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老君清靜經原文

2021-02-18 傳統實戰武術

◁ 分享 ・是一種快樂 ▷  

《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

老君曰:大道無形,生育天地;大道無情,運行日月;大道無名,長養萬物;吾不知其名,強名曰道。夫道者:有清有濁,有動有靜;天清地濁,天動地靜。男清女濁,男動女靜。降本流末,而生萬物。清者濁之源,動者靜之基。人能常清靜,天地悉皆歸。

夫人神好清,而心擾之;人心好靜,而欲牽之。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靜,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六欲不生,三毒消滅。所以不能者,為心未澄,欲未遣也。能遣之者,內觀其心,心無其心;外觀其形,形無其形;遠觀其物,物無其物。三者既悟,唯見於空;觀空亦空,空無所空;所空既無,無無亦無;無無既無,湛然常寂;寂無所寂,欲豈能生?欲既不生,即是真靜。真常應物,真常得性;常應常靜,常清靜矣。如此清靜,漸入真道;既入真道,名為得道,雖名得道,實無所得;為化眾生,名為得道;能悟之者,可傳聖道。

太上老君曰:上士無爭,下士好爭;上德不德,下德執德。執著之者,不明道德。眾生所以不得真道者,為有妄心。既有妄心,即驚其神;既驚其神,即著萬物;既著萬物,即生貪求;既生貪求,即是煩惱;煩惱妄想,憂苦身心;便遭濁辱,流浪生死,常沉苦海,永失真道。真常之道,悟者自得,得悟道者,常清靜矣。

仙人葛玄仙翁曰:吾得此道,曾誦此經萬遍。此經乃是天人所習,不傳下士。吾昔受之於東華帝君,東華帝君受之於金闕帝君,金闕帝君受之於西王母。西王一線乃口口相傳,不記文字。吾今於世,書而錄之。上士悟之,升為天官;中士修之,南宮列仙;下士得之,在世長年。遊行三界,升入金門。

左玄真人曰:學道之士,持誦此經者,即得十天善神,擁護其人。然後玉符保神,金液鍊形。形神俱妙,與道合真。

正一真人曰:人家有此經,悟解之者,災障不幹,眾聖護門。神升上界,朝拜至尊。功滿德就,相感帝君。誦持不退,身騰紫雲。

相關焦點

  • 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注(王元暉)
    經名: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注。南宋道士白玉蟾分章正誤,元終南山道士王元暉注。據徒記稱,書成於皇慶元年(1312)。書前有序記及圖象數篇(原誤題《清靜經注》)。正文一卷。底本出處:《正統道藏》洞神部玉訣類。
  • 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注(無名氏)
    經名: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注。原題無名氏注,約出於宋代。一卷。底本出處:《正統道藏》洞神部玉訣類。參校本:杜光庭等注本。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注無名氏注老君曰:大道無形,生育天地;大道無情,運行日月;大道無名,長養萬物。
  • 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 (全真/正一)諷誦版
    清靜經,全稱《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一卷;成書前皆為口口相傳,不記文字,直至東漢年間,葛玄
  • 走近道教:《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全文注音註解
    《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簡稱《清靜經》,僅三百九十一字。是一部言簡義豐、博大精深極為重要的道家經典,是道教煉養術重要資料之一。《清靜經》正文起首一句就是「大道無形」而定了全經格調。經文不講有為的修養方法,而是要人從心地下手,以「清靜」法門去澄心遣欲,去參悟大道。經中以發揮「清靜」兩字為主,簡明地敘述了道家修心養性的基本原則。
  • 太上清靜經
    《清靜經》全稱《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乃太上老君西遊龜臺之時,為西王母演說。此經言簡而意深,文短而理奧,乃玄門之妙典,大道之密旨。清者濁之源,動者靜之基;人能常清靜,天地悉皆歸。夫,人神好清,而心擾之;人心好靜,而欲牽之。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靜;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六欲不生,三毒消滅。所以不能者,為心未澄,欲未遣也,能遣之者:內觀其心,心無其心;外觀其形,形無其形;遠觀其物,物無其物;三者既無,唯見於空。觀空亦空,空無所空;所空既無,無無亦無;無無既無,湛然常寂。寂無所寂,欲豈能生;欲既不生,即是真靜。
  • 道教經文典籍,《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全文及簡介
    原文:大道無形,生育天地;大道無情,運行日月;大道無名,長養萬物;吾不知其名強名曰道。夫道者:有清有濁,有動有靜;天清地濁,天動地靜;男清女濁,男動女靜;降本流末,而生萬物。清者濁之源,動者靜之基;人能常清靜,天地悉皆歸。夫人神好清,而心擾之;人心好靜,而欲牽之。
  • 《太上老君內觀經》原文及譯文
    《太上老君內觀經》又稱《內觀經》。陶弘景曾引此經,乃是道教的經典著作之一。繼承發展道家祖師列子的養生思想,義理通明,文字優美通暢,韻古義幽,言簡意深。內視作為養生方法,在先秦被道家發展的很豐富,《列子》就說:「務外遊者不知務內觀,外遊者求備於物,內觀者取足於身。」《幹金要方》也云:「常當習黃帝內視法,存想思念,令見五臟如懸磬。
  • 《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
    《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又名《清靜經》或《常清靜經》,由西王母傳金闕帝君,金闕帝君傳東華帝君,東華帝君傳葛仙翁,葛仙翁筆錄而傳世。
  • 《清靜經》原文及釋義
    《清靜經》全稱《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原文】老君曰
  • 《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注音及白話文解釋(一)
    《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1)簡稱《清靜經》,僅三百九十一字。是一部言簡義豐、博大精深極為重要的道家經典,是道教煉養術重要資料之一。《清靜經》正文起首一句就是「大道無形」而定了全經格調。經文不講有為的修養方法,而是要人從心地下手,以「清靜」法門去澄心遣欲,去參悟大道。經中以發揮「清靜」兩字為主,簡明地敘述了道家修心養性的基本原則。經文大旨,主要是根據老子「清靜無為」的理論推演而來,在道經之中不失為純正之品。此經篇幅雖短,卻是一篇博大精深、邏輯性驚人的經文,每一句話可以解釋成上千字的思維過程。涵蓋了宇宙人生的全部真相,讓人真正意義上地明白真理並獲得解脫。
  • 紫宸道:《太上老君內觀經》,一念悟天道解千愁!
    《太上老君內觀經》簡稱《內觀經》又稱《內視經》,撰人不詳。約出於魏晉朝。陶弘景曾引過此經,是道教的經典著作之一。《太上老君內觀經》繼承發展戰國道家祖師列子的養生思想,義理通明,文字優美通暢,韻古義幽,言簡意深。若以傳統經典來修持,對精神靈性修持上的提升,將會有所極大收穫。若當古文來細細欣賞品讀,可謂中華文字組合上的極致美感體現。
  • 太上老君合一修持法----激發各種特異功能!
    天道無私,天道無欲,天道無為,天道清靜,天道自然。從理論上講,實現天人合一,人神一體,很容易做到,只要清靜無為,心存善念,具有無尚的胸懷,順應自然,就達到與天道合一,與太上老君合一了。3、讀誦《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老君曰:大道無形,生育天地;大道無情,運行日月;大道無名,長養萬物。吾不知其名,強名曰道:夫道者,有清有濁,有動有靜。天清地濁,天動地靜。男清女濁,男動女靜。降本流末,而生萬物。清者濁之源,動者靜之基。人能常清靜,天地悉皆歸。夫人神好清,而心擾之;人心好靜,而欲牽之。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靜,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六欲不生,三毒消滅。
  • 太上老君原來是三界之主,為什麼會落在玉帝手上?
    我覺得這個問題有點本末倒置,太上老君在《西遊記》裡看上去是一個慈祥和藹的白鬍子老頭,但實際上他才是真正的西遊世界最強者。這裡的最強包括道行、法力、修為以及地位等等。太上老君是開天闢地者,也就是在他之前一片混沌哪有什麼天地萬物、滿天諸神。
  • 《道德經》原文
    《道德經》之四章 原文:道衝而用之,或不盈。淵兮,似萬物之宗。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湛兮。似若存,吾不知誰之子,象帝之先。《道德經》之五章 原文: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天地之間,其猶橐龠乎:虛而不屈,動而愈出。多言數窮,不如守中。《道德經》之六章 原文:穀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綿綿若存,用之不勤。
  • 《太上常清靜經》:注釋 天地人合一
    微信掃一掃    添加公眾號博大胸懷無限情懷心若敞開萬法自來太上常清靜經老君曰故引《內觀經》之言,心者,火也,南方太陽之精,主於火也。上應熒惑,下應心也。心為絳官者,神也,妙用不測,變化無定,神明依泊,三葉如蓮花。又雲,制之則正,放之則狂,清靜則生,濁躁則亡。明照八表,暗迷一方。故使學人可以觀之者,心處於形內,不以形觀心。既使形觀,則為二義。形者舍也,心者主也,舍不能觀主,故不可觀也。可使神觀心。神者炁之子,炁者神之母。但心意引炁,存神而觀之,自然感應。何以知之?
  • 太上老君與菩提祖師
    太上老君和菩提祖師,其實各有任務。顯然不會,所以菩提祖師聽他這麼一說,馬上放棄教授他神通的想法,而只是讓他與其他師兄弟磨合,「與眾師兄學言語禮貌,講經論道,習字焚香,每日如此。閒時即掃地鋤園,養花修樹,尋柴燃火,挑水運漿。」就這樣過了7年後,菩提祖師才開始教授孫悟空各種神通,又過了三年,大鬧天宮的時機成熟,菩提祖師趕緊趕走孫悟空,就這樣開啟猴子傳奇的一生。
  • 入靜之門,求道之階|《太上老君內觀經》淺釋
    太上老君:太上老君是道教最高神明「三清」尊神之一,老子是太上道祖的第十八世化身,因其在春秋戰國時期傳下經典《道德經》,故又稱老君為道德天尊。《長生詮經》引《衝虛經》:「務外遊不如務內觀,外遊者求備於物;內觀者取足於身」;又,《洞玄靈寶定觀經》:「慧心內照名曰內觀」。《定觀經》與《內觀經》在理論上近乎表裡關係,可相互對參。
  • 太上老君是鴻鈞老祖的師傅?傳說中的太上老君有四個!
    隨著道教的發展,民間的道教有了不同的組織和門派,各個門派各自完善著道教神仙體系,有尊崇太上老君,也有貶低太上老君,逐漸發展成了現在的三清,即玉清元始天尊、上清靈寶天尊、太清道德天尊。太清道德天尊就是太上老君,在三清中,太上老君排在末位,這不符合民間信仰,於是就有了老子一炁化三清,一尊神變成了三尊神。體現了太上老君的地位。
  • 恭祝道祖太上老君降聖之辰!大道顯化,隨方設教,歷劫度人!
    在道教宮觀「三清殿」中,供奉玉清元始天尊、上清靈寶天尊、太清道德天尊,其中太上老君的神像常作一白須白髮老翁,手執羽扇,居元始天尊右側,居住大羅天上太清仙境。道經記載,道祖老君上處玉京,為神王之宗;下在紫微,為飛仙之主。是道教最高尊神三清天尊之一,道祖常常分身降世,傳教度人,弘揚道法。
  • ​《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注音和註解
    學術界認為,老子為太上老君,首先,這是學術界的一個說法,我們自己的確切說法,首先,稱呼上,我們不能稱呼為老子,而應尊稱為太上道祖,我們都是太上弟子,是有信仰的,我們自己首先應該有一個起碼的尊敬心和恭敬心,當我們提到太上道祖是,我們應規矩的一稽首。第二,我們說,我們道教最高的三清尊神,太上道祖是唯一歷世應化,分身下降教化世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