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劍之精,上徹於大耳

2021-01-15 安宿溪之糯蜜

「君不見昆吾鐵冶飛炎煙,紅光紫氣俱赫然。良工鍛鍊凡幾年, 鑄得寶劍名龍泉。龍泉顏色如霜雪, 良工諮嗟嘆奇絕。琉璃玉匣吐蓮花, 錯鏤金環映明月。正逢天下無風塵, 幸得周防君子身。精光黯黯青蛇色, 文章片片綠龜鱗。非直結交遊俠子, 亦曾親近英雄人。何言中路遭棄捐, 零落飄淪古獄邊。雖復沉埋無所用, 猶能夜夜氣沖天。」這首詩是唐代詩人郭震寫的《古劍篇》,其主要是以劍喻人,其中「良工鍛鍊凡幾年, 鑄得寶劍名龍泉。龍泉顏色如霜雪, 良工諮嗟嘆奇絕。」是對龍泉古劍的讚美,可見龍泉古劍的歷史悠久以及受喜愛程度之深。

相傳在春秋末期,越國鑄劍大師歐冶子云遊江南各省,當他到達浙江龍泉時,發現秦溪山下,有一泓湖水,甘寒清洌,湖邊有七口井,恰似天空北鬥星座:用湖水淬劍,能增強劍的剛度,正是鑄劍的好地方。歐冶子就在湖邊支起爐灶,用附近山中鐵英鑄成"龍淵"、"泰阿"、"工布"三把寶劍獻給了楚王,受到重賞,"龍淵"寶劍也從此出名了。後人為表示紀念在井旁修了歐冶子將軍廟,並將鑄劍地改名為"龍淵",這裡所產寶劍也都刻上龍鳳和七星標誌。

由此傳下技藝。後來廟宇舊跡猶在,七井尚餘一井。唐朝時,龍淵劍名聲大震。後因避唐高祖李淵諱,以"泉"代"淵","龍淵"改稱"龍泉",即今浙江龍泉。後來人們又將秦溪山湖改名為劍池湖,並在山北麓建立歐冶子廟,還編造了不少關於龍泉寶劍的故事。我國唐代偉大詩人李白在他的《在水軍宴贈幕府諸侍御》一詩中曾寫了"寧知草間人,腰下有龍泉"的詩句。在這裡,龍泉成了"寶劍"的代稱。

龍泉一地蘊藏有礦石"鐵英",磨劍的"亮石"和做劍鞘的花櫚木,秦溪山泉可以淬劍,茂密的森林能夠提供充足的木炭燃料。一把龍泉寶劍從原料到成品要經過煉、鍛、鏟、銼、刻花、嵌銅、冷鍛、淬火、磨光等28道工序。龍泉寶劍的鍛造過程大體如下:

1、 捶打:將鐵塊在火爐中加熱到燒紅,反覆鍛打成胚形狀。

2、 刨銼:用鋼刀削銼,使劍身厚度適中,劍脊與劍刃之間呈一定坡度,劍脊需居劍身正中,並成一條直線。

3、 磨光:將已銼的劍置於厝石上磨光。用金剛紗布裹鐵齒均勻摩擦。磨光之工倍於捶打於刨銼。

4、 鑲嵌:磨光以後,在劍身上用鋼針雕刻圖案、劍名、店名以及定製者囑題之字,嵌上赤銅。經加熱熔融,使劍身上呈現金色,產生色彩對比,具有靈光感。劍工們雕刻圖案,一不用彩筆,二不照圖樣,只用一把鋼鑿在寬不盈寸的劍身上刻鑿,刻好後澆上銅水,經剷平加磨,飛龍圖案,生動自然,永不消失。七星如北鬥行天,光耀奪目,極具藝術構思。

5、 淬火:淬火方式也很獨特,研磨十分講究,運用傳統淬火方式,強鍛後,使用淬火劑作柔化處理,使劍身剛柔並予。

6、 鋼磨:將已具有彈性之劍,再用鋼塊磨礪,龍泉一地有亮石,劍經過亮石磨後,不用鍍鎳劍身青光照人。

龍泉寶劍,既是精美的手工藝品,又是運動器械,蜚聲國內外。東南亞國家的華僑、華人,喜愛把它掛在室內或床頭,既為避邪,又是裝飾。但是,隨著科學的發展,社會的進步,鍛劍工藝也已現代化,這對傳統技藝造成了巨大衝擊,追求產銷經濟效益的企業經營策略影響了劍的質量,鍛劍之地的環境也受到破壞。就這幾個問題就足以導致龍泉寶劍鍛制技藝處於瀕危狀態,所以需要去珍惜和保護它。

2001年10月龍泉寶劍被浙江省經貿委認定公告為受保護的"浙江省首批傳統工藝品種"之一;2005年龍泉寶劍被浙江省人民政府列為浙江省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2006年,龍泉寶劍傳統鍛造技藝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7年6月,經國家文化部確定,浙江省龍泉市沈廣隆劍鋪的第四代傳人沈新培為該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並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226名代表性傳承人名單。

如今,龍泉寶劍也不僅是健身武術器械、影視舞臺道具,而且還被國家領導人當作國禮贈送,為海內外許多名人和寶劍愛好者所收藏珍視。

相關焦點

  • 【塔羅牌意】寶劍牌組--寶劍國王 King of Swords
    灰色石版王座在空曠的大地土墩上,座椅沒有扶手,卻有著高高的椅背,上面刻著白色蝴蝶的標記。背景可以見到遠方的樹木,以及遼闊天空中的雲朵和飛鳥。寶劍國王正襟危坐在王坐上,他的表情肅穆凝重,目光深邃而正氣凜然。他身姿朝向正前方,右手高舉起一柄長的寶劍,而眼神似乎透過寶劍望去。他的的面容輪廓嶙峋,給人嚴厲深沈的感覺。
  • 道樞之機在目耳口
    出入有時,混而為一外通耳、目、口、鼻,陰中也;三要者,神氣與精相合,玄牝玉戶,上通於天,下通於地,中通三皇之祖氣,乃三要之道也。動靜耳、目、口、鼻也,目觀則心動,耳聽則神移,口談則氣散,鼻馥則精髓化為陰濁之水。若故令靜而不動,則心中二竅左曰玄,右曰牝,下入氣海,上通泥丸,此真無相通,故使神氣動機,玉戶自閉。
  • 「中國龍泉青瓷之都」「 中國龍泉寶劍之鄉」特色區域通過專家複評
    龍泉新聞網訊(見習記者 季丹)日前,世界手工藝理事會執行主席、中國工藝美術協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王山一行來我市,對「中國龍泉青瓷之都」、「中國龍泉寶劍之鄉」特色區域進行複評工作。副市長馬斌參加匯報會。
  • 鋼鐵上的藝術,帶你領略龍泉寶劍之美
    點擊了解『 天子九龍劍 』自2006年5月20日,龍泉寶劍鍛制技藝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開始,便再次逐漸活躍在世界舞臺上,龍泉寶劍的美也隨即傳播到了各個角落。據北宋科學家沈括的《夢溪筆談》記載,錢塘人有一寶劍,十枚大鐵釘陷於柱中,揮劍即斷,還可將劍彎曲如鉤,一放手則復直如弦,這不是平常的鐵製造的。自古以來,被稱為寶劍名刃的必具備鋒利和彈性兩大特徵,它們很難兼得,唯用料得當技藝高超者,方可兼而得之。
  • 《新聞聯播》33歲新主持嚴於信,琴棋書畫樣樣精,戴鑽戒名草有主
    #央視新聞聯播迎新主播#《新聞聯播》33歲新主持嚴於信顏值爆表,琴棋書畫樣樣精,戴鑽戒名草有主——引言。【本文主筆:小侯】央視《新聞聯播》2020年的迎新季真是太長了。繼新主播潘濤、寶曉峰之後,9月23日晚,《新聞聯播》迎來首位80後主播嚴於信。
  • 彭華|寶劍與中國文化
    從歷史上看,吳、越、楚三國之所以能夠成為春秋戰國時期的產劍名地,與這一歷史背景不無聯繫。《考工記·敘》說:「鄭之刀,宋之斤,魯之削,吳粵(越)之劍,遷乎其地,而弗能為良,地氣然也。」魏文帝曹丕(187-226)歌辭云:「越民鑄寶劍,出匣吐寒芒。服之御左右,除兇致福祥。」(《北堂書鈔》卷一二二引)而在吳、越、楚地出土的寶劍,不但數量眾多,而且製作精良。
  • 一劍功成千古名,古代四大鑄劍師,合鑄三把絕世寶劍!
    從西周開始就已經出現劍,此後劍不斷地被改造,鑄造,出現了許許多多的寶劍還有那些寶劍的主人。人們會把眼光聚焦在寶劍上或劍的主人身上,而劍的背後那些鑄劍師們卻被人遺忘。說到鑄劍師,古代有四位著名的鑄劍師大師,他們鑄造了很多神兵利器,但留下了三把絕世寶劍,至今流傳。
  • 屹立於國際鴿壇上的東方雄獅
    ,而爾後這一個C.R.P.A.的金字招牌,就不只是在國際鴿壇上極度的享有盛名而已,而且還屹立不搖於國際鴿壇上超過半個世紀之久,歷經了超過半個世紀的歷練,這一頭屹立於東半球的東方雄獅-中華民國賽鴿協會,如今不只是更加的茁壯,就是在國際鴿壇上所受到的推崇與尊敬更是與日俱增。
  • 世界上現存的5大古劍,一件非地球之物,中國獨佔3件
    古劍古劍,古代的劍,在世界歷史上,每一個國家每一個文明都有關於劍的傳說;但世界上流傳下來的古劍非常少,大絕多數都是毀於戰爭,或者因歷史歲月流失而腐蝕消失不見。在現存的古劍中,有的是著名古代名劍,有的是普通士兵用劍,但這都是歷史的象徵。我國的流傳下來的古劍並不少,但世人都不知曉。
  • 龍泉寶劍:中國古代冷兵器之巔
    【詳細】   圖為龍泉歐冶子雕像 更多龍泉寶劍產品掃最下方二維碼諮詢或長按複製:xinlongdaojian到了漢代,劍器逐漸退出兵器舞臺。尤其到了唐代,寶劍的用途就從戰兵器變為王侯將相、士族顯宦佩飾之器。作為名劍,龍泉劍深受名流喜愛,被廣泛用於進貢、饋贈等。詩仙李白則作有「寧知草間人,腰下有龍泉」描述這一龍泉劍深受喜愛之盛況。
  • 龍泉寶劍 | 中國古代冷兵器之巔
    得寶劍之後,越王興兵伐吳,一雪國恥。為報答歐治子的功勞,越王賜封其為上將軍,歐治子婉言拒之,歸隱鑄劍而終,留下青史美名。後來,人們還在其鑄劍所在山麓秦溪山建起一廟曰:歐治子將軍廟」,供後人景仰。此後,龍泉劍的美名便廣為流傳。建安七子曹植就曾寫詩讚嘆龍淵劍說:「美玉生磐石,寶劍出龍淵。帝王臨朝服,秉此威百福。」
  • 肅殺之風—寶劍牌組 寶劍八
    寶劍八的佔星連結是:交遊廣闊的木星落在善於社交的雙子座,這是一個擁有高度創意與智慧的組合。它的挑戰在於,要處理過多的資訊,某些創意想法可能過於天馬行空,很可能因為失去焦點和視野而導致執行上的失敗——這也呼應了這張牌的主要人物意象:眼睛被蒙蔽的人質。這張牌的編號是八,八這個數字的其中一的含義就是改變、更新與穩定。
  • 【牌意】寶劍牌組--寶劍七
    這個男子孤軍奮戰不鬆懈,躡手躡腳溜離象徵社會與人群的彩色軍帳,所以寶劍七具有孤立的意義。同樣是以寡敵眾的的主題,在權杖七中,地勢對主角有利,但在寶劍七中,卻非如此,他一人力量畢竟有限,所以無法使用光明正大的方式與敵人交鋒,只能偷偷摸摸的用這種欺詐又狡猾的方式,企圖減弱敵人的戰力。因為搬不動而留在身後的兩把劍象徵這個嘗試有其危險性,萬一東窗事發,他可能會遭到慘烈的下場。
  • 中國古代九大名劍,龍泉寶劍只能排第六,幹將莫邪在最後
    在中國歷史上有九把名劍馳名中外,它們不僅在外形上光彩奪目,實用上更是無可比擬。第一:棠溪寶劍,是中國九大名劍之首,誕生於春秋初期,至今已有2700年的歷史。棠溪寶劍不只是代表一把劍,而是說在棠溪這個地方所鍛造的寶劍,經過上千年的改進及時代的檢驗,不僅具備強、硬、韌、彈四大特點,而且其劍身、劍鞘、護手等處雕刻的龍、獸圖案寓意美好,受到人們的一致好評。
  • 肅殺之風—寶劍牌組 寶劍侍衛
    一名年輕人身姿英挺,兩手一起握著劍柄,劍尖筆直朝上,對周遭的危險徵兆保持著警覺。從他身後的風景還有雲層我們可以看到,風勢似乎不小,因為遠處那棵孤立的樹木枝葉幾乎被風吹成翻倍寬。雲上成群盤旋的黑鳥,顯示出有某樣東西若不是即將逃離消逝就是即將成形。不過,無論發生什麼事,我們的這位英雄都已經做好準備,處於戰鬥狀態,隨時採取行動應付突發狀況。
  • 百兵之君 劍中之首——龍泉寶劍
    劍,古之聖品也,至尊至貴,被稱為「百兵之君」。在古代,寶劍代表著權威和力量,也是身份的象徵。佩之神採,用之迅捷,故歷朝王公帝候,文士俠客,商賈庶民,莫不以持之為榮。唐代大詩人李白從小就喜愛舞龍泉劍,他劍術高超,立下了濟蒼生、安社稷的抱負,希望有朝一日能高冠佩雄劍,慷慨以立功名。開元十二年(七二四)春,李白接過父親交給他的龍泉劍,辭親別友離開蜀中。從此,龍泉寶劍成了他的心愛之物,伴隨著他開始了遍訪祖國名山大川的壯遊。
  • 手足情深:徹之和政嗣
    以前徹之對人興趣索然,不知為什麼對政嗣寶寶卻表現出格外的關注。他隔一會兒就湊過去貼貼臉頰,吻吻臉蛋,十分在意。我看在眼裡,喜在心頭。  為了不使徹之碰到、傷害到政嗣寶寶,我特地準備了一張較高的嬰兒床。並且還給徹之買了些布娃娃和動物的玩偶,教他不要亂拍或亂扔比自己小的東西,而要學會去疼愛,去哄哄它們:「乖孩子,乖孩子。」(直到現在,徹之都非常喜歡動物玩偶。
  • 歷史上最具王氣的絕世寶劍,擁有之人全是帝王將相,如今下落不明
    只有那些「有德之人」,才能夠得到和守住劍,也才有資格用劍來獨掌正義,主持公道。所以,我們看到古代用劍之人,不是帝王將相,就是大俠。歷史上那些絕世名劍,基本都在帝王將相手中,比如知名的越王勾踐劍,就是勾踐的佩劍。比如七星龍淵劍,號稱中國歷史上的十大名劍。據史料記載,擁有過此劍的人,全都是帝王將相,伍子胥、劉邦、李淵和唐太宗李世民都曾擁有過。
  • 10把最適合新年送禮的龍泉寶劍(上)
    哪些款式的龍泉寶劍特別適合作為禮品贈與好友親朋呢?百逸漢劍,龍泉寶劍廠經典劍型,為張葉勝大師設計作品,其依照漢風劍制設計,此款寶劍主打單手把玩和收藏裝飾,因此設計定型在20寸,劍身採用雙槽設計即能增加寶劍美觀,也能減輕劍身重量,作為個人家藏尤為適合,同時百逸漢劍還配贈劍架禮盒套裝,便於收藏和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