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潮君五六歲的時候,還是一個普遍沒有空調的年代,每到夏天的時候,因為天熱,大潮君總會在自家院子裡面乘涼,記憶中的夏夜,星空是那麼遼闊和純澈。當大潮君仰望天空的時候,奶奶會拿著她那把扇了多年的蒲扇,在我身邊輕輕搖晃.但時光飛逝,轉眼間這些都已成為了二十多年前的回憶了.
就在前幾天,大潮君在一位朋友的推薦下,聽到了這一首《乘風涼》,很特別的是,這一首歌是用咱們海寧土話——「黃灣話」唱的,很有趣,大潮君辦公室的小夥伴都已經被洗腦拉,這幾天都在哼唱這首歌。
接下來,就先來聽一聽這首《乘風涼》吧,當你點開音樂,你的耳邊就會吹起夏日的涼風~
乘風涼
鬥鬥雞 貓貓來
咯咯飛去
……
夏天公乘風涼
搬隻小秧凳
蒲扇輕輕扇
奶奶有牢我身塰邊
天要黑出來
星星儕要蹔出來
伸出脰頸望牢天上看看
數數看
一顆 兩顆
三顆 四顆 五顆
六顆 七顆
八顆 九顆 一百顆
風啊輕輕吹
吹到小人心窩裡
教我唱隻歌曲唱到
外婆橋
搖啊搖
搖到外婆橋
外婆叫我好寶寶
夏天公乘風涼
搬只小秧凳
蒲扇輕輕扇
奶奶有牢我身塰邊
天老早黑唻
星星月亮蹔出來
一弗小心已經
睏著唻
————————————
方言詞彙註解
[儕]全。
[蹔]跑。
[望牢]專注地望。
————————————
【參與人員】
詞·曲:徐雨娃
編曲:陳熙元
錄音:海寧明鑫音樂工作室
混音:海寧明鑫音樂工作室
海報:我是溫柔的女大王
小夥伴們聽到這樣的歌曲,是不是感覺又回到了小時候,那年夏天,我們會搬個小凳子坐在屋外,奶奶則在一旁搖著那把年代已久的蒲扇,和我們講著許多有趣的故事……
這首《乘風涼》的作者是來自海寧黃灣的徐雨娃,她今年24歲,是雲南大學旅遊文化學院會計學專業的大四學生。她告訴大潮君,她從小就喜歡唱歌,在她高三的時候,開始自學寫歌,後來,在上大學的時候,徐雨娃又學了吉他彈唱。
△ 徐雨娃
就在去年年底的時候,一次機緣巧合,徐雨娃在網上聽到了一首吳語歌曲《湯包呀湯包》,她覺得挺有意思的,也正是這樣,她認識了《湯包呀湯包》的作者陳熙元,當時陳熙元還在北京上學,兩人就通過網絡交流音樂。
陳熙元目前是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大二的學生,今年19歲,學的是金融專業,但是他還有個愛好,那就是研究吳語,通俗地說,就是海寧方言。他說,因為小時候不太會說土話,所以在書店看到《海寧方言志》就去翻了翻,於是對吳語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在他漸漸深入吳語的同時,他發現,很多人開始放棄說吳語,甚至,有些孩子們只會說普通話了
陳熙元還說,他在北京上學的時候,接觸到的都是來自全國各地的人,遠在他鄉的陳熙元,對於家鄉海寧就更加思念了。他說:「海寧是我土生土長的地方,特別是海寧方言,凝聚著海寧人民祖祖輩輩積澱下來的生活智慧、情感以及思維方式,這是我的鄉音,也是海寧的文化。」
也正是如此,陳熙元的心中逐漸醞釀出了這樣的想法,是不是可以通過歌曲的形式,把咱們海寧方言再次推廣起來?於是就有了那首《湯包呀湯包》.
同時徐雨娃也是受到了陳熙元的影響,在今年1月份的時候,創作了《乘風涼》這首歌,這也是徐雨娃創作的的第一首海寧方言歌曲。
一開始徐雨娃是用吉他伴奏的,陳熙元聽了以後就對徐雨娃說:「你把譜子發過來,我給你做個伴奏吧。」於是就有了現在這一版本的《乘風涼》。
△ 徐雨娃
徐雨娃說,音樂對於她來說,一直是一個必不可少的業餘愛好。用海寧方言創作歌曲,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她以後還會用海寧方言創作更多的歌曲,並且融入新的元素,讓創作更加富有活力。
徐雨娃和陳熙元,一個24歲,一個19歲,都是咱們土生土長的海寧人,現在其實很多的90後,00後,10後都已經不怎麼會說海寧話了,當大潮君接觸這兩個年輕人的時候,其實挺驚訝的,不過很希望咱們海寧有越來越多的徐雨娃和陳熙元,把咱們的海寧方言傳承下去,細細品味,海寧話真的蠻好聽的,不是麼!本文由大潮網獨家採訪報導 未經允許嚴禁轉載
微信號:dachaobaoliao
小夥伴們有任何新鮮事都可以爆料給大潮君哦(微信號:dachaobaoliao),爆料一經採用,有10-200元不等的獎勵哦~
福利分割線
每天,小夥伴們在收到大潮網的微信推送後,只要在任意文章底部給大潮君豎大拇指,並回復豎大拇指的截圖以及文字「大拇指+姓名+電話」給大潮君,就有機會獲得精美禮品一份。今天,大潮君抽中的2位幸運小夥伴是:斷了弦的風箏、Maggie Lee,每人都將獲得由魚鷹釣友俱樂部提供的涼爽驅熱遇水速冷涼巾1條。
明天將送出海寧市遊泳館的遊泳券,每人2張,共20張。快在下方給大潮君豎大拇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