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般若善水
在人類滅亡的兩百年後,地球上只剩下一個機器人,他是地球上最後一個人類創造出來的,他把創造他的人稱為「伯父」。
「伯父」死後,他獨自在地球上生活了兩百多年,如今他已到生命的盡頭。某天,他也學著「伯父」創造出了一個機器人,為的是讓這個新的機器人在他死後,將他埋葬在「伯父」的墓地旁。
新的機器人將他當作了「人類」,欣然答應他的要求。
生命的倒計時如沙漏般簌簌下落,他一定要讓新的機器人學習什麼是「死亡」,如此生命才能更好的延續。
新的機器人不懂,也感受不到「死亡」是什麼。是停止生命的活動嗎?停止活動很可怕嗎?
「我慢慢覺得一切都是那麼的可愛。 牆壁上生長著植物的家啊,廣闊的草原啊,孤孤單單地立在山丘上的地下倉庫的門和在那上面的鳥巢。高高的青色的天空和積雨雲。雖然討厭苦苦的咖啡,但是喜歡放了很多糖的咖啡。趁還沒有變冷的時候,熱熱的咖啡在舌頭上慢慢擴散的甜味能夠讓我變得很開心。準備做飯,打掃房間,洗著白色的衣服。如果衣服破了就用針將它縫補好。從窗戶飛進來的蝴蝶落在了留聲機上。閉上眼睛聽著風寫的曲子。 我抬頭看著夜空,在電燈的旁邊有月亮。風吹著,樹葉發出沙沙的聲音,包括他,我喜歡這裡的一切。」
在與這個世界逐步相識的過程中,新的機器人似乎越來越像人類,雖然還不太理解什麼是「死亡」。直到一隻兔子的意外離世。
新的機器人突然發現「越是愛得深死後的喪失感越是重。愛和死並不是兩件不相同的東西,是同一件東西的表和裡。」
他終於到了生命的盡頭,新的機器人才發現他原來也是機器人。
感受過被世間萬物撫摸的美好,體驗過生命中相遇的美妙,新的機器人似乎有些明白要學習的「死亡」是什麼。
「我在考慮自己死時的事。這不僅僅是停止活動而已,是和這世界上的一切分別,是和自己分別。不管如何的喜歡也必然要分別。所以害怕,所以悲傷。」
「但是,現在,我仍然感激你。如果不是誕生在這個世界上,我就看不到鋪在山崗上的草原。如果不是被裝上了心,我就不能享受眺望鳥巢的喜悅,也就不可能在喝了苦咖啡後咧嘴。與這個世界的閃光點相逢,是多麼值得的事情。這樣想來,就連內心痛苦得要流血的感覺,都讓自己覺得是活著才有的寶貴的證據……」
於是,這位新的機器人做了一個決定——在自己離世前,創造出一個機器人,將死後的自己埋葬在這片土地,並且延續新的生命,體驗與世間美好相遇的過程。
這篇故事選自日本作家乙一的小說集《ZOO》,名為「向陽之詩」。故事以被創造出的機器人為視角,體驗了一把生命從初始到離別與死亡的過程。
乙一有兩面,一面擅長寫驚悚恐怖小說,小說畫面感極強,令人身臨其境,被稱為「黑乙一」;另一面寫世間溫情,筆觸溫暖乾淨,如清泉一樣滋潤萬物,被稱為「白乙一」
「向陽之詩」是《ZOO》裡最明亮的一篇,在充斥著死亡、壓抑與陰暗的故事集裡,它是個特例。就像白乙一播種在陰溝旁的一朵花兒,充滿治癒感。
生命為什麼要被創造?創造後為什麼又要逝去?這篇故事或許能夠給我們答案。在我看來,出生與死亡的意義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在生命存在的過程中,是否擁抱了宇宙萬物提供的美好。
畢竟,我們活著從來不是為了死,而是為了親吻清晨的陽光、夜晚的雨露,以及愛著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