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只是很特別——寫給高敏感的你

2021-03-02 廣工心理健康教育與諮詢中心

我性格內向、自卑,覺得自己難以融入人群;怕癢、怕疼;也害怕各種噪音,非常不喜歡去KTV,別人去KTV是為了放鬆壓力,我去了KTV就是一種身心的折磨。一聽到大聲的音樂,或者大的噪音就心聲不寧,喜歡一個人獨處;也不敢看恐怖電影,就連聽別人講一個恐怖故事,內心都會害怕很久。

我不僅是一個內向的人,還是一個敏感的人。以前,我從來不知道這兩者之間有什麼聯繫,以為敏感的人多半都是內向的。可是,我卻被自己的敏感性格困擾了20多年,常常會很羨慕那些大大咧咧的女孩子,活得那麼肆意灑脫。而自己,卻總是對周圍的一切異常敏感,活得小心翼翼的。很容易覺得深受打擊、感到焦慮、害怕受到排擠。我常常告訴自己,不要這麼敏感,或許都是自己在胡思亂想。可是,越是想從敏感的思維中解脫出來,卻越是更加敏感。

讓我和一個陌生人待在一起,不到30分鐘,最多1個小時,崩潰的感覺就會出現。雖然我也可以控制自己,保持與對方交流的狀態,甚至假裝樂在其中,但是我會因此而消耗大量精力,直至最後精疲力竭。我能清晰地感受到大腦被塞得不留一絲空隙,整個人會處於崩潰的邊緣。

坐在地鐵上,本來很安靜,突然被一個人大聲打電話的聲音打斷,我就會覺得煩悶無比,心中似乎鬱結著太多的煩惱,煩躁瞬間就襲擊了我。哪怕這一天過得無比美好,我也會因為陌生人旁若無人地講電話而失落。哪怕之前,我在安靜地閱讀,我也會被他打斷難以再進入狀態。

以前聽人說過,最不喜歡聽到的一句話就是「你太敏感了」。這句話往往在日常生活中顯得有一些貶義的暗示。

那麼,究竟有沒有一些人真的比另一些人更加敏感呢?

心理學研究對這個問題的回答是肯定的。生活中,15%-20%的人屬於高度敏感。也就是說,在我們身邊,每五個人中就有一人是高敏感族。

所以,

怕是現在很多人都希望自己不是高敏感人群吧,也不想被別人貼上「玻璃心」的標籤。

但是,內心高度敏感,就一定是壞事嗎?

未必,這也是一種與生俱來的氣質,如果確定自己真是這類人,大可不必自卑或逃避。

敏感不是貶義詞,只是這個時代崇尚理性高效。它不是一種生理或者心理疾病,只是一種稟性,它其實是上帝賦予的禮物。

正如《高敏感是種天賦》一書裡說到:

「當今社會,強者極受推崇,擁有旺盛的精力、忙碌的生活、發達的社交網絡,活躍於各種活動之中,通宵玩樂透支精力已經成為現代人生活的常態。但並非所有人都如此,與周圍的人相比,我們高敏感者更容易受到環境的影響,甚至為此痛苦不堪;但是,我們也因此擁有不曾被發掘的驚人潛能。」

高敏感型人格並不是一個新概念,只是一直以其他形式存在於人們的認知中,比如所謂的內向型人格,以及多愁傷感、焦慮、膽小、安全感缺乏等描述的近義詞。

直到美國心理研究員伊萊恩·愛倫發現,30%的高敏感人群在社交活動中居然是活躍分子,於是重新審視這個定義。

美國高度敏感研究領域的先驅伊萊恩·N·阿倫博士發現,高度敏感者先天擁有一種特殊的神經系統。這種神經系統會使人擁有比其他人更深入地感知並且處理內部及外部刺激的能力。這就說明了為什麼高度敏感的人怕癢、怕疼,難以在噪音的環境裡自適。

那麼,高度敏感是一種心理問題嗎?女性比男性更敏感嗎?其實,高度敏感不是心理問題,也不是疾病,而是一種特質,這是一種具有遺傳性和變異性的特性。也不是我們所認為的,女性比男性更敏感,在性別分布上是一樣的。

瑞士高度敏感研究所所長發現,高度敏感者大都有這樣三個明顯的標誌:狹小的舒適區域;受到刺激後易產生過度反應;在接收到刺激和信息後,需要很長時間才能平復。

通常,你是不是覺得高度敏感者很難伺候?

其實這一切都緣於高度敏感者異於常人的神經感知系統,當數以百萬計的信息湧入大腦的時候,少部分信息進入意識,大部分信息進入潛意識,還有一部分信息進入中轉站,會在需要的時候對它進行處理。由於高度敏感者比普通人感受到的東西更多,中轉站很容易就被填滿,發出警報。這就會給高度敏感者帶來壓力,讓他們心理變得脆弱,甚至產生自我懷疑。過度的敏感還會造成焦慮,給人過多負擔。這樣看來高度敏感者都深受神經感知系統的困擾。

 

與其糾結於玻璃心,不如看到它優勢的一面。每一種事物的出現都會有其兩面性,高度敏感亦不例處。

由於比別人敏感,高度敏感的人會體察到別人難以察覺的細微之處,更能換位思考、善解人意。高度敏感者在共情能力、認知能力和感官的敏銳性上,更勝一籌。

高度敏感的人確實存在著某些缺點,比如:自我懷疑、脆弱感、恐懼和罪惡感。而實際上,這些多少帶有貶義色彩的詞彙只是描繪了高敏感人群在不舒適或沒有安全感的環境中的狀態。在和諧和令人愉悅的信息面前,比如精美的藝術品、動聽的音樂和鳥鳴、沁人心脾的花香、美味的食物或者壯麗的景色,所有這些會讓擁有敏銳感官的高度敏感者深深沉浸其中,體驗到比常人更大的快樂。

 

這種提問反映了敏感的人另一個重要特點:他們感受到的信息當中,負面的內容更能引起他們的注意。

所以,高敏感人群會急於擺脫敏感的特質,在他們看來解決問題的方式是不再敏感,甚至變得麻木和無所謂。

可是換一個角度來看,敏感是一種禮物,讓我們脫離粗鄙和麻木。它給予敏感的人更豐富的感知,讓我們能在有限的時間內去體驗無限,看到生命和世界的更多細節。不要去對抗高敏感,而是應該放大優勢,減少隱患,學會懷有敏感的觸覺,在這個世界上找到適合自己的生存方式。

在這裡推薦有關高度敏感的兩本書籍,在這兩本書籍中會有更詳細科學的對高度敏感的詮釋和對高度敏感者的一些看法和科學建議。

這本書的作者叫卡特琳·佐斯特,她也曾深受高度敏感的困擾,後來對高度敏感進行了研究,發揮高度敏感的優勢,不僅成為高度敏感研究領域的專家,還創辦了高度敏感者網絡社交平臺。

你的敏感程度多高?,在《高敏感是種天賦》一書中,作者伊爾斯·桑德設計出一套詳盡科學的自我檢測量表,是實際與高敏感族們深談下衍生的產物。這份量表已由北歐國家許多高敏感族或心思敏銳感受力特別強的人們實際測試。

在兩本書中,作者對高度敏感群體的建議大致整理為如下:

1、停止內耗,學會接納自己,愛自己

2、學會斷舍離,只過對的生活

3、取得情緒的主導權,操控情緒

感興趣的讀者可以慢慢品讀。

高度敏感者都有很強的共情能力,這就很容易使得他們將別人放在自己的前面,攬責任上身。適度的共情能力可以拉近與別人的關係,過度的共情能力,會給自己積聚過多的壓力,導致焦慮和抑鬱。這就要求高度敏感者發揮自己的優勢,拋棄那些無所謂的細枝末節,停止內耗讓自己變得積極向上,我們一起加油!

這篇文章的目的是希望,如果你是高度敏感的人,希望你可以了解自己的特質,找到內心真正的需求,不再為敏感而困擾。如果你不是高度敏感的人,也可以從中找到與高度敏感的人相處的方式,更好地建立人際關係。

編輯 | 陳方靜

責任編輯 | 姜小日

圖片和資料來源於網絡

相關焦點

  • 心理測試:你屬於「高敏感人群」嗎?來測測你的情緒到底有多敏感!
    心理測試:你屬於「高敏感人群」嗎?來測測你的情緒到底有多敏感!到影視劇的某些感人情節會不由自主的流淚?
  • 高敏感體質的你—特別的你
    內心太敏感的人往往都是太想體諒別人哪怕委屈自己也想活成別人眼中的樣子敏感並沒有錯只是別人的思想左右了你的行動不要太敏感太敏感的人註定不會快樂我很敏感在上面我們說到,社恐也是高敏感體質的一種表現形式。5、細節捕捉能力特別強。天生敏感的他們往往對外界環境的變化很敏感,他們能夠很快地察覺到周圍人的行為變化和情緒變化。6、擁有與他人不一樣的角度和眼光。可以注意到旁人難以留意的美好,發現生活中的小美好。
  • 《高敏感是種天賦》|內向、自卑、想太多?這是你的超能力
    然而,對照著《高敏感是種天賦》一書來看,安陵容是典型的「高敏感人格」。01內向、自卑、想太多?你只是高敏感罷了在豆瓣評分8.1,在中、美、英、德、法等18個國家暢銷,被譽為「拯救全球15億人口的心靈之書」的《高敏感是種天賦》一書,由丹麥心理治療師伊爾斯·桑德撰寫。
  • 《高敏感是種天賦》內向、自卑、想太多?這是你的超能力 | 趣味派
    然而,對照著《高敏感是種天賦》一書來看,安陵容是典型的「高敏感人格」。01 內向、自卑、想太多?你只是高敏感罷了在《高敏感是種天賦》書中,很多人都能清晰地看到自己的影子:總有人說我們太敏感、自卑、玻璃心,內向、孤僻、想太多,自己跟自己過不去。
  • 高敏感的人,如何過好這一生?
    最近,我讀了一本書,叫做《不為所動——精神科醫生寫給高敏感人群的處事建議》,講述的就是關於高度敏感人群的內容。她在書中介紹了自己研發的特別策略,用以處理高敏感人遇上的挑戰,幫助那些擁有「高敏感天性」的「共感人」努力過上身心平衡、活力充沛、幸福快樂的人生。什麼是「共感人」?從小到大,是不是有許多人對你說過這樣一句話:「你別想太多了,就啥事兒沒有。」聽到這樣的話,你是否會更加難受和感到孤獨?
  • 打碎你的玻璃心(寫給高敏感人格)
    只要被人說一句你哪裡怎麼怎麼不好,我就會不加思索總想著怎麼改正讓別人接受我。作為高敏感型人格喜歡獨處,對細節和他人的情緒更加敏感, 更具有發散性思維,但是也會遇到家人朋友認為你只是內向靦腆而已,強調甚至逼迫你多和人接觸,交談。殊不知這種方法可能會對你造成過多的刺激。
  • 被人誤解的「高敏感」其實是天賦
    哥哥小立從小就是「高需求」寶寶,特別難伺候。很長時間裡,他都是一枚愛哭的睡渣,對睡眠要求極度挑剔,一有聲就醒,一放下就醒……但也因為關注細節,他在看繪本時,更容易找到書中被大家遺漏的畫面;也能在我偶爾負面情緒來襲時,細心察覺到我的沮喪,給我一個愛的擁抱。反之,這些狀態在大大咧咧的弟弟小正身上,則全都不是事。2.
  • 想沒想過或許你是高敏感一族?
    你是否對多人的地方總是有點厭惡、每天都需要獨處的時間、而且容易被其他人的情緒而影響?一直以來,我們都習慣會把有著這些特質的人稱之為「內向」、「脆弱」又或是「害羞」,但或許我們也該改口了,因為他們並非脆弱內向,他們只是「高敏感」。
  • 高敏感是種天賦
    高敏感型人格並不是一個新概念,只是一直以來它以其他形式存在於人們的認知中,比如所謂的內向型人格。美國心理醫生兼研究員伊萊恩·艾倫(Elaine Aron)首次引入了「高度敏感型人格」這一概念,並給出了它的定義。事實上,以前的她也堅信高度敏感性特質等同於內向型,直到她發現30% 的高度敏感型人,在社交活動中居然是活躍分子而重新審視這個定義。
  • 想你,總是忍不住牽掛你,寫給在乎的你
    想你,總是忍不住牽掛你,寫給在乎的你。你是冬天的飄雪,落在掌心也是一種美麗。想起你,總有太多的話想對你說,然而,你我隔著千萬裡,不聯繫,其實是不想讓你知道我的難過。時光划過有你的記憶,心生溫暖,覺得萬物可愛。走過那條熟悉的街,你的樣子揮之不去,你走後,我每次經過相遇的地方,都會溼了眼睛。你說過要永遠在一起,一個轉身,你就消失於茫茫人海。
  • 寫給在乎的你,遇見你是我的幸運
    寫給在乎的你,遇見你是我的幸運,失去你,是我一生的遺憾,沒有你,才知道相思的煎熬。 望著遠方,忍不住感慨,時間走得太快,一轉眼,我們都變了樣子。 寫給在乎的你,遇見你是我最美的緣,可惜,情深緣淺,不想失去的是你,最牽掛還是你。你是我值得珍藏的記憶,也是我最美的緣。
  • 三首歌曲背後的故事:《孤單北半球》《遙遠的你》《寫給黃淮》
    第一首:《孤單北半球》《孤單北半球》2003年原來是一款遊戲的配樂,當年方文良對歐得洋說:」我這裡有10首歌特別的適合你「其中一首《孤單北半球》,不曾想半年後火遍整個網絡且一直處於彩鈴下載榜首。多年以後有人問起歐得洋當年這首歌賺了多少錢,他說兩個憶,一個是失憶、一個是回憶。
  • 12月,寫給親愛的你
    1 照顧好自己 12月,寫給親愛的你 請你不要過分的計較生活當中的有些事情, 12月寫給親愛的你。 親愛的你,請你好好照顧好自己。 親愛的你,不要去過多的留戀曾經的那些過往,沒有任何的必要。 親愛的你,好好照顧好自己,人生只有自己才是自己最真心的最知心的朋友。
  • 女兒,我想對你說(11)|寫給女兒的一封信
    天氣冷了,現在最冷的時候都零下好幾度了,颳風的日子特別多,走在外面,冷颼颼的。你拽著媽媽的手,說著「起風,大風,冷,跑」,然後就會看見一個小娃娃在風中拽著媽媽奔跑的畫面。下車的時候,你還會跟咱的小車說拜拜,走出臥室的時候,你會跟bunny兔、火火兔說拜拜,出門的時候,你會跟積木、玩具車說拜拜……你現在特別喜歡玩積木呢,雖然只是簡單的拼插拼裝起來,但是你已經玩得很熟練了呢,有時需要拼插好幾次才能成功,你會興奮地說著「棒」。
  • 高敏感人群如何更好地適應投資市場
    覺察以及預防每一個高敏感的人都不同,有些人對聲音和色彩更敏感,有些人則對氣味更敏感。在人際情境中,有些人對拒絕更敏感,有些人則對忽視或者批評更敏感。你需要了解那些最容易觸發自己的敏感的事物,這對你而言通常不是一件難事,但更關鍵的是掌握應對這些事物對自己造成的刺激和影響。
  • 詩詞丨世間最美的十封信,寫給此刻的你
    ,他都能讀懂你的欲言又止,儘管相隔甚遠,但依然把你牽掛,時常把你惦念。、工作差,更不要抱怨你懷才不遇無人賞識。你看到的所有光彩照人,也都有你不了解的坎。,都將讓你更加堅韌,所有沒有成為你絆腳石的事情,最終都將成為你的墊腳石。
  • 高敏感人群測試,高敏感到底是缺陷還是上天恩賜的禮物?丨抑鬱自評量表SDS
    朋友小A最近憔悴了很多,最近深受失戀打擊的她,特別容易半夜驚醒,而平時就對身邊細節變化很敏感的她,最近一段時間更是深受影響。一連串想到是不是我業績下降,所以同事在對我指手畫腳,背地裡說悄悄話?但事實上小A並不是一個對工作毫無追求的人,相反她努力工作,對身邊人很好,但小A仍然覺得自己不招人喜歡,她說:「如果我不盡最大努力討好他們,不變得優秀,就不會有人喜歡我。」而當我說:「不,我覺得你很可愛。」
  • 雜碎 | 每天寫給你的一封信(183)
    —————— 近期音樂信件 ——————雜碎 | 每天寫給你的一封信(180)奧特曼能讓時間慢一點麼雜碎 | 每天寫給你的一封信(179)紅紅綠綠荷葉雞雜碎 | 每天寫給你的一封信(178)開脫能手雜碎 | 每天寫給你的一封信(177)求負熵包養雜碎
  • 你要的全拿走是寫給誰的 胡彥斌你要的全拿走和鄭爽什麼關係
    胡彥斌你要的全拿走是寫給誰的?你要的全拿走歌詞含義!如今胡彥斌的《你要的全拿走》這首歌也許就是表達了他對這段感情的態度吧!  胡彥斌你要的全拿走是寫給誰的?打擊都知道胡彥斌是一個唱作俱佳的歌手,他有一首高難度的歌叫做《你要的全拿走》,這首歌最先火起來的是抖音,不過很多人還是只能唱高潮部分,下面我們來看看這首歌究竟想要表達的意思,以及是寫給誰的。
  • 柏松發行特別單曲《寫給母親的歌》 以別樣方式獻禮母親節
    昨日,唱作人柏松發行特別單曲——《寫給母親的歌》,在母親節為天下母親獻上一首溫馨贊曲。該歌曲由齊東倫作詞,柏松作曲並演唱,低婉的旋律搭配具有感情色彩的歌詞,觸動了許多深埋心底、不敢言說的愛意。《寫給母親的歌》依然延續柏松的獨特風格,曲調在不失原味的狀態下增加了痕跡感,賦予了歌曲更加鮮明的意義。歌詞也非常考究,運用「白雪」、「溝渠」、「厚重的繭」等極具形象的詞語,把母親漸漸衰老的過程一錘一錘的砸在聽眾心上。 「突然想不起你的樣子,讓我認真地看看你」,柏松低沉磁性的嗓音一出,對母親複雜的情感就緩緩流出,也勾起了聽眾些許愧疚的思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