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日本不造大和級戰列艦,而是把錢拿來造航母,能否贏得戰爭?

2021-01-10 大國新視野丫

導讀:如果日本不造大和級戰列艦,而是把錢拿來造航母,能否贏得戰爭?

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軍事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如果日本不造大和級戰列艦,而是把錢拿來造航母,能否贏得戰爭?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日德蘭戰役」使世界了解了「大船炮」的統治地位。 「母親出生」的日本海軍無法擺脫對「巨型艦炮」的迷信。海軍高級官員相繼要求日本天皇制定其建造超大型戰艦的戰略計劃,三軍均an然。

日軍生氣了片刻

「 B!我們的關東軍在中國遭到打敗,背後蓋著「 38大蓋」,牛肉罐頭已經變成了蔬菜罐頭。您的海軍將浪費資源來建造大型戰艦,但又有兩艘呢?同意!」

但是,日軍的嚴厲抗議並沒有阻止日本海軍的「窮而堅強,不墜入藍天」的偉大理,因此「大和飯店」和「武藏飯店」的計劃被正式提出。議程。

1937年11月4日,第一艘軍艦的龍骨在日本的烏海造船廠發射升空,日本海軍愉快地踏上了「造船之旅」。

作為世界大戰歷史上排水量最大的戰列艦,大和號戰艦的總排水量為73,000噸,相當於當前尼米茲級航母的四分之三!拜託,隔壁泰國的一艘航空母艦隻有一萬噸以上,好嗎?我們的遼寧船只有6萬噸。

大和號戰艦總長260m。它應為中型航空母艦的長度。該船寬39m,而美國尼米茲級航母僅寬40m。最高時速可以達到每小時27節,相當於1.852公裡。您知道,最先進的核動力航母只有35節。

當然,與當前的軍艦進行比較有點不切實際。當時,除了日本改裝的信濃號航母外,世界上沒有其他航母可以與大和號相提並論。像日本的主力赤城(Akagi)和Ka(Ka)這類He號航空母艦的排水量僅為40,000噸。至於較小的「飛龍」和「蒼龍」,則只有約20,000噸,而且水平並不相同。

因此,大和號戰列艦絕對可以稱為「超級戰列艦」!

除大和號戰列艦外,日本海軍還建造了「武藏號戰列艦」。作為大和級戰列艦的第二艘船,「武藏」的性能不如大和。武藏的船體重20,000噸,裝甲重20,000噸,每把武器重10,000噸。 。

外部防禦板重1600噸,每臺主機重5300噸...除了鍋爐水,魚雷,餐飲設備,住宿設備和雜糧外,總重量為7萬噸。

製作Yamato和Musashi多少錢?

粗略計算,這兩艘戰艦的成本相當於24噸999金。根據目前的市場價格,將近3.5億美元相當於1噸黃金,而24噸黃金幾乎相當於84億美元。最新的美國福特級航母也花費了129億美元。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將日本在東海新幹線的全部投資轉移到銀行,將無法彌補這兩個軍艦造成的財政赤字。

無論通貨膨脹,當時的24噸黃金絕對比現在價值更高。據統計,建造大和號戰列艦的資金可以裝備7個日本步兵師,而武藏可以裝備大約14個日本步兵師!

如果將兩艘大和級戰艦轉換為資源,則可以創建12艘大型驅逐艦,10架基洛夫潛艇或1000架戰鬥機。至於航空母艦,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利用在生產大和號和武藏號上的投資,就可以製造四艘雲龍級航空母艦。

當時,一艘大和號的造價為1.378億日元,是當時日本最昂貴的軍艦。讓我們來看看單個航空母艦的成本。雲龍號航母的費用是根據日本主要艦隊雲龍號計算的。三架大和級飛機的價格為92,442,000日元,只能改裝成四艘半的雲龍級航空母艦。實際上,最後兩艘雲龍級戰艦使用的是洋鹽級驅逐艦的兩臺主發動機,因此成本應該更便宜。而且,大和號的建造超出了預算,因此為一艘大和號建造兩架雲龍級航母並不是什麼大問題。

換句話說,如果日本不建造這兩艘戰艦,那麼日本在太平洋的聯合戰艦將擁有4艘航空母艦,而日本聯合艦隊的整體規模可以一次擴大到30%以上。

因此,有人說,如果日本不建造大和級戰列艦並將戰略建設資金投入到航母上,日本將贏得第二次世界大戰。從當前的角度來看,這是典型的事後看法。

由於航母的價值直到1942年才被證實,因此航母一直是戰艦的輔助設備。當時,沒有任何國家敢於不發展戰列艦就獨自發展航空母艦。當時,作為對大炮的仰慕者,美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前建造了北卡羅來納州的2級,南達科他州的4級和愛荷華州的4級。華級戰列艦,而日本只生產了兩艘大和級戰艦,因此美國才是真正的大艦炮。

當然,即使將其用於建造航空母艦也是不現實的。有一個航空母艦,但護衛艦,航空母艦,後勤,飛行等來自何處?僅查看艦載飛機使用的原材料,據估計,當時日本的儲備不足以配備這麼多航空母艦的艦載飛機。簡而言之,航空母艦是一個巨大的集群,一艘戰艦隻能是一艘船。如果只有一艘航空母艦,那將是一個生存目標,而後勤的需求將更加巨大。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後期,日本最缺乏艦載機和經驗豐富的飛行員。在中途島之戰和瓜達爾卡納爾島的消耗戰中,日本失去了大量有經驗的飛行員。這是一筆巨大的損失,無法以金錢換取。而且他們自己的飛行員招募計劃無法彌補戰場上的損失。

在第一空軍的重建之後,艦載機飛行員配備了足夠的人員,但是這些飛行員??大多數都是訓練不足的新兵。這就是後來的「瑪麗安娜土耳其」應運而生的原因。在那之後,日本海軍空軍的名字就死定了。在此之前,日本海軍服役的大型,中型和小型航空母艦超過10艘,但它們都沒有真正的作戰能力,因為它們都沒有任何航母。

因此,在太平洋戰爭結束時,日本海軍並不缺乏航空母艦,從太平洋戰爭開始以來,此時的戰鬥狀況發生了根本變化。 ui河可以說是二戰中日本最好的航空母艦。 1944年,當戰局惡化時,殲滅了所有艦載機的「醉河」只能用作美軍下沉的誘餌。

簡而言之,日軍的失敗早在中途島就註定了!

感謝各位看完這篇文章,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了,喜歡小編的文章的話,請記得給小編點個讚哦,小編收到大家愛的鼓勵,一定會元氣滿滿,繼續給大家推送每天不同的精彩內容的。長得好看的人都聚集過來啦,你還在等什麼呢?

註: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80年前,日本想要造比福特號航母還大的戰列艦
    日本人的保密工作確實起了很大效果:美國直到戰爭末期才知道大和級戰列艦的存在,而其主炮口徑則是戰後才被確認的。但日本人卻不這麼認為:根據一份情報,美國海軍已經開始著手建造安裝20英寸(508毫米)口徑主炮的戰列艦!
  • 日本為何要造「大和」艦?《阿基米德大戰》的答案絕對超出想像!
    會上兩派意見尖銳對立,永野修身中將、山本五十六少將和藤岡喜男造船少將主張建造新型航母,而島田繁太郎少將和平山忠道造船中將則主張建造超級戰列艦,主持會議的海軍大臣大角岑生大將其實也傾向於戰艦派。上述人物除藤岡和平山外均確有其人,而兩位造艦專家的原型顯然是藤本喜久雄和平賀讓,昭和初年日本海軍造艦技術的領軍人物。
  • 登峰造極的大和號戰列艦,大炮巨艦時代的落日餘暉
    當然,大和級雖然火力旺盛、裝甲厚重,但是也有著自己難以克服的弱點——速度慢,機動性差。雖說大和級配備了4臺蒸汽輪機和12臺重油鍋爐,最高輸出可達15萬馬力,可是由於自身太過笨重,大和級的最大航速只有27節。而二戰中其他國家的新式戰列艦航速一般都在30節左右,所以大和級如果真打起來,可能面臨打不過的時候逃不掉、別人逃自己追不上的境地。
  • 《戰艦》造艦之神VS造艦鬼才:共同打造「大和」原型
    不知是出於對昔日「榮光」的眷戀,還是對輸掉戰爭的不甘,戰後日本反映二戰題材的文藝作品存在一種似是而非的反思傾向,2019年日本拍攝的戰爭影片《阿基米德大戰》就是這樣一部作品,講述了關於最強戰艦「大和」號起源的離奇故事。
  • 8年鋼產量總和都不夠日本造1艘大和艦!
    如果這些鋼被拿來造軍艦的話都不及日本造1艘「大和」號戰列艦的用鋼量。■戰時後方歷年鋼鐵產量表(單位:噸)■1938年到1945年,中國大後方生產的鋼不夠建造1艘類似「大和」號的戰列艦。看到這裡可能有人會問了,難道中國不會發展鋼鐵工業嗎?其實早在1894年張之洞就靠著「自強,求富」的信念創辦了漢陽鐵廠。
  • 二戰中最為強大的大和級戰列艦,為何在戰爭中只能成為無用之物?
    對於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日本海軍而言,其最出名的戰艦並非是他們的各型航空母艦,而是他們在太平洋戰爭爆發前斥巨資建造的大和級戰列艦。這種標準排水量64000噸,滿載排水量72810噸的戰列艦,是當時世界上數一數二的巨艦。然而這種強大的戰列艦卻在誕生之初就已經落後,在整個太平洋戰爭中就沒有什麼亮眼的表現,幾乎淪為了一個笑柄。
  • 為什麼美國造不出比大和號更大的戰艦,美國海軍:都怪運河窄了
    試航中的大和號美國海軍在條約結束之初由於孤立主義盛行,建造的戰艦依舊停留在4萬噸級,但在歐戰爆發形勢緊張之後最新設計的衣阿華級依舊滿載沒有達到6萬噸,最大戰列艦和最強戰列艦的殊榮都被日本的大和號以7萬噸的排水量,和世界最大的
  • 日本的最強戰列艦,大和號戰列艦,為何會得到海上怪獸的稱呼?
    我們都知道,在近代各國逐漸意識到了海軍的重要性,所以很多國家都開始造艦隊,提高海軍戰鬥力,尤其是那些海岸線長的國家。而日本作為一個島國,四面被海洋環繞,加上國土面積狹小,自然要比別的國家更加重視海軍。所以日本在1937年11月4日的時候,開始動工建造大和號戰列艦,1941年12月16日,也就是在二戰期間,大和號戰列艦開始服役了。不過為什麼大家會將其稱作是一艘海上怪獸呢?大和號戰列艦其實是屬於四艘大和級戰列艦的其中一艘,要說到怪獸的話,大家的第一反應是什麼呢?可能很多人都會想到那龐大的身軀,而大和號戰列艦人類海軍軍艦史上規模最大的一級戰列艦了。
  • 日本海軍絕密「王牌」,被各種保密措施「包裹」的大和號戰列艦!
    大和級戰列艦,不但是日本海軍建造噸位最大的戰列艦,也是世界戰艦史上迄今為止服役最大的戰列艦,沒有之一。在航母稱霸海洋的最初階段,守舊的日本海軍將領仍然在堅持著戰艦「大」既是戰力的強的觀點。原本計劃建造四艘大和級戰艦,因戰爭原因實際上僅完成了其中的兩艘。
  • 日本海軍製造的無用大玩具,誕生就落後於時代的大和級戰列艦
    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前,各國還是投資興建了戰列艦,畢竟當時航空母艦還沒有實際的海戰戰果,所以戰列艦還是得接著造。而日本則更是對戰列艦表示了痴迷,建造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噸位和火炮口徑最大的戰列艦——大和級戰列艦,歷史上最華而不實的戰列艦。
  • 世界初代大航母養成計劃,航母定位不明裝大口徑艦炮,火力不亞於...
    現在很多人都說日本最初不建造大和級戰列艦而是將建造戰列艦的前建造航母,那麼太平洋戰爭很可能就是另外一個樣子。但是無論是美國還是日本乃在英國,一開始都對航母這種新興的武器定位不明,所以各國當中沒有哪個國家的「航空派」擊敗「艦隊派」。
  • 二戰後航母稱霸海洋,衣阿華級戰列艦最終淪為博物館!
    二戰中、後期航母作為制海利器的優勢逐漸發揮了出來,即便是「大和」級戰列艦這樣的巨獸也無法擋住艦載機的攻擊,從這時開始就註定了航母在未來海戰中的地位。日本投降之時停泊在東京灣的「密蘇裡」號戰列艦作為籤字的場地見證了歷史性的一刻,這也是戰列艦最後的光輝時刻。
  • 長門級戰列艦,日本國民精神的象徵,未立寸功最後被兩顆原子彈擊沉
    第二個紀錄它是擁有世界上最大口徑的戰列艦主炮,雖然號稱是18英寸的口徑,但是大和號戰列艦的火炮實際口徑為460毫米,而英國人裝備的18英寸實際口徑是457毫米,比大和號的炮要小3毫米。說了這麼多,我們今天的主角是不是大和號戰列艦呢,其實不是,今天先不聊大和,我們聊聊聯合艦隊的「過氣網紅」——長門級戰列艦。
  • 極度保密的大和號戰列艦,從生到死都是一個不為人知的秘密!
    大和級戰列艦,不但是日本海軍建造噸位最大的戰列艦,也是世界戰艦史上迄今為止服役最大的戰列艦,沒有之一。在航母稱霸海洋的最初階段,守舊的日本海軍將領仍然在堅持著戰艦「大」既是戰力的強的觀點。原本計劃建造四艘大和級戰艦,因戰爭原因實際上僅完成了其中的兩艘。
  • 《阿基米德大戰》日本認為戰爭沒有對錯,錯的是打一場輸掉的戰爭
    絕大多數的戰爭電影,其內核反而是&34;。它們用戰役的血腥、戰火間的生離死別、戰亂下的壓迫混亂,表現戰爭對人類社會極大的破壞,以及人性之惡被無限放大的一面。我個人是非常喜歡戰爭電影,對於生活在和平時代的我來說,電影中戰爭場面的殘酷也的確讓我對戰爭有敬而遠之的反感。
  • 如果052D穿越到二戰,與大和級戰列艦較量誰會贏?大概率打平
    大家都知道現代海上戰爭中,航空母艦算是最為強大的武器裝備了,同時航空母艦出行還會有許多的護衛艦隨性,可以說是十足的海上戰爭堡壘,目前無論是從火力還是從防禦力上來說都沒有能夠超越航空母艦的戰艦。
  • 大和號戰列艦,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的巨炮大艦
    一、設計建造「大和」艦的初衷在做事方面日本人特別細緻,考慮很周全,在決定大事時卻很衝動,不計後果,有點二桿子性格。比如我們看電視,日本人遇到衝突,很容易把墨鏡一摔:來吧、打一架吧。打完後,又很細心地把事情處理好。在和美國打太平洋戰爭時也是這樣,一激動,先把珍珠港炸了,後來打起來又保守了,處處躲讓,怕軍艦被打完了,結果就是慘敗。
  • 二戰日本真正意義上永不沉沒戰列艦長門號戰列艦
    說到日本的戰列艦,日本的大和級戰列艦是曾經世界上噸位最大,火力最強的戰列艦,但卻不是日本民眾心目中的永不沉沒的戰列艦,因為當時日本大和級戰列艦從建造到下水服役一直都是保密進行的,所以日本民眾當時幾乎不知道日本在建造當時世界上最大噸位的戰列艦,1936年,日本拒絕在新的倫敦海軍條約上簽字
  • 二戰風雲:日本寄予厚望的航母,為何在中途島海戰中成了打火機
    中途島海戰是二戰太平洋戰爭的轉折點,在這場戰役中,美國僅僅以一艘航母的代價一舉擊沉日本四艘主力航空母艦。關於中途島海戰,日本軍部一直流傳著這樣一個說法「命運的五分鐘」,也就是說在短短五分鐘內,日本的三艘航母就被美國的轟炸機給炸沉了!
  • 歷史背後的歷史系列17—日本電影《男人們的大和》背後的歷史
    大和號戰列艦所屬的大和級戰列艦是舊日本海軍所建造的最大一級戰列艦,也是人類海軍艦船史上最大的一級戰列艦 。大和號戰列艦於1937年11月4日開始動工建造,1940年8月8日下水,1941年12月16日服役,1945年4月7日在衝繩島戰役中被美軍飛機擊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