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藍色關注,即可收閱「Li創」內容。
大概十幾年前的一個夏天,一位剛滿26歲其貌不揚,喜歡唱歌跳舞,當過酒吧駐唱,也做過舞蹈教練的青年,突然接到了一位好朋友的邀請,去參演一部自己主演電影的男二號。
對於毫無影視表演經驗的人來說,這無疑像是一次站在三岔口前的重要人生抉擇。既要有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勇氣,也要有行將踏錯就會前功盡棄的深思熟慮。可他並不知道的是,自己所做出的決定,會讓自己成為一位影帝。他就是我們現在稱之為「60億帝」的黃渤。
1974年8月26日,黃渤出生在一個知識分子家庭。因年少時就迷戀唱歌跳舞,所以高中時代便開始走進歌廳,成為了國內第一批駐唱歌手。在這期間大概七年的時間裡,他還做過配音員、舞蹈教練等各種工作,卻從未放棄過成為一名歌手的夢想。
直到2000年的時候,黃渤經好朋友高虎的引薦,參演了管虎導演執導的電視電影《上車,走吧》。這是他的第一部影視作品,並且該作獲得了2001年金雞獎的最佳電視電影獎。這段經歷似乎幫黃渤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並且激勵他報考了北京電影學院。
在這期間黃渤又接連參演了《黑洞》《大腳馬皇后》《紅樓丫頭》等電視劇。雖然飾演的角色大多是一些很難給觀眾留下印象的小人物,可因為出生在山東青島的獨特口音,黃渤小人物的「青島話」標誌也逐漸有了雛形。
2006年,更是因為參演寧浩導演的《瘋狂的石頭》中,滿口青島話的黑皮一角紅遍大江南北。這部電影也在當年的臺灣金馬獎中,斬獲最佳原創劇本獎在內的多項大獎。
2008年黃渤與寧浩再次合作《瘋狂的賽車》。可是以此為節點,我們也逐漸察覺到了黃渤的改變。《瘋狂石頭》中的那個滿嘴青島話的黑皮慢慢不見了。在各種慶典演出的現場,黃渤的這種改變多少能夠察覺到一絲刻意,同時也伴隨著一種潛在的風險。
要知道作為一名喜劇演員,放棄一個已經被觀眾認可,並且承擔著自身絕大多數的標誌,是一件多麼危險的事情?
舉個例子:有多少人記得查理·卓別林卸妝之後的樣子?
請仔細回憶,假若星爺不再飾演「無釐頭」的小人物,金·凱瑞不再動用誇張的面部表情,那你還會對他們印象深刻嗎?與黃渤有相似情況的,還有另一位炙手可熱的喜劇出身演員——王寶強。
相似的出身,以及帶有濃重口音小人物形象,二者在出道時的人設極其雷同。也在類似的境遇節點上,拋棄了觀眾對他們固有的形象,一點一點發生著肉眼可見的蛻變。
人們常說高風險,伴隨著高回報,現實似乎也如黃渤所期待的一樣。2009年黃渤參演管虎導演的作品《鬥牛》,雖然仍舊是鄉村中土裡土氣的小人物,但卻與以往的市井味十足的角色截然不同。憑藉牛二這一角色,黃渤順利奪得第四十六屆臺灣金馬獎,和第十七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的最佳男主角獎。
以此為契機,黃渤也完成了演繹生涯的第一次轉身,也打破許多優秀喜劇演員終生無法獲得「最佳男主角」獎項的魔咒。雖然日後接演的電影,仍舊以喜劇片類型居多,但也不難發現黃渤在電影中的形象愈發的多變。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