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張爭霸:譚詠麟和張國榮的世紀之戰

2020-08-31 精簡影視

不管你有多麼喜歡張國榮,你都不能否認一個事實,那就是在八十年代初的香港,譚詠麟的受歡迎程度和影響力,比起張國榮絲毫不差,甚至更勝一籌。

這很正常,畢竟譚詠麟出道比他早,成名比他早,當然,張國榮也很爭氣,苦熬十年後突飛猛進,與譚詠麟同時成為香港樂壇最炙手可熱的兩名歌手。

兩人交相輝映本是好事,但雙方的歌迷卻不這麼想,他們相互不服氣,怎麼看對方都覺得不順眼,加上媒體的煽風點火,引發了一場史無前例的爭霸大戰。

1987年1月18日,香港紅館,1986年十大勁歌金曲的頒獎典禮拉開帷幕,入圍的有譚詠麟、張國榮、徐小鳳,梅豔芳,張學友,陳百強等一眾歌手……

其中,最受矚目的是譚詠麟和張國榮,兩人分別以四首歌和六首歌成為入圍歌曲最多的歌手,也是當年最佳男歌手的大熱之選。

不過,在一個星期前,坊間就流傳出這一屆的得獎名單,其中譚詠麟有三首歌,張國榮有一首歌,張國榮拿最受歡迎男歌手獎,而譚詠麟則拿金曲金獎。

消息傳出之後,雙方的歌迷都非常緊張,同時也相當不服氣,他們都認為自己的偶像應該同時囊括最受歡迎男歌手和金曲金獎兩項大獎。

於是,從第一首勁歌金曲宣布開始,現場歌迷們的呼聲和噓聲就不絕於耳,數百人發出的聲浪相當之大,主持人多次示意歌迷們安靜,但都無濟於事。

眼看頒獎典禮已經過了大半,在澳洲演出不在現場的譚詠麟依然沒有得獎,臺下他的歌迷越來越著急,不停的重複大吼譚詠麟的英文名「Alan」。

頒獎司儀俞錚看到這種情況,只好提前宣布譚詠麟的獎項,為了安撫歌迷,她罕有的走到臺下,將得獎信封交給了現場譚詠麟的歌迷,讓歌迷親自宣布。

最終,譚詠麟拿到最重要的「最受歡迎男歌手」獎,同時有《無言感激》和《朋友》兩首歌曲入選十大金曲。

而張國榮同樣有兩首歌曲入選十大金曲:《當年情》和《有誰共鳴》,並憑藉《有誰共鳴》拿到了金曲金獎。

可是,當張國榮在臺上用心演繹金曲金獎《有誰共鳴》時,卻聽到臺下一片強烈的噓聲,其中還不乏咒罵的言語,聲音甚至一度蓋過他的歌聲。

這讓他的心情相當不好,歌唱到一半的時候,他突然開口即興發表一段感言:「有些人得到一點成就,需要用很短的時間。

有些人要拿到一些東西,就要比較長點的時間,不過,至少我現在得到的東西,是我自己很用心去拿的。」

這些並沒有明顯針對誰的話,只不過是他一時的有感而發,但卻引發現場譚詠麟歌迷的噓聲和罵聲更加高漲。

一些譚詠麟的歌迷開始離場,一邊走一邊大罵「造馬」,一些歌迷則大聲嘲諷張國榮:「沒有這麼大的頭,就別戴這麼大的帽!」

這樣的情形下,張國榮雖然拿到了金曲金獎,心裡卻相當不快,兩年後他在黃霑、蔡瀾主持的訪談節目《今夜不設防》裡,坦承了這段往事。

「我首先要跟大家說清一件事,金曲之類,永遠不存在『當時才知結果』這種事,其實每個歌手在任何頒獎禮之前的一個星期,就已經知道結果了。

我們一個星期前已經接到通知:譚詠麟拿男歌手獎,我的《有誰共鳴》拿金曲獎,那天真的是……《有誰共鳴》一出來就被人噓,噓得跟狗一樣。

當時,我對著麥克風想,要麼忍氣吞聲忍下去,我來日方長;要麼,我媽叉你,以後我不幹了!

我去唱好歌,我站出來是表演的保證,我用心盡努力唱歌給你們聽,你們竟然噓我?還有人用些很難聽的話來罵我!為什麼?

為何我可以做到現在呢?因為後來我想通了,如果我那天不幹這一行了,不是因為別人趕我走,而是我自己光榮地離開,任何人也不可以逼走我!」

張國榮的話裡,可以看出對這件往事他多少有點耿耿於懷,這可以理解,畢竟無論是他還是譚詠麟,「譚張爭霸」都並非是他們的本意。

譚詠麟生於1950年,比張國榮大6歲,他出道遠比張國榮早,早在1969年,他就和陳百祥以雙主音的身份組成Loosers(失敗者)樂隊在酒吧唱歌。

當時的張國榮只有13歲,還在英國讀中學,隨後譚詠麟去新加坡留學,Loosers樂隊解散,1973年回港後,他又和鍾鎮濤等人一起組建了溫拿樂隊

同樣在1973年,張國榮因父親患病,也從英國回到香港,不過那個時候的他還從未想過自己會進娛樂圈發展,而是一邊讀書一邊打工。

1977年,張國榮在亞洲歌唱大賽中取得亞軍,開始了自己的藝人生涯,而這個時候,譚詠麟的溫拿樂隊已經是大紅大紫,紅極一時。

後來,溫拿樂隊產生了分歧,1978年,樂隊成員獨立發展,1979年,譚詠麟推出自己的第1張個人專輯《反鬥星》,得到了金唱片銷量。

同樣,張國榮也在1979年推出了他的第1張個人專輯:《情人箭》,可惜他的運氣沒有譚詠麟好,唱片無人問津,銷量慘澹。

譚詠麟歌唱事業風生水起,演藝事業也順風順水,1981年,譚詠麟憑藉電影《假如我是真的》,獲得臺灣電影金馬獎最佳男主角。

張國榮呢?他是處處碰壁,被人騙去拍了部三級片《紅樓春上春》,然後在酒吧唱歌被喝倒彩,拋了頂心愛的帽子下臺,竟被觀眾連帶噓聲扔回臺上……

不過,無論情況多麼惡劣,張國榮都沒有放棄他所熱愛的歌唱和演藝事業,這份堅持,讓他的付出終於有了回報。

1984年,張國榮的一首《Monica》入選當年十大勁歌金曲,在譚詠麟霸氣刷榜的情況下,終於奪得了自己的一席之地。

當然,這點成績跟譚詠麟比起來,是微不足道的,這一年譚詠麟的《霧之戀》和《愛的根源》兩張專輯,裡面的歌曲幾乎首首流行。

同時,在十大勁歌金曲裡,譚詠麟一個人就佔據三首,同時,最受歡迎男歌星、金曲金獎、最佳作詞、作曲、編曲、監製全部被他的歌曲所奪得。

而且,在入選的40首歌曲裡,譚詠麟一人佔據10首,這種盛況,至今仍然無人能夠超越,在頒獎典禮上,譚詠麟意氣風發。

可以說,當時的香港樂壇,就是譚詠麟的天下,在他如此風光的情形下,張國榮其實與他並沒有太大的可比性,我們可以用數據來說明這點。

1984年到1988年的十大勁歌金曲,譚詠麟連續四年獲得最受歡迎男歌手獎,張國榮則無緣此獎,得獎歌曲譚詠麟是11首,張國榮是6首。

在重量級獎項金曲金獎上,雙方都各有兩首,打成平手,另外,1985和1986兩年,譚詠麟在紅磡舉辦演唱會共計40場,張國榮則是22 場,只有譚詠麟的一半左右。

以1985年底至1987年初的專輯銷量來看,譚詠麟是15個白金約55萬張,張國榮是7個白金約35萬張,與譚詠麟還有一定的差距。

因此,黃霑形容「譚張爭霸」時,說這是一場張國榮追逐譚詠麟的遊戲,事實上也確是如此,作為樂壇前輩的譚詠麟,一直佔據著絕對的優勢。

不過,隨著張國榮越來越紅,他離譚詠麟的距離越來越近,歌迷也越來越多,他的歌迷和譚詠麟的歌迷之間,開始發生一些激烈的爭鬥。

一次,有位張國榮的歌迷在茶餐廳裡吃飯,聽到鄰座疑似譚詠麟的粉絲討論歌曲,話裡似乎夾雜著輕蔑張國榮的字眼,他當即就將飯碗扣在了對方的頭上。

三人隨後大打出手,最後鬧到了上警局的地步,這些還算小事,更嚴重的歌迷對兩位歌手直接的傷害,比如兩人的車子,都曾被對方的歌迷刮花過。

同時,張國榮的信箱裡,經常塞滿了冥紙和謾罵的信件,有些甚至惡毒到詛咒張國榮得愛滋,這些事令張國榮不堪重負,但譚詠麟同樣也不好過。

那幾年,譚詠麟一直深陷「買獎」風波,不少媒體披露一些所謂的「內幕」,用大量的「據說」和「傳聞」寫出一篇篇「譚詠麟買獎內幕」的報導,這些報導20年後都還能看到。

每次得獎都要被人懷疑是買來的,這讓譚詠麟極為煩惱,後來無意間在一間更衣室裡聽到一段關於他的話,更是深深刺痛了他:「又是他拿獎?真是擋住地球轉!」

1987年,張國榮轉投新藝寶公司,新唱片《Summer Romance』87》成為當年年度最暢銷唱片,同時,他與譚詠麟同時入選香港藝壇十位最受歡迎和最有影響的藝人。

氣勢如虹的張國榮隱隱有與譚詠麟平起平坐分庭抗禮之勢,雖然仍未能撼動譚詠麟「歌壇霸主」的寶座,但也給他帶來了巨大的、無形的心理壓力。

1987年十大勁歌金曲頒獎前,有不少報紙透露譚詠麟與無線達成私下交易,無線將以譚詠麟3首金曲入選及蟬聯最受歡迎男歌手為酬答。

後來名單揭曉,譚詠麟果然有3首金曲入選,觀眾受了報紙影響,認為譚詠麟真的做了黑幕交易,故當他出場領獎時,臺下不少人發出了噓聲,而當張國榮出場時,卻是掌聲雷動震耳欲聾。

1988年2月13日,香港紅館,第十屆十大中文金曲頒獎音樂會現場,巨星雲集,熱鬧非凡,歌手們歡聲笑語,觀眾們興高採烈。

譚詠麟領有兩首歌獲獎,一首是《Don’t Say Goodbye》,另一首歌是《知心當玩偶》,《知心當玩偶》是當晚揭曉的第9首獲獎「金曲」。

上臺公布第10首獲獎「金曲」的嘉賓,是周潤發和梁家輝,聽到臺下不少觀眾大叫譚詠麟的英文名,周潤發一時興起,激發了愛開玩笑的天性。

他對著麥克風說道:「又是Alan?每次都喊Alan,造馬的嗎?政府電臺辦的,這次是真的,你以為是假的啊,次次Alan,傻乎乎的」,聽他說完,臺下發出一片笑聲。

周潤發的本意只是想搞搞氣氛,但這個玩笑失了點分寸,言者無意,聽者有心,臺下的譚詠麟聽了這番話,神情十分激動。

音樂會接近尾聲的時候,頒發IFPI大獎,得獎者是譚詠麟,借著在臺上發表得獎感言的時機,他說出一段令所有人都震驚的話:

「我獲獎,證明我付出的努力和你們的支持沒有白費,對這今次的獎,我特別珍惜,但是我每次獲獎,都會有是非,因此,這將是我在樂壇最後一次領獎。」

停頓了一下,他語氣沉重地繼續說道:「在未來的日子裡,我決定不再參加有比賽性質的音樂活動,我想把機會讓給更多的新人……」

說完,譚詠麟含著熱淚唱起他那首代表作《無言感激》,不少人激動地站了起來,全場觀眾拍掌呼應,一齊跟著他唱。

現場的張國榮非常尷尬,完全不知情的他處在極度的震驚當中,隨後得獎歌手在臺上合唱時,他沒有上臺,在後臺的洗手間裡抽著煙,平復著心情。

沒有了譚詠麟,以後如果張國榮拿獎,別人會說是因為譚詠麟沒在他才能拿到;如果他拿不到獎,別人又會說,連譚詠麟退出了他都拿不到獎,可見他有多差!

兩年之後,1990年1月22日,香港紅館,不堪重負的張國榮,唱完最後一首歌《風再起時》後,也正式宣布,退出樂壇。

樂壇兩位天王級歌手,一位成名已久,一位後來居上,最後卻一隱一退,狀況何其慘烈,事實上,私底下他們不但沒有什麼不和,關係還相當不錯。

張國榮曾經笑言:「我們之間並沒有什麼,一直是朋友,但是我們的歌迷鬧得太兇了,這令我們見面會有些尷尬。」

本來,兩人的爭霸是完全可以不發生的,可惜在歌迷的吵鬧和媒體的添油加醋下,最終造就了這種兩敗俱傷的結果。

在「譚張爭霸」的初期,譚詠麟遙遙領先,中期,兩人勢均力敵,後期,張國榮超越了譚詠麟,原因是張國榮演技精湛,在影壇發展順利。

如今,三十年過去了,回顧那段「譚張爭霸」的歲月,所有的恩怨都已經煙消雲散,留下的卻是歌手帶給聽眾最本質的東西:音樂。

2003年,張國榮去世,TVB舉辦了悼念哥哥的音樂會《追憶張國榮》,李克勤、陳奕迅和容祖兒等14位歌手用自己的演唱寄託了對前輩張國榮的哀思。

音樂會的最後,是譚詠麟的出場,現場的譚詠麟和熒幕上的張國榮,一起合唱張國榮的《風繼續吹》,兩人近在咫尺,卻已天人相隔……

之後,Beyond與草蜢等樂隊組合紛紛湧現,劉德華、張學友等四大天王開始上位,香港樂壇迎來了最後的盛況。

雖然如今的香港樂壇,早已沒有了昔日的光輝,但是重溫這段歷史,依然讓人產生無限的感嘆和唏噓。

往事不要再提,人生已多風雨,忘了痛或許可以,忘了你卻太不容易……

相關焦點

  • 張國榮與譚詠麟的「譚張爭霸」因何而起又為何而終
    上世紀香港娛樂圈百花齊放,歌壇影壇走向共同走向黃金巔峰,湧現出了大批優秀的藝人,而香港樂壇也因張國榮和譚詠麟樂壇角逐首位之爭而進入了鼎盛時期。張國榮和譚詠麟在當時都是香港樂壇中的天王巨星,那幾年香港樂壇所有獎項基本都被二人瓜分,兩人粉絲也互成一派相互看對方不順眼,在那個時候的唱片店都會拿出黑板寫上兩人的銷售比分,譚詠麟今日賣出唱片569張,張國榮賣出唱片601張等「實時榜單」刺激粉絲爭相購買,這也讓二狗想到了如今藝人圈子裡的各種打榜榜單,隨著「譚張爭霸」進入白熱化階段,粉絲們也像是失去了理智一般為了黑而黑
  • 當年譚詠麟和張國榮的「譚張爭霸」,時隔多年還有多少人記得?
    「譚張爭霸」,時隔多年還有多少人記得?當年,張國榮和譚詠麟是樂壇的兩大音樂天王,兩人惺惺相惜,無意相爭,奈何諸多推力讓兩人「被競爭」,人稱「譚張爭霸」,無形的戰場,瀰漫著無形的硝煙。但是「有心人」開始煽風點火,挑撥離間,雙方的天王粉絲都比較熱血,水火不容,互不相讓,一時間局面劍拔弩張,張國榮和譚詠麟處於「被競爭」的狀態,「譚張爭霸」開始拉開帷幕。但譚詠麟卻對張國榮欣賞有加,就像一位前輩對後來者的欣賞,從未對張國榮有過敵意。可是歌迷們不答應啊,紛紛表示要守護己方天王,一時間雙方都很無奈,他們的關係也變得更加緊張。
  • 譚詠麟和張國榮80年代恩怨揭秘!30年前瘋狂歌迷下的譚張爭霸!
    四大天王崛起主要集中在90年代初到2000年之後,但也會有一些年紀稍微大一些的歌迷知道,在『四大天王』時代之初,還有一個更具有傳奇色彩的『譚張爭霸』時期,譚詠麟和張國榮在音樂領域的競爭,是將香港音樂推向全亞洲的導火索,而譚詠麟和張國榮多年的爭霸模式,其壯觀程度,也遠非『四大天王』時期所能比擬的。
  • 80年代香港樂壇,譚張爭霸有多瘋狂?真是譚詠麟超越了張國榮?
    上世紀80年代的香港樂壇,正是因為有了「譚張爭霸」的局面,才使得香港的樂壇進入了一個全盛的巔峰時代。《愛情陷阱》《暴風女神》《Don't Say Goodbye》《朋友》等歌曲,張國榮《當年情》《有誰共鳴》《無心睡眠》《沉默是金》《側面》等歌曲,都是譚張爭霸時期的經典歌曲,而且很多首歌都是獲得當年的十大中文金曲或者十大勁歌金曲的大獎。
  • 33年前譚張爭霸誰勝誰負 譚詠麟宣布退出領獎臺 張國榮是否太過譽
    說到這裡,想必大家都還記得香港八十年代「譚張歌壇爭霸」的事情呢?那場歌壇前輩譚詠麟與後起之秀張國榮的沒有硝煙的戰爭,那麼這場戰爭中,到底誰最終取得勝利了呢?而作為後輩的張國榮是否被人們過譽了呢?要說誰在這場爭霸中獲勝,表面上看是張國榮,譚詠麟在第十屆中文金曲頒獎典禮上當眾宣布,從此退出一切有競爭性質的頒獎活動,此後香港樂壇的風頭被張國榮一人佔盡,可以說只無人能與之匹敵。在小編看來,他們兩個人不相上下,只是一個贏得了過去,一個贏得了將來。
  • 周潤發一句無心之語,譚詠麟退出頒獎臺,「譚張爭霸」結束
    在香港樂壇,曾有兩個人引人注目,那就是譚詠麟和張國榮,兩人都是天資橫溢的人才,在樂壇都有不凡的成就,兩人也都有數量龐大且瘋狂的歌迷,瘋狂到在媒體的煽風點火下讓兩人呈敵對關係,一時劍拔弩張,出現了譚張爭霸
  • 當「校長」遇到「哥哥」,似乎「譚張爭霸」實際上愛上了相?
    許多熟悉香港音樂的朋友認為他們必須非常清楚「譚張爭霸」,音樂香港在20世紀代的第一個音樂香港。事實上當時「譚張爭霸」並不是我們所看到的,譚詠麟和張國榮之間的私人關係不是很密切,但他們絕對不是敵人,唯一的一件事是,在他們身後歌迷的脅迫下,他們為到1989為期四年的歌唱界比賽做出了貢獻。一聽到「譚張爭霸」,我們對當時的香港音樂世界並不熟悉可能會感到困惑,「爭霸」這個詞在武俠電影中出現得比較多,比如黃飛鴻獅子王爭霸。
  • 1987年,周潤發的一句話,讓譚詠麟退出,譚張爭霸時代結束
    「古往今來,粉絲們以愛之名的所作所為,數不勝數。前有成龍粉絲的「非龍不嫁團」,再有譚張爭霸間的互不相讓,現在,則有了肖戰粉絲「為愛作死」的227事件。樁樁件件,粉絲們的愛,卻成了藝人的桎梏。和譚詠麟兩人之間並沒有什麼矛盾,可能是粉絲們太喜歡他們了,而引起了一場爭論。
  • 「既生瑜何生亮」之香港譚詠麟張國榮爭霸
    但是最引人矚目還是「譚張爭霸」,開創了香港歌壇的鼎盛時代。先介紹譚詠麟,1950年8月23日出生於香港,籍貫為廣東新會,香港著名歌手、音樂人、演員,在華語地區有「譚校長」的稱號。1983年憑藉一首《遲來的春天》在「勁歌金曲」頒獎典禮上獲得金曲獎。1984的「勁歌金曲」頒獎典禮上更是有《愛在深秋》、《愛的根源》、《幻影》,還囊括了「最受歡迎男歌星獎」。
  • 為什麼譚詠麟沒有張國榮那麼有名?為什麼譚還唱張的歌?
    在他事業的巔峰期,張國榮以《風繼續吹》出道,一曲《Monica》唱響港臺,不知不覺與金馬倫譚詠麟平起平坐。由於歌迷的不理性,哥哥與校長都受到傷害,譚校長宣布不再領取競爭性獎項,哥哥也急流勇退,告別歌壇。但是張國榮有演藝事業。而譚詠麟在電影方面稍加欠缺,加之九十年代四大天王崛起,導致校長淡出媒體聚光燈。2003年開始,與李克勤組成「左麟右李」爆極一時。直到現在。
  • 譚詠麟和張國榮的歌壇地位,到底誰更勝一籌
    譚張爭霸是指20世紀80年代中後期(1986-1989年)香港樂壇兩大天皇殿堂級巨星譚詠麟和張國榮為爭奪樂壇至高無上的至尊地位而在音樂上的全面競爭角逐。譚張爭霸貫穿了香港樂壇80年代中後期,譚張二人基本上壟斷了香港樂壇大大小小的音樂獎項,但凡兩人同時出現的場面,必定是掌聲與噓聲齊飛。譚張精彩紛呈的逐鹿比賽使得香港流行樂壇進入全盛而輝煌的時期,並在華語流行音樂史上留下了不可磨滅的一筆。
  • 張國榮和譚詠麟爭霸,將香港樂壇推入最輝煌的時代
    1985年,張國榮第一次在紅館開個人演唱會,連開10場,打破了香港歌手第一次開演唱會的場數記錄。張國榮像一顆巨星,在歌壇上冉冉升起。誰也無法忽略他的存在了。不過,譚詠麟也沒閒著,表現得同樣搶眼。他在1984年和1985年推出的粵語專輯《霧之戀》、《愛的根源》和《愛情陷阱》,每一張都叫好又叫座,其中光是《愛的陷阱》累計銷量就突破了100萬張。
  • 「粵語歌神、三王一後、譚張爭霸、四大天王」分別指什麼時代?
    「粵語歌神、三王一後、譚張爭霸、四大天王」分別指什麼時代?三王一後譚詠麟,張國榮,陳百強,梅豔芳:三王一後主要是指80年代的香港樂壇格局,在粵語歌神許冠傑逐漸隱退歌壇之後,這四人的出現再次將香港流行樂推進至全盛而輝煌的時期。四人也是基本上壟斷了香港樂壇大大小小的音樂獎項。
  • 把香港流行樂壇帶入輝煌時期的譚張爭霸,你更為支持誰?
    香港粵語樂壇80年代中後期,進入了粵語流行歌曲的黃金時代,各個巨星間的競爭呈現白熾化,男歌手之間最為著名的是譚詠麟和張國榮之間所謂的譚張爭霸。
  • 譚詠麟都不如他紅,只因走錯一步輸滿盤,譚張爭霸他最終淪為看客
    整個80年代的香港歌壇,最負盛名的,莫過於四大天皇譚詠麟、張國榮、梅豔芳、陳百強。他們是年輕一代中的翹楚,更是80年代香港歌壇的實力霸主,比90年代橫行歌壇的四大天王還要霸道!如果他們幾位不自我終結退出歌壇的話,恐怕就沒有後來四大天王的出頭之日了。
  • 導致香港樂壇鼎盛的張國榮與譚詠麟「譚張之爭」因何而起為何落幕
    上世紀香港娛樂圈百花齊放,歌壇影壇走向共同走向黃金巔峰,湧現出了大批優秀的藝人,而香港樂壇也因張國榮和譚詠麟樂壇角逐首位之爭而進入了鼎盛時期。張國榮和譚詠麟在當時都是香港樂壇中的天王巨星,那幾年香港樂壇所有獎項基本都被二人瓜分
  • 譚詠麟:譚張爭霸宣布退賽,事業巔峰後與粉絲相戀,原配遁入空門
    在此十年時間,是譚詠麟事業發展巔峰時期,推出多首經典歌曲,比如《忘不了您》、《霧之戀》,《水中花》,電影方面也有不凡成績,比如在1981年拍攝《假如我是真的》,獲得第18屆臺灣電影金馬獎最佳男主角獎。在1984年無線選出的40首勁歌金曲,譚詠麟就佔10首,並拿下當年多項大獎。
  • 香港樂壇推入最輝煌的時刻必然少不了張國榮和譚詠麟的爭霸
    專輯中的主打歌《風繼續吹》,則讓張國榮唱遍大街小巷,成為張國榮受歡迎的歌曲之一,並在2010年榮獲華語金曲獎30年經典評選「我最喜愛的歌曲」。1948年,張國榮繼續推出專輯《Leslie》,在香港銷量突破了4白金,即20萬張,是張國榮的第一張白金唱片。專輯的主打歌《Monica》同時入選香港最有影響力的十大勁歌金曲和十大中文金曲。
  • 70歲譚詠麟曾與張國榮「爭霸」香港樂壇,如今四處商演、獨自賣唱
    舞臺設備十分簡陋,而譚詠麟即便是在彩排也絲毫不敷衍,唱得非常用心。他的舉動讓網友都忍不住感嘆「這就是敬業精神,既來之,則對得起這個舞臺」,也有人費解譚詠麟為什麼會參加這樣子的活動,掉檔次,並表示張學友、劉德華就不會。譚校長,儘管他今年已經70歲了,唱起歌來依舊中氣十足不輸當年,這也和他平時喜歡運動有關。最近還參加了綜藝《中國夢之聲·我們的歌第二季》。
  • 和譚詠麟張國榮粉絲相比,現在追星的都是小兒科
    可很多年輕人不知道,在上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譚詠麟就已紅極一時,張國榮反倒是歌壇的「後來者」,後來,兩人還上演一場歌壇聞名的「譚張爭霸」。至於劉德華、張學友等大家熟知的「四大天王」,都是在譚張紛紛「退出」歌壇之後的事了。譚詠麟出道很早,1968年時就與陳百祥等人加入Loosers樂隊,1973年擔任溫拿樂隊主音歌手,1978年樂隊解散以個人身份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