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祖」,夏禹時期人,帝顓頊之元孫(顓頊是黃帝軒轅氏的玄孫),因被顓頊封之於彭地(今四川彭縣)故後世稱為彭祖,殷末已七百八十七歲,可以說彭祖是黃帝軒轅氏養生長壽學的真正繼承人。他在夏禹時得到了《黃帝內經》(當時尚未有紙,經文是刻在三千多枚竹籤上的)經過細心鑽研,融會貫通,創出了「閉氣術」,「導引行」和「房中術」,活到將近八百歲,尚無老態。到周穆王時他仍然活著,於是派玉女前往彭地向彭祖求教,彭祖用半年多的時間,將房中術的秘密傳給玉女(註:玉女又稱採女)。玉女回去後寫出《玉女經》交給周穆王,《玉女經》後來在春秋戰國時在上層社會流傳。
「彭祖閉氣術」來源於黃帝軒轅氏所煉的「九九玄功」,是該功的簡化版,它的修煉法比「九九玄功」簡單得多,但功效非凡,其法不講先天,是一種純正的後天修煉之術。修煉「彭祖閉氣術」,能增強人體生物電能量場,以加強穴位對生物電場對體外各種信息的感應能力,從而加強人的自身免疫力。這套功法簡便易學,不需人靜而自動入靜,適應面廣,無論敏感或不敏感的人,練會之後都有功效。
「彭祖閉氣術」的功理主要是把人體肺部的空氣吐淨,使肺部(包括人體整個內臟)形成真空,產生負壓狀態,並通過這種負壓打通肺部的經脈。按《黃帝內經》的理論,肺朝百脈,肺脈一開,則百脈俱開。在人體經脈中,哪兒與玄關相通,則相應的玄關也會被打開。因此,「閉氣術」產生的功效沒有止境,只要堅持不懈地修煉下去,體內被隱藏的先天潛能都將通過能量的負壓破開,一切疾病自然消失。具體修煉方法述之於下:
第一步 調整姿勢
自然盤坐於凳子上,或是蒲團上,開始時以自然盤坐為主,練功半年後腿軟了,改為單盤式,一年後改為雙盤式。全身放鬆,雙手握拳,拇指握於拳內(術語稱之為握固),分別放在左右腿上,心情放鬆,自如、愉悅、開朗。
第二部 調整呼吸
身姿調理好後,閉住嘴(整個練功過程,嘴始終是要閉住的。此功認為,用嘴呼吸會傷及元氣,因此始終用鼻呼吸和調息),先用鼻子自然呼吸8~10次,以求得心平氣和的狀態。
第三部 啟動閉氣
呼吸調整後,開始閉氣。首先用鼻子吸口氣,使肺部氣滿。儘量在空氣新鮮的場所習練(這樣閉氣相對來說,可以延長閉氣時間,促使功效加大)。吸滿氣停頓5秒後,用鼻子再把肺中所存之氣全部吐淨。吐氣時,小腹(即丹田部位)用力外鼓,並意想全身真氣通過小腹的外鼓全部集聚到丹田(肚臍下一寸三分處,不是一個點,而是一片之區)。肺中的氣吐淨了,小腹向外鼓到極限,然後閉氣,不呼也不吸。閉氣開始後,全身放鬆,小腹不再用力,再通過身體放鬆,自然地回到正常狀態。
第四步 自然換氣
定時後,肺部開始憋悶,直到無法再憋時,就要開始為肺部供氧,也就是換氣。由於閉氣時肺部真空,換氣的第一步就是用鼻子深吸一大口氣,然後再用鼻子吐出。換氣的第二步是採用自然呼吸,即經幾次猛然呼吸後,肺部又得到自然供氣狀態,接下來再開始新一輪的「閉氣」,新一輪的閉氣重複前述第三步的閉氣過程即可。
就這樣接著不斷地「閉氣」、「換氣」,根據你自己的耐受能力,可以練半小時,也可以練一小時。
第五步 調整呼吸,收功
在停止閉氣修煉後,依次對身姿、呼吸與意念進行放鬆調整,結合靜功的修煉,可借鑑收腹、提肛和擴元的程序進行收功,結合樁功的修煉,可做出天地人和的動作,並加入相關意念。
彭祖「閉氣術」對於呼吸系統的慢性疾病,諸如哮喘、老年慢性支氣管炎和慢性肺氣腫,其患者習練半年後,症狀就會明顯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