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為何愛上國貨?媒體:很重要一點是文化自豪感的寄託

2020-11-20 澎湃新聞

年輕人為何愛上國貨?媒體:很重要一點是文化自豪感的寄託

馬婉瑩/中國青年報

2020-10-28 06:46

近日,中國青年報·中青校媒向全國高校998名大學生展開問卷調查,結果顯示:79.83%受訪大學生願意支持國貨,對國產品牌發展懷有期待。同時,在購買產品時有41.42%的學生會優先考慮國貨。

我們把時間退回到20年前,你眼裡的國貨是什麼樣的?百雀羚應該是黃藍包裝,冬天出門前怕凍著臉扭開蓋子抹一抹;馬應龍是中國知名的醫藥老字號,主打產品是痔瘡膏……

沒想到20年過去了,原本遺忘在角落裡的國貨重新火了起來。先來細數幾個知名品牌:李寧在2018年三次踏上頂級時裝周秀場,顯眼的漢字和黃紅配色,加上濃厚的中國風設計,使李寧的舊形象被打破了;在美妝領域,完美日記、瑪麗黛佳等已然收穫不少年輕擁躉,被美妝博主們稱為「國貨之光」,百雀羚也緊跟步伐實現年輕化轉變,尤其是和故宮文創等開啟了跨界營銷,實現了完美轉型。當然,還有我們熟知的飛躍、回力等國產鞋都不斷地刷新認知。那些你曾經瞧不上的國貨,現在都搶不到了。

從這些品牌的走紅,我們不難看到中國國貨品牌逐漸擺脫了窠臼,通過對中國文化的挖掘與二次創作形成了一股獨特的藝術風潮,深受年輕消費者的追捧,同時也使得品牌本身完成了轉型,實現銷量翻番。

與上一代相比,Z世代(1995-2012年出生的人)人群更習慣於藉助網際網路了解這個世界,接觸和體驗其他文化。相比於一成不變,他們喜歡新鮮、有趣的文化體驗。相關數據顯示:20-29歲年齡段用戶最關注國產品牌,其中最大的消費人群是95後,消費額佔比達到25.8%以上。

國潮符合東方美學和傳統文化傳承的特徵,加之產品更加貼近年輕消費群體的審美和需求,既投射出中國傳統文化,也能展現當下民族自豪感。從設計、性價比到情感價值的展現,都吸引了新一代年輕人。同時,渠道的多元化和碎片化都為國潮的流行加速。隨著各大視頻、消費平臺的崛起,「種草」「拔草」成了年輕人新的消費模式,也讓國貨消費變得無處不在。

細數這些國貨產品的優勢,除了設計前衛、性價比高外,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文化自豪感的寄託。對於很多年輕人來說,我們希望國貨不只在國內得到認可,更希望它能代表中國的精神力量。這也對國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優質的產品才能在這場國潮競爭中脫穎而出。這也對品牌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務實地了解消費者的真實需求,把產品做好,而不是一味製造噱頭和販賣情懷,才能讓自己走得更遠。

在某問答平臺,「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選擇購買國貨」的問題曾引發熱議。一條高贊回答點出了年輕人愛上國貨的真正原因:我當下願意支持國貨,這既是我的理性選擇,亦是我的感情流露。

(原題為《年輕人為何愛上國貨》)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國貨

相關推薦

評論(31)

相關焦點

  • 揭秘「新國貨」
    隨著不同平臺陸續發布年度消費盤點,「新國貨」脫穎而出:在小紅書,去年下半年與去年上半年相比,95後對本土品牌商品的發布量和搜索量分別增長22.26%和23.16%;在京東,本土品牌在下單金額、下單商品銷量上的同比增幅均高於國際品牌;在天貓、淘寶,不論是「618」還是「雙11」等大促節點,闖進「億元俱樂部」的本土品牌數量一點也不少於國際品牌…… 從產品看,「新國貨」更是內涵豐富
  • 年輕人為何偏愛國貨彩妝?國產美妝真的崛起了嗎?
    年輕人為何偏愛國貨彩妝?國產美妝真的崛起了嗎?中國人需要什麼樣的彩妝產品?和國外大牌相比,國貨品牌在洞悉消費者需求並快速體現在產品上具有絕對的優勢。整體說來,年輕人都是善忘而多變的。他們要不斷有新鮮的東西來刺激。以往,消費給人帶來的幸福感往往來自單純的物慾的滿足,而對於生活條件更加優渥的年輕人來說,消費帶來的幸福感,往往來自於消費品背後的符號意義,而本地文化、鄉土情結、兒時回憶、國家自豪都是他們熱衷消費的符號。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新國貨」緣何引爆潮流
    比如,晨光文具與京劇「聯姻」,把看似幾塊錢的小買賣做成了年營收80餘億元的大生意;飛躍「小白鞋」轉型升級踏上「國潮」路,成為年輕人眼中的時尚潮牌;「老乾媽」走時尚路線,推出的聯名款衛衣驚豔消費者……這些融入文化內涵、把握時代脈搏的「新國貨」,總是能夠讓人眼前一亮。  除了傳統品牌的蝶變,一大批新銳國貨品牌,也如雨後春筍般生長出來。
  • 新國貨迎來黃金10年?人民日報與大角鹿如何玩轉新國貨?
    9月24日,天貓與CBNData發布的《2020新國貨之城》報告顯示,國貨潮發展迅猛,截止2020年6月,天貓國貨品牌數量已經達到2018年的2倍,3年長出10萬個國貨品牌。
  • 守得住經典,當得了網紅……「新國貨」緣何引爆潮流?
    在此之前,太平鳥還曾與樂事薯片、《芝麻街》等知名品牌或IP合作發布多款聯名產品,一度成為社交媒體上的熱門話題。  然而,就在幾年前,太平鳥給很多人的印象還是「太商務」。提到太平鳥,「95後」小李在接受本報採訪時坦言,「總感覺這個牌子的產品不適合年輕人。」直到最近逛街時才發現,太平鳥已經推出了很多潮流款式,覺得「好看又時尚」的小李立馬入手了一件與可口可樂的聯名款T恤。
  • 頭頭是道合伙人姚臻:傳統文化和新國貨成為必然趨勢
    各位創業者、投資機構和媒體朋友們,大家上午好。我今天跟大家分享的主題是「傳統文化和新國貨浪潮」。頭頭是道早期主要專注於文化和消費領域,我們也投資了非常多的國貨新品牌,比如大希地、鍾薛高等。這兩年我們感覺大消費品創業的浪潮就要來了,任何消費品行業都值得重新做一遍。
  • 當「潮」不讓 年青一代託起新國貨
    亮眼數據的背後,「中國智造」正改變著傳統的刻板印象,國貨逐漸成為年輕消費者的首選,時尚和前沿的新國貨品牌正在逐漸影響新一代的中國年輕人和世界年輕人。買國貨、用國貨、曬國貨,成為很多消費者,特別是年青一代的生活日常。  「大白兔奶糖是童年的回憶!」談起這幾年「國民奶糖」大白兔的跨界之旅,很多80後90後都印象深刻:從聯名的冰淇淋到快閃店的奶茶,再到最近推出的護手霜、沐浴乳……這些產品將老字號元素和生活用途結合在一起,既實用又有文化內涵。一些90後消費者表示,更重要的是,大白兔奶糖背後是童年情結。
  • 福建舉辦「國貨之光 金雞之夜」茶敘晚宴
    ,致力打造受年輕人喜愛的的傳統茶。12月初,以「國貨之光,金雞之夜」為主題的茶敘晚宴在廈門篔簹書院舉辦在不少人的印象中,喝茶是中老年人的愛好,似乎與年輕人格格不入。但相對於新式茶飲,傳統茶產業似乎並未捕獲年輕人的心。茶葉消費中80後、90後消費者佔比仍較少。如何抓住年輕人的心?如何讓年輕人注意到傳統茶的魅力?華祥苑的選擇是讓傳統茶文化搭上明星IP。
  • 年輕人為何愛上「劇本殺」
    根據美團研究院的報告,2019年度「劇本殺」行業市場規模突破100億元,越來越多像我這樣的年輕人成為它的忠實擁躉。為什麼它會這樣迷人?2016年,「劇本殺」在國內悄然興起,逐步在年輕群體間普及傳播,於近年走進大眾的視野。該遊戲起源於歐美派對,直譯為「謀殺之謎」,玩家由5-7人組成,根據劇本線索,在4-7小時之內進行推理,還原故事、完成任務。
  • 喝果茶、奶茶成時尚,年輕人為何愛上「茶+」?
    喝果茶、奶茶成時尚,年輕人為何愛上「茶+」? 原標題:   20歲的邵葉雯只要出門逛街,就會在奶茶店門口排隊,買上一杯心儀的茶飲。她還經常上網搜索奶茶點單攻略,並且總結每一家奶茶的口味。
  • 英媒:中國年輕人開始愛上國產表
    參考消息網10月8日報導英國《金融時報》網站10月6日發表題為《「中國製造」手錶在國內開始流行》的報導,全文摘編如下:即使過去不是,中國現在也是瑞士手錶最重要的市場。但在中國人繼續追捧瑞士手錶的同時,他們對本國的制表文化卻不甚熱情。中國手錶行業的業內人士承認,他們的產品質量和人們對這些產品的看法存在一些問題。中國鐘錶協會理事長張宏光說:「我們的手錶、尤其是奢侈手錶在設計、製造和品牌影響力等諸多方面都落後於老牌手錶大國。」
  • 文化強國對年輕人意味著什麼
    相較於從傳統媒體生產與消費環境中遷移而來的「數字移民」,伴隨著網際網路和社交媒體長大的年輕人作為「數字原住民」更熟悉數字媒體的表達邏輯,所生產的內容更貼合目標受眾的需求。  其次,隨著YouTube和TikTok等視頻平臺的興起,網際網路變得日益「可視化」。相較於文字,視頻內容天然具備更強的跨文化傳播能力,更容易被語言不通的不同文化社群理解。
  • 文化強國 對年輕人意味著什麼
    相較於從傳統媒體生產與消費環境中遷移而來的「數字移民」,伴隨著網際網路和社交媒體長大的年輕人作為「數字原住民」更熟悉數字媒體的表達邏輯,所生產的內容更貼合目標受眾的需求。  其次,隨著YouTube和TikTok等視頻平臺的興起,網際網路變得日益「可視化」。相較於文字,視頻內容天然具備更強的跨文化傳播能力,更容易被語言不通的不同文化社群理解。
  • 國貨新時代系列報導之二丨國潮乘風破浪,新國貨已成時尚標杆
    在《國貨新時代系列報導之一丨品質服務齊飛躍,這屆年輕人很愛國貨》中我們提到,國貨崛起靠的是品質和服務的持續提升,那麼,國貨的進步究竟體現在哪些方面?  實際上,經過多年的摸索,與消費者的購買力一起成長的國貨,終於找到了屬於自己的發展路徑。
  • 衝鴨~國貨正崛起!吳倩揭曉國貨如何「實力圈粉」
    吳倩揭曉國貨如何「實力圈粉」 中國製造日 衝鴨~國貨正崛起!
  • 「土味時尚」變身「國潮文化」 新國貨引領中國快消品行業發展
    新民晚報訊(記者 張鈺芸)2020年,中國快消品行業將進入新國貨成長的快車道。昨天,上海商情信息中心發布《2020快速消費品消費趨勢報告》,從老字號到新國貨,國產快消品品牌在進入品質消費時代的同時,也在建立文化自信的國潮,成為從存量中尋找增量的爆發點。
  • 奧普家居等品牌匯聚直播間,吳曉波要幫新中產篩出品質新國貨
    各類演講中,吳曉波總愛提「新中產」、「新國貨」,幾年下來,這兩個詞幾乎成了他的註腳。他自己解釋過,之所以用新中產,來形容城市中新崛起的年輕人,是因為相比於物質財富,他更想用精神文化來界定「中產」。美國的新中產就曾帶來豐富的本土文化,1920年,美國迅速變得富裕,中產階層人口不斷增長。
  • 森馬「助飛」長徵五號:國貨品牌的「使命感」和「新徵程」
    「小河有水大河滿」是森馬的核心理念,多年來與各種合作夥伴的和諧共贏,正是森馬能夠提升品牌價值的重要原因。「長五」發射成功後的採訪中,負責人表示,中國航天事業之所以在短時間之內取得如此飛速的進步,是因為背後有一群一直默默奉獻、執著努力,永遠不怕苦、不服輸的航天人。這樣的「領航員精神」,和有著輝煌品牌歷史,又在設計更迭和面料創新上不斷突破自我的森馬「新國貨」精神完美契合。
  • 國貨品牌大行其道,如何助力國潮文化長盛不衰?
    首先是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底蘊深厚,是歷代名人創造出的珍貴寶庫,為國潮興起提供了文化源泉。 其次隨著綜合國力的顯著提升,大眾生活水平有所提高,民族自豪感與愛國情懷也日漸高漲,對待傳統文化極具包容性與認同感,為國潮的興起提供展示的舞臺與龐大的粉絲群體。
  • 非遺走紅網絡:傳統文化是怎麼被年輕人愛上的?
    快手抖音上湧現出了「浪漫侗家七仙女」等大紅大紫的傳統文化主播。曾經「藏於深閨無人知」,如今則借著網絡當起了網紅,直接面向著全世界展示民族文化風採。 根據快手官方公布的數據,平均每3秒就有1條非遺視頻產生並被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