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的香港歌壇,可謂群英璀璨,歌唱事業十分繁榮昌盛,當年匯聚了徐小鳳(70年代末80年代初曾有多首經典,「風的季節」,「順流逆流」等,旋律深情,廣為歌迷傳唱 );許冠傑(作為「廣東粵語歌鼻祖」,曾是引領香港樂壇走向流行樂的始行者 );譚詠麟(唱功了得,在他出道至今,已是香港發行專輯最多的歌手 );張國榮(哥哥是香港樂壇一顆閃閃的明星);梅豔芳(1982年參加香港歌唱比賽,以徐小鳳的一首「風的季節」獲得冠軍而出道,她一生堅強,熱愛音樂);鄧麗君(被稱為「傳奇」的女歌手,她有一副很柔情的歌喉,她的歌曲旋律柔情,深受歌迷愛戴.);陳慧嫻(一個逐漸淡出我們視野的香港女歌星,《千千闕歌》讓人難以忘懷);陳百強(一生投身於他心愛的音樂中,《一生何求》,《偏偏喜歡你》是歌迷深深銘記的金曲經典);張學友(80年代初參加香港歌唱比賽獲得冠軍而出道)。
但是最引人矚目還是「譚張爭霸」,開創了香港歌壇的鼎盛時代。
先介紹譚詠麟,1950年8月23日出生於香港,籍貫為廣東新會,香港著名歌手、音樂人、演員,在華語地區有「譚校長」的稱號。1983年憑藉一首《遲來的春天》在「勁歌金曲」頒獎典禮上獲得金曲獎。1984的「勁歌金曲」頒獎典禮上更是有《愛在深秋》、《愛的根源》、《幻影》,還囊括了「最受歡迎男歌星獎」。1985年度十大勁歌金曲頒獎典禮上,譚詠麟憑藉《愛情陷阱》、《暴風女神》和《雨夜的浪漫》三首歌曲,再次席捲了幾乎所有的大獎,確立了他的香港歌壇不可動搖的霸主地位。1986再次以《無言感激》和《朋友》在十大勁歌金曲頒獎典禮 上獲獎。1987年度十大勁歌金曲頒獎典禮上,譚詠麟再次摘取歌壇上的「帽子戲法」——分別有《痴心當玩偶》、《無邊的思憶》和《Don't Say Goodbye》三首歌入選十大勁歌金曲獎。他將香港樂壇帶入全盛時期。1988年2月13日,在十大中文金曲頒獎禮中,譚詠麟宣布,不再領任何歌曲獎項,並不再參加有比賽性質的任何音樂活動。
接下來繼續介紹張國榮。張國榮,1956年9月12日,出生於香港九龍,中國香港男歌手、演員、音樂人,影視歌多棲發展的代表之一,香港甚至亞洲樂壇及電影界的天皇巨星,被各界親切稱為「哥哥」。張國榮從70年代參加亞洲業餘歌手大賽正式出道,一路披荊斬棘,歷盡艱險,最終守得雲開見月明,成為亞洲頂級明星。他在「勁歌金曲頒獎典禮」獲獎如下:1984年《Monica》獲獎,1985年《不羈的風》獲獎,1986年《當年情》和《有誰共鳴》獲獎。其中《有誰共鳴》更獲得金曲金獎;1987年《無心睡眠》獲獎;1988年的《貼身》和《沉默是金》(與許冠傑合唱)獲獎,1989年《由零開始》獲獎。1990年1月22日,在香港紅館的演唱會上,張國榮唱完最後一首歌《風再起時》後哭著宣布退出樂壇。從此,張國榮把自己的事業重心投向電影。
從「勁歌金曲」的獲獎次數來看,譚詠麟從1983年到1987年一共有12首歌入選,而張國榮從1984年到1989年一共有7首歌入選。從獲得「勁歌金曲」「最受歡迎男歌星獎」次數方面看,譚詠麟有4次,張國榮有2次。從專輯銷量來看(1985年——1987年),譚詠麟是15個白金約55萬張,張國榮是7個白金約35萬張。從以上數據來看,譚詠麟的成績比張國榮好,但是從歌曲的質量和颱風上來說,張國榮比譚詠麟要好。香港「四大才子」之一的黃霑曾經這樣形容「譚張爭霸」——這是一場張國榮追逐譚詠麟的遊戲。作為樂壇前輩的譚詠麟,一直佔據著絕對優勢。但是,隨著張國榮的不斷努力,十年磨一劍,他後來居上,超越了譚詠麟。
香港80年代的「譚張爭霸」引領了香港歌壇的鼎盛時代,張國榮和譚詠麟就像三國的周瑜和諸葛亮,他們是對手,刀光劍影;他們又是朋友,惺惺相惜。正因為這樣,「譚張爭霸」才有它的意義,因為,正是因為有了「譚張爭霸」,我們才可以欣賞到那麼多的好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