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媒:香港80年代電視撈飯 造就「集體叮噹回憶」

2021-01-07 中國新聞網

港媒:香港80年代電視撈飯 造就「集體叮噹回憶」
2015-01-04 14:12:52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責任編輯:吳合琴

  中新網1月4日電 香港《明報》3日文章稱,過去30年來為叮噹配音的林保全2日早離世,港人對他滿懷不舍。每當「叮噹」一角出現,港人自然會想起保全叔的聲音。到底幾代集體回憶如何造成?叮噹的動畫始於1980年代,當年經濟起飛,「電視撈飯」是港人最大娛樂之一,而且社會節奏較慢,卡通角色更易入腦;加上叮噹「百寶袋」內的法寶,無論是每一代的小朋友都能有共鳴,令港人對角色整體(包括聲音)都有感情。

  文章摘編如下:

  每一代皆對「百寶袋」共鳴

  時代巨輪一直在轉,由《430穿梭機》到《閃電傳真機》,再轉至《放學ICU》,無線兒童節目代代不同,當譚玉瑛都換走了、技安也成了胖虎,唯有叮噹的聲音始終不變,而「多啦A夢」在八九十年代成長的港人心目中,只是一個多了出來的名字。

  次文化堂社長彭志銘表示,叮噹在香港動畫始於80年代,當年社會正在起步,經濟起飛,看電視也是港人最大的娛樂之一,而且社會節奏不似現時般飛快流轉,卡通中的角色更易入腦。他指出,叮噹的「百寶袋」能帶給人希望,而當中的法寶例如記憶麵包、誠實豆沙包等,能令每一代小朋友產生共鳴,無論任何時期的小朋友,都不喜歡受困於讀書的環境,可借法寶宣洩不滿。

  懷念角色整體性格聲音

  他認為,叮噹陪著小朋友成長,成為了不同年代港人的共同回憶,對其產生的感情也是整體的,包括了角色性格及聲音。他說,保全叔的離開是一種損失,而配音組內就算有跟保全叔聲音相似的配音員,在港人心目中也定會失分,他說,「世界正是如此,總不能吹毛求疵。」

  過去30年來為叮噹配音的林保全2日早上離世,港人對他滿懷不舍;次文化堂社長彭志銘認為,叮噹動畫在港始於1980年代,而其「百寶袋」的法寶對於每一代的小朋友都有共鳴,形容港人對叮噹的懷念是整體的,包含角色的性格和聲音。

相關焦點

  • 叮噹有了80後接班人
    ,令人扼腕嘆息,感嘆著一個年代的過去。而叮噹與大雄的故事,還會繼續,究竟會由哪位配音員接棒聲演叮噹,無線一直未有定案。不過近日有港媒報導指,接棒的將會是年僅26歲、但配音經驗豐富的「80後」黃昕瑜,她最近已經為劇場版叮噹做配音,也為8月上映的新一部叮噹電影《多拉A夢:大雄之宇宙英雄記》(港名)開工配音,保全叔女兒林芷筠也證實了新一代叮噹配音員正是黃昕瑜。所以叮噹是會變成女生的聲音嗎?這位聲演叮噹的女生相貌如何?
  • 電視汁撈飯 · 也說香港電視劇
    70後80後90後成長時的電視汁撈飯黃金歲月。都說香港的電視劇多年來一直影響著香港和海外華人小區——是的,本市並沒有港劇這個名目,日劇美劇韓劇的稱請倒是一直有,或者早年沒有網絡沒有vcd和dvd甚至vhs的年代,只能在電視臺收看的,就叫外購劇。無他,猶如本地的酒樓茶餐廳,一樣都不會冠上港式這個名目,反正發祥地根本就在本市,難道還會是渝式桂式?
  • 70.80年代TVB最好看的電視劇,這兩部劇當之無愧,滿滿的回憶
    大家好,我是Ai剪輯的80後,如果你也喜歡我的回答,歡迎關注,評論互動。香港TVB對於80後的我來說是再熟悉不過了,相信很多從那個年代過來的人都知道,在當時那個年代我國國內的影視劇行業尚處在摸索階段,還沒形成一個完整的製作輸出產業鏈,國外的更是稀缺,每年引進的數量有限,這時候TVB的電視劇就成了老百姓們茶餘飯後打發時間的最佳選擇。
  • 80年代經典「英俊少年」主演海因切·西蒙斯一代人的集體回憶
    小時候的海因切·西蒙斯小小少年,很少煩惱……」每一個經歷過80年代的中國觀眾對這首歌都耳熟能詳,本片在改革開放初期極受歡迎,屬於一代人的集體回憶目前,海因切仍然活躍在舞臺上,在電視中也經常能看到他的身影。
  • 80後集體回憶!香港著名女子組合解散16年後重聚
    在90年代末2000年後幾年,香港娛樂圈曾經湧現了不少偶像組合,比較知名的有twins、boyz、shine,還有一支人數最多的女子組合,就是最初由9人組成的Cookies,其中她們的成名曲《心急人上》也是唱到街知巷聞。
  • 香港特稿:劉德華張學友 閃亮拼湊香港集體回憶
    一個時代的印記,少不了歌影視娛樂圈和藝人的身影,香港人的集體回憶也不例外。
  • 80年代10部萬人空巷的老劇,瞬間勾起回憶
    80年代是最值得回憶的年代,在那個時候,電視機還不像現在這麼流行,有時候可能要幾戶人擠在一起看心儀的電視劇,在那個年代你記憶最深的電視劇是哪一部呢
  • 80年代經典電視劇,每一部都是80 90的永恆回憶。
    該劇播出後,得到了大眾的一致好評,重播千餘次,被譽為「中國電視史上的絕妙篇章」和「不可逾越的經典」3《射鵰英雄傳》《射鵰英雄傳》是香港無線電視臺出品的武俠劇該劇於1980年在香港無線電視首播,1985年被引進中國內地播出[2]。1990年,香港無線電視舉辦「八十年代十大電視劇集」評選,《上海灘》名列第一位[3]。
  • 為什麼80年代的電影是香港最高水準的作品了?
    在80-90年代,也正是香港電影最輝煌的時期,一大批優秀影片如雨後春筍般湧現了出來,對比現在的香港片,不難看出以前的拍攝水準是相當高的,像《古惑仔》系列、《無間道》系列等在香港黑幫警匪電影中都屬於「殿堂級」的作品,也是香港同類題材電影的最高水準了。
  • TVB劇熱曲紅 邵氏經典成一代人集體回憶
    在中國內地,劇中人許文強的白色圍巾和馮程程的麻花辮是那個純真年代的集體回憶。其主題曲也成為傳唱度、影響力最高的粵語歌曲之一,影響無數華人。直到今天《上海灘》仍然是經典傳奇。1990年,香港評選上世紀80年代的十大電視劇集,《上海灘》力克《射鵰英雄傳》、《流氓與大亨》等名劇榮登十大電視劇榜首;1999年,馬來西亞傳媒界評選20世紀華語電視劇集100強(前10名按照先後次序,後90名排名不分先後),《上海灘》位列第一。
  • 邵逸夫旗下TVB頻出經典 劇熱曲紅成一代人集體回憶
    在中國內地,劇中人許文強的白色圍巾和馮程程的麻花辮是那個純真年代的集體回憶。其主題曲也成為傳唱度、影響力最高的粵語歌曲之一,影響無數華人。直到今天《上海灘》仍然是經典傳奇。1990年,香港評選上世紀80年代的十大電視劇集,《上海灘》力克《射鵰英雄傳》、《流氓與大亨》等名劇榮登十大電視劇榜首;1999年,馬來西亞傳媒界評選20世紀華語電視劇集100強(前10名按照先後次序,後90名排名不分先後),《上海灘》位列第一。
  • 在香港,有種集體回憶叫做「搭巴士」!
    說起香港的巴士,總會想起是雙層的,記得橙子君剛來香港的時候,搭巴士最愛跑到二層去看風景「遊車河」,百坐不厭。今天咱們就聊聊香港巴士。據介紹,這樣的設計是指城市中道路就好似血管,而九巴就是當中的血液,可以24小時穿梭香港,送大家到不同地方,為香港提供生生不息動力。
  • 80後童年集體回憶:公仔紙
    香菸畫片是舊日香菸包內所附贈的一種小畫片,在北方叫「洋畫兒」,在廣東、香港一帶則稱為「公仔紙」,放學後圍在一起玩公仔紙,更是無數上了年紀的人珍貴的童年回憶。以小見大的百科全書 煙畫不僅描繪了市井生活,描繪了許多國人耳熟能詳的文學名著,更重要的是在信息傳播不發達的年代,它還充當了百科全書的角色。
  • 集體回憶!細數80年代10首必唱經典金曲
    這張唱片於三個月內就賣出35萬張,超過梅豔芳的《夕陽之歌》銷量,令她成為香港八十年代唱片銷量最高的女歌手之一。陳慧嫻同年在紅館舉行6場處女演唱會後便暫別樂壇赴美讀書,直至2013年全面復出。《一生不變》由擅長演唱浪漫情歌、聲線以「高、清、亮」見稱的李克勤主唱,在1989年推出,收錄於《Purple Dream》之中,是亞洲電視劇集《藍月亮》的主題曲,更連奪《第十二屆香港電臺十大中文金曲頒獎典禮》及TVB的《十大勁歌金曲頒獎典禮
  • 還記得80年代這些香港女星嗎?小時候偷偷把她們貼在日記本
    原創 紅秀說娛 老電影的那些事80年代中期,電視剛剛開始普及,那時候誰家有臺黑白電視已算非常不得了的事情,許多鄰居都會不請自來一起觀看。這個時候,我們接觸到最早的一批香港電視劇,如《射鵰英雄傳》、《霍元甲》、《射鵰俠侶》、《絕代雙驕》等。
  • 《你好,李煥英》:60後70後80後的集體回憶
    應該說,賈玲這個五大三粗的女漢子真的是有才華,又捨得出力,硬是做出了一個通吃60後70後80後小城鎮出身人的笑點、痛點和癢點,前半場讓人笑爆,後半場讓人哭倒,結局讓部分人揚眉吐氣、讓部分人無限悵惘。正像歌曲裡唱的,為了母親的微笑,為了大地的豐收;電影裡81年出生的賈曉玲在母親騎車帶她回家的路上遭遇車禍,穿越到80年。愧疚的她用盡力氣去做一些事情讓母親高興,去修正母親的婚姻選擇。
  • 80年代香港經典電影多少人的回憶
    在90年代VCD興起的時候估計很多人看過這部電影,這部影片上映自1989年,由黃百鳴、許冠文、王祖賢、鄭文雅主演的經典電影《電影主要講述,一個內地人來香港探親延伸出眾多搞笑的故事。影片開頭背景交代出故事發生在80年代末。
  • 直播帶貨,就是80年代的「擺地攤」,90年代的「電視購物」
    所以,給直播帶貨這一生態咱家做了一個類比,當前的直播帶貨,其實就是80年代的「擺地攤」,90年代的電視購物!練地攤與電視購物這兩種銷售模式,現在依然存在,並且生命力好像依然很頑強,從這個角度來思考,直播帶貨這一生態開啟,或許會長期存在,與網際網路生態、視頻直播長期共存,儘管比喻成練地攤,其實並沒有看輕直播帶貨的意思,只是用來描述一個形態而已。
  • 80年代譚張爭霸到90年代四大天王,哪個時期是香港樂壇最巔峰
    (一)1970年代初香港無線電視節目《雙星報喜》好評如潮,主持節目的許冠文和許冠傑兩兄弟因而名利雙收。霸貫穿了香港樂壇80年代中後期。譚張二人基本上壟斷了香港樂壇大大小小的音樂獎項,但凡兩人同時出現的場面,必定是掌聲與噓聲齊飛,口水與鼻涕一色。兩派歌迷經常發生口水大戰,非吵即罵,甚至肢體衝突,以至於達到白熱化,真是世所罕見。二人在競爭中顯示出了超凡的偶像魅力。
  • 時勢造就明星--九十年代港臺男星篇
    張國榮作為歌壇巨星在八十年代就活躍在影視圈,直到1991年才憑藉《阿飛正傳》當選香港電影金像獎影帝▼▼▼▼1998年當選香港十大傑出青年,1999年當選世界十大傑出青年。 九十年代,劉青雲開始從電視走向電影,憑藉《高度戒備》(1998)首獲香港電影評論學會獎最佳男主角獎。主演電影《我要成名》(2006)獲香港電影金像獎、金紫荊獎兩個最佳男主角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