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音樂:老本還能吃多久?

2021-02-09 音樂周報

文 | 劉小波

相較於其它大眾文化樣式,2017年的中國流行音樂幾乎在落寞中走完全程,「吃老本」可以說是本年度流行樂壇最鮮明的特點,就連流行樂壇的病態現象也得以延續,內容的貧瘠化、過分娛樂化、唯資本商業化、傳播的病態化等依然是當前流行音樂的總體特徵。無論是當前流行音樂最重要的形式音樂娛樂節目,還是歌曲創作、專輯發行推廣、影視音樂、音樂現場演出乃至行業格局都是如此。音樂節目幾乎沿襲前幾年成熟的模式而無多少創新,雖有新節目出現,但都沒有本質上的突破與改變,且參與者多是老面孔。在創作上很多音樂人打著致敬的旗號翻唱改編經典歌曲,也無多少創新性可言。此外,影視音樂、音樂粉絲培養、音樂平臺之間的競爭、音樂營銷以及流行音樂相關研究等,無一不是如此。

2017年的流行樂壇致敬之風盛行,原創力極度匱乏。首先是翻唱改編依舊盛行,尤其是各種音樂節目完全陷入改編翻唱之中,這已無需贅言。很多實力派歌手也難以倖免,如李健翻唱許飛《父親寫的散文詩》,竇唯和樸樹分別重新演繹《送別》,韓紅重新演繹《絨花》。創作上也有很多吃老本的現象,高曉松的歌曲《越過山丘》與李宗盛發行於2013年的歌曲《山丘》極為相似,作者也是打著致敬李宗盛的旗號;《那年我五歲》受到丹麥樂團盧卡思·雷哈姆(Lukas Graham)《那年我七歲》(7Years)的啟發。今年現象級的嘻哈音樂可以說是整體移植的西方模式而非原創,音樂人們從藝名到裝束打扮、音樂態度、音樂風格都以西方偶像為模板,進行整體移植。2017年雖然有很多新專輯發行,比如李宇春、孫燕姿、周筆暢、李榮浩等實力歌手都推出了專輯,但都反響平平,讓人驚喜的作品不多。歌手依舊是在吃老本,受眾依舊是在為情懷買單。製作方面,依舊是粗製濫造盛行,絕大部分歌曲是音樂合成軟體製作而成,深受音樂電視節目後期處理的影響,很多流行音樂製作完全依靠技術進行後期處理,沒有原聲的樂器,也沒有原聲的嗓音,歌手的聲音都依靠軟體的後臺處理。

電視音樂節目依然延續前些年的固定模式,鮮有創新。幾大老牌節目紛紛改名重登舞臺,新節目《厲害了我的歌》《不凡的改變》《中國樂隊》也逃不了「換湯不換藥」的厄運,網絡音樂節目也是如此。當下的電視綜藝螢屏顯現出了頹勢。綜藝節目越來越多,激烈的競爭下,觀眾也越發審美疲勞,節目收視率也會逐步下滑。節目組挖空心思想挽留觀眾,於是節目花樣不斷翻新,《厲害了我的歌》將喜劇與音樂混搭,但無論從喜劇層面來看還是從音樂層面來看,節目本身都顯得名蓋過實。《中國樂隊》試圖另闢蹊徑,打造一種全新的節目模式,在同質化的音樂節目時代探尋新出路,做到引領市場而非迎合市場。但從最終的效果來看,節目仍然沒有逃出傳統節目的窠臼,甚至也是另外一種迎合。從節目的前期宣傳開始,《中國樂隊》就強調該節目的與眾不同,「無海選,不PK,也沒有淘汰」,並且將節目定位為「紀實類節目」,「以音樂為本」是節目一直不斷強調的核心內容。可惜的是,模糊的節目定位,使得音樂成為了樂隊成長經歷故事與情懷訴說當中的次要元素,失去了其本身所蘊含的魅力,以音樂為本的初衷也演化成以故事為主的結果了。

流行音樂的傳播推廣也陷入套路之中,比如過度依賴綜藝和影視,這也是典型的吃老本。歌曲與影視劇、電視綜藝節目嫁接推廣的模式已成為近幾年的一大趨勢,今年很多熱門歌曲也依然逃不開這一套路。《成都》在幾年前已經發行,2017年年初依靠《歌手》節目而流行並火爆全國。《中國有嘻哈》將《天乾物燥》《火鍋底料》等小眾的嘻哈音樂傳播開來。《孤芳不自賞》《青雲志》《擇天記》《三生三世十裡桃花》《那年花開月正圓》《琅琊榜之風起長林》等多部古裝IP偶像劇的主題曲、插曲也都借電視劇而走紅。透過這些歌曲的走紅路徑,可看出時下音樂傳播乃至整個產業對影視劇和電視綜藝的依賴。影視音樂大都是應制之作,缺少作者的感情投入。除電影外,電視劇、電視節目、廣告、遊戲等都有相關的流行歌曲相伴隨,大量的音樂人轉戰至此,為之服務。影視音樂本身也有吃老本的一面,很多電影中使用的音樂都是早年發行的歌曲,如《芳華》中的《絨花》第一次出現在影視作品中要追溯到1979年的電影《小花》,《我的少女時代》的插曲《小幸運》也是幾年前的歌曲,《縫紉機樂隊》則是老歌大串燒。

雖然經過多次調整,當前音樂行業格局仍未完全定型,各大企業仍以資本角逐和市場搶奪為主線,忽略內容本身。本年度,騰訊正式對外宣布QQ音樂業務和中國音樂集團合併成為新音樂集團,QQ音樂、酷狗音樂、酷我音樂合併正式更名為騰訊音樂娛樂集團;阿里音樂收購線下演唱會票務平臺大麥網;網易雲音樂則宣布拆分為獨立公司,這些行為依舊是資本之間的角逐較量。2017年各大數位音樂平臺經歷了前一年的洗牌後,多平臺共存格局漸趨穩定,受眾付費習慣也進一步夯實。但對聽眾而言,滿屏的音樂APP,卻陷入沒有好歌可聽的尷尬境地。

不論流行音樂怎樣發展演變,流行音樂行業以內容為王的宗旨不會變,音樂原創是所有音樂活動展開的第一前提,翻唱、模仿、改編、沿襲等現成經驗的直接移植是一種商業投機,只能獲取短暫的收益,只有提升自己的原創力才是根本出路。只有拿出音樂這一最根本的東西,聽眾才會真正買帳,可似乎行業對此並沒有太過警覺。流行音樂發展依舊走在吃老本的路上,不知道這條路還能這樣走多久?

相關焦點

  • iPhone13曝光,還是劉海屏,賈伯斯的老本蘋果還能吃多久
    可以說,蘋果一直在吃賈伯斯的老本,只不過不知道還能吃多久。想當年,賈伯斯推出第一代iPhone,重新定義了手機,開創了智慧型手機時代,甚至是改變了社會,那是何等的輝煌。當賈伯斯在演講臺上展示iPhone1時,簡直震驚了人們,讓臺下的眾人目瞪口呆。賈伯斯表示,這款產品耗費了他兩年半的心血。
  • 下滑中的富力,重慶寸土未取,老本還能吃多久?
    很顯然,這個老本還是富力城。想當初大學城開荒拓土之時,富力地產以每平方米幾百元的樓面價在此圈地,是要打造一個佔地3685畝總建築面積為625萬㎡的新城出來。其中住宅410萬㎡、商業215萬㎡,包含了高層、商業、五星級酒店、公寓及5A寫字樓等業態在內,以及超市、影院、餐飲、百貨商場等生活的全配套。如今開發了10多年,富力城的房子倒是年年賣得火。
  • 犬夜叉續作《半妖的夜叉姬》,二代們的故事,動漫界也流行吃老本
    動漫也流行吃老本?不要成為另一個《火影博人傳》其實我並不是很看好這次的續作,主要是父輩們的故事太精彩了,經典在前,想要超過是困難萬分,這人設圖出來,我也覺得不太行,服裝什麼的沒有特別突出精緻的地方,感覺就是在炒冷飯,借著前作的粉絲基礎賣情懷的感覺。
  • 代言廣告「翻車」、消耗名氣捧女兒,張凱麗還能靠吃老本走多遠?
    代言廣告「翻車」、消耗名氣力捧女兒,張凱麗還能靠吃老本走多遠?如果問70後心中最喜歡的女演員,其中必定有張凱麗的名字。第二年,兩人交往沒多久就領證結婚了,婚後張建全棄文從商,搖身一變成了地產大亨,身價上億。
  • "左麟右李":絕不吃老本
    在流行樂壇瞬息萬變的今天,新潮越來越不值錢,懷舊反而又成為熱門。
  • 連續三年虧損,「區塊鏈第一股」嘉楠還能吃老本多久?
    尤其在張千看來,販賣比特幣礦機已不再是當初那個「躺賺」的生意了。
  • 吃老本還能吃多久?技術日產不技術 銷量下滑在預料中
    東風日產現在還能一年賣到百萬,純粹是因為品牌口碑。但是在華系品牌的技術崛起的情況下,日產除了那臺驚為天人的VC-turbo發動機啥都拿不出來,而且這款發動機還被自家的CVT給封印了一大半實力。
  • 老本天王 Daniel Powter 籤約日本公司,將全面成為駐日歌手!
    Daniel Powter 被稱為加拿大老本天王,原因是自從他的出道單曲《Bad Day》在美國拿下冠軍單曲後事業便如同跳水一般,一去不復返,不僅樂評成績很低,專輯後勁也嚴重不足,但這一首歌因為極高的電臺成績,國民度很高,被視為經典,因此也足夠吃二三十年老本。
  • 16年後再唱成名曲,拒絕參加「浪姐」的她只能吃老本了嗎?
    「別人都在不斷成長,到了她這裡怎麼只剩老本可吃了?」音樂之外,王心凌在影視界同樣留下了數部經典作品,《天國的嫁衣》、《微笑PASTA》、《桃花小妹》,每一部都是80、90後的青春記憶。有那麼多爭議隨身的王心凌時隔16年再唱自己的那些成名曲,會有人懷疑她「炒冷飯」、「吃老本
  • Rain不吃老本轉型創作 看重中國中文有進步(圖)
    Rain不吃老本轉型創作 看重中國中文有進步(圖)   不吃老本轉型創作  十年前的一部《浪漫滿屋》讓Rain在亞洲人氣急升,當年的風頭絲毫不遜色於當下最熱門的金秀賢。服兵役歸來Rain並沒有吃老本,而是迅速投入到全新的創作中,今年1月推出的新專輯《Rain Effect》就是他自己親自操刀創作並製作。
  • 沒有直播,酷狗音樂還能活多久
    隨著網易雲音樂的崛起,QQ音樂的復甦,「hello 酷狗」這句啟動語你有多久沒聽到了?甚至有人會問酷狗如今活得怎麼樣了。實際上它活得很好,至少比大部分人想像的要好很多。 「hello 酷狗」。不管你現在是哪個音樂平臺的忠實用戶,都絕對會對這句熟悉的問候印象深刻。酷狗音樂的名字本身並沒有什麼特別的含義。它成立於2004年,走過了音樂版權的蠻荒時代。
  • 吃老本接戲就能賺錢,為何偏偏拼命開演唱會?劉德華倆字回應
    明明拍廣告甚至吃老本就可以賺錢了。劉德華只回了兩個字,粉絲聽完後表示很欣慰。他的音樂不僅在海峽兩岸傳唱度很高,在整個華人音樂圈裡都有相當高的名望。 劉德華不僅在音樂方面很有料,在做人方面也是沒得說。劉德華曾經接到過一封信,來自呼和浩特,這位粉絲說,自己家太窮,這一輩子也不會有機會離開這裡去聽劉德華的演唱會。如果有下輩子,希望他還叫劉德華,還開演唱會,那他下輩子就有機會聽到了。
  • TVB《戰毒》老演員回歸被吐槽,「吃老本」還能堅持多久?
    只不過有黃宗澤、吳卓羲這樣的TVB&34;老面孔出現對忠實的港粉來說也是一大幸事,雖然如此&34;卻免不了再次被吐槽TVB真的除了靠吃老本,還真的沒啥能挑大梁的新人了。不知道靠著吃老本的TVB,還能堅持多久呢?本文由Nice樂享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漲知識!【全網維權,請勿抄襲】
  • 《戰毒》第一集就勸退,港劇情懷還能被消費多久
    不管是這部《戰毒》還是近兩年的《飛虎》系列,無疑都是吃老本之作。靠著觀眾對演員還有題材的喜愛,就隨便拍,反正只要這些演員出現演一些差不多的劇情就一定有人看。而我也是這些觀眾之一,從小看著這些劇集長大,對港劇的情懷就是那種還能再看一百遍的程度。看完戰毒預告的時候,我以為這會是個稍微不一樣的劇,然而打開第一集它比我想像中還要可怕。第一集就貢獻了一段猶如抗日神劇一般的槍戰戲。
  • 【岑傲明視評】《蝕日風暴》:老本不宜多吃
    【岑傲明視評】《蝕日風暴》:老本不宜多吃本文轉自網絡 不代表本號觀點本文涉及劇透 請謹慎瀏覽!首先,內地投資者只投資IP劇或某幾個劇種,就算不完全吃老本,題材變得單一;第二,網絡平臺是Video On Demand,決定權落在觀眾手,容納不到慢熱的故事;第三,投資者迷信明星,不用捧人,令業界青黃不接;第四,明星們揀劇本接戲,卻損失了「度身訂造」的機會,鮮見「Laughing哥」、「跛Co」、「爆Seed」和「釘姐」這些活靈活現的人物。
  • 《使徒行者3》之後,續拍成癮的港劇還能撐多久?
    《使徒行者3》之後,續拍成癮的港劇還能撐多久? 回味經典,是當下的熱詞。 在港劇裡面,《法證先鋒》系列也算香港刑偵劇經典了。最早一部至今橫跨16年之久,豆瓣評分居高不下,確實值得回味。那麼,翻拍成癮的港劇,究竟還能撐多久? ​「TVB後繼無人」讓港劇動力不足 上世紀90年代是港劇的鼎盛時期,全方位碾壓國內電視劇。
  • 《我好喜歡你》相差20歲演情侶,「偶像劇天王」的老本他還能吃多久?
    打個比方,一個人20年一直停留在一個階段,靠吃老本,不想突破,不想逃離舒適圈,也會被身邊的人吐槽因循守舊、安於現狀。不過,說實話這些演員停滯不前,不能只怪演員本人。如果觀眾不買帳,演員哪裡還有飯碗。再比如,言承旭的「老朋友」周渝民,《痞子英雄》中落敗趙又廷,後來又憑自己努力把視帝獎盃贏了回來。
  • 秦牛正威吃老本炒作?
    1:秦牛正威吃老本炒作?其實話也說回來:秦牛正威現在不用這個梗來炒熱度,她還能有什麼話題呢
  • 《中國有嘻哈》還能火多久?
    在這之前 我要先隆重的吐槽一下。嘻哈在國內是小眾音樂在我看來說說唱樂的精華在於歌詞,如果對歌詞沒興趣的話,這種音樂很難共鳴。如果你就喜歡什麼押韻的話,其實數來寶和喊麥都挺押韻的。所以,如果歌詞不能抓住人的話,那種雞同鴨講的感覺,背景音樂又單調,確實很難讓人喜歡。
  • 新《網球王子》崩壞加劇,靠吃老本還能撐多久?
    如今仍在期待漫畫更新的粉絲們,已經習慣各種無釐頭的劇情走向,不少人都想探究一下,作者到底還能畫出多少神奇的情節,甚至有人直接把新《網王》看作是官方創作的同人漫畫。只有想不到,沒有新《網王》做不到《網球王子》的崩壞,幾乎可以找到一個精準的時間點,那就是新《網王》的連載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