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風破浪的姐姐》在上周公布了最終成團的七名成員,熱鬧了一整個夏季的節目終於告一段落。
而夏天也要結束了。
今年熟女向在螢屏上特別受歡迎,電視劇有《三十而已》、《白色月光》、《他其實沒有那麼愛你》……
圍繞中年女性的情感、事業、家庭和自我,講述30+的姐姐們,如何披荊斬棘、化解危機。
《浪姐》亦是如此。
從最初時的宣傳語「三十而驪」,到結束時楊瀾的「首先自立,然後自由」。
無一不在標榜:我們是一檔女性勵志節目。
可結局還是看到:撕逼、小團體和毫無改變的女團標準。
那麼,舞臺之外,30+的女性,究竟應當活成什麼樣才算成功?
現在看電視,感覺挺有割裂感。
綜藝節目上,30+的女性也是又美又颯。
能唱能跳,想結婚就結婚,想單身就單身,坦蕩灑脫。
她們向全天下的女人宣告:你們應該像我一樣追求夢想!
可隨手打開個電視劇,又能看到完全不同的一幕:
30歲還不結婚的女生被家長整天催婚、到處釣金龜婿。
而早早結了婚的女性要麼是在經歷雞飛狗跳的「喪偶式育娃」,要麼就是智鬥小三,打響了「婚姻保衛戰」。
雖然都是為了取悅觀眾,電視劇還是比綜藝更現實。
30+的女性,無論結婚還是單身,想要體面地生活著,已經是萬難了。
上周和鄰居們聚會,樓上有一個34歲的姐姐一家三口都參加了。
席間有一幕讓人印象深刻,有人開玩笑地問她8歲的兒子:
你是和媽媽親還是和爸爸親呢?
很多小朋友在小的時候都會遇到這樣的兩難問題,但是對於這個小男孩來說,答案非常肯定。
他毫不猶豫地說:
跟爸爸親。
當他說出來答案的那一幕,飯桌上有些尷尬。
姐姐恨鐵不成鋼地說:
「他爸爸擅長洗腦,平時根本就不管孩子,可是偶爾買一次禮物,孩子就覺得爸爸對我真好。」
有些心酸。
持續付出的媽媽在孩子眼裡因為太理所當然,而被忽視了。
在很多家庭中,也許都會存在這樣的狀況吧。
女性的付出,為整個家庭的運轉提供了最基本的動力,可是卻常常成為最容易被忘掉的力量。
我們一直在談論30+女性的力量,除了活得自我、灑脫,保持美麗和年輕之外,還應當有些什麼?
褪去明星光環和節目效果,一個中年女性在真實生活中,除了要美之外,女性力量到底是什麼?
記得看電視劇《金婚》時,對大莊和莊嫂這對夫妻的感情頗為感觸。
大莊進城工作早,見識廣了之後,對農村裡出來的童養媳莊嫂就看不到眼裡了。
雖然和梅梅一段情意沒能善終,但婚後一直藕斷絲連。
之所以如此有恃無恐,主要原因還是優越感在作祟。
在大莊的心裡,莊嫂不過是個不會掙錢的家庭主婦,而自己才是整個家庭的頂梁柱。
可是,當莊嫂因病去世後,大莊才突然意識到一個女人在家庭中的分量。
莊嫂的賢惠持家、大度直爽,才是撐起這個家的真正支柱。
這份柔韌,使大莊的生活非常輕鬆愉悅,衣食無憂。
在經濟非常貧困的特殊時代,隔壁的雙職工家庭文麗和佟志都要吃不上飯的時候,莊嫂仍舊可以依靠大莊一個人的收入,保證家裡每頓都能有肉。
這是真正的女性智慧。
對於鼓舞女性來說,讓大家看到一群40歲、50歲的女人,依舊身材火辣、皮膚緊緻保持熱情、閃耀舞臺,作用是極為有限的。
的確很美,很颯,也很容易撩起情緒,但並不能真的打動人。
因為,這不現實。
與其看姐姐們劈叉、跳舞,跟二十出頭的小姑娘一樣跨越成團標準,我寧願去看一個姐姐的家長裡短。
都說伊能靜能力差、愛寫小作文,是個「作女」。
可在我看來,她能將秦昊駕馭分服服帖帖,與強勢的婆婆融洽溫馨相處,照顧好年幼的女兒,同時能夠保持健康的心理和身體。
上述這些都做到,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因為,如何處理家庭關係、教育孩子、經營夫妻情感、活得開心才是大多數中年女性所面臨的現實問題、所經歷的真實生活。
在這一點上,《浪姐》流於表面。
不喜歡《浪姐》,還有一個原因:
藉由女性力量,廣撒消費主義的陷阱。
所有的廣告似乎都在告訴觀眾:想要像姐姐們一樣美麗嗎?40歲也能永葆優雅曲線和緊緻皮膚,那麼你一定要用XXX保養品。
姐姐可以,你也可以……
可大多數女性,需要什麼樣的鼓舞?
不是看你在舞臺上跳舞多努力,也不是看你保持身材多麼好,更不是看你30歲了40歲了,依舊美麗得如同少女。
觀眾渴望看到的是,貼近現實。
一個普通平凡的女性的真實生活,一個生完孩子的女性可以略微發福、略微臃腫,一個為家庭操勞的女性可以不必那麼注重外表。
她可以有歲月的痕跡,也不必刻意保持少女感。
她的魅力在於生活中遊刃有餘,經營家庭,好好工作。
不必對抗時間、對抗歲月的力量,老去也有老去的風採。
希望待我四十歲時,能活成亦舒筆下的模樣:
「身體健康,略有積蓄,已婚,丈夫體貼,孩子聽話,有一份真正喜歡的工作,這就是成功。
不必成名,也不必發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