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粵語樂壇80年代中後期,進入了粵語流行歌曲的黃金時代,各個巨星間的競爭呈現白熾化,男歌手之間最為著名的是譚詠麟和張國榮之間所謂的譚張爭霸。
譚詠麟當時包攬了歌壇幾乎所有的獎項,連續四年豪攬十大勁歌金曲的最佳男歌手獎。張國榮1983年推出《風繼續吹》,1984年推出《Monica》,兩首歌迅速獲得歌迷認可,有著後來居上的趨勢。兩人就此開始短兵相接,譚張爭霸的戰局正式拉開。
當年譚詠麟和張國榮兩人只要在公眾場合同時出現,現場的譚迷和張迷必定是對自己的偶像報以掌聲,而對對方的偶像則報以噓聲,出現這種掌聲與噓聲並存的奇怪場面,譚張爭霸使得香港粵語流行樂壇進入全盛而輝煌的時期。
1986年度十大勁歌金曲頒獎典禮,張國榮的《有誰共鳴》拿到金曲金獎,結束了譚詠麟對這一獎項的壟斷,結果雙方歌迷混戰,發生了大規模群毆,場面完全失控。此後,雙方歌迷相互攻擊,產生不少人身攻擊事件,甚至直接騷擾威脅對方的偶像。
譚詠麟和張國榮兩人都公開表示了對另一方的尊重,說明兩人其實是關係很好的朋友,不存在相爭的事情。但譚張爭霸的主角,並不是譚詠麟與張國榮兩人,而是媒體,唱片公司,甚至銷售唱片的小店老闆,他們為了各自利益,拼命地利用這個熱點,引導和刺激譚迷和張迷群體相爭,最後局面完全失控。
為了躲避騷擾,從不斷的煩惱中走出來,1987年度的十大勁歌金曲頒獎典禮上,譚詠麟宣布從此不再參加任何樂壇的競獎活動;1989年,張國榮在紅館個人演唱會結束時與歌迷揮手再見,正式宣布退出樂壇。
譚張爭霸鑄就了香港樂壇的巔峰,但對譚詠麟和張國榮來說,他們其實都被媒體和歌迷們等外界元素綁縛了。如果沒有譚張爭霸,譚詠麟在樂壇中的歷史地位會更為高遠,而張國榮也不會對香港娛樂圈失望至極。
1999年,譚詠麟與張國榮首次合唱《幻影+霧之戀》,譚張爭霸已經結束了整整十年,兩個爭霸中的當事人在一起攜手證明了他們其實是很好的朋友,他們之間不是媒體所炒作的冤家仇人。
音樂的世界,不存在誰勝誰負,有的是共鳴與同感,喜悅與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