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赫音樂的虔敬在這張專輯中得到了完美體現

2021-02-22 巴赫在人間

△錄音次序按照唱片次序進行

完整錄音大家可以在QQ音樂聆聽

鋼琴家古爾德的故事被人畫成了漫畫書

柴獎冠軍坎託羅的三張專輯完整在線聆聽

穆特將與約翰·威廉士合作發行新專輯

巴倫博伊姆成為柏林愛樂首位榮譽指揮

海廷克最後的音樂會將演奏哪些曲目?

    正是在萊比錫的歲月裡,約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始終為一個雄心勃勃的目標忙碌著,那就是通過定期創作富含神性的康塔塔作品,把自己奉獻於教會音樂。此時他的康塔塔創作每周都會完成至少一部,只是在大齋節和基督降臨節(Lent and Advent)的暫停創作。唯有此時,精心創作音樂才不再是事奉上主的必需品。從1723年到十八世紀四十年代,巴赫的作品目錄出現了令人震撼的300首康塔塔作品,這些作品可以劃分為五個創作周期。 

    今天我們為大家推薦的專輯,就源自巴赫在萊比錫時期創作的幾首康塔塔選曲,這些作品是如此攝人心魄,讓人仿佛置身神聖仙境。當然有一首是例外,那就是Wenn die Frühlingslüfte streiche(編者按:出版一本巴赫康塔塔的欣賞指南與作品編號尤為必要),這首女高音詠嘆調選自「婚禮康塔塔」(the wedding cantata)中的第202號康塔塔《「消失吧,悲傷的影子」》(Weichet nur, betrübte Schatten)的第五首,這首作品創作於1718-1723年間。

  

    今天為大家推薦的這張專輯,由兩位世界級音樂家演繹,分別是是兩位傑出的女高音歌唱家凱薩琳·巴特爾(Kathleen Battle)和小提琴家大師伊扎克·帕爾曼(Itzhak Perlman)。專輯由約翰·納爾遜(John Nelson)指揮。如此重量級的音樂家聯袂合作,足以證明這張巴赫專輯在巴赫聖樂錄音史上的地位。正如唱片附帶的說明小冊子上所介紹的那樣:「巴赫的康塔塔斯在他死後的100多年裡幾乎完全被遺忘了,即使在今天,它們在教堂(這些作品應在的地方)和音樂廳(由於各種原因,這些作品很難被上演)仍然很大程度上被忽視了;但在很大程度上,通過錄音,我們越來越多地認識到,巴赫的康塔塔中,乃是一座歌唱藝術寶藏。

   

     這張專輯對作品的高質量演繹,讓我們難再忽略這些康塔塔。歌唱家巴特爾(也可以譯成巴桃)因其可愛、完美和天使般的音色而星光熠熠,她的確非常適合演繹巴洛克風格作品。在這張巴赫的專輯中,她向我們傳遞被真正屬於巴赫的神聖靈感(Bach’s divine inspiration)。當我們聆聽她的演唱,我們很難不認同巴赫對音樂的觀點:一切音樂都應以恢復上帝的榮耀和淨化人們的靈魂為目的和終點。(the aim and end of all music should be none other than the glory of God and the refreshment of the soul)。 

   迷人的表現力、對裝飾音(melismas)的精妙處理(特別是作品Jesus soll mein erstes Wort中),以及對於神聖作品平靜而細緻地把握,以上這些都是巴特爾無與倫比的歌唱的主要特點。值得一提的是,巴特爾與她另外一位接觸的合作夥伴、小號演奏家溫頓·馬薩利斯(Winton Marsalis)同樣錄製了一張巴洛克風格的專輯,專輯被人簡稱為巴洛克二重唱(Baroque Duets)

    至於小提琴大師帕爾曼,他的主要優點是能夠讓聽眾的注意力同樣被巴赫的康塔塔的小提琴部分所吸引,也就是說,小提琴不至於成為人聲的純粹伴奏。這個部分的演繹,無論是技巧還是表現力,與聲樂部分一樣要求很高,但是對於一個經驗不夠豐富的的演奏家來說,想要實現這一點,就顯得尤為困難。該如何化解這樣的危險呢?以詠嘆調Bete aber auch dabei為例,帕爾曼希望聽眾在帶著善意與堅定地態度聆聽的時候,能夠發現人聲和小提琴部分之間的緊密連接,也就是說,二者是融為一體的。在其他一些段落中,我們也可以聽到小提琴是如何以一種自然的方式代替人聲,成為後者旋律的延續。 

   換句話說,當巴特爾的演唱部分,出現一些較短的停頓時,小提琴的聲音隨之響起。偉大藝術家就是用這種方法創造了一種奇妙的融合。我很有興趣知道是否巴赫在創作這些康塔塔時就希望如此,如果不是的話,兩位藝術家的精妙演繹對他來說將會是一個驚喜。

   聽完這張專輯,我相信巴赫這些充滿虔誠的音樂,通過這張專輯,得到了最優秀的解讀;而他們鮮活地演繹,通過這張發行於1992年的唱片,至今讓我們迷醉其中。對藝術家本人而言,也是值得自豪的人生成就。

    本文譯自themusicgala網站,由古典刺蝟編譯。

格倫·古爾德(Glenn Gould),二十世紀最具精神魅力的鋼琴演奏家之一,他演繹的巴赫《哥德堡變奏曲》已成為音樂史上的瑰寶。短短50年的一生中,他的雙手在鍵盤上鑿刻出了一個深邃、絢麗的音樂世界。1、每天一首巴赫丨格倫·古爾德彈巴赫(CBC電視節目);2、古爾德昭示了「一個藝術家在現代商業社會的壓力下,能夠以怎樣的方式和態度面對自己和大眾!」 3、「我真的很怪」丨「電話狂人」古爾德眼裡的「快樂時光」;4、張卜天丨格倫·古爾德隨想丨他在瞬間使你完全沉浸於他的世界中!5、古爾德丨「不管在表演中還是錄音中,所需的都不止是單純的技術範圍的挖掘。」 6、古爾德談話錄丨「格裡格是我曾祖父的表兄弟。」 7、古爾德訪談丨「你為何將這首蕭邦奏鳴曲獻給我們?」 8、古爾德惟一看中的莫扎特鋼琴協奏曲;9、詩人張棗論古爾德丨美的心靈到處都有見證人!10、古爾德彈奏巴赫,最大的特點是線條如刀鑿斧刻般的明晰!11、席夫與古爾德對巴赫《法國組曲》(BWV812)的不同理解;12、馬慧元丨冬夜聽古爾德,他是一個熱愛嚴寒的人;13、因為不懂才上了古爾德的當嗎?14、重溫「古爾德神話」丨他了解這是個八卦世界;他從不聽從金錢召喚,總感到另一種使命的存在;15、「天才」一詞在古爾德家是被禁止的丨拒絕古爾德成為莫扎特!16、格倫·古爾德丨這麼彈「可以讓音色更精緻,讓聲音中鋼琴的成分最小化」;17、「我並不需要他們的靈魂」丨魯賓斯坦和古爾德論音樂會;18、有的人為了出生而死去丨古爾德在自己的葬禮上「出生」!19、理性而又狂亂、迷惘而又孤獨丨格倫.古爾德小記;20、他所要挖掘和表達的是巴赫的什麼丨聽古爾德演繹《二、三部創意曲》

免費申請樂譜群與音樂資料群


    往期巴赫:1、史懷哲眼中的巴赫丨巴赫的音樂被人演奏的太快;2、史懷哲《巴赫論》丨研究巴赫越多就理解越少丨 德文版序言;3、富特文格勒論巴赫與貝多芬丨巴赫的理智與柔情丨BWV846丨BWV847;4、大提琴家王健談巴赫丨拿我和馬友友比是鼓勵我丨王健父親最鍾愛的曲子丨在現代社會中,除非你有敏感的天性,否則聽不到巴赫的內心世界;5、管風琴大師史懷哲《巴赫論》丨巴赫藝術的根基丨第一章;6、朱曉梅談巴赫與中國思想以及古爾德;7、論巴赫音樂的精髓丨作曲家葉小綱說:「巴赫的音樂激發了人們的無數想像與叛逆精神,讓人感到生命的有限,又體會到了心靈宏大的無邊無際;8、為何單簧管要聽莫扎特,雙簧管要聽巴赫?9、321巴赫生日快樂丨著名音樂家聊巴赫丨聖誕清唱劇丨哥德堡變奏;

    10、去了抑或沒去上海聽巴赫《馬太受難曲》的我們,看看別人怎麼說《馬太》及其信仰吧!11、學理工的我,恨不得一切都用公式說清楚;走近巴赫時,這種信念突然坍塌了…… 12、聖樂與靈性丨聆聽巴赫音樂所不可缺少的宗教知識背景;13、巴赫詮釋與演奏指南丨淺析巴赫復調作品的旋律形態及觸鍵方式;14、卡薩爾斯丨巴赫組曲中的每一段舞曲,都有生動而鮮明的特點;15、盛原談朱曉玫丨「誰彈巴赫,誰就是我的哥們兒。」16、史懷哲與巴赫丨音樂中的詩人和畫家丨演繹巴赫的恰當人數;17、彈好巴赫的七個步驟丨如何才能高質量完成一首巴赫作品?18、如何演奏巴赫平均律第21首BWV866丨要學會從巴赫本身出發,準確表達作品內在情感;19、席夫談巴赫丨我很少選擇偏激的速度丨斯坦威鋼琴很危險丨喜歡背譜是因為譜子和譜架在演奏者與樂器之間立起一堵牆,把譜架放倒我才能呼吸;

    20、朱曉玫首次回國巡演訪談丨什麼是演奏最好的境界?為何練巴赫很容易取暖?21、演奏巴赫復調鋼琴作品的八點要求丨彈好巴赫關鍵是掌握好其作品風格;22、你也是從這兩首小步舞曲開始聽巴赫嗎?不過它們的作者並非巴赫!23、如何演奏巴赫《英國組曲》?24、聆聽「小提琴聖經」丨巴赫的《g小調無伴奏小提琴第一奏鳴曲》(BWV1001)詮釋;25、如何體現巴赫演奏的「中庸」風格丨聆聽《義大利協奏曲》(BWV971);26、演奏巴赫無伴奏小提琴組曲(BWV1004)中的《吉格舞曲》與《恰空舞曲》有感;27、巴赫《哥德堡變奏曲》淺談丨這部作品如同一匹戰馬,人人都想駕馭!

     28、周海宏丨我為什麼不喜歡朱曉玫彈的巴赫的《哥德堡變奏曲》;29、陸倍文丨周海宏沒有聽到朱曉玫,只聽到了不符合自己想像的「哥德堡」;30、喻宇丨聽周海宏、陸倍文談朱曉玫之後談朱曉玫;31、如何彈好巴赫《創意曲集》丨「每首都有不同的情緒風格和技術要求。」 32、巴赫平均律最後一首(BWV983)前奏曲的音樂美;33、「巴赫的音樂就像永恆的和諧正與自己對話」丨淺談巴赫《平均律鋼琴曲集》的演奏方法;34、這七個步驟可以說是高質量完成巴赫作品的必經之路!

有一種溫度,只屬於古典音樂微信群


     1、採訪阿格裡奇丨「音樂必須是自然流露的事情!」 2、帕爾曼追憶海菲茲丨「這麼多小提琴家都試圖模仿他,但他們的演奏卻成了活生生的諷刺。」 3、鋼琴家迪巴格訪談丨「對於演奏,我仍然負有強烈的義務感。」 4、鋼琴家迪巴格訪談丨「我不愛鋼琴,我愛的是通過鋼琴我能達到的某種東西!」 5、鋼琴家迪巴格訪談丨「當音樂會結束後,我就知道我為什麼想要這樣的生活了,因為它賦予我意義。」 6、王羽佳專訪丨她贏得了沒有參加的「比賽」!

     7、王羽佳訪談丨「穿長裙?待我四十歲!」 8、十五問王羽佳丨「演出」對你意味著什麼? 9、鋼琴家特裡福諾夫專訪丨「我在遊泳池裡練琴」 10、作曲家亨德爾回答了我幾個私人問題 11、八十五歲論阿勞丨他的演奏何以偉大? 12、八十歲時論阿勞丨論阿勞的演奏藝術 13、蕭邦大賽訪傅聰丨「這個比賽沒有完美的瑪祖卡。」 14、韓國鋼琴家趙成珍訪談丨「如果我遇見蕭邦……」 15、憨豆先生採訪郎朗丨談蕭邦以及古典音樂普及 

    16、古稀之年克萊默訪談丨談《克萊默版貝多芬協奏曲》(亨勒出版社) 17、「奧伊斯特拉赫經常鼓勵我,去尋找屬於自己的聲音」丨「當代怪傑」吉頓·克萊默訪談 18、「指揮家」李雲迪訪談丨「音樂源自內心,這就是為什麼即便我們一遍遍地彈奏相同的曲子,表演依然不是機械化的原因。」 19、郎朗弟子馬克西姆·朗多訪談丨「郎朗對所有事物的熱情深深感染著我,當我們在一起演奏時,可以感受到創造出的音樂竟然如此歡樂!」 20、蕭邦「迷妹」阿格裡奇論蕭邦《第一鋼琴協奏曲》丨「我多麼渴望去親眼看到蕭邦怎樣彈琴!」

掃描圖片二維碼關注古典音樂公眾號

讓更多人愛上古典音樂!

相關焦點

  • 巴赫鋼琴音樂之美,體現哪兩個方面?
    《e小調第六號帕蒂塔》 巴洛克時代背景對巴赫鋼琴音樂的影響導讀:巴洛克音樂對古典音樂的影響,或者說古典音樂從巴洛克音樂得到的傳承,筆者認為是對古典音樂作品調性和段落結構之間的平衡,海頓、莫扎特、貝多芬的早期鋼琴作品中音樂語言精煉、樸素、親切,形式結構明晰,勻稱,相比較於巴洛克矛盾衝突更加深化了一些,旋律也比之前更加優美動人。
  • 巴赫及其音樂對人的教化體現在哪些方面?大提琴家王健說:「巴赫的音樂有很多旋律表現了中國人的生活哲學……」
    所以,巴赫在他的作品的處理上都體現出虔誠的宗教思想。正如音樂評論家W.G·維克特所說,「巴赫帶給人類的是音樂家所能傳達的最純真、最高尚、最豐富的宗教啟示。」然而在巴赫的音樂中,「上帝」擁有的不是死板的威嚴而是人性之愛。這種人文關懷就像陽光一樣,毫不吝嗇地將溫暖灑向世界的每一個角落,給予人們希望與永恆的信念。」
  • 絕對音樂:巴赫、貝多芬之後的第三種音樂文化
    ——Robert Schumann《論音樂與音樂家文選》,第二卷,第44頁「近來,奧古斯特·哈爾姆成為布魯克納創作能力和藝術地位的忠實詮釋者。他表明,布魯克納提供了貝多芬無法提供的東西;在貝多芬的音樂中,歌唱的要素失落於巨大的拱形中,失落於充滿能量的動機和大規模控制的力量中。
  • 名家經典:大提琴&低音提琴 7張專輯大禮包
    超過六十年演奏生涯,第三度巴赫無伴奏大提琴組曲錄音。馬友友:「巴赫無伴奏大提琴組曲,是我音樂生涯中不可或缺的夥伴」。馬友友有個心願:要讓更多人聽見巴赫無伴奏大提琴組曲,越多越好。新錄音同時也象徵全新的開始,未來數年,除了持續深究樂曲之外,馬友友還會在世界的各個音樂廳,演出全本六首無伴奏組曲。
  • 巴赫的音樂神學
    這裡我們必須指出,從上帝的話的內涵到信仰主體的誕生,其中我們應可看出一個秩序的轉換。我們從「文本」到「文意」的過度,就是從信仰說理的教義層次,轉到接受信仰而行事的人生層面。然而,依路德的神學角度來看,這樣的過渡中,音樂與人的肉體、心靈的距離,比起音樂和信仰話語內容的距離,應是更為接近,因為音樂會在聆聽的人的肉體與心靈中落實「說」的內容。
  • 聽, 12張啟發靈感的音樂專輯
    He Is Her來到Luigi Rubino(路易吉·魯比諾)的《致月亮的主題曲》專輯不得不感嘆<蝦米音樂>背後的算法推薦,因為喜歡Dustin O』Halloran(達斯汀·奧哈洛蘭)的音樂,所以又讓我發現了這張專輯。
  • 推薦音樂才女金玟岐首張全創作專輯《完美世界》
    金玟岐,一個極具創作天分的音樂小才女,這個當時被大家認為聲音極似孫燕姿的女孩如今推出了自己的首張全創作專輯——《完美世界》,並正式對外發行。
  • 巴赫與宗教(中)丨音樂「是一種精神和諧的最初體驗」!
    後者則是抒情的、內在的,這部分曲目現存約一百四十餘首,大部份是以路德聖詠作為高音定旋律的改編曲和變奏曲,巴赫將路德聖詠作為自己的管風琴眾讚歌前奏曲的骨架,並對其(以自我方式)重新銓釋。這部分眾讚歌前奏曲闡明了聖詠曲調在教徒心靈上所產生的神聖意念,以抒發個人主觀的宗教感受和表白個人的虔誠。正如康塔塔中所唱的:「呵, 何其虛無縹緲——人生多麼瞬息易逝 ( Ach,Wie Nichtig!
  • 說說那些在「索尼精選Hi-Res音樂」中的熱銷專輯
    同剛才介紹的第一名的專輯一樣,這張專輯的入選也比較能夠體現出來索尼精選Hi-Res音樂另外一部分受眾的音樂喜好,尤其是當你熟悉動畫中的人物設定,將其與音樂作品完全結合在一起的時候,其他次元的虛擬精神與真實存在的音樂藝術相結合會產生萬分奇妙的感官體驗。Lisa的演唱功力自不必多說,而作品高潮中二胡的使用更是點睛之筆。
  • 《巴赫:音樂年譜》
    《巴赫:音樂年譜》  索取指南:1、長按下面的圖片,關注本公眾號後即可得到客服微信;2、添加公眾號客服微信;3、當日資料會以微信朋友圈的方式發放雲盤連結,如索取之前資料,可申請加入微信群,群裡統一發放;4、每周我們會把一周資料發放朋友圈,敬請留意!
  • 古典發燒友必備|名家經典:大提琴&低音提琴 7張專輯大禮包
    超過六十年演奏生涯,第三度巴赫無伴奏大提琴組曲錄音。馬友友:「巴赫無伴奏大提琴組曲,是我音樂生涯中不可或缺的夥伴」。低音提琴名演發顏發燒天碟——低音提琴演奏家弗蘭克·杜薩《Father Time 牛筋王1》這張由美國低音提琴手弗蘭克·杜薩(Frank Tusa)作為領奏者之一的專輯《牛筋王1》被enja納入24bit大師系列中。
  • 巴赫生日談其音樂作品的演奏
    巴赫使復調音樂達到了頂峰,他所創造的音樂作品涉及了當時所有的音樂體裁,他將和聲與對位,復調與旋律這些相衝突的因素在作品中達到了完美的平衡。嚴謹邏輯性強的結構框架,生命力持續強穩的旋律走向,鮮明的主題,豐富的想像力在結構當中的應用,無一不彰顯巴赫前所未有的復調音樂創作。
  • 巴赫的音樂與奧斯卡電影
    然而這些人得到這份工作也就得到了暫時的安全,作為戰爭產品的生產者而免受屠殺。辛德勒的工廠成了猶太人的避難所。影片中的隔離區大屠殺那一晚,德國士兵正在仔細搜索著在白天的血洗中僥倖躲過 的猶太人。這時 ,兩名聽到音樂的德軍官兵停下了腳步,站在門口面面相覷 :「是巴赫嗎?」 「不,是莫扎特 」。接著鏡頭中出現 了被衝鋒鎗打得千瘡百孔的床板、天花板、櫥櫃,成堆的屍體躺在地上,不斷有槍聲在周圍晌起。
  • 巴赫音樂特點極簡指南
    雜誌編輯等了一段時間未見回音,就再次寫信給愛因斯坦,這一次愛因斯坦立即寫了這樣一封回信。 「對巴赫畢生所從事的工作,我只有這些可以奉告:聆聽、演奏、熱愛、尊敬並且不說一句話!」大師的回答雖然有些「意氣用事」,但還是道出了不少真諦:音樂,尤其是巴赫的音樂有時是不可言傳的。    除歌劇以外,巴赫的創作涉及當時所有的音樂體裁。
  • 上帝的作品 | 巴赫《賦格的藝術》
    完全獨處的日子讓人與世隔絕,忘卻時光的流逝……每天晚上,Fretwork古樂團《賦格的藝術》(J.S.Bach: The Art of Fugue/ Fretwork / Harmonia Mundi HMU 907296)這張唱片在機子裡循環往復,不知播放了多少遍。想不出,除了巴赫,還有誰的音樂可以讓我這樣長久地與它默默對坐,相看兩不厭。
  • 巴赫音樂作品演奏指南
    巴赫使復調音樂達到了頂峰,他所創造的音樂作品涉及了當時所有的音樂體裁,他將和聲與對位,復調與旋律這些相衝突的因素在作品中達到了完美的平衡。嚴謹邏輯性強的結構框架,生命力持續強穩的旋律走向,鮮明的主題,豐富的想像力在結構當中的應用,無一不彰顯巴赫前所未有的復調音樂創作。
  • 薦碟/鋼琴大師:希夫「巴赫平均律」的權威詮釋者——學習復調必聽專輯!
    因為這套專輯更符合巴赫的「半觸鍵」演奏方法,且更安靜、平穩,層次更清晰。 雖然希夫演奏的巴赫平均律堪稱完美,但是他演奏的《莫扎特鋼琴奏鳴曲集》卻是我認為「不能聽的」!這在我看來是不可思議的,他演奏的莫扎特我只能作為收藏但永遠不會去聽。希夫演奏的《斯卡拉蒂15首》也是不錯的版本。推薦給大家。另外我還收藏有他演奏的一套蕭邦練習曲DVD也還不錯。
  • 對於我,音樂就是巴赫!不是情感,不是人的欲望,是從虛無中升起的純淨的聲音!
    對於我,音樂就是巴赫的音樂。是實現的天堂,是完美、純淨和豐富。對於我,巴赫的音樂是純粹音樂,是純粹的美和虔誠。不是情感,不是人的欲望,是從虛無中升起的純淨的聲音。是聲音的本質。是音樂自身。它遠比人更偉大,更長久,更靜穆。這是宇宙語言,和數學與邏輯一樣抽象,純潔。我不喜歡過於戲劇性的,太多舞臺表演姿態,等待觀眾喝彩的音樂(尼採對「輝煌的華格納」的痛恨!輝煌。這個只有燈光效果的形容詞,眾人沉溺在它稀薄的沒有內質的粉紅色中)。那是書本音樂,全是人的情緒表現。
  • 巴赫無伴奏弦樂組曲 | 一生難以抵達的彼岸
    巴赫活著的時候安分守己,默默無聞的猶如路人甲和路人乙。他沒有什麼遠大抱負,一大家子的生計就夠他發愁的。魏瑪時期(1708-1717)微薄的薪水想來只夠溫飽,科滕時期(1717-1724)恐怕是巴赫一生中最好的日子,科滕公爵熱愛音樂,不但給巴赫高薪還把國庫收入的百分之三作為宮廷樂隊的開支,配備了一支小型管弦樂團供巴赫差遣。
  • 巴赫 音樂神壇永無窮盡的光芒
    亨德爾年輕時就融入義大利,來到英國深得皇室喜愛,如願以償過上奢華生活,得到極高聲譽;斯卡拉蒂主要成就是為芭芭拉公主所作的即興奏鳴曲。作為公主的音樂教師,隨她從葡萄牙嫁到西班牙,一直陪伴28年,他的小曲像在宮闈深處的秋日低語;巴赫則沒有遊學機會,一直植根德國,未曾遠門,生活相對清貧,終生侍奉上帝,心無旁驁地致力於音樂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