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原著品讀之——送行猴王

2021-02-17 德泉國學堂

《西遊記》作為四大名著,已經被翻拍了很多次,其中最成功的莫過於央視版的,幾乎每年都會重播,但大家還是百看不厭。究其原因就是因為央視版《西遊記》最貼近原著意趣,讓人覺得真實親切能夠沉浸其中,但影視化的呈現是有很多局限性的,即使是央視版《西遊記》,也有很多原著中的細節沒有呈現給觀眾,想要了解其中真意趣,還是應該讀一讀原著。

 

《西遊記》第一回是「靈根育孕源流出,心性修持大道生」,其中在群猴送行猴王前就有不少有趣的地方,下面就羅列幾處和大家一起品讀。

 書中開始講世界的布局如下:

 

「感盤古開闢,三皇治世,五帝定倫,世界之間,遂分為四大部洲:曰東勝神洲,曰西牛賀洲,曰南贍部洲,曰北俱蘆洲。」

在中國的古典小說和民間信仰中,盤古一直是天地的開闢者,關於盤古傳說的起源,學術界一直有兩種說發,一種是盤古傳說起源於歐洲神話,經佛家傳入中國,一種是盤古起源於中國本土信仰或少數民族傳說,但不管那種都只是猜測,沒有確切且直接的證據支撐,不過這不並影響中國人對盤古神話的喜愛,2008年6月7日,盤古神話經國務院批准,列入了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四大洲」是化用了佛教說法,根據佛教教義須彌山是世界中心,東西南北各有四大洲,就是「東勝身洲,西牛賀洲,南贍部洲,北俱蘆洲」,孫悟空的花果山就在東勝神洲,大唐在南瞻部洲,佛祖、菩薩還有菩提祖師住在西牛賀州,所以電視劇裡唐僧經常說:「貧僧從東土大唐而來,去往西天拜佛求經」。

《西遊記》中描述的玄奘法師,是從南瞻部洲的長安一路向西走到流沙河,然後向西北到了西牛賀洲的五莊觀,最後一路向西北走到了大雷音寺,而現實中的玄奘法師其實是從長安出發,一直向西北走到颯秣建,就是今烏茲別克斯坦境內,然後向東南從喜馬拉雅山脈南側,走到了今印度巴哈爾邦的那爛陀寺學習佛法,那爛陀寺是古印度佛教學術中心,極盛期曾有1萬多名亞洲僧人前來學習,後來遭到伊斯蘭教教徒侵略被焚毀,據說,當時約900萬冊的藏書持續燒了六個月。

在日本拍的《西遊記》中,孫悟空是「砰」的一聲,從石頭裡炸出來來的,而且猴子看上去像一隻大猩猩,央視版《西遊記》參照了這一情節,但要更合乎情理更美觀一些,但其實原著中這一處只是說,山上有塊仙石,「一日迸裂,產一石卵,似圓球樣大,因見風,化作一個石猴,五官俱備四肢皆全」,並不是從石頭裡炸出了一隻猴子。

剛降世的石猴只是一隻普通的猴子,玉帝得知後也只是說它不過是「下方之物,乃天地精華所生,不足為異」,石猴和山上的其它野猴子每天只是嬉鬧玩耍,原著描寫他們玩耍的一段非常有趣:

「跳樹攀枝,採花覓果;拋彈子,邷麼兒;跑沙窩,砌寶塔;趕蜻蜓,撲八蜡;參老天,拜菩薩;扯葛藤,編草帓;捉蝨子,咬又掐;理毛衣,剔指甲;挨的挨,擦的擦;推的推,壓的壓;扯的扯,拉的拉,青松林下任他頑,綠水澗邊隨洗濯。」

「邷麼兒」,邷讀wǎ,就是小孩玩的「抓子兒」,「跑沙窩」,跑讀páo,就是走獸用腳刨地,「撲八蜡」,「八蜡」就是螞蚱,「參老天,拜菩薩」,是虛寫主要是為後邊石猴拜師伏筆,「編草帓」,帓讀wà,古同「襪」就是襪子。細細讀這段,仿佛眼前就能看到一群像小孩子一樣,無憂無慮自在玩耍的小猴子,現在講原始人的視頻,經常把他們形容的很苦很累,不知道他們會不會也像這群小猴子一樣快樂。

在玩耍時猴群發現了一處瀑布,因為石猴勇敢的跳進了瀑布,並且發現了水簾洞,眾猴就拜他做了大王,有了水簾洞以後,猴群又快樂的過了三五百年,突然有一天猴王傷感了起來,央視《西遊記》演的是因為一隻老猴子死掉了,但原著中說是猴王擔心自己和猴子們,終會有身亡的一天所以感慨,猴群中有一隻通背猿猴走出來,告訴猴王在「閻浮世界之中,古洞仙山之內」有佛、仙、神聖三等人,可以「不生不滅,與天地山川齊壽」,猴王聽說了歡喜不盡,決定第二天就出海去尋找。

次日群猴為猴王送別,採了一石桌的山珍野果,不愧是花果山,這桌宴席非常豐盛真能把人看饞:

 

「金丸珠彈,紅綻黃肥。金丸珠彈臘櫻桃,色真甘美;紅綻黃肥熟梅子,味果香酸。鮮龍眼,肉甜皮薄;火荔枝,核小囊紅。林檎碧實連枝獻,枇杷緗苞帶葉擎。兔頭梨子雞心棗,消渴除煩更解酲。香桃爛杏,美甘甘似玉液瓊漿;脆李楊梅,酸蔭蔭如脂酸膏酪。紅囊黑子熟西瓜,四瓣黃皮大柿子。石榴裂破,丹砂粒現火晶珠;芋慄剖開,堅硬肉團金瑪瑙。胡桃銀杏可傳茶,椰子葡萄能做酒。榛松榧柰滿盤盛,橘蔗柑橙盈案擺。熟煨山藥,爛煮黃精,搗碎茯苓並薏苡,石鍋微火漫炊羹。人間縱有珍饈味,怎比山猴樂更寧?」

「林檎」,檎讀qín,林檎是蘋果屬的水果,長得像蘋果,「碧實」就是青色的果子,「枇杷緗苞」,緗讀xiāng就是淺黃色,「消渴除煩更解酲」,酲讀chén原意是喝醉,「香桃爛杏」,「爛杏」是熟透了,裡面果肉熟爛的意思,「美甘甘似玉液瓊漿」,瓊就是美玉,「玉液瓊漿」就是用美玉製成的漿液,古代傳說飲了它可以成仙,後多比喻美酒或甘美的漿汁,「酸蔭蔭如脂酸膏酪」,「脂酸膏酪」就是酸奶酪的意思,「胡桃銀杏可傳茶」,胡桃就是核桃,「榛松榧柰滿盤盛」,就是榛子、松子、榧子,和沙果,榧子就是香榧古人認為是最健脾的東西,沙果也是蘋果的一種,「薏苡」 讀yìyǐ,「山藥、黃精、茯苓、薏苡」都是經常用作食療的植物。

這樣的宴席放在那裡都足夠吸引人,猴王和群猴吃完宴席後,就帶上了些果子,撐著猴群做的筏子,向著茫茫大海飄蕩而去,猴王出海後遇到了些什麼事情,後面篇章還有那些有趣的地方,我們今後再接著品讀。

 

學習傳統文化,增強民族自信心,這裡是德泉國學堂,感謝您的觀看

相關焦點

  • 《西遊記》原著,真假美猴王中被打死的究竟是誰?有什麼意義嗎
    GAME OVER學派的朋友認為,在西遊記真假美猴王這一章中,真的孫悟空其實已經死去了,代替他取經的已然就是六耳獼猴了!那這個說法真的說對了嗎?恆實認為對又不對!讓我們翻開西遊記原著,看看真假美猴王的這一段故事吧:話說假孫悟空也就是六耳獼猴變扮做孫悟空的模樣,先是一棒打傷師父唐僧,緊接著又和真孫悟空打得是難分難解不分勝負。
  • 小主播在線(2):教你讀《西遊記》
    小陳同學的講解沒有在表現形式上說太多,著力為我們示範了內容的提取過程:先讀具體的原文,再帶著疑問走向更為深遠的內涵,然後形成自己的理解,最後根據需要提煉成高度凝鍊的一個個詞和短語              在線學了《猴王出世》一文後,顧文彤同學就對《西遊記》(原著)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 【熱點】《西遊記》「粉絲」群:西方愛猴王的理由讓我驚呆了
    《西遊記》在東亞的流傳  當然,西遊記故事在東方的盛行要遠遠早於西方。在日本飛鳥時期(唐貞觀年間),玄奘赴印度取經的故事就傳到了東瀛之國;而當明世德堂本《西遊記》在華刊行後,日本在第一時間就出現了刊本。
  • 西遊記裡的儒釋道
    翻開《西遊記》,品讀每字每句,都能感受到古人漫無邊際、瑰麗大膽的想像力。而影視劇的再加工,非但削減了文字的魅力,更鎖住了讀者想像的空間。02除卻神魔奇想,還有無窮弦外之音如此看來,《西遊記》不光是集古人想像力之大成的神魔小說,更是一部植根於中國古代歷史文化、寓有反抗封建統治意義的偉大神話作品。只不過這層深意,鮮少有人能讀得出、悟得透。
  • 團|可能是迄今為止最好的《西遊記》繪本!這才是記憶裡那個美猴王!
    於是我開始尋找好看的《西遊記》繪本給他讀,找儘量我認同的孫悟空形象給他看。可惜我找到的兒童玩具上、書本上、衣帽上、舞臺劇上……這些猴子高矮胖瘦、衣著容貌形式各樣,有頑皮,有狡詐,也有呆萌,但怎麼都不是記憶中真正的美猴王模樣。看到這套《美猴王系列》中文版繪本的時候,我終於覺得,嗯,對,就是這個感覺才對!
  • 「KFC猴王」出自浙少社 我們送你更好看的西遊記
    本端請到浙江少年兒童出版社副總編吳穎為大家解密哦!頂頂重要的是:本端聯合浙少社開展「說出你的『猴』故事,送《西遊記》」(備註:因《漫畫西遊》為KFC定製書,我們送出的將是浙少社其他多種版本的《西遊記》,文後附介紹),總本20本,跟帖評論隨機抽取中獎用戶。如果沒中獎也木關係啦,拉到頁面最末,關注浙少社微信,送書繼續哦!
  • 博導解讀《西遊記》
    但在《西遊記》原著中,女兒國國王對唐僧只有欲、沒有情,唐僧也從未動過丁點凡心。比如六小齡童扮演的粉雕玉琢「美猴王」,其實一點也不美。他身高不足一米三不說,長相是「拐子臉、別頦腮、雷公嘴、紅眼睛的一個癆病魔鬼」。而那個在電視劇裡動不動就喊「大師兄,師傅被妖怪抓走了」的憨厚沙僧,在書中其實有勇有謀,隱忍狠厲。
  • 尋找最美猴王——《西遊記》整本書閱讀指導
    」的在「極幻之事」中蘊含的「極真之理。」圍繞《西遊記》三個「共性閱讀目標」,我設計了三個問題:1.繪製唐僧師徒取經路線圖。此題重在激發學生閱讀興趣並考察鍛鍊學生的概括歸納能力。具體閱讀過程中,採用「跳讀」的閱讀方法,篩選歸納出關鍵信息後,以地圖的形式表現出來。
  • 看了無數遍《西遊記》電視劇,為什麼還要讀原著!
    想必很多人的答案都是《西遊記》。《西遊記》陪伴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長,從動畫片到電視劇,西遊記裡的人物形象深入人心。提起西遊記裡的情節,大家都可以如數家珍,娓娓道來,可是《西遊記》原著你讀過嗎?或許你會問,電視劇都看了不下十遍,還有必要讀原著嗎?答案是:非常有必要!
  • 六小齡童再「演」美猴王,《西遊記》等IP的創新路還能走多久?
    而就在日前有消息傳出,六小齡童、馬德華將加盟《動物世界》導演韓延執導的新片《西遊記真假美猴王》,對此,不少觀眾感慨:「這麼多年過去了,這個IP還能玩出什麼新花樣?」》改編而來的影視作品,可謂是版本諸多,有的是根據原著而來,有的則是在原著的基礎上進行改編,重新講述一段故事。
  • 六小齡童再演美猴王,吳亦凡演白龍馬,電影版《西遊記》你期待嗎
    《西遊記》幾十年來被數度翻拍,戲說與惡搞層出不窮,隨著院線電影《西遊記之大鬧天宮》《西遊記之三打白骨精》創造現象級票房後,「西遊」題材電影更是一度泛濫。如今,作為正牌「美猴王」的六小齡童終於要發大招了。
  • 美猴王,停下你的表演
    當年啟動《西遊記》拍攝的時候,導演組挑選美猴王這個角色,斟酌再三。當時有南北兩派猴王,考慮到北派猴王注重意,南派猴王注重形,而且六小齡童的哥哥小六齡童已經名譽江湖,因此,導演組派工作人員,前往南派猴王的戲班考察篩選。
  • 西遊記原著中細思極恐的細節:唐僧師徒都曾犯過殺戒
    西遊記電視劇看起來極其有趣,而西遊記原著讀起來,卻是另一番風味,甚至有點細思極恐,西遊記電視劇中,師徒四人一片和睦,而原著中,取經隊伍之間,用勾心鬥角四個字來形容不為過。西遊記原著中,有很多大家忽視的細節,例如:牽著馬的是沙僧,挑著擔的是八戒。牛魔王娶玉面狐狸精除了貪色,還貪財。豬八戒也曾大鬧過天宮。毗藍婆菩薩認出孫悟空,是通過孫悟空大鬧天宮時的畫像。
  • 《西遊記》中安排美猴王當「弼馬溫」,用意居然是...
    《西遊記》謂天帝封孫行者為弼馬溫,蓋戲詞也。」筆記中的「狙」即指猴子。錢鍾書先生解釋這一段話說「蓋《西遊記》第四回美猴王『官封弼馬溫』,即本俗說猴能『闢馬瘟』,生發出一段奇談也。」照這個說法,玉帝大約是欺負美猴王不了解天庭官職系統,根據「闢馬瘟」三字的諧音現場胡謅了一個空頭官職,不花任何成本就把美猴王控制了起來。美猴王知道自己被如此戲耍,會惱羞成怒也是可以理解的。
  • 西遊記中的七大聖結拜,為何孫悟空只能排在第七位,當個小老弟
    因為孫悟空作為主角,所以原著開頭整整用了七個章回,描寫孫悟空的身世。孫悟空本是花果山水簾洞之巔的一顆上古仙石,根據原著記載,鴻蒙未分之前就已經存在,也就是說孫悟空曾經是於盤古大帝共處於鴻蒙之中的,也不知道那時孫悟空這顆巨石,是被盤古當成枕頭呢,還是墊腳石。
  • 院線電影《小戲骨之美猴王》正式啟動
    (芒果小戲骨院線電影《小戲骨之美猴王》正式啟動籌拍。)(《小戲骨之紅樓夢》中的小王熙鳳登場。)(芒果小戲骨個個多才多藝。5月10日下午,芒果小戲骨又一力作院線電影《小戲骨之美猴王》正式啟動籌拍,預計將於明年上映。  據星辰全媒體記者了解,院線電影《小戲骨之美猴王》是湖南廣播電視臺旗下芒果小戲骨團隊繼《小戲骨之白蛇傳》《小戲骨之紅樓夢》《小戲骨之三國》《小戲骨之水滸》《小戲骨之花木蘭》《小戲骨之西遊記》《小戲骨之黃飛鴻》《小戲骨之武林外傳》等系列經典再現影視爆款之後的又一次大手筆。
  • 法眼觀察《西遊記之大鬧天宮》
    【關鍵詞】西遊記;大鬧天宮;法眼觀察;秩序        《西遊記》中的「大鬧天宮」膾炙人口,國人早已熟知。即使沒看過小說,動畫片《大鬧天宮》或者電視劇《西遊記》總看過,那故事原不陌生。不過,近來看了3D魔幻大片《西遊記之大鬧天宮》,算是徹底亂了。
  • 西遊記中神秘的高人:樵夫
    鴻篇巨著《西遊記》中,第一回就出場的樵夫只是閃了一個身影,就徹底消失了。他是凡夫過客,還是洞見前緣的神者?在很多人的心中留下了不解的懸念。重新品讀原著,方覺字裡行間含蘊的又一新意。故人音杳 誰來指路吳承恩在《西遊記》第八回開篇,以一首深沉且又傷感的詞〈蘇武慢〉道出下界眾生不識真法,難以返回先天的悲苦。
  • 3D魔幻電影《西遊記之真假美猴王》六小齡童 /馬德華主演即將推出
    ​​3D魔幻電影《西遊記之真假美猴王》六小齡童 / 馬德華主演即將推出。導演: 韓延主演: 六小齡童 / 馬德華類型: 奇幻製片國家/地區: 美國 / 中國大陸語言: 漢語普通話又名: 敢問路在何方 / 3D西遊記 / 敢問路在何方之收徒篇 / 敢問路在何方第一部電影概述:孫悟空隨唐僧西天取經,一路降妖除魔,護他周全。
  • 給孩子看的《西遊記》繪本,這套曾被作為「國禮」的經典版超讚!團!
    《西遊記》的精彩和神奇,是我們最美好的集體回憶,而美猴王孫悟空,是我們認識最早的超級英雄。更難得的是,這是目前唯一一套成系列的《西遊記》大型彩色圖畫書,從「猴王出世」、「大鬧天宮」開始,到唐僧師徒經歷多重磨難「取回真經」結束,原著的經典故事情節全都囊括在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