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劇很墨跡……不太好看。女主並不可憐。
蘭貞確實從小受到了很多欺負,見過事態的炎涼和人心的粗暴,所以她為了復仇所做出的種種行為我們可以理解。
但當她輔佐文定成為攝政女王之後,蘭貞和文定完全可以實行對國家有利的政治,成為英明的女性君主。而當她們坐在了最高位上,卻一心只有自己私利,只在意自己收到的錢財和被人仰望的徵服感,根本盡不到君主管理國家、使國家強盛的責任。
武則天也是從後宮爬出來的女王,但當武則天管理政事時,採納了許多對國家有利的意見,她甚至因為看重臣子的治世之能,把寫檄文討伐自己、和自己站在對立面的駱賓王授予官職,讓他發揮治世的才幹。武則天從政的時期,國民經濟社會都得到了發展,並且朝廷局勢也為之後的開元盛世奠定了基礎。武則天也是攝政的女人,在政治爭鬥中為了保命,也做過一些不正直的事情。但她登上皇位後,積極引領國家向更好的方向發展。武則天盡到了君主的責任,並且堪稱明君。
而文定和蘭貞,在攝政以後不重視臣子的才能,只因他們和自己政治立場不同,可能威脅到自己的地位,就直接把他們處死,使得本就沒有廣闊領土和龐大人口的朝鮮人才流失更為嚴重。文定和蘭貞處在一國最高的君主之位上,卻根本盡不到君主的責任,根本沒有治世的能力。她們的確在後宮和前朝的政治鬥爭中取勝了,但君主不能只會政治鬥爭,更重要的是要學會治世。政治鬥爭只是保命和保位的手段,治世的才幹才是行使君主職能所依賴的本事。一個國家,諸多人民的生活,不是靠政治鬥爭就能夠維持的。真正維持一個國家存亡發展的,是它的人民能不能吃得飽穿的暖,有沒有能夠治療旱災洪災的技術人員和領頭的官員,有沒有能夠抵禦外敵入侵的精幹的軍隊,有沒有能夠和別國交涉談判以維護本國利益和安全的使臣。而一國之君,即一國的最高統治者,是要處在以上事務的中心,綜合統籌,來維護國家的和諧運轉。因此,假如一國之君沒有具體的做實事、維護國家運轉的能力,是沒有辦法勝任這個職位的。
古代不允許女人從政,一方面是因為男尊女卑的封建觀念,更重要的是,在男尊女卑觀念的影響下,女人沒有像大部分要考取功名的男人一樣接受從政的教育。做任何事都是一門技術活,都需要學習、思考和實踐。書生勤奮讀書思考、考取職位都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管理學和政治學都是一門學問。放到現在,哪怕是一名程式設計師就業,也要學會碼代碼的能力才行。在女人不能考取職位的古代,女人要想成為有作為的君主,也得學會治世的本領才行。看書、問師、實踐都是學習的方式,但學習出來的效果才是最重要的。
從文定和蘭貞攝政之後的事情看,她們的確沒有治世的本領。在走肖為王事件之前,文定都是一個看得清民生局勢、懂得為百姓著想、君主要任用有治世才幹的大臣的英明的人。但走肖為王事件之後,文定在自身所處的危險之中,漸漸忘記了她最初的本心,忘記了一國之母、一國之君要為子民盡到的責任。
蘭貞確實聰明,能夠通過零散的線索推測出政治鬥爭的發展和主要人物的心理活動。蘭貞在佛庵的時候,也確實讀過許多講政治鬥爭的史書。但她卻沒有學過講如何治世的書,沒有讀過如何成為一個有作為、能夠使國家強盛的書。蘭貞總是口口聲聲對文定說,「這就是政治。」可她真的懂政治嗎?蘭貞懂的只是政治鬥爭,對於管理服務民生、壯大國力的政治,蘭貞是一點也不懂。
如果說文定的一生是丟失了本心,那蘭貞的一生只能說本就如此。蘭貞少年時期便有志向,要讓所有看不起她的、欺負過她的人趴在她腳下,還要找回自己的貴族身份、為外祖一家平反。但這就是蘭貞全部的志向了。從一開始,蘭貞就是僅為了自己而往上爬,她只看到了站在高位的自己能獲得什麼,卻絲毫不知職位很高、堪當君主的王后應當為這個國家做些什麼。即使當文定攝政、掌握大權以後,蘭貞也有機會和文定開啟英明女王的時代。但她沒有。她根本就沒有帶領蒼生奔向美好生活的想法。蘭貞的心裡,除了文定以外,根本就看不起任何人。她小時候受過大房夫人少爺小姐、買她作童女那一戶人的虐待和欺負,但她娘、鞋匠大叔、唐秋師傅、好朋友梅香、吉尚對她是多麼好。甚至紫雲兒老闆娘、神婆都對她還不錯。可是蘭貞的心裡只有恨。她連其他人對她的一絲好都不記得。世上本就是有好人和壞人的,即使是好人也有做錯事的時候,即使是壞人也有做好事的時候。蘭貞一葉障目,把全天下人都當成是欺負她的惡人。如果我是蘭貞的朋友,我真的為蘭貞感到寒心。
蘭貞的路是她自己選的,她要進宮、要嫁給承侯官都是她自己的決定。她的一生實在是沒有什麼好遺憾的。出生的時候,她被算命說,會「動搖一國之根基」。但這句話只是陳述一個事實,按照倫理不能掌權的人掌權了,即是「動搖了根基」。 但掌權以後,這個人可以自己決定政治事務,可以自己決定是成為有為的君主還是昏君。武則天也是「動搖了一國之根基」,使李氏唐朝改姓了。但武則天的政治作為,難道不能稱得上是明君嗎?
文定原本有成為明君的潛質。她有看出儒生大臣治世能力的眼光,也有維持正統倫理、維護後宮秩序的正直之心,也有成大事者的勇氣和毅力。但文定自走肖事件後,只顧自己保命,丟失了治世之心。尤其到了後期,文定年歲漸高,完全是被蘭貞的想法帶著走。文定的二哥也佔據高位,卻根本管理不好民生。朋黨自古就有,結成朋黨之後貪汙腐敗、使國計民生陷入水火之中,才是大罪。鄭蘭貞心思不夠開闊,視野也狹隘,所以導致她只會政治鬥爭,而不懂得為君、輔佐君主理政管理民生。蘭貞輔佐文定和元衡,使文定成為昏君,使元衡成為昏庸的大臣,這才是她被稱為「妖女」的原因,而不是因為她的性別。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想成為君主,就必須擁有為君的能力。俗話說「打天下易,守天下難」。這是因為,打天下的時候,只需要懂得政治鬥爭就行了;而守天下的時候,不僅需要懂得政治鬥爭來保命保位,還需要懂得具體的治世的能力,來發展壯大這個國家,對內發展經濟,對外抵禦強敵。因此,守天下比打天下更難。文定和蘭貞若生在亂世,必能保住自己的勢力存活,成為開國之君。但她們並非生在改朝換代之時。只會勾心鬥角、而不懂發展民生,是沒辦法成為明君的。
這部劇非常真實,文定和蘭貞一點也不可憐。文定後來成了昏君,被推翻才是正常的。民為本,社稷為重,君為輕。統治者如果不能保障人民的基本權益,而是把天下當成自己的私有財產,任意揮霍和徵服,那他/她必將成為暴君或昏君。面對暴君或昏君,人民有責任也有義務將他/她推翻。
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