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畫幅相機變放大機

2021-02-14 FRIGGAO圖片社

《大畫幅相機變放大機

我相信很多朋友跟我有一樣的苦惱,就是買了大畫幅相機4X5甚至於更大畫幅的相機的時候,發現匹配放大機才是一件更困難的事情。雖然買4X5放大機並不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但是更大畫幅,比如5X7 8X10甚至更大可能造成的困擾並不是不好買到這些放大機,而是因為稀缺使得價格上望而卻步。今天我就為大家帶來一篇國外的大畫幅相機的放大機改造。希望對大家在大畫幅的放大上有所幫助。並在六一來臨之際祝玩大畫幅的小朋友們節日快樂(在玩這個事情上我們一輩子都只是個孩子 )

放大機的由來 

簡單而言就是因為攝影術本身是受畫幅限制的,因為過大的相機很難拍攝所有內容,所以放大機是為了製作更大畫幅的照片而產生的,最初放大機是日光型,顧名思義就是利用太陽光來直接放大。實際上放大機的結構和投影是差不多的形式,1857年美國發明家David Awoodward設想利用放大鏡放大,但是因為鏡片不好並不成功,1864年比利時的Charles Van Monckhoven使用攝影鏡頭,在屋子裡挖了個洞,通過這個光線來進行放大,在19世紀後期,放大機就開始慢慢流行起來,其中L.GAUMONT公司生產了陽光型放大機,設計獲得了1900年的設計大獎,可以把57X45MM的玻璃負片,方大城240X180MM的照片。

 大畫幅改造放大機 


以下參考文章的作者是:Franz-ManfredSchüngel,這裡我重新翻譯整理。

筆者的目的是為了自己製作一個9X12CM格式的放大機,在現代9x12CM 實際上和4X5寸的格式上可以歸為同一個畫幅,因為片夾相同只是裡邊的膠片尺寸不一樣。那麼我們按照這個格式就能很其輕鬆的舉一反三做所有畫幅。筆者也說每個人可能因為設備和情況的不同就會遇到不同的問題,這裡呢只是拋磚引玉,目的呢是做出能力範圍內質量最好的相機。他用的示範機器是SINAR和一個蔡司投影鏡頭。

在這裡我們應該選用一個正常的放大鏡頭,這個市面上並不是很貴,大概是一般大畫幅鏡頭差不多價格。這裡作者指出了我們關注改造人的一個共同點,不要刻意的追求大尺寸,因為你使用的空間是受限制的,那麼鏡頭的選擇也尤其重要,4X5的焦段最好是選用150或者135MM等同比例相場的放大頭。其他以此類推,比如180或者210可以使用在5X7畫幅放大上。另外筆者說拍攝鏡頭的效果不會優於放大鏡頭,但是這裡請見仁見智,畢竟我們還有製版鏡頭也可以使用,但是這裡注意法蘭距,不要刻意貪圖過長的焦段或者太短的焦段,這樣都會對你放大的過程造成困擾。

第一種設想

為了獲得均勻的照明,通光必須均勻地通過你的底片,並且使用燈泡結果必須要有一個冷凝器,為了防止過熱而使得膠片造成不必要的變形,但是這裡需要注意的是冷凝器的加入後,光源的與你需要放大的膠片尺寸是需要完全的匹配,還需要加入菲涅爾鏡去均勻引導光源。這種直上直下的結構,類似於聚光放大機,但是高度的尺寸經過計算需要至少45CM。這個高度外加相機本身的高度顯然在空間格局上是不合適的,

第二種設想

冷光源(螢光燈管)結構。可以提供非常柔和的漫反射光。由於散射光所佔的比例很高,所以圖像的對比度要比在冷凝器式要小很多。在試驗結果(伽瑪為0.7,理想情況下為0.55)。這個點的好處是可以減少劃痕面和灰塵的顯現,為了可以覆蓋整個膠片,所以光源必須要大於膠片尺寸,對於4X5的膠片底片並不造成也別大的困擾,而且可以使用紫外光源做特殊的放大曬板。並且冷光源可以儘可能的貼近膠片。

這個模式顯然還是比較成功的, 但是在可變反差相紙使用的時候會遇到一些小小的麻煩,按照筆者的測試如下表,可以看出暖光源和冷光源在光譜呈現上對於紅和藍還是有一定區別的,尤其是藍色區域,這使得可變反差相紙出現0還是0不變但是2會變成3,4和5會變成差不多一個狀態。等於可變反差相紙的作用被大大縮減了。請注意表上的00位置不經過藍色區域太多,所以反差高並不影響,但是5的位置在400-500還有600以上的波長的區域中受到的影響使得他的反差變得不再正常。當然這可以使用濾色片來矯正,但是缺失的部分是無法補償。

以上的問題很明確的指出了為什麼現代的放大機的模式,第一種模式是相當可以的,但是空間大小讓我們望而卻步,第二種模式在使用不可變反差相紙時候可以建立自己的系統,但是冷光源除了以上情況以外,還有個問題就是他的色溫和光亮度的保持也是個值得探討的問題。(但是這裡請注意並不代表冷光源完全不行,只是測試螢光燈不夠理想,在日常放大尤其是我們為了節省的情況下,這種對我本人來說是一種不錯的模式)

 

關於這種形式我也是非常感興趣,並且在市面上外國人也做出了很多的設計產品,這裡就分享一個intrepid camera的後組設計,先來看一段視頻,裡邊有這種機器的詳細操作。

點擊下邊觀看↓

頭向下裝放大機,並且移去對焦玻璃(這種立柱可以自己DIY一個然後裝一個三腳架螺絲在接口即可)

將光源固定在相機背部,做了通用的接口。

定時器和光源連結,使用電纜供電,(這裡我們實際上可以買一個專業定時器,最好是紅光的,然後光源做成直接的插頭)

將鏡頭裝入鏡頭板中(這裡可以使用某些攝影鏡頭但是需要自己測試成像距離等,如果用專用放大頭也是不難DIY的,因為你只需要一個鏡頭板和M39的接口就可以自己DIY一個)

選擇要放大的底片,並將負片裝入相機後背(這個片甲可以在燈上預留位置,兩個夾片就行,做鋼板線切之後噴上磨砂漆或者貼一些膠布希麼的做成黑色。)

將可變反差濾鏡裝在鏡頭前(這個操作我覺得可以多加考慮裝在更加巧妙的位置上,比如光源前面之類,因為如果是我,鏡頭前可以DIY一個紅鏡做對焦使用)

所有地方穩妥就可以開始放大了,從之前的視頻中可以看出和其他放大機並沒有什麼具體區別,只是由於光源的不同帶來了不同的曝光時間。這種模式實際上國內也有人生產,並其可以微電腦控制曝光時間使得可以按照自己的模式做光源鎖定,非常的方便,如果懷疑自己DIY能力又想花一些小錢,可以購買國內大神設計的這種後背。

那麼我們就來看看第三種方式

實際上按照筆者的描述,這就是個混光型放大機的標準模式。依靠一個側面光源來照亮混光筒,使得得到一個比較合適的漫反射光源,並且色溫不會變化,但是由於在散射過程中損耗的光源,你需要一個更大瓦數的光源,這就可以使用150W的滷素燈泡甚至更大比如250W的滷素燈泡。如果你想要做成固定光源的話可以藉助投影儀的光源(非LED)。但是問題又來了這樣大的光源必須有一個散熱設備,這裡筆者使用了150W的投影儀,的光源結構,然後鑄造了一個外殼外加了一個風扇。(這裡筆者也說了,如果不然他也會選擇冷光源模式)

另一種選擇是矩陣陣列燈泡,可以讓陣列覆蓋整個區域的方式 。這裡也需要風扇散熱。另外兩種模式筆者也提出了,一種是20(4X5)12V的21W汽車燈泡串聯到230V(有點危險整個模式。但是亮度很高。)還有就是閃光燈,筆者說是無法測試速度,但是我覺得也不防一試,因為正好鏡頭快門還可以控制閃光。還有幾個比較複雜的燈種,也就不再贅述。

筆者一再強調因為反光的問題一定要注意光軸受光均勻的程度。

整體的製造造型如圖,連結部分是一個139X139MM的2MM厚鋁板,和一個高度為40MM的暗盒使用厚度為8的密度板做成,對應相機的情況可以做出一些自己的調整。上半部分也是一個暗盒,兩個暗盒之間有一個裝了橡膠泡沫橡膠的膠片支架(這個支架是裝片甲用的,如果你的畫幅更大需要按尺寸來製作)。實際上他這個結構上有很多浪費空間的地方,只是拋磚引玉的一種方式,可以參考。

然後就是混光筒和光源區域的箱子,這幾個直接看就可以看明白不在贅述。(但是請使輕量化的結構,因為風扇和燈的部分不輕 ) 

片甲部分,按照尺寸即可,我還是認為可以製作成鋁合金或者鋼板線切,並且可以按照尺寸製作(45 912 612 69 67 66 645 135)等等格式的標準片夾。在這個模式下筆者放棄了做可變反差濾鏡片的箱子,但是我看完全可以在膠片上下位置做。筆者也是採用了濾鏡的方式做可變反差和對焦雙模式。

 

膠片接筒上視圖

膠片接筒下視圖

頂部風扇安裝和燈安裝預留的螺絲

馬達外殼,燈管以及通風口,通風口使用了泡沫橡膠棉做了遮光處理(這種通風口也可以參照電腦機箱)

從這方向看,整個可以使用白卡紙把表面覆蓋(本人之前也改過一個混光筒也是這麼處理的實際證明有效)

並且做好遮光和散光兩個方面的處理。

做一個開放式的後蓋,並且也要做好通風系統,開放式後蓋的作用非常大,往往是換燈泡必備。


這裡就特別的重要了,這個需要一些小的操作,因為筆者使用了雙熔斷設計,這個對於一些沒有太多電路經驗的人可能比較困難,所以我還是推薦簡易的燈泡電源加雙向計時器。

下面看一下他的所有設備整體收納還是比較完美的,這個設計基本上是和混光放大機一模一樣的。

完成的狀態(請注意這個鏡頭的接圈,本人特別建議用一個濾鏡環,不然這樣的旋緊對鏡頭濾鏡圈一周的損傷特別大。 )


以上三種方案給大家一些拋磚引玉的想法,最近幾年膠片拍攝熱情的人不減,但是暗房設備銷售卻來越來越少,並且關於大畫幅設備的價格另我們膽怯,但是這裡需要說明的是,如果你有足夠的資金和空間,我還是推薦購買專用的放大設備,因為那些能夠活動和旋緊的關鍵部位不是這個DIY產品可以比擬的,這種DIY產品只能滿足我們日常基礎放大的需求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繼續探討和關注我的公眾號,也希望大家膠片暗房和古典攝影這條路上更上一層樓。

以上圖片來自於網絡

原創文章如需搬運請註明出處

喜歡文章可以點擊下方↓關注我的公眾號

相關焦點

  • 中畫幅相機入門(進化版)
    你沒玩過,就是新鮮事物135,120,大畫幅各自有各自的魅力。說到玩中畫幅(俗稱120)的理由,我覺得很多,特別是體驗感。當然,也有一些寬幅機或者是半幅機(比如奧林巴斯PEN,或者富士TX-1)。與135相機不同,中畫幅相機的畫幅並不固定。120這只是膠捲標準,相機有自身的畫幅標準,但是,無論小標準如何,120標準一定有一邊長是6cm(成像實際長度5.6cm)。
  • 佳能6D2:全畫幅相機也有入門機
    佳能6D2是佳能6D系列的第二代產品,作為佳能全畫幅相機的代表作品,它在2017年推出與眾多攝影愛好者見面,定位為入門的全畫幅相機。作為佳能6D的第二代,我們也藉此讓它和前作相比較一下,看看它在哪裡有了長足的進步。
  • 【大畫幅攝影】大畫幅攝影的魅力
    大畫幅相機真的有如此大的應用性嗎?我們有時會懷疑眼前的圖片出自「粗大笨重」的大畫幅相機,但那卻實實在在是真的。許多中國讀者一定對仙娜的「紅椅子」系列照片記憶深刻,從湖濱到山巔,從登機坪到救火場的場景,大畫幅相機展現了一個完美的圖像世界。一個包含了動與靜的創作天地。
  • 大畫幅也講品牌,EBONY相機傳奇
    我因為不太玩(其實是根本不玩)大畫幅,所以只聽說過EBONY,一種前幾年停產的日本著名木殼大畫幅相機。這個EBONY被很多人吹成什麼最完美的大畫幅相機,什麼大畫幅相機中的藝術品,這種文章竟然還上過國內的攝影雜誌,有時候想想說這個話要不要BI臉啊?知不知道有一種東西叫單軌機?
  • 體驗大畫幅攝影和接觸印相
    今天活動的主題非常特別,是大畫幅相機的使用,今天的放大環節使用的是接觸印相,一種非常特殊的「轉正」方式,確切來說這並不屬於放大。我以前曾經做過一起白宮底片的文章,裡面的素材就是用這種方法做出來的:大畫幅相機的使用如果去看各種文章(包括我自己寫的),你都會覺得奇煩無比,但實際上大畫幅相機的操作如果不進行技術操作並不複雜,但是需要一步一步把事情做好。
  • 單評 | 富士GFX100大畫幅數位相機
    我們先來看一段去日本發布會的花絮視頻:這裡有一點需要說明,以前我們都是稱GFX為富士中畫幅數位相機(影像狗的報導裡也是),但富士官方是稱其為「大畫幅數位相機富士的解釋也很有道理,簡單說首先比135全畫幅更大,叫中畫幅容易引起誤會(新人會以為畫幅比全畫幅小)。其次數碼時代幾乎不可能再做膠片時代的大畫幅了,而GFX的晶片製作指標和難度等,已經是數碼時代的大畫幅了。更具體的解釋,大家可以看我們將發布的富士採訪,裡邊會有專門的介紹。
  • 認識數位相機的全畫幅與半畫幅
    (圖1),衝印同樣尺寸的照片APS-C畫幅顯示的物體比全畫幅的大(圖2)。根據不同廠商使用的APS-C傳感器的具體尺寸不同,APS-C的傳感器畫幅倍率也不同,CANON為1.6x,NIKON為1.7x,奧林巴斯為2.0x,其他的為1.5x。APS-C畫幅相機使用全畫幅相機鏡頭時,獲得的實際視角與全畫幅相機鏡頭焦距乘以APS-C畫幅倍率所得的視角相同。
  • 糾結相機畫幅大小有意義嗎 ?【第01期 三分鐘攝影小課堂】
    畫幅就是你相機裡負責成像的那個傳感器(CMOS)的面積。全畫幅相機,就是配備了面積為24mmx36mm尺寸規格傳感器的相機。這個尺寸也是過去135膠片相機的單張膠片面積。從理論上來說,只要相機內部裝的下,這玩意兒越大越好。畫幅大,就更容易做到更高的像素、更好的色彩深度,俗稱「底大一級壓死人」。用過去膠片時代舉個例子。假設你用135膠捲(就是過去那種普通膠捲)拍攝了一張底片,這張底片本身是多大呢?
  • Panasonic 松下 LUMIX S5 全畫幅 微單相機 單機身 11998元
    【PConline 聚超值】 LUMIX S5 全畫幅無反相機搭載2420萬像素全畫幅CMOS圖像傳感器,具備225個DFD對比檢測自動對焦區域,100-51200雙原生ISO感光,可拓展至204800,弱光環境下可實現-6EV自動對焦。AF-S/MF情況下可實現7張/秒、AF-C可實現5張/秒的連拍速度。
  • 速度秒殺佳能 1DX,居然是一臺大畫幅膠片機?
    一般人的大畫幅相機(Louis Mendes)巴裡的大畫幅相機!底是夠大了,但當真正用起來,巴裡卻懵逼了。「能跑的大相機,走過路過不要錯過!」雖然巴裡放大的是負像,但只要打開手機負片 APP,就能得到自己的照片了!
  • 搞個大新聞,「哈蘇X1D」世界首臺中畫幅無反數位相機真機實感
    另外關於追焦的問題,其實哈蘇中畫幅數位相機並不是適合拍攝運動題材的相機,因此 哈蘇X1D 並沒有提供 AF-C 的自動對焦模式,而是只有 AF-S、MF 兩種對焦模式。 但是哈蘇這次新的 XCD 系列鏡頭並沒有採用無反相機通常使用的焦平面快門結構,還是使用了和哈蘇 H 系列一樣的鏡間快門結構。得益於這種快門結構,一方面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減少機震的產生,這在我今天實際拍攝試用中就能很明顯地感受到機震非常輕微。
  • 單反備用機 隨身攜帶高品質相機大盤點
    隨時隨地攜帶單反器材又不太現實, 因此高性能的便攜相機成為了攝影愛好者的理想單反備用機。今天我們就來給大家介紹一下,這些可以隨身攜帶的高品質相機們。2000萬像素、4.2倍光變——佳能G7X II佳能G7X II就是一款特別典型的單反備用機,它擁有輕巧緊湊的機身外形,即使沒有包放在衣兜裡也是沒有問題的。
  • 以後大畫幅相機也可以使用富士拍立得了
    ,今年他們宣布將推出一種用於大畫幅的富士寬幅拍立得後背,讓大畫幅相機在使用上變得更加方便,並且增加大畫幅相機的出勤率。雖然擁有這麼好的畫質,富士卻始終把INSTAX定位在日常娛樂,沒有開發過專業水平的相機,特別是寬幅,始終只有一臺普通的機器。因為這種情況,富士相紙改背使用非常常見,只不過過去是在中畫幅相機上,這次則是來了一臺大畫幅。
  • 米諾克斯——以間諜機聞名的相機品牌
    這臺原型相機的鏡頭由光學專家卡爾恩杜斯設計,機械部分由機械設計師漢斯艾普內爾完成,尤爾金資助了啟動資金。他們先用木材精心打造出1:1的相機模型,1935 年8 月才開始動手製作原型機。1936 年夏天,劃時代的 Ur 米諾克斯原型機終於面世。雖然當時已經有了比4×5英寸大畫幅相機更輕便的 120、135 膠捲相機,但是Ur米諾克斯原型機更小巧結實、簡單易用。
  • 相機:全畫幅、半畫幅、中畫幅分不清楚?帶你選擇適合自己的畫幅
    答:相機自膠片相機誕生到現在的數位相機畫幅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個等級:大畫幅(少見骨灰級)中畫幅(商業攝影,主要相機品牌:徠卡、哈蘇、飛思、富士)全畫幅(主流消費級,主要相機品牌:徠卡、佳能、尼康、索尼、賓得)
  • 接近20000元 尼康Z7 II全畫幅相機值得入手嗎
    這臺相機除了繼承了4575萬像素的全畫幅傳感器設計之外,也繼承了尼康Z系列的優秀操控性和高畫質表現。尼康Z7 II在視頻、連拍和對焦三大核心性能上都有升級,視頻支持4K 60p、連拍提升到10張/秒,支持人眼/動物眼部對焦。那麼這麼一臺接近20000元售價的微單相機,到底值不值得買,我們今天就給大家全面系統的分析一下。
  • 輕巧時尚 全畫幅微單相機佳能EOS RP大促
    (中關村在線 西安行情)佳能EOS RP是一臺入門全畫幅微單相機,這臺相機的定位非常簡單明了,為進階攝影愛好者提供更具性價比的全畫幅相機,讓更多朋友可以用上全畫幅。低速連拍:最高約2.6張/秒最大連拍數量 JPEG大/優:至存儲卡滿(至存儲卡滿);RAW:約50張(至存儲卡滿);RAW+JPEG大/優:約42張(約98張) ※數字基於佳能測試標準測得。
  • 高性價比 全畫幅微單相機佳能EOS RP大促
    (中關村在線 西安行情)佳能EOS RP是一臺入門全畫幅微單相機,這臺相機的定位非常簡單明了,為進階攝影愛好者提供更具性價比的全畫幅相機,讓更多朋友可以用上全畫幅。低速連拍:最高約2.6張/秒最大連拍數量 JPEG大/優:至存儲卡滿(至存儲卡滿);RAW:約50張(至存儲卡滿);RAW+JPEG大/優:約42張(約98張) ※數字基於佳能測試標準測得。
  • 這可能是你的第一臺中畫幅數位相機,富士GFX50R
    [PConline 導購]說起中畫幅相機,可能以前大家想首先到的都是如哈蘇、飛思等。直到2017年日本知名影像企業富士發布了旗下的第一款中畫幅相機GFX50S才打破了中畫幅如死水一般的市場,讓其重新煥發了新生。
  • 【大畫幅攝影】如何用大畫幅相機展現山川景觀的影調美感
    在數碼影像還未流行的上個世紀,使用單張膠片的大畫幅相機一直是昂貴、專業與高畫質的代名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