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心理師洪仲清:我想傾聽你,因為我愛你

2020-12-23 學乃身之寶

文/學乃身之寶

《共情的力量》一書中說:「共情式傾聽能把我們帶入一個可以相互理解的親近空間,在那裡可以合情合理地進行想法和感受的互動,我們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我們自己以及我們與他人的關係。

這段話表達的意思和臺灣心理師洪仲清撰寫的《我想傾聽你》這本書的主旨特別契合,都是在強調傾聽在人際關係中的重要作用。

學會傾聽,可以讓我們更好地與他人溝通;學會傾聽,可以更好地認識自己;學會傾聽,可以更好地去愛。

1.學會傾聽,就是學習更好地與人溝通

專心聽,把話聽清楚,本身就是一個幫助對方、管理自己情緒的動作,這對溝通雙方來說都是有利的。因為這樣的傾聽蘊含著「我想理解你,我在尊重你」。

洪仲清老師在書中講到,有效的溝通,常常同時包含說明事情和表達心情,只是很多人在講話時只說一部分。

比如,面對很晚回家的孩子(已經成人),父母們大多會用指責的語氣質問孩子,還會批評孩子沒有安全意識。

洪老師說,他會採用「我訊息」的溝通方式

「當你很晚回來的時候」(描述事件)

「我很擔心你,怕你是不是出事了!」(表達自己的情緒與我們的解讀)

「我希望你下一次確定要晚回來的時候,打個電話或發簡訊讓我知道!」(用比較客氣的方式表達我們的要求)

「這樣我下次比較敢讓你出去,你如果沒吃飯,我才會先幫你準備!」(讓對方知道,照著我們的要求做,對他有什麼好處,可以增加對方執行要求的動機)

這樣的溝通方式會讓對方容易接受,一方面體現了尊重對方,另一方面還表達了自己的愛意(擔心安全和關心吃飯,就是愛),更重要的是,以「我」為主詞表達心情,可以減少習慣性責怪。

其實,這樣的溝通方法不僅適用於父母和孩子之間,還適應於夫妻關係,以及成人子女和父母之間。

而做到這樣的溝通,本身就是在傾聽。

可見,學會傾聽,就是在有效溝通,更是在以關愛作為交流的陪伴。

2.學會傾聽,就是學習認識自己,療愈自己

榮格說:「所有別人惹惱我們的事情,都能讓我們更了解自己。

對於父母來說,理解孩子,就是認識自己。

洪老師在書中講到,一位媽媽很想和孩子好好相處,但一看到孩子做的事沒有達到自己的標準,就非常生氣,比如洗澡慢吞吞、吃好飯的碗沒刷、沒寫完作業就看電視等等。其實,她知道要放下自己的標準,但就是做不到。

當洪老師問她,自己想放下又做不到的感覺是什麼時,她說,很受挫、很氣、也很煩。

洪老師又問她,那孩子是什麼感覺呢?她想了想,應該也會很煩、很挫敗,因為他也做不到。說到這裡,她一下子想到,自己的媽媽也是這樣。

我們看到,這位媽媽通過理解孩子,理解了自己為什麼會這樣。她很不喜歡媽媽那樣,結果自己又變成了媽媽的樣子。

之後,這位媽媽逐漸放下自己的標準,時常傾聽孩子的想法,且儘量提醒自己不再罵孩子,他們的親子關係就慢慢好起來,而這就是通過傾聽帶來的自我認識。

對於自己來說,傾聽自己,就是療愈自己。

洪老師說,很多父母會因為孩子不聽話而自責。

在他們看來,孩子不聽話是自己的責任,內心會有愧疚感。

這裡,父母們可能對自己有誤解:

一是什麼算成功?孩子聽話就是成功嗎?還是孩子有成就才是成功?還是要得到模範媽媽的表揚,才算成功?這些問題的答案可以歸結為自己不知道成功的標準是什麼。

二是孩子不聽話就是一無是處嗎?有些孩子不聽話,但還有其他地方值得欣賞,這說明父母們對「聽話」過於執念。

其實,說到底,這些誤解的產生,就是自己過於在意外界的評價,而忽視了自己和孩子本身的成長。

也就是說,與其因為孩子不聽話而沮喪,不如多花些心力照顧自己和建設自己。

因為關係中,我們唯一能掌控的,就是我們自己。

當然,這裡並不是說,孩子有錯,作為父母不去管教,而是在管教前,我們先想想自己的出發點,是為了彼此更好,還是為了外界的錯誤標準。

3.愛一個人,就是學會好好地聽,好好地說

洪老師《我想傾聽你》這本書的主旨,就是通過傾聽來表達愛。

因為傾聽,就是想一心一意了解對方的話語;因為傾聽,就是不想和對方中斷關係;因為傾聽,不想讓對方孤獨存在,而這麼做的目的,就是愛。

首先,愛孩子,傾聽孩子內心的聲音。

很多父母喜歡用「我為你好」的名義去要求孩子做事,但這個「為你好」到底是為誰好呢?

比如,孩子工作沒有預期那麼好,父母就催趕打罵,而沒有聽聽孩子的聲音;孩子哭鬧,父母不準,還威脅再哭就要挨打,而不去問問孩子為什麼在哭,而這樣的做法,更多的是大人自己的情緒問題。

還有些父母不想孩子獨立,以「聽話」或「懂事」來要求孩子孝順自己。

比如,想離開家去大城市打拼的孩子,父母不同意,其實就是忘記了,孩子長大成人,過自己想要的生活,那是他們該有的選擇權利。

愛孩子,又讓孩子做自己,這是父母給孩子最好的愛。

其次,愛伴侶,不要用」災難四騎士」來溝通。

伴侶之間的傾聽和溝通,也是非常重要的。

洪老師在書中說到,如果伴侶之間的溝通出現批評、輕蔑、防衛和沉默「災難四騎士」,代表關係面臨重大考驗。

特別是到了冷戰階段,不僅雙方之間不再傾聽,連吵架這種溝通方式都沒有了,那麼這時的關係極具破壞性。

其實,不僅僅是伴侶之間,親子之間也不能用這樣的語言來溝通,因為太傷人。

這裡,並不是說伴侶之間不可以吵架,吵架可以,因為兩個不同的個體在一起生活,肯定會有些分歧,但吵架的目的是增加彼此之間的了解。

伴侶之間,不要玩猜謎語的遊戲,而是把想說的表達出來,這樣對方才能明確知道怎麼做。愛一個人,就要好好說,好好聽。

再次,愛父母,接受父母的不完美。

洪老師在書中說到,愛不等於喜歡。

這說明,我們愛父母,也可以不喜歡父母的一些做法。比如,我們可以不喜歡媽媽總是幹涉自己,但並不妨礙我們愛媽媽。

更重要的是,成人的我們要認識到,父母不是神,他們也是不完美的,這樣我們會更加理解父母,特別是童年有著痛苦經歷的孩子,長大後認識到父母的「有限性」,就會看到更多父母對自己的好,於是抱怨和不滿會慢慢減少。

最後,愛自己,是讓自己和家人更幸福的關鍵。

如果用兩個字來概括洪老師這本書的核心,那就應該是「關係」。因為傾聽、理解,以及愛都是發生在關係中。

而關係中的關鍵人物就是我們自己。

從這個角度來說,照顧好自己,尊重自己的感覺,才能更好地傾聽他人、理解他人,以及愛他人。

其一,注意力回到自己身上。

我們要把時間用在自己身上,這麼說並非是自私,因為只有自己的情緒對了,孩子、伴侶,以及父母的情緒才會更好。

其二,尊重自己的感受。

當我們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時,就會更加尊重自己的感覺,那麼就不會強迫孩子一定按照自己的方式生活,因為我們學會傾聽自己,自然學會傾聽孩子內心的聲音。

其三,讓自己變得更好。

傾聽的目的,是為了愛,而愛會促進我們成長,讓自己變得更好。

比如,我們通過傾聽,學會用對方需要的方式去愛;學會掌握分寸,讓雙方輕鬆自在;學會通過孩子理解自己和認識自己,等等,這些都是在讓自己變得更好。

總之,洪仲清老師這本《我想傾聽你》可以幫助我們化解人際關係中的種種困擾,並讓我們在關係中更加了解自己、理解他人,以活出彼此真實的自己。

本文完

感謝您的閱讀

相關焦點

  • 我深愛的,深愛的臺灣!因為我與你相遇了!
    請你聽首歌我想我是真的愛著這個太平洋的小島的,很久很久以前,我覺得它一定跟所有的夏天有關,它滿足了我所有對夏天的幻想。儘管初次見面時,沒日沒夜的綿綿細雨是臺灣的模樣。可是每當我的海島下起了雨,我的每個細胞都在感應這一切。最愛下雨時撐著傘的陌生高中少年,我把鏡頭對著他們,他們羞澀的向我笑著招手,全是青春的模樣。也愛夜市裡匆匆擦肩而過的小情侶。
  • 因為愛你,我想成為更好的自己
    「因為你,我想成為更好的自己。」 我想,這就是最美的愛情宣言。 02 因為你,我願意成為一個更好的人。 「因為你,我願意成為一個更好的人,不想成為你的包袱。
  • 側耳傾聽 因為你,我願意成為一個更好的人
    然而,相比於《龍貓》、《風之谷》等作品,《側耳傾聽》顯得少有名氣。小編也是因為一句「因為你,我願意成為一個更好的人」的經典臺詞,而在偶然中發現了這部有關愛情和成長的清新作品。這部電影有很多名字,香港人譯了一個古怪的名字叫《夢幻街少女》,臺灣則譯為《心之谷》和《側耳傾聽》。
  • 側耳傾聽:最好的愛情,不是多少遍「我愛你」,而是我身邊總有你
    導讀:你心目中最完美的愛情是什麼樣子的呢?天澤聖司說「我早就決定,要這樣載著你,翻山越嶺。」,月島雯說「我不要變成你的包袱,我要在背後支持你。」。也許這才是我們最初期待的愛情吧,不是聽你說了多少句「我愛你」,而是我的身邊總有你! 大家好,我是愛看動漫聊動漫的木子,感謝你的支持!
  • 楊紫《女心理師》正式官宣 首次挑戰女心理師
    10日,電視劇《女心理師》正式官宣楊紫飾演賀頓一角。該劇改編自畢淑敏原著小說《女心理師》,由柯汶利執導,班底陣容強大。昨日官方以看圖猜人臉的互動形式官宣,楊紫一眼看出賀頓,並在轉發時曬出自己手繪的抽象化女主臉,表示「樹冠=大腦 鳥類=洞察 松鼠=傾聽
  • 高情商傾聽:不是你在哭,我就得陪著你哭
    她對我說,別人在傾訴的時候,只需要你傾聽,而不需要你說「我懂」。我恍然大悟,原來,這就是秘訣。我問秦紫:「別人向你倒的那些苦水,你是如何釋放自我的?」她無奈地對我開玩笑說:「還能怎麼辦?把苦水倒給你咯。」秦紫跟我抱怨,因為她這個性格,有很多人都喜歡找她傾訴,她又不好意思拒絕。而且每次聽其他人傾訴,會很耗時間。
  • 這樣愛你對不對-全能心理師班第2課隨記
    (執筆者,首期A組學員-蘇葉,周力)「我對你好,希望你也對我好-這樣多好,世界本該如此美好。」
  • 如果你愛我,你就應該明白我心裡在想什麼?
    你有什麼樣的感受?會不會感覺,如果有這樣一個人在你身邊,挺好!很遺憾的告訴你,這一切都只是幻想 幻想 幻想!說到情侶吵架的經典疑問,有句話你們一定不陌生:你如果真的愛我,怎麼會不知道我在想什麼呢?不然你就不是真的愛我!
  • 從你的全世界路過!《全世界誰傾聽你》誰又在終點等你?我聽林宥嘉
    「請往前走,不必回頭,在終點等你的人會是我。」謝謝你們創作了這麼一首好聽的歌。全世界誰傾聽你?這世界有我在傾聽你,好久不見,Yoga,迷幻的林宥嘉。看電影的時候,你的聲音一出,心都醉了,滿是感動呢。沒有你的地方都是他鄉,沒有你的旅行都是流浪。從你的全世界路過,王菲說「你在終點等我」,林宥嘉說「在終點等你的人會是我」,李榮浩說「等著你在我世界路過」。
  • 《側耳傾聽》:因為愛你,我會努力讓自己變得更優秀
    《側耳傾聽》是日本漫畫家柊葵創作的漫畫,香港翻譯為《夢幻街少女》,1995年由吉卜力工作室改編為了電影動畫。影片講述初中生月島雯和天澤聖司為了對方,互相鼓勵扶持,不斷讓自己變得優秀的愛情故事。不少影迷被影片中少男少女們純真美好的愛情故事感動,但我更感興趣是女主人公月島雯追尋自我的過程。
  • 集齊楊紫井柏然的《女心理師》究竟如何?你想知道的全在這裡
    ,看了小說和劇本後非常想拍,因為我覺得人們在這個特殊的時期更加需要此類題材的影視作品向大家傳遞正能量,給觀眾帶來慰藉和希望。從我第一部短篇電影《自由人》開始我就希望通過作品表達社會的一些現象和議題,喜歡拍能引起觀眾們共鳴的話題,從而讓觀眾有一些想法和思考感悟,我就會很心滿意足。那麼《女心理師》恰巧可以通過女主人公的視角和題材的針對性,來表達觀眾們想看和生活中跟現實的元素及故事,我是非常期待這個挑戰的!」
  • 《側耳傾聽》只要有你在,我就會努力
    關注我,每日分享優質成長話題!《側耳傾聽》(日文名:耳をすませば)由近藤喜文導演,本名陽子、高橋一生、小林桂樹等配音的劇情動畫片,於1995年7月15日在日本上映。該片講述了一個發生在1994年的故事,作畫的背景大部分來自東京附近的多摩市中心。
  • 臺灣,我在大洋彼岸遇見你
    我看著窗外和冰藍色天空混為一體的海面,說:「就算一天都在火車上,只要沿著海岸行駛,大概都不會感到厭倦的吧。」  臺灣朋友回過頭來告訴我:「你現在看到的,已經是太平洋了。」  他說,這是臺灣距離太平洋最近的海岸。  我想,這是距離天堂最近的地方。
  • 因為我愛你,所以我怕你
    我喜歡你,喜歡你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你做什麼,我都會無條件地去支持你。愛你又非常怕你!雖然說在愛情中,我們應該要相互扶持,平等互愛,可我覺得自己卻相當的軟弱,因為我愛你,我就要讓著你,哄著你,害怕你!不過我只是針對你而已。身為強者的男人,面對自己心愛的女人難道不應該示弱下嗎?不應該在對你的感情中,傻嘻嘻的怕你嗎?
  • 臺灣心理師周慕姿:情緒勒索者的模樣
    ※文章來源:《情緒勒索》/寶瓶文化出版作者:臺灣心理師周慕姿「我媽是個很偉大的女人,她窮盡一生之力
  • 分手應該「體面」天荒地老「一次就好」除了我「全世界誰傾聽你」
    「我欠你啥子嘛,我啥子都不欠你,你問我真哩咩,真哩」又似正在為感情所困擾的「你我他」在回憶著這段平凡卻不平淡的戀情,任素汐的聲線,太能夠引人共鳴了。就像是碰到喜歡的人,想在一起卻不能夠在一起,想給他幸福,卻只能在背後默默的守護她,最後「從你的全世界路過」
  • 《我可能不會愛你》不能愛你的理由
    幾年前林依晨版的<我可能不會愛你>紅遍大家南北,人人都渴望一個大仁似的男朋友時,我就很想看這部劇。可惜臺劇節奏太慢,太拖沓,看了幾次都看不下去,畢竟我沒有那麼多時間。可是日劇不一樣,一集掐頭去尾只有40分鐘,總共也才16集。
  • 我把你當哥們,你卻想上我?
    在《我可能不會愛你》中,程又青和李大仁歷經十三年終成眷屬,套路都是各自在分分合合後發現最愛的還是彼此。但這部劇在結尾的時候,講了一個片段,兩個人在結婚後因為一件小事吵了起來,倔強的程又青摔門而出,在計程車上拿出手機給李大仁打了一個電話,「好朋友,我和他吵架了,我該怎麼辦?」明明「好朋友」和「他」都是一個人。
  • 當愛傾聽的可凡,遇見愛講書的樊登,守護愛讀書的你
    當愛傾聽的可凡,遇見愛講書的樊登,守護愛讀書的你 2020-12-11 07:4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52赫茲,我愛你》我這麼笨,因為我的聰明,都拿來愛你了
    電影《52赫茲,我愛你》用一種不動聲色的方式觀照人間瑣事,看似並無關聯的片段因為某個契機而得以連綴起來,原本互不相干的人事就這樣被緣分系在一起,生命之結的兩端被輕輕巧巧地纏在腕上。人時已盡,人世很長。愛情這東西太小,小得像朗朗乾坤之下的人間草木,可愛情又很大,漫長歲月中的衣帶漸寬終不悔,只是因為愛。相愛的形式與姿態千千萬萬種,情與貌都是略相似,然而卻各有各的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