薦碟/鋼琴大師:希夫「巴赫平均律」的權威詮釋者——學習復調必聽專輯!

2021-02-08 賀老師音樂頻道



第一次聽希夫的演奏是最早買的一套《巴赫平均律》專輯,之後再買的大師「李赫特」的平均律就再聽不進去了,我認為還是希夫演奏的《巴赫平均律》更好些。因為這套專輯更符合巴赫的「半觸鍵」演奏方法,且更安靜、平穩,層次更清晰。

雖然希夫演奏的巴赫平均律堪稱完美,但是他演奏的《莫扎特鋼琴奏鳴曲集》卻是我認為「不能聽的」!這在我看來是不可思議的,他演奏的莫扎特我只能作為收藏但永遠不會去聽。希夫演奏的《斯卡拉蒂15首》也是不錯的版本。推薦給大家。另外我還收藏有他演奏的一套蕭邦練習曲DVD也還不錯。希望以後有機會分享給大家。

安德拉斯.希夫簡介:

希夫是匈牙利出生的英國古典鋼琴家 生於1953年12月21日,自幼接受音樂及鋼琴教育,,贏得了包括葛萊美獎在內的眾多獎項,成為了當今世界琴壇中的一位大師級演奏家。

1968年他贏得匈牙利電視臺青年演奏家大賽首獎。先後跟隨卡多薩、拉多斯與馬爾科姆學琴,1972年於布達佩斯首度公演,接著在歐洲、美國和日本演出。自1974年他獲得柴科夫斯基國際鋼琴比賽大獎後,數年間便成為炙手可熱的鋼琴家,柏林愛樂樂團、維也納愛樂樂團、紐約愛樂樂團等世界各大著名交響樂團都爭相與其合作。

2004年,他更是在一系列鋼琴獨奏音樂會中演奏了貝多芬全部32首鋼琴奏鳴曲。除此之外,他也曾演奏過莫扎特的所有鋼琴協奏曲,同時還被公認為是巴赫、舒曼和巴洛克音樂的權威演繹者。毋庸置疑,他是一位多產且音樂內涵豐富、紮實的中生代鋼琴演奏家。他經常受邀在薩爾茲堡音樂節中演出,其小提琴家妻子YuukoShiokawa也在當地莫扎特音樂院。

作為柏林愛樂的駐團藝術家、巴赫的權威代言人,安德拉斯·席夫成為了繼萊昂·弗萊舍之後亮相「2011國際鋼琴系列」中的又一位殿堂級大師,並將以堪稱權威的「巴赫」著稱。國內樂迷對席夫的認知與了解,大多始於他對一系列巴赫作品的成功詮釋。席夫說:「巴赫是我的上帝,現在是,永遠都是。」他在DECCA公司彈奏的巴赫《十二平均律》錄音更被業內奉為「試金石」,與格倫·古爾德、李赫特等大師名版一起被認為是巴赫《十二平均律》的最偉大詮釋。

推薦唱片:


1、

專輯英文名: Bach - The Well-tempered Clavier

專輯中文名: 巴赫平均律鋼琴曲

版本: Decca 4CD

藝術家: Andras Schiff

唱片編號: 414 388-2/417 236-2

地區: 德國



2、

推薦他演奏的《斯卡拉蒂奏鳴曲15首》

版本: Decca 1CD

專輯英文名:Scarlatti Keyboard Sonatas

發行時間: 1989年




3、

推薦他演奏的《巴赫二、三聲部創意曲》

版本: Decca 1CD

專輯英文名:BACH:Two Part&Three Part Inventions

發行時間: 1985年


欣賞——希夫演奏的巴赫:



第一首:《斯卡拉蒂奏鳴曲15首》專輯第15首 K. 517 (L. 266)


第二首:《巴赫二、三聲部創意曲》專輯第30首,巴赫三聲部創意曲No. 15 in B minor, BWV 801


第三首:《巴赫平均律鋼琴曲》專輯第5首No. 5, BWV 850


——更多音樂及教育資訊請持續關注「賀老師音樂頻道」



——弘音藝術鋼琴工作室歡迎您!

電 話:13051967603 /13581670807(此號下午4點前聯繫)

微 信:——公眾號:賀老師音樂頻道; 個人號: 13581670807

地 址:北京朝陽區管莊(下午四點後營業,請提前預約!)

長按下面掃碼至「識別二維碼」,與賀老師溝通!

點擊下面「閱讀原文」閱讀更多精彩文章

相關焦點

  • 巴赫鋼琴復調作品的理解
    巴赫鋼琴復調作品的頂峰之作——《十二平均律鋼琴曲集》,被稱為是鋼琴音樂的「舊約全書」,是鋼琴演奏者的必修教材。《平均律》共分兩卷,第一卷的前奏曲與巴赫前期的作品相近,具有練習曲的特徵。第二卷的前奏曲除了個別外,其它則都是旋律性很強、對位技術非常高的作品,曲式結構上已有了較強的獨立性。上下兩卷的賦格也有差異,第二卷音樂更加內在、深沉,技術嫻熟,手法多樣。
  • 巴赫鋼琴復調作品的藝術指南
    在鋼琴音樂發展史中,他被看做是永恆的豐碑,不僅推動了古鋼琴向現代鋼琴的發展,而且將古鋼琴曲的形式基礎和表現手法在鋼琴復調領域內發展到高度完美的程度。巴赫的作品不僅是鍵盤演奏訓練方面。又是曲式及作曲技術方面的不朽典範。BWV876 復調作品是指兩個以上相對獨立的聲部線條有機結合的音樂作品。巴赫的復調音樂作品充滿音樂內部結構的平衡與美感,是復調性最高的藝術品。
  • 巴赫復調鋼琴作品分析
    一、巴赫復調作品的重要性及易出現的問題  約翰·塞巴斯蒂安·巴赫(1685-1750),是人類音樂史上最偉大的音樂家之一。對於他的復調作品,有評論家是這樣評論的:「沒有研究過巴赫,就不能理解歐洲音樂;沒有深入的研究過巴赫的復調作品,一個嚴謹的作曲家、鋼琴家就不可能精通他的專業」。  兩個以上相對獨立的聲部線條有機地結合的作品即構成復調作品。巴赫的復調音樂充滿音樂內部結構的平衡與美感,是復調性最高的。
  • 巴赫平均律鋼琴曲集各首的難度及彈奏技巧
    正因為如此他才被後人稱為「古典大師」、「歐洲音樂之父」,這是當之無愧的。巴赫有極多的鋼琴復調作品,對於他的復調作品,有評論家是這樣評論的:「沒有研究過巴赫,就不能理解歐洲音樂;沒有深入的研究過巴赫的復調作品,一個嚴謹的作曲家、鋼琴家就不可能精通他的專業。」
  • 巴赫平均律中的神學精神
    此外,他把復調音樂與主調音樂結合,大大豐富了音樂的表現力。除了聲樂作品外,巴赫的體裁創作涉獵廣泛,奠定了現代西洋音樂幾乎所有作品樣式的體例基礎。因此巴赫被後世尊稱為「西方音樂之父」。同時,巴赫確立十二平均律的原則使他的創作造詣達到了頂峰。
  • 巴赫《平均律鍵盤曲集》| 鋼琴家的「舊約全書」
    巴赫的音樂具有深遠的影響,證據之一是莫扎特的《C大調幻想曲與賦格》(K. 394),其中賦格的主題與《平均律鍵盤曲集》第一卷中降A大調賦格的主題相同。這一主題還用在第二卷的C大調賦格中。此外,巴赫《雙羽管鍵琴協奏曲》(BWV 1061)第三樂章中賦格的主題也與之類似。巴赫的標題暗示這部作品是為「好律」系統而作的,這種調律法能讓所有的調聽起來都是同樣準的。
  • 巴赫鋼琴復調作品演奏要點
    十二年,他才把全本無伴奏大提琴搬上舞臺巴赫的大提琴神曲應該聽哪些人的演奏版本?巴赫無伴奏大提琴的反覆樂段與揉弦導讀:德國作曲家約翰·塞巴斯蒂安·巴赫(Johann Sebastian Bach,1685年3月21日-1750年7月28日),被後人稱為「古典大師」、「歐洲音樂之父」,他是傑出的管風琴家、小提琴家、大鍵琴演奏家,他創造了永恆的音樂藝術,他的鋼琴復調作品更是音樂殿堂經久不衰的珍貴寶藏。
  • 電影《沉靜如海》與巴赫的平均律
    而巴赫的平均律作為整個故事線索貫穿全片。誰說平均律只是不斷重複的枯燥旋律呢。巴赫其實是個浪漫的傢伙呢。今天,邋遢君將以這部電影為線索來談談巴赫的樂曲。廢話不多說,點開意公子為大家精心準備的巴赫《 no.846》作為背景樂,小課堂開講了。
  • 紀念巴赫逝世270年:聽3位巴赫專家演繹經典鍵盤作品
    就算是練習小曲,巴赫大師出手必是精品,這套作品中的每一首作品都非常有特點,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其中有小步舞曲、波洛涅茲舞曲、進行曲、吉格舞曲等,這些舞曲每首都有自己的旋律以及節奏上的特點。
  • 快速掌握巴赫鋼琴作品的典型特徵
    2.1、十二平均律的運用 十二平均律也被稱作「十二等程律」,它是指世界上通用的把一組八度的音分成十二個半音音程的律制,而且這些相鄰兩律之間的振動數之比完全相等。在「十二平均律」中,音樂中的幾個主要和弦音符,跟自然泛音序列中的其它幾個音符只有極小差別甚至完全相符,其中半音是十二平均律組織中最小的音高距離。巴赫鋼琴作品中就廣泛使用了十二平均律,他的鋼琴作品風格主要講究不同旋律的對稱性與平等性,樂曲大部分都是在平穩中進行的。例如,他創作的《平均律鋼琴曲集》就被稱為音樂裡面的「舊約」,這主要是因為巴赫在平常的創作中非常強調邏輯性。
  • 【古爾德專題】格倫·古爾德:「過多的啟示反而使巴赫喪失魔力」
    例如,在《十二音平均律鋼琴曲集》這部被譽為鋼琴文獻中的「舊約」的作品中,巴赫所解決的問題是,如何將當時使用的全音平均所內含的各種不同的半音安排在八度以內,以便使音階裡的各音調比率相當,而又連成一氣。巴赫將八度音大致區分為十二個平均的音調,儘管它們無一完美,但藉助於一協調原則,音調之間就可任意轉換了,且每個音調任擇其一都可充作主調。不難看出,這部作品中的音樂主題和素材都是關於音樂本身的。
  • 巴赫之復調音樂——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巴赫師從當時德國的音樂大師帕赫貝爾,這位大師同時也是巴赫祖父及父親的老師。巴赫在一生中主要是以一位卓越的管風琴家而聞名,他同時還是一位作曲家、教師以及樂隊指揮。巴赫終身未出國門。生平1685年,巴赫生於在德國圖林根的一個美麗的小鎮——愛森納赫。
  • 生命之初:巴赫十二平均律C大調前奏曲 | 欣賞12個最美妙的演繹
    如果音樂可以幫助人們通往聖殿之路,那其中的一把鑰匙,一定是約翰·塞巴斯蒂安·巴赫的這部《平均律鋼琴曲集》。 這個影印副本是巴赫十二平均律的扉頁,上面是巴赫本人優雅秀美的手跡,扉頁上寫道: 十二平均律即 巴赫的這部《平均律鋼琴曲集》被奉為鋼琴家的舊約聖經,開啟通往音樂聖殿之路。而人們通過聆聽,尋找與上帝接近的方式。 蕭邦曾經說,它是音樂的全部,也是終結。這部著作除了在音樂創作領域中作出的非凡貢獻外,音樂本身帶給人們以無限的空間。整體上華麗而不失細膩、偶爾誇張而不失平衡。在感情上,則樂而不淫,哀而不傷。
  • 生命之初:巴赫十二平均律C大調前奏曲 | 欣賞12個最美妙的演繹
    如果音樂可以幫助人們通往聖殿之路,那其中的一把鑰匙,一定是約翰·塞巴斯蒂安·巴赫的這部《平均律鋼琴曲集》。 這個影印副本是巴赫十二平均律的扉頁,上面是巴赫本人優雅秀美的手跡,扉頁上寫道: 十二平均律即為大調三度(
  • 巴赫之復調音樂:前無古人創奇蹟,後無來者留遺憾
    巴赫的祖父就是一位音樂家,他的父親也是一位音樂家,他的哥哥約翰 克裡斯多夫 巴赫是一名出色的管風琴手,這使得巴赫自幼生活在良好的音樂環境中。巴赫師從當時德國的音樂大師帕赫貝爾,這位大師同時也是巴赫祖父及父親的老師。
  • 巴赫音樂的虔敬在這張專輯中得到了完美體現
    丨BWV847;4、大提琴家王健談巴赫丨拿我和馬友友比是鼓勵我丨王健父親最鍾愛的曲子丨在現代社會中,除非你有敏感的天性,否則聽不到巴赫的內心世界;5、管風琴大師史懷哲《巴赫論》丨巴赫藝術的根基丨第一章;6、朱曉梅談巴赫與中國思想以及古爾德;7、論巴赫音樂的精髓丨作曲家葉小綱說:「巴赫的音樂激發了人們的無數想像與叛逆精神,讓人感到生命的有限,又體會到了心靈宏大的無邊無際;8、為何單簧管要聽莫扎特,雙簧管要聽巴赫
  • 巴赫鋼琴音樂
    在平均律上也做出了偉大貢獻,他在音樂藝術上的最大成就就是將音樂推上了一個空前的高度,在這個領域裡,他已經達到了爐火純青、登峰造極的境界。巴羅克時期的這位音樂大師,被人們稱為「不可超越的大師」和「歐洲近代音樂之父」。巴赫音樂的風格特點 巴赫是一個性格內向、安靜的人。生時默默無聞,死時悄然離去。
  • 巴赫生日談其音樂作品的演奏
    其中《十二平均律鍵盤曲集》首次運用西方大小調體系的二十四個調,被奉為西方音樂的「舊約聖經」,《賦格的藝術》沿襲著「巴赫動機」,演變出無窮無盡的數字遊戲,更有音樂上的「哲學巨著」之稱。《哥德堡變奏曲》(Goldberg-Variationen)更是成為音樂史上規模最大、結構最恢宏、技術最複雜的萬世驚嘆之作,是復調音樂的巔峰。
  • 巴赫的音樂到底是宗教的還是世俗的?
    這些作品以其極高的藝術成就而奠定了巴赫在音樂史上的巴洛克音樂的高峰地位,其布蘭登堡協奏曲、馬太受難曲等都是今日人們耳熟能詳的常聽曲目。其為鍵盤而寫作的大量作品也是今日鋼琴學習者無法迴避的基礎。如其《平均律曲集》第一次使十二平均律從音樂理論變成音樂實踐,被譽為鋼琴音樂的《舊約聖經》。(注:參見羅耀真《他不是小溪,他是大海――平均律鋼琴曲集》,載於《視聽技術》,1995年第11期。)
  • 巴赫 十二平均律 第一首C大調前奏曲 BWV846
    《十二平均律鍵盤曲集》(48首前奏曲與賦格)是巴赫鍵盤音樂中最偉大的作品,這套作品是巴赫音樂創作的峰巔,彪羅(Hans Gui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