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細節決定成敗,同時細節暴露了你是不是有教養。
最近秦嵐很火,不論是《只怪過分美麗》中的莫向晚,還是《民初奇人傳》中的繡娘都讓人回味。
秦嵐的溫婉知性和良好教養,在娛樂圈內也是有目共睹的。在《延禧攻略》中秦嵐因扮演富察皇后而獲得了好評,在後來芒果TV的一檔電視節目中,當由幕後的匠人介紹富察皇后頭上的絨花時,秦嵐很自然地半蹲下來,方便講解人進行講解。
這一蹲,一下就是好幾分鐘,秦嵐一直面帶微笑,沒有任何怨言。
僅僅是這一蹲的動作,雖不經意,足以把秦嵐的教養表現無疑。
幾天前,一個二十左右的陽光男孩兒在機場等行李時的一個舉動,溫暖了很多人。
這個大男孩站在行李被送到傳動帶上的那個出口處,每一個行李被送出,小男孩的手很自然地擋一下,不讓行李撞到傳送帶的護欄上。
溫暖的小哥哥
這些行李的主人可能最終都不知道因為這位小哥哥的善舉,自己的箱子免受了一次碰撞,但就是這麼一個簡單的動作,體現了這個小哥哥的教養,引來了無數人的點讚。
在一輛公交車上曾發生過這樣的故事:
一位老人在坐公交車的時候,因為暈車,來不及找塑膠袋,吐了一地。
周圍的乘客迅速躲開,生怕老人吐出的汙穢物弄髒了自己的鞋子和衣服,更有人趕忙掩住口鼻,甚至惡語相加責備老人。
這時候只有一個戴眼鏡的姑娘,走到了老人的面前。
她先從自己的書包裡拿出了紙巾,遞給了老人,請他擦擦嘴邊的殘留物,並關切地詢問老人是不是還不舒服。
而後幫老人收拾了一下衣服上的汙穢,就開始蹲在地上用紙巾擦拭地上的髒東西。
此時,周圍安靜下來,沒有人再去竊竊私語,有些人開始從書包裡尋找出紙巾遞給姑娘。
車廂很快就乾淨了,姑娘也到站了,她收拾起用過的紙巾,帶下了車。
這就是一個人的教養,從遞紙巾、問候、擦地的各個細節中體現了這位姑娘的品德和教養。 這不是一種刻意的表現,因為至今可能那位老人都不知道這個姑娘的名字,她也沒有得到過任何的獎勵,她所做的,是她發自內心的善良和溫暖人心的教養。
發自內心的教養
有一次和朋友吃飯,她帶了自己在重點高中上學的兒子。她的兒子從小到大,學習沒有讓她費什麼心,一直是她的驕傲。
剛見到朋友和她兒子的時候,她的兒子在玩手機,抬頭看了我一眼,就繼續看他的手機了,我略微覺得有些尷尬。
那頓飯是我請客,便很客氣地請她們母子隨便點。他的兒子還真的不客氣,馬上點了三、四個他愛吃的菜。只有三個人吃飯,我和他媽媽只好放棄了選擇美食的權利。
之後的飯桌上,我和朋友在聊天,她的兒子就自顧自地吃飯,筷子在盤子裡扒拉來扒拉去,如若無人之境。
雖然同朋友見面是件很需要的事情,但因為這些小小的細節,讓我一直有種說不出的不痛快。
儘管朋友認為自己培養了一個學習成績很好的兒子,但沒有教養的兒子將來真的能夠成為她的驕傲嗎?學習成績僅僅是一個人某一方面的能力,但從做人而言,教養似乎比能力更重要一些。
中央美院的教授陳丹青也曾談及過自己的一次尷尬的經歷:
有一次他在大學廁所裡小便,一個二十四五歲的研究生,跑過來站在他身後大聲說:&34;
陳教授當時非常尷尬,自己正在小便,該如何作答?
當陳教授出了廁所,那個研究生早已準備好了照相機,把陳丹青像人質一樣一把夾住,不由分說就拍照。
很多細節,真的體現了一個人的教養,和是否有文化無關,和你的身份、地位無關。
一個人有沒有教養,與他是否有文化、有身份、地位無關。
有的人很有文化,可是做事不讓人舒服,也會讓人覺得很沒教養。而有的人沒有受過太多的教育,依舊做事有分寸,很有教養。
教養是習慣於換位思考,能夠讓別人感覺舒服的體驗,也是人生中一點一滴的積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