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太興之興——一個決戰脫貧攻堅的縮影

2020-12-27 鄂爾多斯市人民政府

  「小雪」前一天,一場厚實的雪搶先將萬太興村蓋得雪白靜謐。一年的農事已殷實地沉澱在穀倉、草料棚裡。

  一年將盡,村民閆五小算出今年的收入:至少35萬元。若是在2015年,翻箱倒櫃,他也找不出1000元來。那一年,他家被識別為建檔立卡貧困戶。

  中國決戰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成就。5年來,全國超過5000萬人擺脫絕對貧困,貧困發生率從2016年的4.5%下降至2019年的0.6%。如同一個見證,閆五小的命運流變也將被寫進這場盛大的歷史段落裡。

  而他身後被沙漠封鎖的小村莊萬太興,從「貧窮的代名詞」到農民人均收入過3萬元,如同一個小目標,最終匯入中國減貧的宏偉目標之中,成為新時代一個微小而閃亮的註腳,以及中國決戰脫貧攻堅的一個縮影。

  「逃離」萬太興

  萬太興村,位於達拉特旗中和西鎮,是當地人口中的「梁外」。

  在礦產資源富集的鄂爾多斯,達拉特旗位於黃河「幾字灣」頂端,借沿黃河地緣優勢,農業發展獨樹一幟。相對於沿黃河而居能種小麥、玉米等高產作物的「沿灘」,「梁外」地勢崎嶇,十年九旱,靠雨吃飯,一度是極貧極困的代名詞。

  而萬太興,是梁外的梁外。

  「小時候沒怎麼吃過白面;12歲之前沒見過自行車;1998年村裡才通了電,那年我26歲。那天是除夕前夜,全村一夜間把所有的炮放完了。」48歲的蘇五挨回憶,缺水、缺電、生態惡劣是壓在萬太興身上的「三座大山」。

  萬太興村地處庫布其沙漠腹地,人們世代生活在沙山腳下。

  曾幾何時,雨水是人們吃水、用水的唯一來源。飲用水要到2公裡之外的儲水井用騾子拉回來。一盆淺淺的洗臉水,大人洗完小孩洗,再洗衣服洗抹布,最後潑到院子裡壓塵土。

  不下雨就沒有收成,人們在忍飢挨餓和對雨水的渴求中度過一年又一年。

  如果說缺水是一把刀子,把村民對生活的期盼削去一片又一片,那麼風沙是另一把刀,肆意切割全村的生計:農田、莊稼,甚至房屋。

  風一起,沙石俱下,昏天暗地,人們沉默地等在屋裡。風停了,去地裡一看,艱難露頭的苗苗已被沙土覆蓋。

  在這沙子主宰的世界裡,沒路,人們連一條硬一點的砂土路也修不成;沒電,鬆軟流動的沙土地,立不住一根電線桿。

  這裡距達拉特旗政府所在地樹林召鎮78公裡,過去,一周只有一趟班車經過。許多老人一輩子沒出過村,去世時連一張照片也沒留下。

  自然和文明的雙重隔絕,使萬太興仿佛困在時光深處,與日新月異的時代越來越遠。當現代化農業設施在鄂爾多斯其他地區業已大行其道,萬太興則因缺少電網,幾百畝土地全部撂荒、千餘畝旱耕地靠雨水生產。

  傳說清朝末年,山西商人在此開設萬太興商號,小村因此得名。但太平和興盛之於萬太興村,更像是一個長久的祈禱。

  稍有能力的人開始舉家搬遷至沿灘地區。雖相隔不過百餘公裡,但租種幾畝水澆地,不愁水、不愁電,旱澇保收,光景遠勝萬太興。

  年輕一代也開始「逃離」萬太興。嫁出去是一條路,求學也是一條路。

  「沿灘的家長嚇唬調皮的女娃娃,不好好學以後把你嫁到梁外去。」老書記李世偉回憶說,上世紀80年代,萬太興有380多戶常住居民1020多人口,到了2000年,僅剩260餘戶600多人。

  「短短10餘年間,至少有400多人離開了萬太興村。」52歲的萬太興村黨支部書記王玉平說。

  真正具有裡程碑式的轉折發生在2015年中國脫貧攻堅戰開啟之後。隨著各項政策和幫扶力量的進駐,原本停滯的萬太興在發展的軌道上擦出聲響,產生了多個歷史性的突破:旱耕地變水澆地了,村裡有路燈了,村委會有辦公室了,村集體經濟有收入了……現在,沿灘開門市的商人們總說,不賒帳給現錢的都是梁外人。

  「梁外人」,從此和「窮困潦倒」撇清了關係,歷史性地有了新釋義。

  萬太興之變

  達拉特旗有37.2萬人口,農村牧區戶籍人口就佔81%。2014年以來,全旗累計識別建檔立卡貧困戶2445戶5901人,佔鄂爾多斯市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的 34%,堪稱全市脫貧攻堅的主戰場。

  而這些貧困戶,又分散在許多個像萬太興這樣先天不足、環境閉塞,缺乏內生動力的村鎮嘎查裡。

  能否讓這些「邊緣地帶」煥發新生,考驗達拉特旗乃至鄂爾多斯脫貧攻堅工作的成色。

  能否啃下萬太興這塊「硬骨頭」,攻下這片「上甘嶺」,賦予扶貧人的不僅是信心,更是對方法和道路的驗證。

  萬太興有常住人口244戶523人。2014年以來,全村14戶40人被識別為建檔立卡貧困戶,絕大多數是因病因學致貧。此外還有不少村民在貧困風險的邊緣徘徊。

  閆五小一家就是其中一例。因3個孩子要讀大學,每年僅學費就要近3萬元,這在萬太興近乎巨款。堅信「知識改變命運」,夫妻倆咬牙供孩子上學,自己數著毛票過日子。

  自2015年成為建檔立卡貧困戶後,閆五小家在危房改造資金支持下,50平方米的藍磚房(梁外人俗稱的「裡生外熟」)換成了95平方米的小平房;雨露計劃資助下,兩個大學生先後畢業,開始反哺父母。

  第二年,閆五小一家不僅脫了貧,還靠130畝玉米、10畝紅蔥和土豆、10多畝籽瓜豆類、200隻山羊,在致富的路上跑了起來,收入一年一個臺階。

  隨著一波又一波扶貧幹部和扶貧政策的入駐,2018年,全村貧困戶全部脫貧。他們當中,有患雙腎結石的家庭頂梁柱,妻子和兒子雙雙患病的打工者,胃癌晚期還堅持供孩子上完大學的父親……

  被改寫的不僅是個體命運,就像1998年除夕前夜電燈亮起的瞬間,萬太興迎來一個又一個歷史性節點。

  長久以來,萬太興被缺水、缺電、惡劣的生態「三座大山」擋在時代門外。在脫貧攻堅的系統扶持下,這些大山被逐一瓦解,村容村貌、生產方式、產業結構幾年間發生了深刻變革。

  突破之一,對全村住房進行升級改造,累計實施63戶危房改造項目,覆蓋全村 25.8%的住房。村民安居,村容村貌也一掃頹唐之氣。此外還新建機電井8眼,解決人畜飲水安全。一碗河水半碗沙徹底成了歷史。

  突破之二,新架設高低壓路線9.9公裡,安裝變臺14個,將1600多畝靠天吃飯的旱耕地變為水澆地,實現旱澇保豐收。土地不再靠天吃飯,村民收成有了活水源頭。

  突破之三,實施國土整理項目,8000畝土地化零為整,新增3200多畝土地,惠及萬太興6個社900人,全村耕地達31400畝(水澆地近2萬畝),成規模種植玉米等糧食作物成為現實。農業規模化發展和村民收入增長有了堅實基礎和廣闊空間。

  突破之四,廣泛推廣滴灌技術,1.2萬畝沙地配備滴灌帶成為水澆地,極大解決了農作物灌溉問題,每畝增收200元左右。在萬太興,有百畝以上耕地的村民達 85%,僅這一項每戶至少增收2萬元。

  突破之五,認真貫徹落實國家生態政策,嚴格落實禁牧政策,恢復生態環境,與機械化造林總廠密切合作,確保一方綠水青山,實現生態增收的「雙贏」局面。

  如果說這些突破性舉措是為萬太興「搬山」,那麼隨著 2018 年駐村幹部的進駐和脫貧攻堅戰工作的鞏固提升,小村的奮鬥由脫貧攻堅向鄉村振興邁進。

  點亮萬太興的人

  又一場雪後,萬太興沉靜安詳。白雪皚皚,村道蜿蜒,幾面牆上的彩繪和一面迎風飄揚的國旗分外醒目。

  入冬以來的每一場雪幾乎都下在周末,趙慶利總會拍下視頻發在朋友圈。

  自今年3月作為駐村第一書記來到萬太興,78公裡外樹林召鎮的家,他回過5次。

  「他很少回家,就像咱們村裡人,天天都在,周末也基本不回。」萬太興村黨支部書記王玉平說。

  「村裡的大小事兒可不講周末,村民有事來找你,你總不在,還駐啥村?」趙慶利說,另一方面,小村有鄉愁, 住下就捨不得走。

  初到萬太興,趙慶利有些犯愁,「鄉村振興必須有產業支撐。可這裡,發展村集體經濟,要基礎沒基礎,要產業沒產業,要思路沒思路。」原本在達拉特旗紀委監委工作的他,天天和案件打交道,對農村工作一時不知從何下手。

  作為萬太興扶貧包聯的負責人,達拉特旗委常委、紀委書記、監委主任烏尼爾吉日嘎拉先從思想上給他「破題」:「我是鄉鎮幹部出身,知道農牧民的苦,更知道他們的心,駐村就是讓我們把心留下,把根扎住,這樣才能得到群眾的認可和滿意。」

  接下來的10個月,這個說一口東北味兒本地話、戴一頂草帽的「外來人」跑遍了全村每戶、每塊地,對各家情況和困難了如指掌,過手的事情,小到柴米油鹽,大到全村前途命運。他的身份和作用,不斷在大家長、代跑腿、力工、「調解員」「知心小後生」間來回切換。

  「大事小事都找他,比如說今天鄰居吵架了、供水不及時了、孩子讀書諮詢學習方法了,首先想到的就是找趙慶利。」達拉特旗紀委監委派駐萬太興村的另一名幹部孔建軍說,就連村裡辦公用的椅子,都是趙慶利從單位的庫房搬回來的。

  對「大事」的議程設置,趙慶利認為有兩個堡壘要建起,一個是經濟發展上的堡壘,一個是精神引領上的堡壘。他要讓萬太興人在可持續發展和精神構建上找到強有力的依靠。

  建經濟堡壘,頭等要事是村裡的水和電。梁外地區全年降水稀少,農民種地全靠打井上電提水滴灌,水和電就是農民的命。

  解決水源問題,首要任務就是解決歷史遺留問題,給變壓器落戶和完成通電。「我老家也是種地的,也缺乏水源,靠天吃飯那種感覺就像你的命運永遠抓在別人的手裡,特別難受。」趙慶利對群眾說道。

  經過多方協調,村裡因缺配套而閒置的8臺變壓器成功落戶並全部驗收通電。村裡一下增加水澆地2000多畝,按照種植玉米估算,涉及50戶的村民純收入可增加120萬元,平均每戶比往年增收4萬元。

  建精神堡壘,首先要給村委會建造實體陣地。長久以來,萬太興的村務村帳就是一隻「流動的皮包」,村幹部走到哪,就拎到哪。

  村務不透明、不陽光,集體活動沒有正式場合,村民找人辦事沒有確切指向,政策信息缺乏實體展示,村務接待沒有場所、黨的聲音傳遞缺少顯性陣地……這些都是與之相關的弊端。

  「這也容易導致村民精神上的流離失所。」趙慶利認為,村委會辦公場地就好比萬太興的精神家園,一定要建起來,從籌資金到買材料,再到搬磚砌牆裝修,趙慶利和他的「草帽工作隊」不僅肩挑手扛, 還通過吸納貧困戶出工出力補貼其生活。

  2020年11月2日,村委會正式落成,一面簇新的五星紅旗高高地升起在萬太興的上空。

  扶貧幹部不僅是項目的組織者、推動者,更是一個資源的協調者、統籌者。

  從水電破局到全面鋪開工作,趙慶利一點一點從各方爭取支援。駐村以來的10個月,他跑了幾十個部門和企業,投資1400餘萬元,萬太興—牛場梁11.3公裡的標準化公路今年完成各項審批手續,明年5月進場施工,把鄉親們渴盼多年的「致富路」化為現實;爭取資金200餘萬元。其中:改擴建村委會1200平方米;新建烘乾塔配套倉庫806平方米;扶持養殖戶,新建顆粒飼料廠房900平方米;為養殖戶配套草料棚30萬元,帶動草料棚建設4000平方米;玉米秸稈回收3000畝,為村集體增加純收入近10萬元;爭取網圍欄5000多米,一戶一戶規劃、一片一片發放;爭取青磚30餘萬塊、水泥 40噸、瓷磚1000件;PVC管道420米,改造文化大院與宿舍240平方米;打造1處1000平方米微公園;安裝太陽能路燈13盞,夜裡的萬太興村從此亮了起來……一輪又一輪的惠民政策,一波接一波的扶貧力量源源不斷輸入小村,萬太興完成了徹底的嬗變。

  廣場上迎風飄揚著五星紅旗的是村委會,擺著休閒座椅的是公交等候點,陳設一新、安靜肅穆的是文化站……如今的村莊,處處體現出從苦難中掙脫出來的安詳與沉靜。

  時代點亮了人們心中的信念,喚醒了在貧窮和落後中沉睡已久的村莊。村民們由最初的不信任,轉為全身心地依賴這個點亮萬太興的人,以及這些點亮萬太興的人。

  「在萬太興活了80多年,也沒像這兩年見過這麼多領導幹部。」村民李兵說。

  事實上,一部脫貧史,也是一部扶貧駐村幹部奮鬥史。就像趙慶利點亮萬太興一樣,每一任包聯單位、每一個扶貧幹部都是掌燈人、播火者。

  他們中,有達拉特旗委常委、紀委書記、監委主任烏尼爾吉日嘎拉,他滿懷赤子之心,一心一意為農牧民做實事;

  有達拉特旗中和西鎮黨委書記薛海林,他能叫得上全鎮所有貧困戶的名字,一年裡有150天入鄉走村,每晚工作到後半夜,誓言「我將無我,掙命工作」;

  有達拉特旗中和西鎮鎮長白雲飛,他始終衝在扶貧工作的最前沿,為貧困戶謀出路,為扶貧幹部解難題……

  2020年是脫貧攻堅收官之年。經過8年持續奮鬥,我國如期完成了新時代脫貧攻堅目標任務,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消除了絕對貧困和區域性整體貧困,近 1 億貧困人口實現脫貧。這背後,包含著一線扶貧駐村幹部的付出。

  截至2020年9月,全國累計選派駐村幹部290多萬人。這些深入到基層一線的扶貧幹部,儘管個體不同、經歷不同、所用方式不同,卻在一個個村莊中,成為撬動局部氣候、調動各方資源的槓桿,帶領村民走向新生。

  現在,趙慶利正帶領村民繪製發展藍圖。把種養殖結合起來,註冊萬太興商標,辦起顆粒飼料廠,發展壯大萬太興村的種養殖產業,村集體收入突破20萬元。

  下一步,在2021 年,幫扶單位達拉特旗紀委監委將繼續助力鄉村振興,立足萬太興村實際,深入挖掘本村優勢,立足種養殖優勢,做足種養殖這篇大文章,缺水補水,缺電補電,提升人居環境,「農牧民的需要就是我們幫扶的方向,不僅要讓萬太興富起來,更要讓萬太興美起來。」 烏尼爾吉日嘎拉說。

  「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鬥的起點。」

  為了讓脫貧攻堅成果經得起實踐和歷史檢驗,不管是萬太興還是達拉特旗,都準備好了:

  機制上,制定出臺《達拉特旗鞏固脫貧成果防貧濟貧實施細則》《達拉特旗脫貧攻堅醫療應急救助防貧保障實施方案》等,設立了脫貧攻堅基金會和脫貧攻堅醫療應急救助防貧保障資金,探索形成「鄰裡互助、多幫一」等多種濟貧形式,搭建起旗、鎮、村防貧濟貧「三級防線」。

  具體舉措上,持續發展壯大扶貧產業,做好脫貧人口穩崗就業,強化易地搬遷後續扶持。重點抓好產業扶貧項目的後續管理,充分發揮產業扶貧項目的拉動與帶動效應,把每一個產業扶貧項目進行深度梳理,逐項與貧困戶建立緊密的利益聯結臺帳。既讓脫貧群眾獲得生活保障,又讓脫貧群眾擁有更美好的生活希望。

  作為世界減貧史上偉大壯舉的參與者和見證者,趙慶利一席樸素的話或許最能代表廣大扶貧幹部的心聲:「希望能儘自己最大的努力,改變村裡的面貌,在離開的時候,村裡人能說小趙還是做了一些實事的,我就心滿意足了。」

  絕對貧困在中國已成為歷史,但決戰脫貧的精神力量不會成為歷史。從無數個「萬太興之困」,到無數個「萬太興之興」,他們,翻過貧困大山,迎來新生,在小康路上加快追趕。

相關焦點

  • 萬太興之興 ——一個決戰脫貧攻堅的縮影
    中國決戰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成就。5 年來,全國超過5000萬人擺脫絕對貧困,貧困發生率從2016年的4.5%下降至2019年的0.6%。如同一個見證,閆五小的命運流變也將被寫進這場盛大的歷史段落裡。而他身後被沙漠封鎖的小村莊萬太興,從「貧窮的代名詞」到農民人均收入過 3 萬,如同一個小目標,最終匯入中國減貧的宏偉目標之中,成為新時代一個微小而閃亮的註腳,以及中國決戰脫貧攻堅的一個縮影。「逃離」萬太興萬太興村,隸屬內蒙古鄂爾多斯市達拉特旗(簡稱達旗)中和西鎮,是當地人口中的「梁外」。
  • 萬太興之興!
    中國決戰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成就。5年來,全國超過5000萬人擺脫絕對貧困,貧困發生率從2016年的4.5%下降至2019年的0.6%。如同一個見證,閆五小的命運流變也將被寫進這場盛大的歷史段落裡。而他身後被沙漠封鎖的小村莊萬太興,從「貧窮的代名詞」到農民人均收入過3萬,如同一個小目標,最終匯入中國減貧的宏偉目標之中,成為新時代一個微小而閃亮的註腳,以及中國決戰脫貧攻堅的一個縮影。「逃離」萬太興萬太興村,隸屬內蒙古鄂爾多斯市達拉特旗(簡稱達旗)中和西鎮,是當地人口中的「梁外」。
  • 紀錄片:記錄決戰脫貧攻堅偉大史詩
    原標題:【節目評論】紀錄片:記錄決戰脫貧攻堅偉大史詩習近平總書記在今年3月召開的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上強調,脫貧攻堅不僅要做得好,而且要講得好。要重點宣傳黨中央關於脫貧攻堅的決策部署,宣傳各地區各部門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脫貧攻堅工作的新舉措好辦法,宣傳基層扶貧幹部的典型事跡和貧困地區人民群眾艱苦奮鬥的感人故事。
  •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獨山縣召開學習貫徹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
    3月13日,獨山縣召開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上的講話精神暨獨山縣脫貧攻堅工作新進人員扶貧政策業務知識培訓會。副縣長劉毅主持培訓會,縣政協副主席、縣扶貧辦主任張德蘭作培訓講解。培訓中,張德蘭緊緊圍繞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獨山脫貧攻堅成效和任務、脫貧攻堅掛牌督戰、提升扶貧幹部攻堅服務能力等四個方面,以通俗易懂的語言,詳實的工作實例,對獨山脫貧攻堅取得成就、面臨困難和挑戰、目標任務及黨對脫貧攻堅決戰決勝的領導等內容,進行了系統全面的講解。
  • 【決戰脫貧攻堅】新華鄉巖蜂村:「採菊人」的脫貧夢
    【決戰脫貧攻堅】新華鄉巖蜂村:「採菊人」的脫貧夢 2020-08-13 19:5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廣西舉行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梧州專場新聞發布會
    原標題:5月28日廣西舉行廣西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梧州專場新聞發布會  5月28日,廣西壯族自治區舉行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梧州專場新聞發布會,請梧州市委書記全桂壽,梧州市委副書記、市長鍾暢姿出席發布會介紹情況,並答記者問。自治區政府新聞辦副主任薛彬主持發布會。
  • 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七臺河市委統戰部 「名譽村主任」助力...
    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七臺河市委統戰部 「名譽村主任」助力脫貧攻堅「開花結果」 2020-07-15 18: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黃漢標:保持決戰之態 凝聚攻堅之力 決戰決勝奪取脫貧攻堅戰全面勝利
    黃漢標:保持決戰之態 凝聚攻堅之力 決戰決勝奪取脫貧攻堅戰全面勝利 2020-12-23 11:2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講好脫貧攻堅故事 --電視劇《一個都不能少...
    恰逢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之年,由國務院扶貧辦重點推薦,國家廣電總局審核批准,全程在甘肅張掖創作拍攝的36集脫貧攻堅題材電視連續劇《一個都不能少》從3月16日開始,在中央電視臺一套晚八時黃金時段首播,一經播出便引起媒體高度關注,引發群眾強烈反響。
  • 【決戰完勝脫貧攻堅】南鐵溝村的脫貧密碼
    【決戰完勝脫貧攻堅】南鐵溝村的脫貧密碼 2020-12-25 20:2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宣講...
    【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宣講——山歌唱出醫保好政策 2020-06-17 05:2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紅辣椒網評:繡好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勝利之花」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必須打贏的一場硬仗。今年是脫貧攻堅收官之年,時間緊、任務重、難度高。越到緊要關頭,廣大幹部就越要堅定必勝的信心,越要有一鼓作氣的決心,盡銳出戰、迎難而上,真抓實幹、精準施策,確保脫貧攻堅任務如期完成。以為民情懷「穿針」,防止深入群眾「浮在表面」。深入貧困群眾、了解困難群眾、服務廣大群眾是打贏決勝脫貧攻堅的重要路徑。
  • 決戰貧困 圓夢小康 《決戰的時刻——2020年全國脫貧攻堅獎特別...
    2020年是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收官之年。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貧困之冰,非一日之寒;破冰之功,非一春之暖。脫貧攻堅已經到了最關鍵的時期,剩下的都是硬骨頭,廣大黨員幹部要以釘釘子的精神,踏石留印、抓鐵有痕,下足繡花功夫,堅決攻克最後的貧困堡壘。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衝鋒號已經吹響,決戰的時刻已經到來。
  • 決戰脫貧攻堅要有一股「恆勁」
    2020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之年。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和嚴重洪澇災害的考驗,黨中央堅定如期完成脫貧攻堅目標決心不動搖,全黨全社會勠力同心真抓實幹,貧困地區廣大幹部群眾頑強奮鬥攻堅克難,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成就。
  •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當好脫貧攻堅的生力軍——重慶飛強混凝土...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當好脫貧攻堅的生力軍——重慶飛強混凝土有限公司扶貧工作小記 2020-08-17 17:30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鑄強黨建引擎 決戰脫貧攻堅——自治區派駐科右前旗脫貧攻堅工作...
    脫貧攻堅進入決戰倒計時,越是最後攻堅,越要保持一鼓作氣的勁頭;越是勝利在望,越要發揚一往無前的精神。自治區派駐科右前旗脫貧攻堅工作總隊堅持「全黨抓扶貧、重點抓產業、關鍵抓項目」工作思路,繃緊弦、拉滿弓,鑄強黨建引擎 決戰脫貧攻堅,為高質量打好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堅強的組織保障。
  • 「原創」聚焦「九力」決戰脫貧攻堅
    」,決戰脫貧攻堅,取得較好成效。聚焦脫貧攻堅原動力,決戰脫貧攻堅。,組織專題宣講3000多場次;學好一篇家訓,大力開展「曬家風·醇化家訓」活動和設立善行義舉榜,打造了和順家風長廊等一批示範點;用好一個載體,拓展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點)功能,使其成為助力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的重要載體;建立一支志願服務隊,全市476支志願服務隊81017名志願者,圍繞脫貧攻堅等發布各類志願服務項目1026項,開展志願服務活動700多場次;建設一批「愛心脫貧超市」,通過「愛心脫貧超市」
  •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專欄丨(15)脫貧攻堅結碩果 全面小康成色足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專欄丨(15)脫貧攻堅結碩果 全面小康成色足 2020-12-25 10: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匯聚民營企業力量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
    多年來,民營企業在精準脫貧攻堅戰中主動擔當作為,傾情投入人力物力財力智力,為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作出了積極貢獻。面對新冠肺炎疫情給今年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帶來的新挑戰,全國工商聯繫統將繼續引導民營企業努力克服疫情影響,助力打好脫貧攻堅收官戰。
  • 魏曉明在潛山市調研脫貧攻堅時強調 毫不鬆懈決戰決勝脫貧攻堅...
    看到他們對黨充滿感激、對未來發展充滿信心,他露出欣慰的笑容,祝大家生活越過越好;要求各級繼續做好工作,確保他們穩定脫貧。在認真聽取市扶貧辦、潛山市關於脫貧攻堅的工作匯報後,魏曉明強調,今年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各地要緊盯「兩不愁三保障一安全」等關鍵指標,加強「三戶一體」幫扶,充分考慮疫情、汛情等變量,毫不鬆懈、扎紮實實把工作做好,確保脫貧攻堅各項工作在全省爭先進位、取得更好成績,確保全面建成小康路上不漏一戶、不落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