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高等教育肩負著培養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務,必須按照「十四五」時期教育發展規劃,堅持黨的領導,把牢政治方向,推進改革創新,更加積極主動作為,有力有效地守好鑄魂育人陣地。
把牢政治方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關係高校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必須堅持正確政治方向,牢固樹立陣地意識,把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真正落實到位。
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項重大的政治任務和戰略工程。必須時刻牢記我們的高校是黨領導下的高校,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高校,我們辦的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高校歷來是意識形態工作的前沿陣地,如果陣地意識缺失,忽視思想政治上的引領,做思想政治工作就容易「就教育論教育」,可能陷入知識和技能主義。因此要始終堅持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置於黨和國家事業全局中進行認識和把握,找準工作切入點和著力點,守好我們的陣地,在意識形態領域鬥爭中牢牢掌握主動權。
立德樹人是高校立身之本,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任務。離開立德樹人,思想政治工作就失去了意義。加強和改進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須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堅持不懈傳播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堅持不懈培養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導學生正確認識世界和中國發展大勢,正確認識時代責任和歷史使命,不斷提高學生思想水平、政治覺悟、道德品質、文化素養,為黨和國家培育德才兼備、全面發展的人才。
堅持改革創新。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這要求我們必須站在新時代新要求的維度審視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不斷推進改革創新,努力培養和造就更多能夠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論課應圍繞學生、引導學生,推進黨的創新理論,特別是讓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入腦入心,教育引導學生堅定理想信念、厚植愛黨愛國情懷,堅定「四個自信」。要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和接受特點,深化教學改革創新,以鮮活的案例、互動的教學方式,激發、促進學生的興趣和學習能力,增強思政課的思想性、理論性、針對性和親和力。
新媒體時代,基於人才培養需求與信息技術的深度融合,構建持續、動態、發展的「網際網路+思想政治教育」平臺,是推動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創新的現實要求。要善用新媒體拓展、挖掘思想政治教育資源,發揮優秀思想政治工作者的輻射帶動和引領作用,為學生開展主動學習、延伸學習、深度學習創造條件。要利用新媒體快捷性強、互動性好的特點,以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發布信息、開展交流,廓清學生思想困惑,批駁錯誤思潮,增強思想政治工作的時代感和吸引力。
提供機制保障。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加強黨對教育工作的全面領導,部署推進教育領域綜合改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制度體系的主體框架基本確立,一些長期制約教育事業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得到破解,一大批基層改革創新的經驗做法不斷湧現,教育面貌正在發生格局性變化。
當前各級黨委要乘勢而上,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擺在更加突出位置,從健全領導體制入手,整合各方面力量,構建「大思政」格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明確各級黨組織在思想政治工作中承擔的職責和任務,要多到高校同師生接觸,及時了解思想政治工作開展情況,回答師生關注的理論或現實問題,構建部門協作常態化機制。
加強人才培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應明確人才培養目標。思政課教師是高校教師隊伍中承擔開展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的中堅力量,要按照《新時代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建設規定》選優、配齊、建強。高校輔導員要經常與學生溝通談心、與專業課教師加強聯繫,及時掌握學生思想、學習、心理等各方面情況,給予學生人文關懷,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實做細。高校黨政幹部和共青團幹部、哲學社會科學課和心理諮詢教師,要切實履行崗位職責,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構建校內分工合作、同向同行、協同育人機制。(郭人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