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為華談從藝之路: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又懂得爭取的人

2021-01-09 新華網客戶端

耿為華談從藝之路: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又懂得爭取的人

「■ 耿為華,中國人民解放軍火箭兵政治部文工團獨唱演員,國家一級演員、男高音歌唱家。1987年參軍入伍,1991年考入二炮文工團,任獨唱演員。代表作品有《軍歌飛揚》、《綠色軍衣》、《疼愛媽媽》、《同唱兵之歌》、《母親》等。在藝術道路上,他積極探索,把美聲、通俗及戲曲等演唱技法融會貫通,吸收到民歌演唱中,使之得到升華。從他深情的演唱中,人們感受到的是他對綠色軍營的熱愛、對人間真情的傾訴,和對軍旅藝術人生的美好憧憬。」

作者:段敬芳

艱辛求學路:撿剩飯、睡地板,只為實現夢想

耿為華從小就很喜歡音樂,六歲開始學習小提琴,一直到12歲,小提琴的基礎音樂教材、教程,他都學過。耿為華剛參加工作的時候,不斷參加單位的文藝演出,也跟當地的聲樂老師學習唱歌。隨著時間和閱歷的增長,他開始覺得眼前的環境已經不能滿足自己在音樂事業上往更高的層次發展的需求。雖然從小拉小提琴的音樂基礎對耿為華的唱歌非常有幫助,那時候,還沒有接受過正規聲樂教育的他還僅僅是在模仿李雙江、蔣大為老師的歌。憑藉一副好嗓子,耿為華不斷受到周圍人的鼓勵,這讓他更堅定了將唱歌作為畢生追求的事業的信心和決心。
  於是,1985年,耿為華自費來到了上海音樂學院,「我第一次去上海音樂學院只是想去買書,我清楚地記得那天的情景:我碰到了一個學生。他在練聲,我問他哪有賣書的,他說『這裡沒有賣書的,只有老師,你為什麼不去找老師?』」 耿為華回憶說。
  上海音樂學院對於當時的耿為華來說就是音樂的殿堂,「到處都是彈琴的,唱歌的,我仿佛一下子進入到音樂的世界裡,很純粹的那種音樂,我感到自己特別的渺小。」他這樣形容自己走進音樂學院的感覺。
  在耿為華的不斷嘗試下,終於有一位留蘇的聲樂教授答應教他唱歌,雖然教授不要學費,但是在上海的生活開支還是要自己來解決。於是,他在徐州上半個月的班,再到上海學半個月的音樂課。而當時還是工人的耿為華,一個月的工資只有38塊5。在上海學聲樂的日子裡他一直睡在上海音樂學院琴房的地板上,每天早上天不亮就起來,把鋪蓋收拾好,然後打掃琴房,趁著沒有人進來的時候練聲,晚上等所有學生練完琴了才能休息。「那個時候,無論是夏天還是冬天,我沒有脫衣服睡過覺,我餓過,我暈倒過,我被人家不斷地從琴房裡趕出去。為了省錢,我甚至吃過別人的剩飯。」 耿為華這樣形容自己在上海求學的生活經歷。
  就這樣,憑著對音樂的熱愛和執著,耿為華堅持了一年半。

入伍當文藝兵:也曾喪失自信 軍裝要穿一輩子

1987年5月,耿為華被江蘇省連雲港軍分區演出隊錄取,成為了一名文藝兵。連雲港文藝隊不到兩年解散了,耿為華考入南京軍區前線歌舞團。1989年,耿為華到北京參加會演,那是他第一次來到北京,也就是在那時,耿為華意識到,北京才是他最終要發展的地方。
  1990年3月,耿為華再次來到北京,成功考入二炮文工團(現稱火箭軍文工團)。而來到北京對於自己意味著什麼,當時的耿為華並不知道。他在前線歌舞團的時候是合唱演員,而到了二炮文工團成了獨唱演員,從合唱轉到獨唱,對於一個歌唱者來說,難度非常大。用耿為華自己的話來形容,到北京的前五年,他「走了一段彎路」。尤其是1994至1995年,他越來越沒有自信心,一到上臺就緊張,心理壓力非常大,以至於文工團基本上不太安排他來演出。
  為了恢復自己在舞臺上的自信,耿為華利用暑假到海南的夜總會磨練自己。在那個年代,這種行為被稱為「走穴」,但是耿為華「走穴」不是為了錢,而是為了歷練自己。「當時是在海口,我對夜總會老闆說我不要錢,只要能讓我上臺演唱就行。我第一次在夜總會那樣的舞臺上演出,我就感覺到我找回了自己。也許是當你換了另外一個環境,會產生另外一種心態。」
  在當時那個年代,很少有人能夠抵禦那種「走穴」帶來的金錢的誘惑。而當時在海口的商演圈已經小有名氣的耿為華卻從來沒想過「下海」:「我從沒有想過脫軍裝,那是我要穿一輩子的!我對軍人和這身軍裝的喜愛和崇拜是天生的,我有一首作品叫《綠色軍衣》,這首歌融入了我對軍裝的理解、對部隊的理解。每次下部隊慰問,都會讓我加深對部隊的感情。」

首次上春晚:機會留給有準備又懂得爭取的人

1997年,對於耿為華來說,是「夢想成真」的一年,這一年,他第一次登上了央視春晚的舞臺。談起首次上春晚的情景,耿為華依然掩飾不住內心的激動:「大年三十的春晚舞臺是我夢寐以求的!當時真的是又興奮又緊張。」
  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又懂得爭取的人。1996年冬天,耿為華懷著試一試的心情,帶著自己的錄音帶「闖」進了中央電視臺影視之家,他笑著回憶道:「春晚劇組每天晚上12點吃夜宵。我在樓下凍了一個多小時,聽到劇組散會的聲音才敢上去敲門,那一年的春晚導演是袁德旺老師,我在錄音帶上寫下了自己的姓名和單位電話放下就走了。一個禮拜以後的一個中午,我接到了春晚劇組的電話,通知我錄製一首指定歌曲的小樣,之後的三天,通知我被選上了讓我去排練。我當時真的是蒙了!心臟都快跳出來了。」
  從12月下旬開始春晚的排練,這一排就是兩個月,「那時候,我每次都是早早地就去了,享受春晚的舞臺。我怕上不去春晚丟人,沒敢跟戰友和單位說,直到大年三十晚上直播通知我上臺的時候,我心裡的石頭才落了地。那天晚上,我們家的親戚朋友,我們整個團都炸鍋了。」

到最艱苦的地方去:為兵服務是我們的宗旨

2014年召開的文藝工作座談會提出「文藝不能成為市場和金錢的奴隸」,對這句話,耿為華的理解是:「藝術一定是從生活中來,而且要真正地為老百姓的生活服務。」他認為,「在前些年,不管是演藝界還是其他藝術門類,都或多或少地出現了一些金錢至上的問題,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精神就是指引我們重新審視文藝與百姓的關係、文藝與國家的關係。」
  「我在部隊30多年了,不論是在連雲港演出隊、南京軍區前線歌舞團還是二炮文工團,下部隊演出幾乎是我生命的一部分。最初,二炮文工團下部隊的地方,條件都非常艱苦,哪兒沒人,哪就有二炮的兵,哪看不到太陽,哪就有二炮的部隊!作為我們部隊的文藝工作者,為兵服務是我們的宗旨。這幾年,下鄉、下部隊、參加社會性的公益活動等等各種踐行紮根於人民的實際行動,也都在加強。」耿為華說道。

男高音的確「難」 不斷調整才能永葆藝術青春

一直以來,男高音被世界聲樂界稱為「難」高音。男高音為什麼難呢?耿為華解釋道,男高音難就難在發聲方法上,女性的生理條件更有利於唱歌,單就發聲器官來講,男性比女性要難。男性有喉結,演唱時先要掌握穩定喉結的方法。另一方面,男性需要有更好的發聲方法,尤其是男高音,在換聲點的把握以及整個發聲通道的一致性方面,對歌唱者都有更高的要求。
  男高音唱歌是用氣息在唱,而不是僅僅用嗓子。僅僅用嗓子發聲,用肌肉去摩擦,聲帶會疲勞,而這種疲勞是很難恢復的。耿為華進一步解釋說,「人的聲帶就像兩個平行的相互擠壓發聲的小薄片,在正確的發聲方法下,這兩個小薄片是靈動的,越靈動,聲音質量越好。如果單純靠嗓子發聲,聲帶就會長時間受到擠壓,充血、紅腫,最後到出現小結。一旦聲帶上長出小結,就算通過手術治療,對聲音的質量也會有損傷。只有將對聲帶的使用和對氣息的控制結合得恰到好處,聲音才有彈性,這才是有質量的聲音。」
  業內有說「男高音最輝煌的時期是35歲到50歲」,對於如何保持藝術青春,耿為華概括為「不斷學習和調整」。除了正確的歌唱方法,一個好的男高音還要有好的精神狀態、豐富的情感世界以及能夠感染觀眾的情懷。
  耿為華把歌手的狀態形容成「端水」:「端水走路的時候,如果端不平,水就會灑出來。唱歌也是一樣的。唱歌不是放錄音,每次唱不可能是完全一樣的,歌手每次唱歌的感受也都是不一樣的。這就要求唱歌的人在演唱的每時每刻都要調整自己,儘量保持自己唱出來的歌的質量和水平。只不過這個調整可能是很細微的,甚至他自己都體會不到,觀眾也聽不出來,但事實上他就在調整,這是有經驗的歌手的一種本能。而這些調整控制自我、提高歌唱水平的經驗和方法,只能靠不斷學習、領悟才能獲得。」
  「對於成功的藝術工作者而言,只有天賦是不夠的,正確的方法、勤奮、闖勁兒缺一不可,機會是留給有準備又懂得爭取的人的。」耿為華這樣告誡年輕的藝術工作者。

相關焦點

  • 歌唱家耿為華中年離婚落淚:女追男的婚姻,結束時全是心酸
    在一眾軍旅歌手裡面,耿為華是很多人喜愛的男高音歌唱家,他從藝幾十年演唱了上百首好聽的歌曲,深受大家喜愛。其中耳熟能詳的有《疼愛媽媽》和《綠色軍衣》。1997年他正是憑著《綠色軍衣》這首歌一炮而紅,其後多次登上央視春晚的舞臺。那時自己正年少,聽了這首歌后,一度對穿著一身綠色軍裝的兵哥哥有著蠻多的好感。
  • 網友: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
    馬季在建國之前頂多算個票友,當時北京東單有一個曲藝園子,叫啟明茶社,是一個叫做常連安的人辦的,這個茶社裡面,什麼侯寶林,馬三立都在這裡面表演過,當時馬季的家就在東單,沒事他就跑哪去,在裡面蹭著聽,就在裡面學會了不少段的相聲,為自己的相聲之路建立了良好的基礎。
  • 《綠色軍衣》耿為華:曾被一段婚姻傷透了心,至今仍舊快樂單身
    1989年的時候,耿為華跟隨南京軍區歌舞團到北京參加全軍文藝匯演的時候。也受到了二炮文工團的領導賞識,鼓勵他報考二炮文工團。這個單位隸屬國家一流的文藝團體發展空間,自然是要比之前單位的發展空間要大很多的,為此耿為華不敢有絲毫的懈怠。
  • 【特別關注】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 ——走近青年鋼琴演奏家張瀛水
    於是,母親費盡周折找到了鋼琴教育家包世緯和著名鋼琴教育家周銘孫夫婦,真正開啟了瀛水的真正學琴之路。像舞蹈的學習一樣,小瀛水非常珍惜跟包老師學習的機會,每周都風雨無阻地跟著媽媽跨越半個北京城去包老師家上課。  「包老師的學識淵博,她的音樂靈感像春天般的雨露滋潤著我幼小的心靈,激活了我潛在的音樂細胞。包老師和周老師既親切又嚴厲,為我學琴的專業之路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是我永生難忘的。」
  • 耿為華談離婚哽咽:倒追兩年用絕交信打動我的妻子,決絕的要離婚
    2015年4月,一紙協議,耿為華與妻子鄭佳多年的婚姻宣告結束,10歲的女兒歸耿為華撫養。 為了留住這段婚姻,耿為華做過很多次挽留,甚至他的朋友們都看不下去,依然沒有留住妻子離去的腳步。
  • 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 卻也讓那些人感到毫無防備 就像馬奎爾
    當然沒人會講出「感謝這場疫情」這樣的話,但事實是,如果不是新冠肺炎作祟,倘若巡迴錦標賽在3月份的那個清晨沒有忽然被叫停,馬奎爾根本就沒有資格出現在在場,因為丁俊暉不可能在那個時候讓出席位。但停擺讓一切發生了變化,休戰期結束後丁俊暉選擇了放棄返回英國參加這站比賽,馬奎爾則被命運選中,成為了替代者,他自己承認,這個冠軍就像是「撿」來的。
  • 國獎特輯 | 王佳婉: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
    校園的每一寸土地都有留下她勤奮的身影,她就是網球學院的國獎獲得者王佳婉。如果在學生時期提起「優秀」這個詞,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分數高、學習成績好。但是,想要獲得國家獎學金的殊榮,必須是成績與德行品質兼備的人。王佳婉就是這樣一位德才兼備,各方面共同發展的學生。「她很樂於幫助別人,是一個很貼心的人,性格脾氣都很好,別人找她幫忙她從不會拒絕。」王佳婉的同學李奕帆這樣說道。
  • 劉亦菲試鏡《花木蘭》:機會,永遠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
    我覺得劉亦菲能選上這個角色跟她以前的努力是不可分割的,大家都知道她練武術有多麼用功,形體條件也很好,包括這麼多年來她對英語的不放棄和準備。「機會,永遠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01最近大火的綜藝節目《創造營2020》,在主題曲的錄製選拔賽中,林君怡成功奪取了C位。
  • 98年耿為華收到女粉絲11頁情書,2年後娶她為妻,今慘遭拋棄
    1970年,出生於山東淄博的耿為華家裡並不算富裕,父母都是靠天吃飯的農民,後來他隨著父母來到了徐州生活,雖然家庭條件一般,可是耿為華的條件卻不一般。他濃眉大眼又有一副好嗓子,要是唱歌絕對有出息,而耿為華也就是奔著這個方向發展,在高中畢業後他考進南京軍區的文工團,成為一名文藝兵。
  • 機會是留給有能力的人,還是留給需要的人?
    張雨綺給出最終選擇張含韻,理由是:要把這個舞臺交給需要這個機會的人,而不是最有能力的人。這是一個影響到整個集體的個人表現機會,做為團隊領導者兩難:機會是留給有能力的人,還是留給需要的人?職場中往往領導者會選擇留給需要的人。一、 首先需要機會的人並不是能力不強的人,往往是因為職場中沒有表現的機會;張雨綺選擇張含韻,是想讓張含韻多一次表現的機會,是對她能力是一種肯定。
  • 機會只留給有準備的人!
    可能很多人都會有這樣一個問題,王一博是怎麼就突然一夜之間火了呢?這背後其實有很多的故事,今天我就來簡單的和大家聊一聊。我相信很多人一開始認識王一博的時候。都只是知道他是天天兄弟其中的一員,當時他的話很少,只是偶爾會說那麼一兩句,仿佛就像背景板一樣的存在。王一博就這樣在天天向上一連呆了兩三年的時間。
  • 著名歌手耿為華:因婚姻心碎,現在單身
    學習機會難得,周末和節假日,耿為華不回家,他和王教授在鋼琴房練習視唱練耳。經過一年的努力,他的歌唱水平已經達到了好幾級。耿為華隨南京軍區歌舞團赴北京參加軍事文藝演出。二炮文工團團長覺得自己是個整形人才,鼓勵他報考二炮。二炮文工團屬於國內一流的文藝團體,發展空間較大。返回南京後,耿為華將在一天內等待第二次火炮測試。直到他才被允許參加北京測試。
  • 著名歌唱家耿為華:被婚姻傷透了心,至今單身
    學習機會來之不易,雙休日、節假日,耿為華也不回家,一個人在琴房裡練琴,跟著王品素教授練視唱。經過一年苦學,他的演唱水平上了幾個檔次。1989年,耿為華隨南京軍區歌舞團,赴北京參加全軍文藝匯演。二炮文工團的領導覺得他是可塑之才,鼓勵他報考二炮。二炮文工團屬國家一流文藝團體,發展空間更大,耿為華不由熱血沸騰。回到南京後,耿為華一天天等二炮的考試通知。
  • 也談張含韻------機會是留給有能力的人,還是留給需要的人?
    張雨綺給出最終選擇張含韻,理由是:要把這個舞臺交給需要這個機會的人,而不是最有能力的人。 這是一個影響到整個集體的個人表現機會,做為團隊領導者兩難:機會是留給有能力的人,還是留給需要的人?職場中往往領導者會選擇留給需要的人。 一、 首先需要機會的人並不是能力不強的人,往往是因為職場中沒有表現的機會;張雨綺選擇張含韻,是想讓張含韻多一次表現的機會,是對她能力是一種肯定。
  • 打工10年,拒絕富士康,如今身家580億: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
    「打工人,打工魂,打工都是人上人。」近段時間,打工人頻頻登上熱搜。每一位勇敢的打工人,都渴望有一天能登上富豪榜。可當有人還在做黃粱美夢,有人還在躊躇不定時,一位勵志的打工人,已經早早實現了大眾的夢想。她就是王來春。
  • 參賽作品:機會留給有準備的人 文/朱新露 誦/陳子坤
    天空遼闊,體魄雄健的鳥兒方能展翅翱翔;環境惡劣,機智勇鬥的種族,方能至死不滅;人世無常,有準備的人才能抓住機遇。試問那個最後關頭才匆忙裝子彈打獵的獵人,怎麼會成功呢?「十年寒窗無人問,一朝成名天下知」,正是「有準備」的真實寫照。我們常羨慕別人的機遇好,羨慕別人的成功,而卻沒有看到他們榮譽和鮮花背後所遭受的艱辛和落寞。
  • 11頁情書,狂追耿為華2年,鄭佳得手後,為何又不顧挽留離婚?
    "野路子"出生的耿為華太不起眼了,為了追尋更高的音樂領域,也為了不落與人下,耿為華決定自費去深造。學習機會來之不易,耿為華為了能有更多的時間練琴、演唱,就算放假也沒有回家《母親》不止親情,還有長達十三年的恩情關於《母親》這首歌,網上流傳的有兩個版本,閻維文和耿為華的,當年作者車行第一次聽到耿為華試唱時就非常滿意,準備將這首歌交給他,但歌曲的版權費和拍攝MV共需十幾萬,對於當時月薪只有一千多元的耿為華,這無疑是一筆天文數字。
  • 愛生鏈——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機會總留給有準備的人
    做好修行,別錯過每一次機會 有人說,人的一生中有三次重大機會,只要抓住一次,人生就會有質的飛躍。 真正的機會,從來都只青睞於那些時刻做好準備的人。只有做好充足的準備,才能抓住機會,感受美好,機會稍縱即逝,一旦沒有做好準備,只能追悔莫及。 所以,聰明的人,都懂得先準備好自己。我們不是因為看到好的結果才去努力,而是足夠努力了,才有資格得到好的結果。
  • 看新聞聯播,機會是給有準備的人
    一路走來,他表現出了紮實的語言基本功和對內容準確的理解力,因此表達清晰,有明確的語言目的性,加之從容、平和而自然的儀態,使整個節目顯得舒展而大氣,他端莊的形象,大方得體的舉止,尤其是每條新聞後面簡潔到位的評論,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當幸福來敲門》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
    一個人通過自己的努力,可以實現自己的夢想,幸福,會來敲門,只要你做好準備。很多人往往會關注對於夢想的樹立,而往往忽略過程的艱辛。特別是,當面對一個看似無望的現實的時候,有多少人會堅持,而多少人會放棄呢?生活總是在不斷地修正,並且提醒我們,順應大潮的人總是較有可能抵達成功的彼岸。可是,確實是有些人,願意逆流而上。這部影片對我的啟示:學會人生中目標的選擇是非常關鍵的。它決定著一個人的努力是否會有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