肝、肺等部位的轉移,專家呼籲重視早篩早診。
  • 《黑豹》主演結直腸癌去世,這種癌症並沒有想像中可怕
    在最新的中國癌症統計報告[1]中顯示:在全部惡性腫瘤中,結直腸癌發病率位居第3位、死亡率位居第5位。其中,城市遠高於農村,且結腸癌的發病率上升顯著。多數病人在確診時已屬於中晚期。 發病率高、死亡率高、確診既是中晚期,這些特徵聽起來似乎無解,但其實,根據廣州、上海、天津、北京對全市50歲以上及高危人群的結直腸癌篩查結果[2]顯示,通過早期篩查可以提高早期診斷率,降低死亡率。 什麼群體適合進行篩查?
  • 直腸癌晚期症狀有哪些 如何治療直腸癌
    有些人就會患上直腸癌的疾病。直腸癌的檢查方式有哪些呢?得了直腸癌該怎麼辦?直腸癌的治療方法又哪些?直腸癌晚期症狀有哪些?下面就讓小編為大家介紹一下吧。直腸癌晚期症狀有哪些1、肛門指檢時可觸及腫塊,晚期直腸癌病人排便次數增多,排便不盡、裡急後重、便意頻繁等腫癌局部刺激症狀。這是典型直腸癌的晚期症狀之一。
  • 早期直腸癌和晚期直腸癌的症狀有哪些?
    直腸癌的誘發因素很多,包括作息規律、遺傳因子等因素,如果不採取及時治療的方法,對患者的生命有嚴重影響。那麼早期直腸癌和晚期直腸癌症狀有哪些呢?我們一起簡單了解。早期的直腸癌症狀不少直腸癌患者在早期是不會出現較為明顯的症狀的,所以早期很難被患者發現。多數患者會改變排便習慣,大便形狀與性質也會發生改變。
  • 近7成患者生存超10年!日本結直腸癌治療有效率為何如此高?
    詳情如下:由此可見,大約10年前,日本每100個結直腸癌患者,就有76人的能夠跨越5年生存期大關。這反映了日本在結直腸癌的治療上,的確非常優秀。在結直腸癌的10年生存率上,日本同樣卓越。在2004-2007年間的確診病例中,10年生存率達到68.7%,也就是說將近7成患者生存期超過10年。
  • 直腸癌患者真的不能保肛?
    -大便性狀改變:大便受腫瘤的擠壓變細,糞便中有粘液等。 醫生會根據患者的狀態、直腸癌的病理類型、分期,採用個體化的綜合治療。 如果是在極早期的直腸癌,腸鏡治療已經可以獲得很好的治療效果。外科切除手術可以根治早期直腸癌。至於中晚期直腸癌,一般以手術切除結合放化療的方式來治療,部分患者仍有望得到根治。
  • 《黑豹》主演結直腸癌43歲去世,腸癌預防和治療怎樣才有效?
    《黑豹》是漫威宇宙中第一部黑人超級英雄電影,獲得了7項奧斯卡提名。博斯曼也因此獲得第44屆人民選擇獎年度電影男星榮譽。結直腸癌的預防2020年美國癌症統計顯示,結直腸癌新發病例和死亡病率排名前三。結直腸癌若能早期發現,及時治療,患者5年生存率可達80%以上,基本實現治癒。
  • ...達納法伯研究表明:每天喝咖啡可提高晚期結直腸癌患者生存率,四...
    結直腸癌是胃腸道中常見的惡性腫瘤,其發病率和病死率在消化系統惡性腫瘤中僅次於胃癌、食管癌和原發性肝癌。結直腸癌的根治性治療方法迄今仍首推外科治療,近50年來,儘管外科技術得到了迅猛發展,但結直腸癌的手術治癒率、5年生存率始終徘徊在50%左右。
  • 直腸癌到了中晚期,還能活多久?醫生提醒:得綜合考慮這些因素
    近些年癌症的確是呈現出了高發趨勢,特別是消化道腫瘤尤為高發,比如直腸癌就是其中一種。由於其早期症狀不典型,甚至是毫無症狀,所以大部分患者在發現病情時,就已經到了中晚期階段。而作為直腸癌治療的臨床醫生,經常會面對來自家屬和患者反覆的一個問題:到底還能活多久?
  • 直腸癌患者的抗癌之路和心理變化
    大家好我是夏文風,我是一名直腸癌患者。其實得了癌症的病人心裡都是很複雜的。以我來說,從我確診以後才對這個病有認識,在之前根本不知道什麼是癌症,癌症到底有多麼可怕,也許是我年輕的緣故。記得做直腸癌根治術的時候,就想著把堵住的腸子切了就好了,沒想到後面還要化療放療。
  • 經常排血便,30歲患者差點沒救,如何區分直腸癌和痔瘡是關鍵
    早期直腸癌、痔瘡,傻傻分不清痔瘡在肛腸部位屬於最常見的病變,它的症狀就是便血、便痛,與直腸息肉、潰瘍、腫瘤等疾病存在相似的病症表現,如果只是偶爾發生,很容易被忽略,導致腫瘤病變繼續發展,由早期變為中晚期。當直腸癌錯過早期,那麼再進行治療就很複雜、很困難,患者的生命將受到極大威脅。
  • 80%大腸癌發現已晚期?做好這件事情可以救命
    此次會上,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第七醫學中心消化內科/消化內鏡盛劍秋教授以「結直腸癌篩查的中國現狀/進展」為題,全面解析了中國結直腸癌診療現狀以及解決方案。結直腸癌發現即晚期?做好這件事可提高生存率結直腸癌的發病率年增長速度為8%,當前已成為消化系統發病率第二位、患病率第一位的惡性腫瘤;在臨床上,早期結直腸癌的診斷率較低,而患者在早期、晚期確診結直腸癌的5年生存率有很大差別,早期發現可以顯著提高患者5年生存率。
  • 有一種致命的粗心,叫「把直腸癌當痔瘡」
    為什麼腸癌會「偽裝」成痔瘡?它們太像了直腸癌是一種惡性腫瘤,如果被誤診,就會耽誤治療,給患者帶來很大的損失和遺憾。據臨床研究表明,直腸癌早期的平均誤診率達到50%以上,最容易被誤診為痢疾、痔瘡及腸炎,這三者就佔了總誤診疾病的90%左右。都說「十人九痔」,可見痔瘡是一種極為常見的疾病。為什麼直腸癌也會「偽裝」成痔瘡呢?
  • 為什麼直腸癌被發現的時候就是晚期?醫生:這些徵兆不要忽視
    直腸癌的發病率很高,在我國惡性腫瘤當中排第三,就是因為直腸癌不容易被人們提早有所察覺所以才延誤了治療的最佳時機,被發現的時候就已經是腫瘤晚中晚期了,就算抓緊治療也錯過了治療的窗口期,所以很多患者就只能在遺憾中度過。
  • 中國晚期腫瘤患者現狀:「活人花錢,死人受罪」!
    這是負責監管美國衛生撥款的參議員Roy Blunt為美國《2016年癌症發展報告》中寫下的一段話,也同樣適用中國的千萬癌症家庭。晚期腫瘤患者和家屬,大多都要面臨一個共同的問題:生命晚期,如何面對最後的告別?
  • 晚期患者還那麼多?
    作為中國五大癌症之一的結腸癌,早期發現的話治療後5年生存率可達到90%,但是為什麼多數患者發現的時候已經是晚期了?今天這篇文章,我們就從身體中最容易&34;的器官腸道開始說。腸道不好好保護,腸癌找上門腸道作為人體中最大的消化器官。不僅擔負多種功能,而且也是人體中較為脆弱的器官,如果不好好保護好它,給它減減負,那麼多種疾病就會悄悄地 &34;上它,其中包括腸癌,再加上早期我們不重視,到最後拖成晚期那可真是後悔莫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