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九州的森林中,為什麼突然響起了巴赫的旋律?

2021-02-15 仙貝旅行



| 日本 | 定製 | 包車 | 導遊 |

微信: xianbei01 | 官網: xianbei.cc

森林中響起了巴赫 147 號康塔塔之 「Jesu, Joy of Man's Desiring」 的旋律,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看完這個視頻,你一定會覺得這個創意真是妙極了。本文內容經授權轉載自 Muzik 古典樂刊。

文 | Caddie

日本九州的一座森林當中,人們將木片次第排列,打造出一座琴鍵綿延的「木琴」,一顆小木球緩緩溜過琴鍵,敲擊出來的,是巴赫第 147 號康塔塔(Cantata)之「Jesu, Joy of Man's Desiring」的旋律。小球遊走過森林中的琴鍵,最後,靜靜落在一隻木殼手機旁,原來這是日本 DoCoMo 的手機廣告,使用日本高知縣檜木,製成每臺木紋及香味皆有些許不同的獨特手機。



先不論手機本身如何獨特,單是這段廣告影片中的木琴,便可堪稱神來之作。製作這臺「森之木琴」的,是「Invisible Designs Lab」這間「聲音」創作公司。使用了 413 個鍵盤,尋找了 64 處外景地,搭建出全長 44 公尺的木琴,敲擊出恰好兩分鐘長度的清唱劇。我們訪問了製作公司的負責人——松尾謙二郎先生。他幽默地說:「長度恰好兩分鐘,我想是巴赫冥冥中的引導吧!」

松尾先生毫不保留地告訴我們許多製作上的秘密。關於演奏曲,其實有許多備案,最後攝影監督選擇了巴赫清唱劇,因為節奏和旋律走向都穩定,又與廣告印象相近。由於這是一架史無前例的木琴,最初的發想只是「希望木球在森林中滾動,並演奏出旋律」,至於如何滾動、如何演奏,沒有人知道。在有限的製作時間當中,不斷重複實驗及失敗,總算整理出三個製作重點:

一、 必須製作讓小球安靜、沉穩地掉落的軌道。

二、 使用重力讓小球保持一定速度掉落的角度。

三、 只憑小球掉落力量,就能夠引出清澈聲響的木琴構造。

幾經實驗後,終於找出了最佳木琴角度──傾斜角十二度。但如何調整音高,又是一件大問題。馬林巴琴或一般的木琴若要調整音程,通常是精細的削薄木頭鍵盤背面的厚度,本來就是一件不簡單的事。由於時間不足,成員又不具備這種能力,只好捨棄「削木片背面」這種方式,改以裁切木片至適當長度,再利用電鋸控制木片長短,配合調音器來調音。由於演奏曲有好幾首備案,為了試演數首,又做了幾乎多一倍數量的木片。

接著,為了尋找能架起這臺木琴的攝影地,又遇上了很大挫折。松尾先生說,最後多少是憑「運氣」成功的。在拍攝期間,還遇到連續數日大雪無法進行,或是試作品的軌道在開會時完全無法發出聲響的窘局。在這些拮据的條件之下,最後卻一一克服,完成作品,松尾先生一再表示「真不愧是巴赫冥冥中的引導!」。

他認為完成的作品,比想像中的來得更好。廣告中只拍攝到了演奏「顫音」的裝置,其實還有很多未入鏡的其他裝置,雖然以廣告來說這樣的處理較恰當,但他本人不免感到些許遺憾。最後,他表示要感謝原案創意 Drill 的原野先生、美術監督的西田先生、攝影監督的菱川先生,以及製作人員們。

下面我們來聽一下原曲吧:

《耶穌,人類渴望之歡樂》可能是巴赫最為人熟知的曲目,1723 年誕生以來經久不息地流傳至今。現在它常被用在婚禮儀式,復活節慶典、聖誕季等場合。當然,更多地是在電影、電視、廣告……諸多媒體中出現。

這支曲子本是巴赫在魏瑪時期所創作的康塔塔《心、口、行止與生活》(BWV 147)的第十曲,即最終章的合唱。原曲的編制包括合唱、小號、雙簧管、弦樂及通奏低音。隨著這個曲調的流行,也出現了大量的改編版本。

但請注意,其實我們熟知的那個曲調在原作中是作為合唱部分的伴奏而出現的。也有種假說,這個曲調本身並不是巴赫所作,而是與巴赫同時期的小提琴家 Johann Schop 所作,巴赫只是為這個旋律配器。

但不管怎麼說,作為萊比錫聖託馬斯教堂樂正的巴赫每年有為教堂創作大量宗教性康塔塔的任務,從而滿足教堂全年的禮儀需要。如今,這支曲調也跟巴赫那些最重要的作品一樣,早已超越宗教範疇,成為普世性的全人類讚歌。

歌詞如下:

耶穌,人類歡愉的願望

聖潔的智慧,明亮的愛

被您吸引,我們的靈魂得到啟發

翱翔到未知的光芒裡

上帝的話語,創造我們的肉身

火花激起生命的熱情

努力地朝著未知的真理前進

翱翔著,在您的寶座旁祈求著

Jesu, joy of man's desiring

Holy wisdom, love most bright

Drawn by Thee, our souls aspiring

Soar to uncreated light

Word of God, our flesh that fashioned

With the fire of life impassioned

Striving still to truth unknown

Soaring, dying round Thy throne

-END


(仙貝旅行:日本最大的自由行地接服務平臺。預訂日本酒店,民宿/包車/翻譯,定製日本自由行專屬行程,請點擊閱讀原文)

日本

微信 仙貝旅行 客服 xianbei01

每條路都由我們來陪伴

專注日本・地接服務・制定行程

點擊閱讀原文,開啟日本自由行之旅

↓↓↓

相關焦點

  • 超長特製木琴在森林中完美演奏巴赫大合唱147的音符
    想像一下,穿過樹林,突然聽到遠處演奏的巴赫平靜的旋律。
  • 這些經典電影中的旋律,原來都出自巴赫之手
    巴赫因為「西方音樂之父」的稱號往往讓人感覺非常高深、遙遠……但其實,他可能是你最熟悉的作曲家只要,你愛看電影 !快來跟小編一起看看巴赫的音樂都藏在了哪些電影中吧!一個維也納的清晨,巷子一邊,男女主角和著音樂緩緩起舞,此時響起的是巴赫《哥德堡變奏曲》的第25首。故事雖無疾而終,卻讓「愛」的界限愈加模糊……這種微妙又純粹的情感,或許真的只有巴赫能表現吧!
  • 我的蕭邦與巴赫丨「巴赫的旋律,總是迴環往復,雖然匆匆忙忙,卻總有一種永恆的感覺.」
    倒覺得張愛玲用來形容小提琴聲音的語言用來形容巴赫的風格剛剛好:如水逝去,轉瞬歸於天上人間,餘音嫋嫋一轉,勾起一片無可奈何。 以前曾看過一個美國的芭蕾舞團表演的現代芭蕾,其中有一個舞,名字不記得了,只記得是用巴赫的一首賦格曲伴奏。如水的小提琴把旋律都卷了起來,不緊不慢地攪拌,一群身著灰黃色衣裙的男男女女,就在音樂的漩渦中旋轉,再旋轉。
  • 為什麼巴赫的音樂「不接地氣」
    &nbsp&nbsp&nbsp&nbsp為什麼巴赫「不接地氣」&nbsp&nbsp&nbsp&nbsp王秋海&nbsp&nbsp&nbsp&nbsp巴赫大名鼎鼎,被稱作西方音樂之父
  • 電影《沉靜如海》與巴赫的平均律
    而巴赫的平均律作為整個故事線索貫穿全片。誰說平均律只是不斷重複的枯燥旋律呢。巴赫其實是個浪漫的傢伙呢。今天,邋遢君將以這部電影為線索來談談巴赫的樂曲。廢話不多說,點開意公子為大家精心準備的巴赫《 no.846》作為背景樂,小課堂開講了。
  • 穿越時空的巴赫 | 混亂博物館
    如果僅僅評價說「以一己之力將巴洛克音樂推上了輝煌的巔峰」,那還遠遠不足以形容巴赫的貢獻:作為一個音樂家,巴赫一生的努力並不是要開拓某種曲調上的革新,譜寫什麼動人的旋律;而是要以最精製的對位法,窮盡音樂的可能。從任何角度看來,這都是一種不可思議的壯舉,因為對已知的窮盡,必將引發未知的探索,一種超越了整個時代的探索。
  • 巴赫是巴赫,就像上帝是上帝
    因為我不理解,為什麼要去和那麼多庸俗的人一起,聽一些沒有什麼變化起伏的曲子,這個儀式在我看來,實在是太浪費那張票的錢了,也太浪費聽眾的時間了。和廣大群眾一起,我只想聽快速緊張的鋼琴協奏曲,普羅科菲耶夫的最好,或者是昂揚向上的交響曲,貝多芬的交響曲不和大家一起聽那才沒有感覺,當然看歌劇表演也是極好的。聽音樂會嘛,不也圖一個享受嘛,不爽怎麼能行。
  • 巴赫音樂的虔敬在這張專輯中得到了完美體現
    在這張巴赫的專輯中,她向我們傳遞被真正屬於巴赫的神聖靈感(Bach’s divine inspiration)。當我們聆聽她的演唱,我們很難不認同巴赫對音樂的觀點:一切音樂都應以恢復上帝的榮耀和淨化人們的靈魂為目的和終點。
  • 巴赫《布蘭登堡協奏曲》| 一切音樂中最驚人的奇蹟
    所以,巴赫在科騰宮生活略顯單調,不需進行很多音樂活動,他可以作為一個純粹的音樂家做自己喜歡的創作,這也是巴赫一生中較為愜意的時期。強調在一個統一的情緒中的突然對比,就像在巴洛克繪畫中經常出現的明暗對比所產生的驚人變化那樣。這首大協奏曲展示了巴赫器樂創作的超凡能力,其天才的直覺與詼諧個性在作品中表露無遺。六首布蘭登堡協奏曲的每首都要求由不同獨奏樂器組成主奏部(concertino)與整個樂隊的全奏(tutti)相抗衡。這些作品放在一起構成了巴洛克時期已有的幾乎所有樂器的組合,它們被彼此區別,相互追逐、競爭或無拘無束對話。
  • 當巴赫穿越到現代……
    巴赫被傳送到一家琴行內,見到了鋼琴,其聲可強可弱,層次分明,竟如此靈動悅耳,大為稱讚,視為真正的上帝之音。走到大街上,突然空氣中響起Lady Gaga的《Bad Romance》,四下環顧卻不見樂隊和歌唱者,大為震撼,以為上帝降臨,頓時感動不已,淚流滿面,徑直走到鋼琴前創作一曲,錄音如下……
  • 巴赫與小步舞曲
    巴赫的音樂作品不僅博大精深、浩如煙海,而且形式嚴謹,有很強的邏輯性和哲理性。1732年巴赫來到了萊比錫,在萊比錫的21年裡,完成了重要的宗教音樂作品。1749年雙目失明,次年去世。巴赫天才地集中了整個時代,並結束了這個時代,是歐洲文化發展中承前起後的樞紐人物,他被後人舉為典範,在他之後幾乎任何一個時期的作曲家都從他的作品中汲取營養。因此,巴赫在歐洲音樂史上享有「音樂之父」的美譽。
  • 「浪漫」的巴赫
    因此,巴赫的作品經常被認為更為「古代」,而在時間軸上卻並不如此。為了讓大家對巴赫所處的歷史時代有更充分的理解,我在此引用我在早期文章中所提到的對比:巴赫生於1685年,而那時的中國處於清朝康熙二十四年,康熙帝正準備著手收復雅克薩。
  • 親子音樂會 |《動物森林音樂會》經典動漫旋律伴您左右
    ,森林之王決定舉辦一場盛大的森林音樂會。據說音樂會還邀請了白雪公主和灰姑娘~小朋友們快來欣賞好聽又好看的動物森林音樂會吧!你還記得那個擁有萬能口袋的機器貓麼?你還記得那個煩惱不停的小朋友「大雄」和他身邊幽默搞笑的朋友麼?也許,在你的記憶深處,畫面已不再清晰,然而,你絕對忘不了那首熟悉的旋律。「每天過的都一樣,偶爾灰突發奇想,只要有了多啦A夢,幻想就無限延長。」
  • 巴赫鋼琴音樂
    巴赫的生平及他對音樂的貢獻 在融合了宗教與音樂的背景中,約翰・塞巴斯蒂安・巴赫於1685年3月31日誕生於今日德國中部圖林根森林地帶的埃森納赫。他的家族家學淵源,有「音樂世家」的稱號。在這樣的影響下,巴赫酷愛音樂,自幼便接受音樂的薰陶,且展現堅毅不拔的向學精神,後來在德國成為一位非常著名的作曲家。
  • 以巴赫音樂致敬恩師梅紐因 「音樂神童」金力歸來仍是「少年」
    巴赫音樂對於這對傳奇師徒有著別樣的意義。梅紐因曾送給金力一套巴赫小提琴無伴奏奏鳴曲和帕蒂塔的全套樂譜,全部標上自己的弓法與指法,這開啟了金力追趕大師的藝術旅程。在梅紐因還是震驚世界樂壇的「音樂神童」時,EMI唱片公司曾為他與他的老師錄製過一張《巴赫雙小提琴協奏曲》的唱片。
  • 史懷哲丨終點是巴赫!
    4、當眼睛疲勞時,耳朵最愛巴赫;5、致巴赫丨我的靈魂一路上唱著您的旋律,被淨化、洗滌,澄明而亮麗。我感覺到了——音樂的全部意義!6、聽音樂,為何始於莫扎特而止於巴赫?7、餘華說:「我要生個兒子,讓他用搖滾的姿態聽巴赫」丨《搖滾巴赫音樂會》(Swing Bach);8、巴赫鍵盤音樂在鋼琴和大鍵琴上的區別丨《英國組曲》的感受;9、如何演奏巴赫古鋼琴作品中裝飾音?
  • 真人版《阿拉丁》曝電視預告 老旋律響起催人淚下
    真人版《阿拉丁》曝電視預告 老旋律響起催人淚下 時間:2019.04.25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雲貓貓 分享到:
  • 日本首相菅義偉與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舉行會談,巴赫:舉辦奧運會...
    日本首相菅義偉16日與國際奧委會(IOC)主席巴赫舉行會談,表示,「決心明年夏季舉辦奧運會和帕運會,以證明人類戰勝新冠病毒,並向世界展示東日本大地震災後重建成果。」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則表示,「希望東京奧運會成為在新冠疫情後,世界範圍內人類合作與團結的象徵。」
  • 巴赫生日談其音樂作品的演奏
    巴赫使復調音樂達到了頂峰,他所創造的音樂作品涉及了當時所有的音樂體裁,他將和聲與對位,復調與旋律這些相衝突的因素在作品中達到了完美的平衡。嚴謹邏輯性強的結構框架,生命力持續強穩的旋律走向,鮮明的主題,豐富的想像力在結構當中的應用,無一不彰顯巴赫前所未有的復調音樂創作。
  • ...哥德堡變奏曲|無伴奏大提琴組曲|g弦上的詠嘆|黎明|鋼琴家|巴赫...
    巴赫因為「西方音樂之父」的稱號往往讓人感覺非常高深、遙遠……但其實,他可能是你最熟悉的作曲家只要,你愛看電影 !快來跟小編一起看看巴赫的音樂都藏在了哪些電影中吧!一個維也納的清晨,巷子一邊,男女主角和著音樂緩緩起舞,此時響起的是巴赫《哥德堡變奏曲》的第25首。故事雖無疾而終,卻讓「愛」的界限愈加模糊……這種微妙又純粹的情感,或許真的只有巴赫能表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