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菲:來一曲《清靜經》,願你常清靜】

2021-02-07 愛與光之旅


《清靜經》是中國傳統文化
儒釋道之道家最重要的經文之一


王菲《清靜經》MV首發,以《清靜經》文本為詞,欒樹量身譜曲。空靈婉轉,以饗樂迷。


仙人葛翁曰:吾得真道,曾誦此經萬遍。此經是天人所習,不傳下士。吾昔受之於東華帝君,東華帝君受之於金闕帝君,金闕帝君受之於西王母。西王母皆口口相傳,不記文字。吾今於世,書而錄之。上士悟之,升為天官;中士修之,南宮列仙;下士得之,在世長年。遊行三界,升入金門。


左玄真人曰:學道之士,持誦此經,即得十天善神,擁護其神。然後玉符保神,金液鍊形。形神俱妙,與道合真。


正一真人曰:人家有此經,悟解之者,災障不幹,眾聖護門。神升上界,朝拜高尊。功滿德就,相感帝君。誦持不退,身騰紫雲。



老君曰:

大道無形,生育天地;

大道無情,運行日月;

大道無名,長養萬物;

吾不知其名,強名曰道。

夫道者,有清有濁,有動有靜;

天清地濁,天動地靜。

男清女濁,男動女靜。

降本流末,而生萬物。

清者濁之源,動者靜之基。

人能常清靜,天地悉皆歸。


夫人神好清,而心擾之;

人心好靜,而欲牽之。

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靜,

澄其心,而神自清。

自然六欲不生,三毒消滅。

所以不能者,為心未澄,欲未遣也。

能遣之者,內觀其心,心無其心;

外觀其形,形無其形;

遠觀其物,物無其物。

三者既悟,唯見於空;

觀空亦空,空無所空;

所空既無,無無亦無;

無無既無,湛然常寂;

寂無所寂,欲豈能生?

欲既不生,即是真靜。

真常應物,真常得性;

常應常靜,常清靜矣。

如此清靜,漸入真道;

既入真道,名為得道;

雖名得道,實無所得;

為化眾生,名為得道;

能悟之者,可傳聖道。


老君曰:

上士無爭,下士好爭;

上德不德,下德執德。

執著之者,不明道德。

眾生所以不得真道者,為有妄心。

既有妄心,即驚其神;

既驚其神,即著萬物;

既著萬物,即生貪求;

既生貪求,即是煩惱;

煩惱妄想,憂苦身心;

便遭濁辱,流浪生死;

常沉苦海,永失真道。

真常之道,悟者自得;

得悟道者,常清靜矣。




一說到道家,你可能會感覺有「玄幻」的色彩,其實不然也,道家很多經典都是教我們如何做人的。這段經文的攝受力非常強,搭配王菲空靈優美的聲線,相信你只要跟著通讀一遍,同樣會有一種心智被洗過的感覺。


《清靜經》作為道家的經典之一,全文五百八十多字,卻道出了「清靜」二字的真諦。


全文大體分為兩大部分:第一部分是針對個人而言,第二部分是針對天下你我他她而言。其核心思想是告訴我們,人最最重要的就是「常清靜」的心態。


. . .



-  END  -


心理諮詢和身心靈個案的最重要的目的,是了解自己,認清自己,看到自己,接納自己。同時看到當下的問題的背後的深層原因,去釋放那些被壓抑的能量,去轉化那些糾結的情緒和想法,去自我成長,去轉變,去活出自己!


(個案預約請聯繫文末微信號)

備註&免責聲明:本號發布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為探索內外在世界,不代表全部真相。讀者的認知和體會仍需要自我體驗和探索,請理性對待。一切都在發展進步和提升當中,願讀者內在祥和清明,外在喜樂自在!願你我每日均有更高領悟與成長。本號發布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源自網絡的部分,其版權歸原作者及網站所有,有疑問敬請告訴我們,定將妥善處理。


🌈

你的認知造就了你的世界,

接納未知,超越已知,

你將打開更多未知的大門,

祝你活在實相中。

愛與光之旅中心歡迎您


點擊推薦 | 文章閱讀



身心靈個案及私教課程諮詢

請聯繫如下


如果一個人對內在成長、精神發展,靈魂進化是認真的,就必須知道自己是誰。

你是否願意更加清晰的看到自己,認知自己,去了解自己此刻面臨的問題是來自哪裡?自己最深的心靈創傷是什麼、怎樣造成的?生命的體驗裡我們該如何處理從深層潛意識浮現到我們生活中的隱藏的情緒?如何面對我們所選擇的人生功課、去看到背後的真相?來吧,掀起面紗讓這一切顯現,這是我們自我了悟及淨化提升的最佳途徑。


請加微信號:guang00716,

添加時請備註「潛意識個案預約」

或「全息1對1定製私教課諮詢」

或「聆聽微課」

說「YES」。


愛與光之旅中心歡迎您


免責聲明:本號發布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源自網絡的部分,其版權歸原作者及網站所有,有疑問敬請告訴我們,定將妥善處理。


謝謝品讀  第1693期  愛與光之旅專刊

★這是探索內在旅程的最殊勝的微信公眾號

感恩生命!分享即是祝福!

·探索內在旅程·超越痛苦之身·尊重自由意志

·求證宇宙之道·滋養內在力量·共享生命之美

掃碼關注我們

一起踏上向內探索的旅程





相關焦點

  • 《清靜經》全文,王菲獻唱!
    真常應物,真常得性;常應常靜,常清靜矣。所以不能者,為心未澄,欲未遣也。能遣之者,內觀其心,心無其心;外觀其形,形無其形;遠觀其物,物無其物。三者既悟,唯見於空;觀空亦空,空無所空;所空既無,無無亦無;無無既無,湛然常寂;寂無所寂,欲豈能生?欲既不生,即是真靜。真常應物,真常得性;常應常靜,常清靜矣。如此清靜,漸入真道;既入真道,名為得道,雖名得道,實無所得;為化眾生,名為得道;能悟之者,可傳聖道。
  • 《清靜經》道教音樂MV
    王菲新曲《清靜經》MV首發,以《清靜經》文本為詞,欒樹量身譜曲。空靈婉轉,以饗樂迷。《清靜經》是道教最重要的經文之一,頌持《清靜經》,消災,解厄,開悟,四季平安。道教稱老君西遊龜臺之時,為西王母說常清靜經。後經仙人轉傳,為葛玄所得,筆錄而傳之於世。即葛玄曰:「吾昔受之於東華帝君,東華帝君受之於金闕帝君,金闕帝君受之於西王母。西王母皆口口相傳,不記文字,吾今於世書而錄之。」因而《清靜經》被認為是三國時葛玄依託之作。確否,待考。《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僅五百九十一字。
  • 《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
    《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又名《清靜經》或《常清靜經》,由西王母傳金闕帝君,金闕帝君傳東華帝君,東華帝君傳葛仙翁,葛仙翁筆錄而傳世。
  • 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注(無名氏)
    常誦《太上老君清靜經》,今為天官。酆都之獄,罪者各降一等,此陽間顯報之事,可延一紀之壽。令使者送歸。德玄拜王,王乃謝拜,令使送德玄至一寶殿。忽然而醒,德玄乃蘇。開目起來,見家春圍榻泣之。家眷曰:你今死三日。德玄云:有此聖事。遂拾其家,緣入景靈觀出家作道士,唯修清淨之教。後十二年,有紫雲從空而來。見碧衣童子引仙鶴一雙,降於庭前,而謂德玄曰:請上鶴背,跨而去。遂德玄躍鶴背上,冉冉而升天。
  • ​《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注音和註解
    「常」,恆常。「清」為元,「靜」為炁,「經」為法。我們學到修仙,都是憑藉經戒而成聖成真,沒有不憑藉經典而成為聖人的,也沒有不憑藉元炁而成道的。《清靜經》是四品經的首篇,在道教中佔有重要的位置,在玄門弟子日常課誦修習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是一部非常重要的上乘經典。
  • 《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注音及白話文解釋(一)
    《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1)簡稱《清靜經》,僅三百九十一字。是一部言簡義豐、博大精深極為重要的道家經典,是道教煉養術重要資料之一。《清靜經》正文起首一句就是「大道無形」而定了全經格調。注釋(1)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全稱《太上老君說常清靜妙經》,或《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真經》,又稱《太上混元上德皇帝說常清靜經》,簡稱《清靜經》、《常清靜經》。作者不詳。
  • 大道無形《清靜經》
    分享第三屆國際道教論壇《清靜經》唱頌:敬善媛 古琴:趙曉霞《清靜經》全文:老君曰:大道無形,生育天地;大道無情,運行日月;大道無名,長養萬物;吾不知其名,強名曰道。夫道者:有清有濁,有動有靜;天清地濁,天動地靜。男清女濁,男動女靜。降本流末,而生萬物。
  • 《清靜經》原文及釋義
    《清靜經》全稱《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原文】老君曰
  • 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 (全真/正一)諷誦版
    清靜經,全稱《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一卷;成書前皆為口口相傳,不記文字,直至東漢年間,葛玄
  • 《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注音+註解
    不會因為你的長相是否漂亮,是不是能幹,有沒有錢財,不會因為你個人所缺所需而有其它特殊對待,天道至公,他對任何一個人,任何一個眾生,有形眾生和無形眾生都是一樣的,不因為你的想當然而改變。所以,不管你如何,日月都東升西轉,就是因為這種至公和沒有分別。大道無名:有兩個含義,一個指你所看到的事物的表象,另外一個則是名利。
  • 道教經典 | 《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注音和註解
    「常」,恆常。「清」為元,「靜」為炁,「經」為法。我們學到修仙,都是憑藉經戒而成聖成真,沒有不憑藉經典而成為聖人的,也沒有不憑藉元炁而成道的。《清靜經》是四品經的首篇,在道教中佔有重要的位置,在玄門弟子日常課誦修習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是一部非常重要的上乘經典。
  • 走近道教:《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全文注音註解
    《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簡稱《清靜經》,僅三百九十一字。是一部言簡義豐、博大精深極為重要的道家經典,是道教煉養術重要資料之一。《清靜經》正文起首一句就是「大道無形」而定了全經格調。經文不講有為的修養方法,而是要人從心地下手,以「清靜」法門去澄心遣欲,去參悟大道。經中以發揮「清靜」兩字為主,簡明地敘述了道家修心養性的基本原則。
  • 《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注音和註解
    「常」,恆常。「清」為元,「靜」為炁,「經」為法。我們學到修仙,都有憑藉經戒而成聖成真,上聖高振沒有不憑藉經典而成為聖人的,也沒有不憑藉元炁而成道的。《清靜經》是四品經的首篇,在道教中佔有重要的位置,在玄門弟子日常課誦修習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是一部非常重要的上乘經典。
  • 太上清靜經
    《清靜經》全稱《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乃太上老君西遊龜臺之時,為西王母演說。此經言簡而意深,文短而理奧,乃玄門之妙典,大道之密旨。清者濁之源,動者靜之基;人能常清靜,天地悉皆歸。夫,人神好清,而心擾之;人心好靜,而欲牽之。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靜;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六欲不生,三毒消滅。所以不能者,為心未澄,欲未遣也,能遣之者:內觀其心,心無其心;外觀其形,形無其形;遠觀其物,物無其物;三者既無,唯見於空。觀空亦空,空無所空;所空既無,無無亦無;無無既無,湛然常寂。寂無所寂,欲豈能生;欲既不生,即是真靜。
  • 南山隱修人(三十二)張至順道長解讀《清靜經》(上)
    一個是傳道家按摩術 南山隱修人(二十九) 爐中丹,二是他用道家思想琢磨出來的藥方七枝靈 南山隱修人(三十一)七枝靈,三是記錄他解讀《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裡面水精子註解,傳出去。師父說計劃用兩天時間來解讀,能講多少就講多少,從「生死品 第二十三」講起。
  • 致敬經典 ▎《清靜經》全文注音註解
    所以《清靜經》,是教人遣欲入靜的修煉要領,是道門日常諷誦 修持的重要功課之一。道教徒認為:「常清靜設教,導俗輔正,扶宗務化,民以歸根, 使含真而抱一,體洽玄元,煉神合道,羽化飛仙,不為乖謬……乃至千真萬聖鹹不出於 此矣。」②《清靜經》有杜光庭、王道淵、侯善淵、王元暉、白玉蟾、無名氏、李道純 以及默然子等多種注本,均收入《正統道藏》。
  • 對《清靜經》的一些解讀
    清靜經,全稱為《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太上老君就是我們說的老子,也是道教的祖師爺。這篇文章基於《道德經》的基礎之上,用裡面的思維方式,給我們講解了人處於混亂狀態下,用什麼樣的方法能夠讓頭腦清醒。這裡面主要講解了「清」和「靜」,這兩個看似簡單的字,要想真正修煉出來,所要花費的功夫也是很多的。
  • 太上老君清靜經原文
    ◁ 分享 ・是一種快樂 ▷  《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老君曰:大道無形,生育天地;大道無情,運行日月;大道無名
  • 老子《清靜經》(中英文對照)
  • 《太上常清靜經》:注釋 天地人合一
    心若太虛,內外貞白,皆因三屍消滅,除假留真,乃為清靜之道矣。前明修真至神,六欲三毒自然消滅。此明迷惑未斷,而心有所染著,故未能窮於妙用。(太上常清靜經)註解。所以不能者,為心未澄、欲未遣也。此四句明真性之道,隨機應物,無所不應,自然清靜。真常應物,真者,體無增減,謂之真。常者,法也。常能法則,謂之真常之法也。法則真常,應物隨機,而化導眾生,無所不應於物,道之物也。常者,道之法也。應者,道之用也。法用無有,皆為常道,常道之中,自有真應之道。故云真常應物,道之妙用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