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 | 定製 | 包車 | 導遊 |
微信: xianbei01 | 官網: xianbei.cc森林中響起了巴赫 147 號康塔塔之 「Jesu, Joy of Man's Desiring」 的旋律,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看完這個視頻,你一定會覺得這個創意真是妙極了。本文內容經授權轉載自 Muzik 古典樂刊。
文 | Caddie
先不論手機本身如何獨特,單是這段廣告影片中的木琴,便可堪稱神來之作。製作這臺「森之木琴」的,是「Invisible Designs Lab」這間「聲音」創作公司。使用了 413 個鍵盤,尋找了 64 處外景地,搭建出全長 44 公尺的木琴,敲擊出恰好兩分鐘長度的清唱劇。我們訪問了製作公司的負責人——松尾謙二郎先生。他幽默地說:「長度恰好兩分鐘,我想是巴赫冥冥中的引導吧!」
松尾先生毫不保留地告訴我們許多製作上的秘密。關於演奏曲,其實有許多備案,最後攝影監督選擇了巴赫清唱劇,因為節奏和旋律走向都穩定,又與廣告印象相近。由於這是一架史無前例的木琴,最初的發想只是「希望木球在森林中滾動,並演奏出旋律」,至於如何滾動、如何演奏,沒有人知道。在有限的製作時間當中,不斷重複實驗及失敗,總算整理出三個製作重點:
一、 必須製作讓小球安靜、沉穩地掉落的軌道。
二、 使用重力讓小球保持一定速度掉落的角度。
三、 只憑小球掉落力量,就能夠引出清澈聲響的木琴構造。
幾經實驗後,終於找出了最佳木琴角度──傾斜角十二度。但如何調整音高,又是一件大問題。馬林巴琴或一般的木琴若要調整音程,通常是精細的削薄木頭鍵盤背面的厚度,本來就是一件不簡單的事。由於時間不足,成員又不具備這種能力,只好捨棄「削木片背面」這種方式,改以裁切木片至適當長度,再利用電鋸控制木片長短,配合調音器來調音。由於演奏曲有好幾首備案,為了試演數首,又做了幾乎多一倍數量的木片。
接著,為了尋找能架起這臺木琴的攝影地,又遇上了很大挫折。松尾先生說,最後多少是憑「運氣」成功的。在拍攝期間,還遇到連續數日大雪無法進行,或是試作品的軌道在開會時完全無法發出聲響的窘局。在這些拮据的條件之下,最後卻一一克服,完成作品,松尾先生一再表示「真不愧是巴赫冥冥中的引導!」。
他認為完成的作品,比想像中的來得更好。廣告中只拍攝到了演奏「顫音」的裝置,其實還有很多未入鏡的其他裝置,雖然以廣告來說這樣的處理較恰當,但他本人不免感到些許遺憾。最後,他表示要感謝原案創意 Drill 的原野先生、美術監督的西田先生、攝影監督的菱川先生,以及製作人員們。
下面我們來聽一下原曲吧:
《耶穌,人類渴望之歡樂》可能是巴赫最為人熟知的曲目,1723 年誕生以來經久不息地流傳至今。現在它常被用在婚禮儀式,復活節慶典、聖誕季等場合。當然,更多地是在電影、電視、廣告……諸多媒體中出現。
這支曲子本是巴赫在魏瑪時期所創作的康塔塔《心、口、行止與生活》(BWV 147)的第十曲,即最終章的合唱。原曲的編制包括合唱、小號、雙簧管、弦樂及通奏低音。隨著這個曲調的流行,也出現了大量的改編版本。
但請注意,其實我們熟知的那個曲調在原作中是作為合唱部分的伴奏而出現的。也有種假說,這個曲調本身並不是巴赫所作,而是與巴赫同時期的小提琴家 Johann Schop 所作,巴赫只是為這個旋律配器。
但不管怎麼說,作為萊比錫聖託馬斯教堂樂正的巴赫每年有為教堂創作大量宗教性康塔塔的任務,從而滿足教堂全年的禮儀需要。如今,這支曲調也跟巴赫那些最重要的作品一樣,早已超越宗教範疇,成為普世性的全人類讚歌。
歌詞如下:
耶穌,人類歡愉的願望
聖潔的智慧,明亮的愛
被您吸引,我們的靈魂得到啟發
翱翔到未知的光芒裡
上帝的話語,創造我們的肉身
火花激起生命的熱情
努力地朝著未知的真理前進
翱翔著,在您的寶座旁祈求著
Jesu, joy of man's desiring
Holy wisdom, love most bright
Drawn by Thee, our souls aspiring
Soar to uncreated light
Word of God, our flesh that fashioned
With the fire of life impassioned
Striving still to truth unknown
Soaring, dying round Thy throne
-END
(仙貝旅行:日本最大的自由行地接服務平臺。預訂日本酒店,民宿/包車/翻譯,定製日本自由行專屬行程,請點擊閱讀原文)
日本
微信 仙貝旅行 客服 xianbei01
每條路都由我們來陪伴
專注日本・地接服務・制定行程
點擊閱讀原文,開啟日本自由行之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