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民的公開聲討——
這檔號稱」重新定義30+女性」的女團選秀節目,終於走向了我們最不願看到的一面。
高開低走。
刷屏的「不公平」,不滿的「意難平」。
從導師到賽制再到投票晉級,《浪姐》越來越往常規女團的方向去走,完全隨大眾喜好而定。
而這,也就造成最無力的結果——
姐姐們,早已停止乘風破浪,無限趨於隨波逐流。
01
淘汰警告
《浪姐》自播出以來幾乎全網好評,導致口碑急轉直下的主要原因就是賽制。
「五百名現場觀眾投票打分。」
意思很明顯:非專業人士,全憑主觀個人喜好打分。
說白了,在這舞臺上,實力並非硬條件,話題度熱度才是制勝關鍵。
直接結果呢?
姐姐想留在舞臺,就要拋下自我,完全去迎合現場觀眾去表演什麼。
順應觀眾喜好,這本沒錯。
但並不客觀的觀眾投票,有權利直接決定姐姐們的去留,她們也不得不被流量操縱,因規則妥協。
三公演出孟佳組《花樣年華》。
從選歌時就沒人想選,因為前車之鑑,慢歌觀眾不喜歡,不討喜。
二公演出時黃聖依組同類型的《女孩兒與四重奏》,現場表現很完美排名卻相當靠後。
以致於在選擇隊員時,孟佳組幾次輪空,沒人想去。
而在勉強成團後的排練,又是一大難題。
孟佳不想因歌曲類型問題而吃虧落敗,所以與音樂導師趙兆產生了分歧。
趙兆編制的曲風是偏劇情向的舞臺劇風格,而孟佳和隊員們想將歌曲改編成快歌,加勁爆舞蹈,加說唱風格,加現場互動。
最大程度的迎合觀眾喜好。
但這提議導師並未通過,姐姐們也因為覺得會輸而失去鬥志。
導師趙兆的一番話說得她們無力反駁。
狠批她們切忌忘掉節目初心,絕不做那種常規女團。
現場結果卻是啪啪打臉。
《花樣年華》出乎意料的炸裂,微博熱搜刷屏,編排上有張弛、有戲劇性、層層推至高潮,呈現出姐姐們公認最好的舞臺表演。
然而,投票出來全場倒數第一。
觀眾喜歡「燃、炸、穿插rap、舞蹈風格明顯」的韓團風,她們不改,輸就是板上釘釘。
再加上幾位姐姐都並非人氣選手,結果自然顯而易見。
有人氣會迎合的才有機會,拼盡全力去用心表演卻拿不到高分。
贏家到底是誰?
說到底,還是選秀中最為詬病的那一套:
話題優先。
人氣至上。
那些真正在努力突破自己乘風破浪的姐姐呢?
對不起,淘汰。
02
失去初心
《浪姐》並非開始就這樣。
恰恰相反,節目剛播出時可以說是刷屏的成功。
四大平臺卯足勁的選秀想出爆款,靠人設靠套路靠背景,而姐姐們就是要打破這種歪風邪氣,節目一出,氣勢就碾壓全場。
它不同於青年偶像選秀,邀請的是30位年齡30+的姐姐輩女藝人,舞臺競演最終選出5位成員「破齡成團」。
「三十而驪」。
展現女性最有魅力的時刻,最好年紀的自己,口號喊得極為響亮。
張雨綺敢說「C位出道」的自信,無可比擬。
萬茜直言「黃金時期」的自知,女性典範。
無內幕無作假不撕X。
打破規則,重新定義30+女性。
對她們而言是三個關鍵詞:挑戰,進步,做自己。
她們想要突破困境的訴求,才是女性真實生動的魅力。
讓小編印象最為深刻的兩段表演。
一是,初評表演首位出場的陳松伶。
選擇第一個上場並不是為了出風頭,理由簡單到不能再簡單,因為衣服太緊了,想早點表演完換掉。
起好帶頭作用至關重要,陳松伶站在舞臺上就姐姐範兒十足。
相當專業,直接詢問導演燈光、鏡頭、走位的位置在哪裡,有需求及時提出。
完全無畏舞臺,carry全場的從容。
二是,一公演出寧靜組《蘭花草》。
說好絕不跳舞的寧靜,在舞臺上還是拼盡全力。
做出「真香」的改變。
即使是大姐大風格的她,也在這節目中直言自己更有自信了。
那句被重新更改的歌詞「我慕天地廣,花語亦鏗鏘」,就是對女性堅強毅力的最好詮釋。
但在這節目過後我們記住了什麼?
炸裂的舞臺嗎?
還是那些喜聞樂見的八卦。
黃聖依傲慢無禮,讓金晨給她提鞋。
卻不記得她穿著婚紗彈唱的那首鋼琴曲,更看不到她舞臺炸裂的舞蹈。
藍盈瑩情商低好勝心太強,惹哭吳昕。
誰又記得她初舞臺全場第一,之後舞臺也從沒掉過鏈子。
本是靠真實和實力打動的節目,卻不得不讓她們收起了稜角,逐漸趨同,向觀眾喜好的樣子發展。
無疑是可悲,可嘆。
她們30歲了,還要去迎合別人。
03
誰在乘風破浪?
在三公節目播出的第二天,一條熱搜刷屏:
《浪姐》假唱。
一張偽裝真實的面具終被撕開,暴露出了最虛假的綜藝本質。
和第一期扎眼的全開麥形成最鮮明的諷刺。
為了更好的舞臺效果,或者說是讓觀眾看到最好的節目效果,節目也漸漸向多數選秀節目的利益方向發展。
人氣向前,實力靠後。
還記得張雨綺在節目上說過一番打臉所有選秀的言論,看得明明白白。
「人氣是人氣,業務是業務。沒實力站在舞臺上都虛的慌。」
同是人氣選手,她卻讓那些憑藉觀眾緣走到最後的楊超越們,無地自容。
再看現在呢?
只要人氣高就能留到最後。
二公結束後,張雨綺組投票全場第一。
但你看她耐人尋味的表情,她並沒有獲勝的喜悅。
因為她知道,自己確實在努力進步,但對比很多實力選手仍然差很大一截,這第一,分明就是人氣分。
她拿的心裡不舒坦,根本笑不出來。
那些讓人稱讚的實誠言論,在節目賽制的影響下,也成了一段最無用的廢話。
而在此規則之下可預見的,是對姐姐們的打擊。
那些剛上場時宣揚著站c位就是來贏的個性姐姐,到最後也開始失去了自信。
觀眾的寵愛讓她知道自己不會淘汰,但她也不知道怎麼做才能更好。
而那些真正想要去乘風破浪更進一步的姐姐,卻一次次被打擊失望,最終不相信自己。
明明是唱跳實力俱佳,卻因為觀眾緣對自己喪失了信心。
說到底,《姐姐》還是一檔被資本流量驅使的真人秀節目,想要靠話題熱度而實現變現的目的。
罵得越狠節目越熱,反而是一片和睦才缺少了話題度。
誰在乘風破浪?
姐姐還是觀眾。或許這只是資本的又一次策劃,娛樂至死的流量變現。
而對姐姐們來說,節目的走紅只能讓她們擁有暫時的話題,卻根本改變不了什麼。
那句賦予這個節目更深層次的彈幕:「有點不那麼害怕變老了」。
如今看來,也顯得是那麼可笑。
觀眾想看到的是什麼?
娛樂圈中年女星的撕x大戰嗎?完美至極的舞臺表演嗎?
都不是。
期望看到的是——
即使女性到了中年,甚至老年。不再年輕充滿活力,甚至有些笨拙和不安,但她們依然想要進步,擁有重塑自我的勇氣。
而不是模式化的趨同,迷失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