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太子當儲君26年,為繼位等到癱瘓中風,父皇去世馬上站了起來

2021-01-12 騰訊網

眾所周知,三皇五帝時期採用的是「公天下」,王位讓有德者居之,直到夏禹時期才開啟了「家天下」,王位變成了自家的私有財產,只傳給自己的子孫後代。當然,傳給子孫後代也有講究,需傳給自己的嫡長子。今天子淵給大家介紹的就是一位嫡長子的故事,此人足足當了二十六年的太子,然而即位不到一年,就撒手人寰了。這位皇帝便是唐順宗李誦。

▲秦王李世民劇照

古人對權力的嚮往仿佛已經達到魔怔,特別是皇位對他們的吸引力,就不言而喻了。為了爭奪皇位,手足相殘、兄弟鬩牆更是見怪不怪。儘管皇位繼承制度要求皇位需傳給嫡長子,如果沒有嫡長子則立嫡子,但實際上,歷史上很多皇帝並不是嫡長子,也不是嫡子。比如唐朝最為傑出的皇帝唐太宗李世民就是唐高宗第二個兒子,雖是嫡子,但卻不是嫡長子,而他的哥哥李建成才是嫡長子。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才得以隆登大寶。此後,唐朝後代子孫效仿李世民,很少遵循嫡長子繼承制,太子即位的更是不多。實際上,李誦在太子期間,其父皇唐德宗曾多次想廢黜他。

▲唐朝風格建築

貞元三年(公元787年),李誦因郜國公主事件差點被廢,德宗想廢黜李誦改立自己特別寵愛的侄子李誼為太子,舒王李誼是其弟李邈的兒子,因弟弟早死,德宗便將李誼收養,視如己出。最後還是謀臣李泌認為廢嫡長子改立侄子有失妥當,還為德宗列舉了自貞觀以來太子被廢的經驗教訓,如太宗時期對廢立太子的謹慎以及肅宗冤殺建寧王時的悔恨,才得以讓李誦保存太子之位。可以說,李誦的一生完全能用「幸運」二字形容,雖然等待了二十六年才登基為帝,但相對於唐朝大多數太子而言,好歹還當過接近一年的皇帝。

▲唐德宗李适劇照

不過,這二十六年的辛酸與艱難,想必只有李誦一人知曉。唐德宗李适登基不久便立李誦為皇太子,那時德宗正值壯年,才三十八歲,李誦也完全沒想到,這一等就是二十六年,而自己的父皇竟活到了六十四歲,成為唐朝最長壽的皇帝。好不容易要熬出頭時,奈何天不遂人願,在唐德宗駕崩的前一年,李誦的身體狀況卻突然變得越來越糟糕,甚至突發中風,完全失去了言語功能,只得臥病在床。德宗得知此事,傷心過度,不久便病倒在床。

▲唐朝官員劇照

對於唐朝未來影響巨大的父子二人同時病倒,唐朝政治變得緊張起來。唐德宗因年邁再也無力重立新儲君,而李誦擔任太子已久,早已是唐朝百姓大臣心中最合適的皇帝繼承人選。無數人都期盼著李誦的身體能好轉起來,特別是他的父親唐德宗。在此期間,德宗曾數次親臨探視,還派人四處尋訪名醫為李誦診治。貞元二十一年(公元805年)新春朝會上,唐德宗沒有看見兒子李誦的身影,心中已然知曉李誦身體未曾有所好轉,一時竟悲痛不已,病情也隨之惡化。在唐德宗臨終前,除了李誦無法侍疾,朝中重臣及宗室皇族都在其床前侍奉,並且在其彌留之際,也不能見到李誦一面,就連大唐江山也無法親自交付,最後在悲痛之中離開人世。

▲坐在輪椅上的李誦(塑像)

不知道是二十六年的等待終有結果,還是受父喪的刺激,李誦竟然奇蹟般地站了起來。不僅主持父皇葬禮時精神煥發,還正式舉行了登基大典。然而終究是命運弄人,等待二十六年所渴望得到的帝位也不能治癒李誦的身體。長年累月的臥病在床,李誦的身體完全無法承受繁重的政務,一年不到就不得不選擇退位。更令人感到悲哀的是,在其退位一年李誦就不幸病逝。回顧李誦的一生,無疑是一場漫長的等待和短短一年的草草體驗,實在是充滿了命運的諷刺。

參考資料:

《舊唐書》《資治通鑑·唐紀》

相關焦點

  • 他當太子26年,因中風癱瘓在床,聽聞父親去世,他立馬站起來登基
    ,立馬站起來登基。這位太子就是唐朝的第十位皇帝李誦,也是唐德宗李适的長子,母親為昭德皇后王氏,他出生於761年,父親繼位那年,他就被封為了皇太子,此時的他已經19歲,都當上父親了。但李誦性格很好,《舊唐書》記載他:「寬仁有斷,禮重師傅,必先致拜。」他對人禮貌,謹小慎微,從不拉幫結派。用空的時候就練練字,擁有一手好書法,凡是宮中有什麼要寫字的地方,德宗總是叫他寫。
  • 儲君爭奪戰:李世民選太子,為何挑了最平庸的一個?
    接連的打擊還不止這個,在當面審訊李承乾的過程中,李世民問李承乾為何要造反,李承乾倒也爽快,他說:「父皇啊,本來我當了太子,又『復何所求?』但是弟弟李泰步步緊逼,兒子我只是想跟手下們,設法尋找一個『自安之術』,最終才鬧出想謀反這麼個事來,說起來,李泰要是當了太子,那就剛好中了他的圈套了。」
  • 《鶴唳華亭》父皇要他聽話一點,太子帶她上朝堂,齊王嚇傻了
    二、故事簡介:男主蕭定權由羅晉飾演,是南齊的太子、儲君。外有一代名將母舅顧思林力撐,內有清流領袖的太傅、史部尚書盧世瑜(王勁松飾演)支持,上有皇帝蕭鑑忌憚打壓,下有齊王蕭定棠(金瀚飾演)、中書令李柏舟等勢力排擠。蕭定權的母后三年前去世了,父皇厚此簿彼,蕭定權沒有感受到父愛,夾縫中求生存。
  • 唐朝太子:風險係數很高的職位(唐中宗至唐玄宗時期)
    本篇文章接著我的上一篇文章《唐朝太子:風險係數很高的職位(唐高祖到唐高宗時期)》來說。李世民通過玄武門之變殺死隱太子李建成成為大唐新一任的皇帝;高宗李治是在大哥李承乾造反失敗後被選中成為皇帝的;中宗李顯更是在他前面的幾個太子哥哥李忠、李弘、李賢死後被立為太子,繼而成為皇帝的。
  • 秦孝文王當太子熬到53歲才繼位,為何繼位才三天就去世了
    之所以如此,是因為他繼位3天便去世了,因此沒能建下什麼功業。那麼,秦孝文王是怎麼死的呢?為何死得這麼突然呢?(秦孝文王劇照)秦孝文王名叫嬴柱,他是秦昭襄王嬴稷的次子,祖母是戰國時期鼎鼎大名的宣太后羋氏。
  • 中國版《思悼》:皇帝想讓長子當太子,長子卻與父皇反目成仇
    宋太宗趙光義是繼承兄長宋太祖趙匡胤的皇位,登基以後為了安撫人心,將皇弟趙廷美封為開封府尹齊王,後又進封秦王,又將趙匡胤的長子趙德昭封為武功郡王。太平興國四年,趙德昭受趙光義訓斥,在惶恐不安中自殺。兩年後的太平興國六年,趙德昭的弟弟病死,年僅22歲。
  • 秦孝文王苦熬繼位秦王,為何繼位3天後就去世了?死因是什麼?
    秦孝文王的父親秦昭襄王是在公元前251年的秋天駕崩,秦昭襄王去世後,作為太子的秦孝文王就算是繼位秦王了,只不過沒有正式繼位。秦孝文王正式繼位秦王是在公元前250年,父親秦昭襄王去世後,當時是有守孝的習俗禮儀,秦孝文王守孝一年,在服喪期滿後,於公元前250年十月己亥日正式繼位,於第三天辛丑日去世,所以秦孝文王是在位一年,正式繼位3天後去世。
  • 戴鐸替雍正奪嫡出謀劃策,為何雍正繼位後,立刻貶謫並處死戴鐸
    直到康熙47年,康熙對胤礽徹底絕望,痛下決心廢除了他,致使國之儲君一直空懸。讓諸皇子似乎看到了成為儲君的可能,從而引發血腥的太子爭奪戰。康熙48年,皇子們爭奪太子之戰已愈演愈烈,其勢已到了無法遏制的地步。年老的康熙心力交瘁,為了避免手足相殘的局面出現,他又復立胤礽為太子,希望暫時填補儲位的空缺,平息諸子爭位之戰。
  • 古代第一位主動辭職太子,父皇多次勸他三思,他為何執意放棄皇位
    劉彊是東漢開國皇帝劉秀和皇后郭聖通的長子,在公元26年,郭聖通被冊封為東漢的第一位太后,而劉彊名正言順的被父皇立為了儲君。如果熟悉光武帝劉秀生平經歷的讀者都應該知道,劉秀的原配妻子,實際上是陰麗華,劉秀和她感情十分要好,還留下過「娶妻當娶陰麗華」的感慨,不過等到劉秀舉兵起事之後,卻迎娶了真定侯國的名門望族郭家女子郭聖通為妻,這是一樁政治聯姻,劉秀藉助了郭家的龐大勢力,才得以在赤眉軍和綠林軍中站穩了腳跟。
  • 古代最倒黴的太子,因對老師說了一句狠話,被父皇發現後一腳踢死
    在中國古代的封建社會,皇帝是至高無上的存在,而太子,就算得上是將來執掌天下的君王,身份同樣十分重要,不過即便是他們,也有必須需要敬重的人,那就是老師,規矩不能亂,而清朝的愛新覺羅·奕緯,可以說是最古代最為倒黴的太子,他因為對老師說了一句狠話,被父皇發現後一腳踢死。
  • 26年太子,10個月皇帝,5個月太上皇,唐朝這個皇帝有多悲劇?
    唐順宗李誦,是創下了唐朝皇帝的幾個記錄:首先是作為太子時間最長,長達26年;正式稱帝時間卻最短,僅僅十個月時間,接下來被迫禪位做了太上皇,五個月之後便駕崩了。
  • 雍正帝為何不繼位立即處置八爺黨,而是非要養癰為患,等到四年後
    一、為政局穩固籠絡八爺黨雍正帝的繼位,使康熙後期的儲位鬥爭宣告結束,以允禩、允禟、允禵為一方的皇子集團遭到毀滅性的打擊,但是儲位之爭,如果從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打擊明珠反太子黨人算起,到康熙帝辭世,為時長達 34 年,就是從康熙四十七年的第一次廢黜太子胤礽算起,也有 15 年之久。
  • 短故事|聽說父皇想殺我?!!
    父皇想殺我。今晚我好端端在東宮呆著,摟著美人喝著酒。而後主殿大門突然被踹開,我父皇手持青銅長劍,氣勢洶洶地朝我衝了過來。虎毒還不食子,況且這太子還是他自個兒琢磨了好幾個月才封的,也不是我逼的。這算個什麼事?
  • 唐太宗廢掉太子後,為何不立最能幹的李泰,卻立廢物李治為太子?
    再加上自己的兄長李承乾天生有腿疾,雖然八歲便被封為太子,且有良師指導,但在年長後,卻對唐太宗陽奉陰違,甚至曾派遣殺手刺殺自己的老師,這一切都讓李世民十分寒心。唐太宗一聽到這個消息,看到自己最心愛的兒子受了委屈,頓時心疼了起來。當即派人將房玄齡等人召進宮來嚴加批評。若不是魏徵不怕觸怒於唐太宗,跟他據理力爭,使得唐太宗知道自己的不是,否則,房玄齡等人會免不了一頓責罰。
  • 周朝發明的繼承制度,是唐朝長壽的重要原因,卻被李世民破壞了
    唐朝如此長壽,非常重要的原因是它很好地堅持了「嫡長子繼承制」。 一、唐太宗並沒開好頭 有人會說,這不對啊。唐朝第一次皇權交接,就開了一個惡頭。唐太宗李世民通過「玄武門之變」殺掉自己的哥哥太子李建成,逼迫唐高祖李淵退居二線,成功奪得皇位。
  • 李弘,李治最看重的太子,阻止武則天的最後一枚棋子
    聊下面的話題前,先熟悉下前面的章節:1、她是李世民的妻子,更是無數後宮女人的榜樣2、他,是李治的長子,靠裝瘋賣傻活著貞觀二十三年,公元649年,貞觀之治的締造者,唐朝的第二位皇帝,唐太宗李世民去世,享年51歲,太子李治繼位,歷史上,稱為唐高宗。
  • 唐朝太子李承乾同志
    公元619年(即武德二年,也就是唐高祖建立唐朝的第二年),秦王妃長孫氏(即後世赫赫有名的唐太宗的妻子長孫皇后)在太極宮承乾殿生下了長子,因為是在承乾殿所生,故唐高祖李淵為這個孫子取名李承乾。其實「承乾」二字雖為宮室之名,然而用作人名時卻有著無比深意,承乾,承繼皇業,總領乾坤之意。
  • 唐高宗李治:與武則天相輔相成的懦弱天皇,開拓了唐朝的最大疆域
    二哥李泰聰明能幹,要文能文,要武能武,父皇非常喜愛,常常大加賞賜。李泰便拉攏了一批朝臣,處心積慮,大有要奪取皇太子之位的架勢。 642年(14歲),受到威脅的大哥,非常不安,先是試圖暗殺李泰,失敗後又策劃謀反,被父皇李世民給抓住了。罪證確鑿,父皇暴怒,將大哥廢為平民。眼看二哥將成為新太子,不料我舅舅長孫無忌的一席話,讓父皇改變了主意。
  • 嘉慶繼位四年沒掌控大權,為什麼乾隆還讓他跪拜九歲孩子的墓地?
    嘉慶繼位四年沒掌控大權,為什麼乾隆還讓他跪拜九歲孩子的墓地?大家應該是對清朝是有一定的了解吧!我們大家知道在嘉慶繼位以後,乾隆當時還沒有去世呢,因為在乾隆六十年以後,不能超越康熙為理由就把皇位讓給了十五子,這個人就是永琰。他就是我們經常說的嘉慶。嘉慶在登基的前四年中日子是很苦的,當時的自己是皇帝,但是自己身為皇帝大權不在自己的手中在乾隆的手中。在成為皇帝以後,自己不能親政,甚至乾隆還讓跪拜一個九歲孩子的墓地,這樣的事情就讓嘉慶是很不滿意的,這個孩子到底是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