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榮和譚詠麟爭霸,將香港樂壇推入最輝煌的時代

2020-12-23 勇哥讀史

很久很久以前

我還記得那些能讓我微笑的歌曲

我知道如果我有機會

我就能讓人們翩翩起舞……

——《美國派》

1977年,21歲的張國榮憑藉一首美國民謠歌手唐·麥克林(Don McLean)創作的歌曲《美國派》(American Pie),獲得了麗的電視亞洲歌唱大賽香港區亞軍,從而進入歌壇,開始了他長達20多年的演藝生涯。

那時候,比張國榮大6歲的譚詠麟,已經出道了9年。作為溫拿樂隊的主唱,譚詠麟在香港樂壇小有名氣,還獲得了香港《華僑日報》頒發的「香港十大歌星」獎,與當時如日中天的徐小鳳、羅文、許冠傑等相提並論。

奇怪的是,儘管張國榮與譚詠麟並沒有什麼交集,但媒體記者已經敏銳地捕捉到他們的某些相似,並將他們作為對比。

《明報周刊》記者在一次採訪中直截了當地問張國榮:「有沒有人說你像溫拿的譚詠麟?你的髮型與眉毛都像他的翻版。」

張國榮回答:「他沒有我高,穿了高跟鞋只到我這兒。」

從公開報導的檔案上看,張國榮身高175釐米,譚詠麟身高174釐米,相差似乎並不明顯。

無論如何,張國榮雖然進入了歌壇,但一路上走得並不順利。從1977年到1983年,長達7年的時間裡,張國榮推出的幾張唱片,在市場上都反映平平。張國榮前衛、新潮的形象,也沒有被觀眾所接受。有一次,張國榮在表演時把帽子拋給觀眾,觀眾卻一邊噓他便將帽子拋還給他。張國榮沒有放棄,他說:「我知道你們不喜歡我,但我依然會努力地唱,直到你們喜歡我為止!」

後來,香港人常用「連張國榮都要熬十年」這句話來鼓勵後生仔。

那段時間,譚詠麟的演藝事業順風順水。雖然溫拿樂隊在1978年宣布解散,但單飛後的譚詠麟,迎來了演藝事業中的第一波高峰。

在歌唱方面,他發行了《反鬥星》《愛到你發狂》《忘不了您》《愛人·女神》《精裝譚詠麟》《遲來的春天》等專輯,每一張都很暢銷,還在美國大西洋城開了6場演唱會,奠定了香港樂壇一線歌手的地位。在影視方面,他在臺灣一口氣拍了20多部電影,並憑藉劇情電影《假如我是真的》獲得第十八屆臺灣電影金馬獎最佳男主角獎。

1983年,張國榮終於迎來了自己演藝事業的春天。當年5月1日,他推出了一張粵語專輯《風繼續吹》,銷量喜人,成為張國榮的第一張金唱片。專輯中的主打歌《風繼續吹》,則讓張國榮唱遍大街小巷,成為張國榮受歡迎的歌曲之一,並在2010年榮獲華語金曲獎30年經典評選「我最喜愛的歌曲」。

1948年,張國榮繼續推出專輯《Leslie》,在香港銷量突破了4白金,即20萬張,是張國榮的第一張白金唱片。專輯的主打歌《Monica》同時入選香港最有影響力的十大勁歌金曲和十大中文金曲。

1985年,張國榮第一次在紅館開個人演唱會,連開10場,打破了香港歌手第一次開演唱會的場數記錄。

張國榮像一顆巨星,在歌壇上冉冉升起。誰也無法忽略他的存在了。不過,譚詠麟也沒閒著,表現得同樣搶眼。他在1984年和1985年推出的粵語專輯《霧之戀》、《愛的根源》和《愛情陷阱》,每一張都叫好又叫座,其中光是《愛的陷阱》累計銷量就突破了100萬張。香港總人口只有600萬人,這意味著每6個人就有1個人買過譚詠麟的《愛的陷阱》。

譚詠麟拿獎拿到手軟。不管是十大勁歌金曲,還是十大中文金曲,譚詠麟都是拿獎大戶。有的歌手,一輩子都可能拿不到一次十大勁歌金曲,譚詠麟一次就有好幾首入選。「最受歡迎男歌星獎」自然也是他的囊中之物。

就這樣,機緣巧合之下,譚詠麟和張國榮如同香港樂壇的雙子星座,閃閃發亮。在媒體記者有意無意的炒作之下,「譚張爭霸」之說甚囂塵上。

實事求是地說,「譚張爭霸」客觀上有利於樂壇競爭,產生了大量膾炙人口的歌曲,讓香港樂壇進入最鼎盛時期,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負面影響則是,譚詠麟與張國榮本來關係非常不錯,可在大量失去理智的粉絲的裹挾之下,他們不得不站在對立面,形同水火不容之勢。

這樣的結局,當然只能是兩敗俱傷。1988年2月13日,譚詠麟在1987年度十大中文金曲頒獎禮上宣布退出歌壇,不再參加有比賽性質的音樂比賽節目。一年後,張國榮也宣布告別歌壇。

時過境遷,當「譚張爭霸」逐漸淡出人們視野時,1999年,譚詠麟和張國榮合唱了一首《幻影+霧之戀》——這是他們第一次合作,也是最後一次合作。

2003年4月1日,當張國榮在香港一家飯店24樓縱身一躍束了自己的一生後,在追思會上,譚詠麟與張國榮「跨時空」合唱了一曲成名曲《風繼續吹》,向這位朋友和「對手」作最後的告別:

風繼續吹不忍遠離

心裡極渴望希望留下伴著你

風繼續吹不忍遠離

心裡亦有淚不願流淚望著你

【參考資料:《吳玲:張國榮,念你眉眼如初》《獨領風騷空寂寞》《當你見到光明星星》等】


相關焦點

  • 香港樂壇推入最輝煌的時刻必然少不了張國榮和譚詠麟的爭霸
    專輯中的主打歌《風繼續吹》,則讓張國榮唱遍大街小巷,成為張國榮受歡迎的歌曲之一,並在2010年榮獲華語金曲獎30年經典評選「我最喜愛的歌曲」。1948年,張國榮繼續推出專輯《Leslie》,在香港銷量突破了4白金,即20萬張,是張國榮的第一張白金唱片。專輯的主打歌《Monica》同時入選香港最有影響力的十大勁歌金曲和十大中文金曲。
  • 曾與張國榮爭霸,縱橫香港樂壇多年的譚詠麟,如今怎樣了?
    「譚張爭霸」的局面。,都可以聽譚詠麟的歌,他聲色渾厚、圓潤,加上歌詞優美,旋律婉轉,很快就登上了香港最受歡迎的歌星寶座。,成為影視歌雙棲巨星,此時放眼香港演藝圈,能和他平起平坐的人,真是寥寥無幾,那會他最大的競爭對手就是張國榮。
  • 80年代香港樂壇,譚張爭霸有多瘋狂?真是譚詠麟超越了張國榮?
    上世紀80年代的香港樂壇,正是因為有了「譚張爭霸」的局面,才使得香港的樂壇進入了一個全盛的巔峰時代。而且,雖然表面是競爭的樂壇,但張國榮和譚詠麟私下都是很好的朋友,他們競爭的實質就是唱片公司行業的一種競爭而已。
  • 70歲譚詠麟曾與張國榮「爭霸」香港樂壇,如今四處商演、獨自賣唱
    說到譚詠麟巔峰時期,火爆了整個八十年代的香港娛樂圈。譚詠麟也是上世紀八十年代香港流行樂壇的殿堂級人物之一。 譚詠麟拍了許多賣座的影片,成為影視歌雙棲巨星,此時放眼香港演藝圈,能和他平起平坐的人,真是寥寥無幾,那會他最大的競爭對手就是張國榮。
  • 「既生瑜何生亮」之香港譚詠麟張國榮爭霸
    ;陳慧嫻(一個逐漸淡出我們視野的香港女歌星,《千千闕歌》讓人難以忘懷);陳百強(一生投身於他心愛的音樂中,《一生何求》,《偏偏喜歡你》是歌迷深深銘記的金曲經典);張學友(80年代初參加香港歌唱比賽獲得冠軍而出道)。但是最引人矚目還是「譚張爭霸」,開創了香港歌壇的鼎盛時代。
  • 譚詠麟和張國榮80年代恩怨揭秘!30年前瘋狂歌迷下的譚張爭霸!
    四大天王崛起主要集中在90年代初到2000年之後,但也會有一些年紀稍微大一些的歌迷知道,在『四大天王』時代之初,還有一個更具有傳奇色彩的『譚張爭霸』時期,譚詠麟和張國榮在音樂領域的競爭,是將香港音樂推向全亞洲的導火索,而譚詠麟和張國榮多年的爭霸模式,其壯觀程度,也遠非『四大天王』時期所能比擬的。
  • 把香港流行樂壇帶入輝煌時期的譚張爭霸,你更為支持誰?
    香港粵語樂壇80年代中後期,進入了粵語流行歌曲的黃金時代,各個巨星間的競爭呈現白熾化,男歌手之間最為著名的是譚詠麟和張國榮之間所謂的譚張爭霸。
  • 曾與張國榮爭霸,以一己之力影響香港流行樂壇,他就是譚詠麟!
    溫拿樂隊「溫拿五虎」之一「校長」譚詠麟,這幾個現在聽起來充滿年代感的詞彙,是80年代香港樂壇最最知名的人物!03直到他33歲那年,新晉歌手張國榮開始走進大家的視野,後來便發生了轟動一時的「譚張爭霸」!隨著張國榮在香港樂壇的不斷發展,香港樂壇也不再是譚詠麟一家獨霸的狀況了,他們倆開始同臺拿獎,開始爭奪最受歡迎男歌手的獎項,一時間兩個人幾乎壟斷了香港樂壇大大小小的音樂獎項。也是因為這樣,兩個人的歌迷對彼此都是看不上,每次兩人但凡有點交集,歌迷都會互相攻擊,互相謾罵,兩方誰都不服誰。
  • 張國榮和譚詠麟在香港樂壇的影響力與四大天王比較,誰更具代表性
    譚詠麟、張國榮、梅豔芳、陳百強、葉倩文、林憶蓮、陳慧嫻、beyond等不同類型的歌手一起活躍在香港樂壇。中國大陸和臺灣的人縱然不懂粵語,亦會聽粵語流行曲,甚至跟著唱。這個時代的樂壇巨星,他們不但開演唱會次數、場數極多,更是票房、唱片等的保證,皆因各人歌藝出眾而且形象和颱風都令觀眾和歌迷受落,可謂聲色藝俱全。其中最讓人難忘或是津津樂道的就要數當中出現的「譚張爭霸」了。
  • 譚詠麟和張國榮的歌壇地位,到底誰更勝一籌
    譚張爭霸是指20世紀80年代中後期(1986-1989年)香港樂壇兩大天皇殿堂級巨星譚詠麟和張國榮為爭奪樂壇至高無上的至尊地位而在音樂上的全面競爭角逐。譚張爭霸貫穿了香港樂壇80年代中後期,譚張二人基本上壟斷了香港樂壇大大小小的音樂獎項,但凡兩人同時出現的場面,必定是掌聲與噓聲齊飛。譚張精彩紛呈的逐鹿比賽使得香港流行樂壇進入全盛而輝煌的時期,並在華語流行音樂史上留下了不可磨滅的一筆。
  • 譚詠麟張國榮誰是香港一哥,倪秉郎一句話道出真相!
    譚詠麟與張國榮在那個時代簡直就是香港樂壇的幸事!
  • 張國榮和譚詠麟在香港樂壇的影響力與四大天王比較,誰更具代表性
    (二)1980年代不僅是粵語流行曲百花齊放的日子,亦是香港樂壇的全盛時期,除了許冠傑徐小鳳等老牌歌手外,單飛的譚詠麟、張國榮、梅豔芳、陳百強、葉倩文、林憶蓮、陳慧嫻、beyond等不同類型的歌手一起活躍在香港樂壇。
  • 香港紅館,見證了樂壇最紅的歌星,見證了樂壇最輝煌的時代…
    香港紅館,星光熠熠,承載著一代又一代樂迷關於港樂的集體記憶。1983年4月27日,香港紅磡體育館正式誕生。 這座外型猶如鑽石的建築,在港樂最為輝煌的80年代,見證了最走紅的歌手,最瘋狂的歌迷。這裡不得不提的就是「譚張爭霸」時代。1984年8月,事業如日中天的譚詠麟首度踏上紅館,舉辦「太空旅程演唱會」,總計6場。第二年的7月,他接著舉辦「超白金演唱會」,也是第一個在紅館上連開20場的歌手。1986年,他的「86萬眾狂歡演唱會」再度連開20場,再創紅館記錄。
  • 30年前張國榮和譚詠麟的一個決定,成就了「四大天王」時代!
    提起香港音樂,很多人腦海中記憶最深刻的那是以劉德華、張學友、郭富城、黎明為首的『四大天王』時代,四大天王的崛起主要集中在90年代初到2000年之後,但也會有一些年紀稍微大一些的歌迷知道,在『四大天王』時代之初,還有一個更具有傳奇色彩的
  • 譚張爭霸:譚詠麟和張國榮的世紀之戰
    這很正常,畢竟譚詠麟出道比他早,成名比他早,當然,張國榮也很爭氣,苦熬十年後突飛猛進,與譚詠麟同時成為香港樂壇最炙手可熱的兩名歌手。兩人交相輝映本是好事,但雙方的歌迷卻不這麼想,他們相互不服氣,怎麼看對方都覺得不順眼,加上媒體的煽風點火,引發了一場史無前例的爭霸大戰。
  • 導致香港樂壇鼎盛的張國榮與譚詠麟「譚張之爭」因何而起為何落幕
    上世紀香港娛樂圈百花齊放,歌壇影壇走向共同走向黃金巔峰,湧現出了大批優秀的藝人,而香港樂壇也因張國榮和譚詠麟樂壇角逐首位之爭而進入了鼎盛時期。張國榮和譚詠麟在當時都是香港樂壇中的天王巨星,那幾年香港樂壇所有獎項基本都被二人瓜分
  • 張國榮與譚詠麟的「譚張爭霸」因何而起又為何而終
    上世紀香港娛樂圈百花齊放,歌壇影壇走向共同走向黃金巔峰,湧現出了大批優秀的藝人,而香港樂壇也因張國榮和譚詠麟樂壇角逐首位之爭而進入了鼎盛時期。張國榮和譚詠麟在當時都是香港樂壇中的天王巨星,那幾年香港樂壇所有獎項基本都被二人瓜分,兩人粉絲也互成一派相互看對方不順眼,在那個時候的唱片店都會拿出黑板寫上兩人的銷售比分,譚詠麟今日賣出唱片569張,張國榮賣出唱片601張等「實時榜單」刺激粉絲爭相購買,這也讓二狗想到了如今藝人圈子裡的各種打榜榜單,隨著「譚張爭霸」進入白熱化階段,粉絲們也像是失去了理智一般為了黑而黑
  • 香港樂壇天王消亡史:獅子山下再無爭霸,香港樂壇再無天王
    然而這個小片段的背後,卻是一段硝煙瀰漫的歷史:香港樂壇四大天王爭霸。當時間來到80年代時,香港流行樂壇已是巨星如雲,真的可以說是一個眾「神」時代:羅文、林子祥、徐小鳳、梅豔芳、葉倩文、陳百強、譚詠麟、張國榮1980年代香港樂壇眾
  • 80年代譚張爭霸到90年代四大天王,哪個時期是香港樂壇最巔峰
    (二)1980年代不僅是粵語流行曲百花齊放的日子,亦是香港樂壇的全盛時期,除了許冠傑徐小鳳等老牌歌手外,單飛的譚詠麟、張國榮、梅豔芳、陳百強、葉倩文、林憶蓮、陳慧嫻、beyond等不同類型的歌手一起活躍在香港樂壇。中國大陸和臺灣的人縱然不懂粵語,亦會聽粵語流行曲,甚至跟著唱。
  • 香港樂壇曾經的兩王一後譚詠麟
    上個世紀80年代,香港樂壇開始進入黃金時代,這個時期出現了一批優秀的作詞作曲家,以及歌壇天王天后。張國榮,譚詠麟梅豔芳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他們稱霸80年代的香港樂壇,被稱為「兩王一後」。今天介紹一下兩王以後中年紀最大的譚詠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