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赫的音樂與奧斯卡電影

2021-02-15 瑞安聲海藝校

被譽為 「西方現代音樂之父」的德國古典音樂大師——巴赫,是音樂史上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 ,其作品作 為電影配樂被廣泛運用於奧斯卡金像獎獲獎影片中。大家可以趁著假期重溫這幾部經典電影。

《辛德勒的名單》

德國投機商人辛德勒是個納粹黨黨員。他好女色,會享受,是地方上有名的納粹中堅分子。他善於利用與關係攫取最大的利潤。在被佔領的波蘭,猶太人是最便宜的勞工。因此,辛德勒的工廠只使用猶太人。然而這些人得到這份工作也就得到了暫時的安全,作為戰爭產品的生產者而免受屠殺。辛德勒的工廠成了猶太人的避難所。

影片中的隔離區大屠殺那一晚,德國士兵正在仔細搜索著在白天的血洗中僥倖躲過 的猶太人。在一片死亡氣息籠罩著的「平靜 」中 ,一位猶太人從藏身的古老羽管琴中爬出來時不慎踩響了兩個鍵,聽到聲響的德國士兵 「興奮」地衝上了樓 ,緊接著猶太人的尖叫聲、衝槍聲的掃射聲、士兵的高喊聲相互交織,巴赫的《英國組曲》在這時響起。隨後電影鏡頭輕輕一轉,一名德國軍官神情 自若地、坐在剛剛猶太人踩響的鋼琴前演奏著 《英 國組曲》 。這時 ,兩名聽到音樂的德軍官兵停下了腳步,站在門口面面相覷 :「是巴赫嗎?」 「不,是莫扎特 」。接著鏡頭中出現 了被衝鋒鎗打得千瘡百孔的床板、天花板、櫥櫃,成堆的屍體躺在地上,不斷有槍聲在周圍晌起。巴赫的 《英 國組曲》是其經典作品之一,它節奏急促 , 曲調脈絡清晰 、 節奏鮮明,不僅烘託了屠殺現場緊張的氣氛,同時將神聖、理性的音樂與違背人性的屠殺畫面放在一起 ,是 對屠殺猶太人行為最深刻的諷刺 。

《飛行家》

霍華德·休斯生於德克薩斯的一個富有家庭,父母在他即將成年之時相繼去世,為他留下了一筆巨額的遺產。後來霍華德·休斯移居洛杉磯,成為一個著名的好萊塢製片人,除了大力提攜珍·哈露(格溫·史蒂芬妮飾)等年輕女演員,還促成了經典空戰片《地獄天使》等影片的拍攝,最終獲得雷電華電影公司的所有權。

巴赫的《D小調託卡塔與賦格》,這是一首管風琴曲,是巴赫青年時代的代表作之一。這首音樂作品氣勢磅礴,有著華麗的技巧風格,充滿了貴族的高傲氣息,同時也有一絲悲壯的戲劇性 。音樂的風格與電影主人公的性格是一致 的,霍華德·休斯表面上看似是完美的,長得帥又有錢,他的一生也算是轟轟烈烈,然而他內心卻是孤獨寂寞的。休斯在年幼時失去父母,一個人孤單的長大,他靠不斷地挑戰人類的極限來彌補自己幼年時心靈的空洞,可結果還是把 自己弄得遍體鱗傷、滿身瘡痍,他的一生充滿了悲劇。影片人物性格及命運的表現與《D小調託卡塔與賦格 》的音樂風格不謀而合,使影片人物形象顯得真實、飽滿。

《鋼琴家》

作為一名天才的作曲家兼鋼琴家,瓦拉迪斯勞·席皮爾曼在納粹佔領前還堅持在電臺做現場演奏。然而在那段白色恐怖的日子裡,他整日處在死亡的威脅下,不得不四處躲藏以免落入納粹的魔爪。他在華沙的猶太區裡飽受著飢餓的折磨和各種羞辱。在這裡,即便所有熱愛的東西都不得不放棄的時候,他仍舊頑強的活著。他躲過了地毯式的搜查,藏身於城市的廢墟中。幸運的是他的音樂才華感動了一名德國軍官,在軍官的冒死保護下,鋼琴家終於捱到了戰爭結束,迎來了自由的曙光。他的勇氣為他贏得了豐厚的回報,在大家的幫助下他又找到了自己衷心熱愛的藝術 。

很多人對電影《鋼琴家》配樂都有較深的印象,一個波蘭籍鋼琴家在二戰中掙扎求存,電影裡的配樂也大部分選用波蘭作曲家蕭邦的作品,但其實巴赫的音樂也出現在其中。影片中,鋼琴家一覺醒來,優美的大提琴聲從小房間中傳來,這就是巴赫第一大提琴無伴奏組曲的序曲,平靜但深藏波瀾的巴洛克風格旋律,蕩漾開來……

《教父》

1945年夏天,美國本部黑手黨科萊昂家族首領,教父維託·唐·科萊昂為小女兒康妮舉行了盛大的婚禮。維託·唐·科萊昂有三個兒子,好色的長子遜尼,懦弱的次子弗雷德和從二戰戰場回來的小兒子邁克。其中遜尼是教父的得力助手;而邁克雖然精明能幹,卻對家族的事業沒什麼興趣。

電影《教父》中非常著名的「受洗」段落講述主角麥克·柯裡昂成為外甥子的教父當天,一家人在教堂參加小寶寶的受洗儀式。但同時柯裡昂家族的手下,正在場外執行剷除其他幫派的命令,整個過程在受洗儀式、小嬰兒純真臉龐、恐怖屠殺之間不斷切換,正邪、善惡的強烈對比充滿震撼力。此處的配樂是巴赫的管風琴曲《c小調帕薩卡利亞舞曲與賦格》,聽說當時的原著作者不太喜歡這個場景的蒙太奇手法,而當電影加入了巴赫配樂時,他就馬上改觀了。

相關焦點

  • 2019第91屆奧斯卡金像獎電影音樂大全快藏慢聽
    第91屆奧斯卡金像獎頒獎典禮於北京時間2月25日在美國洛杉磯舉行,這裡盤點的是奧斯卡獎影片中的音樂,包括已獲獎及提名獎音樂。2019奧斯卡獎獲獎影片音樂:2019奧斯卡獎提名影片音樂劇中貫穿了多首經典古典音樂:亨德爾《大協奏曲Op. 6, No. 7, HWV 325》第一樂章W.F.巴赫《A小調羽管鍵琴協奏曲 F.45》第三樂章
  • 2019年第91屆奧斯卡影片音樂系列,美妙音樂搶先聽~
    2月25日在美國洛杉磯舉行,小編為大家盤點此屆奧斯卡獲獎及提名影片中的美妙音樂。2019奧斯卡獎提名影片音樂J.S.巴赫《G小調前奏曲與賦格 BWV 542-偉大》前奏曲W.F.巴赫《D大調羽管鍵琴協奏曲 F.41》
  • 2019奧斯卡獲獎音樂
    聆聽音樂,品味生活。
  • 《巴赫:音樂年譜》
    巴赫的音樂具有德國人特有的嚴謹的創作特點,同時有具有自我釋放的獨創性特點。作為一名新教教徒,他把音樂從宗教附屬品的位置上解放了出來。音樂不再總是歌頌上帝,也開始歌唱平凡的生命。此外,他把復調音樂與主調音樂結合,大大豐富了音樂的表現力。除了聲樂作品外,巴赫的體裁創作涉獵廣泛,奠定了現代西洋音樂幾乎所有作品樣式的體例基礎。因此巴赫被後世尊稱為「西方音樂之父」。
  • 2019奧斯卡獎影片音樂大全,收藏了慢慢聽!
    第91屆奧斯卡金像獎頒獎典禮於北京時間2月25日在美國洛杉磯舉行,這裡盤點的是奧斯卡獎影片中的音樂,包括已獲獎
  • 8部奧斯卡獲獎電影,兩位國寶級藝術家,暢遊「海上鋼琴師」電影原聲音樂
    說到電影,後臺君只服奧斯卡8部奧斯卡經典獲獎電影現場演奏電影原聲配樂文末,後臺君準備了6張視聽福利票 那隻貓在演奏李斯特的第二號匈牙利狂想曲時,手一下子變得很長很長,神奇得就像餐館裡的長把茶壺,在鋼琴上飛舞,突然一下打到老鼠身上……」 《貓和老鼠》系列動畫片可以說是奧斯卡最青睞的動畫作品,歷史上一共有7部《貓和老鼠》短頻贏得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獎。而其中大量而豐富的古典音樂應用,也成了很多人的童年回憶和音樂啟蒙。
  • 巴赫鋼琴音樂
    巴赫的生平及他對音樂的貢獻 在融合了宗教與音樂的背景中,約翰・塞巴斯蒂安・巴赫於1685年3月31日誕生於今日德國中部圖林根森林地帶的埃森納赫。他的家族家學淵源,有「音樂世家」的稱號。在這樣的影響下,巴赫酷愛音樂,自幼便接受音樂的薰陶,且展現堅毅不拔的向學精神,後來在德國成為一位非常著名的作曲家。
  • 2019奧斯卡獎影片音樂大全,快收藏慢慢聽
    第91屆奧斯卡金像獎頒獎典禮於北京時間2月25日在美國洛杉磯舉行,這裡盤點的是奧斯卡獎影片中的音樂,包括已獲獎及提名獎音樂。2019奧斯卡獎獲獎影片音樂:2019奧斯卡獎提名影片音樂劇中貫穿了多首經典古典音樂:亨德爾《大協奏曲Op. 6, No. 7, HWV 325》第一樂章W.F.巴赫《A小調羽管鍵琴協奏曲 F.45》第三樂章
  • 巴赫的音樂神學
    然而,在評論巴赫的音樂創作,了解作品中天與心的交往的觀念之前,我們必須問道:巴赫的音樂世界如何啟發個人的心靈體驗?因此,我們將先探討巴洛克音樂以音的感受性為特色(la vocalite ) 的路德傳統中,巴赫音樂創作如何透過多重比喻法 (le figuralisme) 展現天與心的面貌。
  • 巴赫音樂的特點是什麼?
    《哥德堡變奏曲》信仰藝術 信仰巴赫    自從門德而松將巴赫重新發掘以後,世界各地的音樂人對這位巴羅克時代的古典音樂大師的了解更上層樓。所以,他的音樂與其說是熱情的,不如說是均衡的,甚至可以說是比較冷俊的。在巴赫音樂的演奏方面,人們最近一直推崇古爾德的演奏。他的演奏特點,就是在最大限度上,將巴赫的立體感,層次感,表現得淋漓盡致,無與倫比。當然,他的演奏完全不同於浪漫派的演繹手法。但是,這一點看法,或許不同於德國人自己的樂評。
  • 對巴赫音樂性格的思考
    科學家愛因斯坦曾經說過:「對於巴赫,只有聆聽、演奏、熱愛、尊敬,並且不說一句話。」巴赫確實太偉大了,太浩瀚了。他的音樂影響了300年來人們的藝術世界,也影響了人們的精神世界,無以言說,難以描述。——巴赫性格的四個標籤 提到巴赫,人們自然會把它同人類文明相聯繫起來,因為他的音樂藝術是世界文化最主要的組成部分之一。
  • 巴赫就是音樂的《聖經》
    舒曼說:「巴赫之於音樂正如創教者之於宗教。」 20世紀的作家和批評家們找到足夠的最高形容詞來評價巴赫。他們說他的管風琴音樂將科學與詩歌、技術與情感、精湛技巧和高貴思想融為一體,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他們寫道,他以全部的音樂生命和才華致力於達到超乎人類之上的境界。 他們告訴我們,他充滿靈性的清唱劇表明,音樂既可以十分個性化,又對整個世界深具意義。
  • 巴赫音樂作品演奏指南
    巴赫使復調音樂達到了頂峰,他所創造的音樂作品涉及了當時所有的音樂體裁,他將和聲與對位,復調與旋律這些相衝突的因素在作品中達到了完美的平衡。嚴謹邏輯性強的結構框架,生命力持續強穩的旋律走向,鮮明的主題,豐富的想像力在結構當中的應用,無一不彰顯巴赫前所未有的復調音樂創作。
  • 」走進巴赫的神奇,這是一場穿越時空的音樂旅行!「--盛原、楊越二位教授聯手編劇音樂宮廷芭蕾《解密巴赫》紀實
    卡農(canon)是復調音樂的一種,原意為「規律」。一個聲部的曲調自始至終為另一聲部所摹仿,即嚴格的摹仿對位。卡農出現於13、14世紀,後人常採用古典曲調作為卡農主題。其實,這首作品原本只是眾多巴洛克佳作中的其中一首,後來因為有一部被提名為奧斯卡最佳影片獎的電影《凡夫俗子》採用它作為電影配樂,這首曲子才廣為人知。
  • 巴赫 音樂神壇永無窮盡的光芒
    亨德爾年輕時就融入義大利,來到英國深得皇室喜愛,如願以償過上奢華生活,得到極高聲譽;斯卡拉蒂主要成就是為芭芭拉公主所作的即興奏鳴曲。作為公主的音樂教師,隨她從葡萄牙嫁到西班牙,一直陪伴28年,他的小曲像在宮闈深處的秋日低語;巴赫則沒有遊學機會,一直植根德國,未曾遠門,生活相對清貧,終生侍奉上帝,心無旁驁地致力於音樂創作。
  • 巴赫與他豐盈雄渾的音樂世界
    書名中的「天堂城堡」一詞,來自巴赫在魏瑪公爵府進行演奏的小聖堂的名字「Himmelsburg」。加德納試圖假借這個意象,隱喻「巴赫畢生創作天堂性的音樂,他的視野處在音樂演繹的天堂城堡上」。「我們都是一種天堂視角的受益者」,這是加德納渴望傳達的意涵。
  • 巴赫及其音樂對人的教化體現在哪些方面?大提琴家王健說:「巴赫的音樂有很多旋律表現了中國人的生活哲學……」
    其中,巴赫及其音樂就是一個很好的範例。——巴赫《英國組曲》由誰奏鳴丨美好的音樂與美德有聯繫嗎?沉浸於心曠神怡、或寧靜、輝煌的音樂就能讓人不幹壞事嗎? 巴赫是巴洛克時期的德國作曲家,傑出的管風琴、小提琴和大鍵琴演奏家。巴赫被普遍認為是音樂史上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也是西方文化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被尊稱為「西方音樂之父」。
  • 為什麼巴赫的音樂「不接地氣」
    不能怪罪普羅大眾的欣賞品位,因為巴赫的音樂(包括巴洛克時期的多數音樂作品)確實不太「接地氣」。這些音樂原是為上帝創造,與神對話,在教堂中演奏,追求的是肅穆莊嚴、理性的嚴謹,而儘量避免世間情感的過度表達。
  • 林達音樂時空——重塑巴赫
    這不由使人聯想到時下的一個文化名詞—— 重塑(Re-imagine),和一位名聞世界的巴赫作品的熱衷關注者:年輕的以色列曼陀林演奏家:艾維·艾維塔爾(Avi Avital)。重塑,並非今人的發明,巴赫早在二百多年前創作的七首羽管鍵琴協奏曲(BWV 1052-1058),正是在研究、吸取了義大利協奏曲的輝煌效果和創造性地糅合了德國多聲部音樂的一大重塑成果。
  • 電影《沉靜如海》中的「巴赫」
    (1685-1750)巴洛時期的德國作曲家,濱奏家,被尊稱為「西方近代音樂之父」。巴赫的音樂簡潔而嚴謹,沉靜內斂縝密的曲式闖入了電影感性和理性的世界,撫平了電影中的掙脫與困境,一種寧靜而純粹的情感,創造出平和溫曖的感性氣氛,一種克制的情感表述,將那些抽象的理性思考默無聲息地轉化為靈魂親切的低語,暖暖浸入心靈深處。虔誠的感受聖潔的靈性之光的沐浴。巴赫溫和的音樂猶如清澈明淨的小溪暖暖流入人的內心,一切該撫平的都撫平了,唯一永恆的是對真誠之愛的深深牽掛和人性和諧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