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春天
疫情期間,直播帶貨優勢進一步凸顯,激活消費市場的「一池春水」。為加強網絡公益直播活動規範管理,促進網絡公益直播活動健康有序發展,近日,安徽省委網信辦在全國網信系統首家制定出臺了《關於進一步推進網絡公益直播活動的通知》,引導推動各地把好事辦好、把實事辦實。(6月21日《安徽日報》)
當下,地方幹部「跨界」成為直播帶貨「達人」已成為直播經濟的「新常態」。從最初「情非得已」到如今「如魚得水」,直播帶貨不僅讓領導幹部體驗了「網紅」的「既視感」,更重要的是,為所推銷產品提高了「熱度」,找到了銷路,對穩就業、保民生,提振當地經濟,助力脫貧攻堅起到了積極效果。
然而,領導幹部直播帶貨的「應時而生」,順應了當下消費新業態,但畢竟興起的時間短,經驗少,還處在「紅海競爭」時期,在「大幹快上」的過程中,容易暴露出一些潛在的問題。
應當指出,隔行如隔山。地方幹部相較於專業「帶貨主播」,在推銷能力上存在著較大差距,消費者之所以願意「捧場」,樂意「買帳」,更多的是對其黨員身份的信任與共克時艱的互助之情。因此,領導幹部既然當起了「賣貨郎」,就要維護良好形象,珍惜群眾「口碑」,在「走量」的同時,更要「走心」,把好事辦好、把實事辦實。
此次,安徽省委網信辦制定並出臺的《關於進一步推進網絡公益直播活動的通知》,對直播帶貨的紀律要求、程序規範、產品準入、質量把關以及傳播監管等都進行了詳細說明,為領導幹部直播帶貨提供了規範「模板」,得到了網友的點讚和認可。
因此,地方幹部應當將規範標準從「掛在網上」到「放在心上」,落實落地,入腦入心,答好直播帶貨的「規範題」。
參與直播帶貨的領導幹部要端正思想,明確身份,牢記宗旨,苦練本領,以務實的作風、為民的情懷,誠信的態度,推薦貨真價實、物美價廉的產品,要對得起當地群眾,滿足消費者需求,提高政府公信力。同時,紀檢監察部門要對領導幹部直播帶貨實現監督巡查「全覆蓋」,對於涉嫌以權謀私,損害「親」「清」政商關係,銷量造假、組織攤派等問題進行嚴肅查處。市場監督管理部門要切實履行職責,嚴把質量關,不能讓假冒偽劣、質次價高的產品損害消費者利益,破壞政府形象。此外,消費者應當理性消費,合理購買,既要買得放心,還要用得開心。
講規矩才能成方圓。領導幹部直播帶貨不能做「一錘子買賣」,而要有經營「百年老店」的擔當,讓「直播經濟」這一新業態行穩致遠,為惠民生、促發展,抓好「六穩」「六保」注入強大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