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幹部直播帶貨的規範與監督

2020-12-20 人民論壇網

【摘要】新冠肺炎疫情使得各地農產品的銷路不同程度地受到影響,為了加快復工復產進程,保障農民的經濟利益,不少地區的領導幹部採取直播帶貨的方式促進農產品銷售,使「滯銷」變為「暢銷」。通過網絡直播,領導幹部和民眾「面對面」,其良好的親民形象得到了公眾的廣泛認可,並為當地經濟發展催生了新機遇,但也暴露出許多問題,對此應嚴把領導幹部直播帶貨入口關,嚴防中間環節的情況突變;應堅持適度原則,避免領導幹部因「直播帶貨」而忽略了本職工作;完善直播帶貨的監管機制,規範化約束領導幹部直播帶貨行為。

【關鍵詞】官員直播帶貨  監管機制    【中圖分類號】D602    【文獻標識碼】A

由於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多地的農產品出現了滯銷現象,為了加快復工復產進程,保障農民的經濟利益,不少地區的領導幹部採取直播帶貨的方式促進農產品銷售。通過網絡直播,領導幹部和民眾「面對面」,其良好的親民形象得到了公眾的廣泛認可,並為當地經濟發展催生了新機遇,但同時也暴露了一些問題。2020年5月9日,城固縣在開展「縣長直播帶貨」活動時,出現了「強制本縣幹部攤派消費」現象,不僅未能帶來正面的推銷效果,而且藉助職務權力要求他人「強制性消費」侵犯了他人合法權益,嚴重損害了黨的形象和政府公信力。領導幹部直播是新時期執政理念的新探索,充分發揮領導幹部創造力的同時應當從思想、行動和監管幾個方面做好工作,謀而後動、行動有力、監管到位,探索領導幹部直播帶貨的可持續發展路徑。

嚴把「官員直播帶貨」入口關,嚴防中間環節的情況突變

領導幹部直播帶貨,要把嚴入口關,明確地告知購買者農產品的實際質量情況,抓住契機擦亮本地特色產品的招牌,讓群眾買得開心,用得放心,堅決杜絕以次充好、缺斤短兩的情況,確保黨員幹部在群眾心中的形象與公信力不受損害。同時,針對投機取巧者在各類中間環節通過郵費自理變相加價、拒不退換等方式影響消費者購物體驗的情況,要以針尖對麥芒的硬碰硬精神嚴防死守,在維護廣大農民群眾的合法利益的同時,守護好領導幹部直播帶貨這塊金字招牌,紮實助推復工復產。

第一,慎重而為,把好思想意識關。領導幹部從幕後走到臺前,其特殊身份既能起到動員作用,搭建起地方產業、農戶和消費市場之間的連結紐帶,繼而轉化為銷售流量,還能收穫「親民務實」「接地氣」等好評,但如果出現造假和欺騙行為,不僅有悖於直播帶貨的初衷,而且容易引發爭議,帶來社會質疑,損害黨和政府的良好形象。因此,領導幹部要提高風險意識,在看到直播和脫貧碰撞出火花的同時,也能冷靜思考,切忌盲目跟風,應當充分考慮當地的實際情況,並充分結合產品的特點,科學合理地進行直播帶貨,還要熟悉直播的操作,認真做好謀劃,確保精準對接市場需求,為農副產品走向市場提供切實助力。

第二,精益求精,確保產品質量。領導幹部在網絡上的帶貨行為與政府的公信力緊密相連。產品背後是政府的背書,如果領導幹部只是把直播對面的觀眾當做「過路客」,只賣不管,那麼,銷量再好也是無濟於事,反而會因為質量不高、售後不佳等問題,損害政府公信力。領導幹部應當精益求精,嚴格控制產品的質量,同時確保消費者能夠獲得優質的售後服務,尤其是對於生產周期長、保質期短的農特產品,更要在存儲、運輸、包裝等環節下好功夫,確保質量讓人放心,服務讓人暖心。

第三,守好底線,把好紀律規矩關。雖然領導幹部直播帶貨屬於公益性質,但涉及到選擇產品等方面,還存在較大的權力尋租隱患,容易引發腐敗現象。因此,領導幹部在進行直播帶貨時需要嚴守邊界,嚴格按照相關法律和規定辦事,既不能隨意接受企業邀請,更不能參與相關營銷活動,在帶貨對象的選擇上也應服務於當地實際和經濟發展需要。相關監管部門也要做好審批把關,防止引發廉政風險、擾亂市場秩序等現象。

需堅持適度性原則,避免領導幹部因「直播帶貨」而忽略了本職工作

領導幹部直播帶貨可以有效促進農產品銷售,幫助解決農產品因不可抗力因素而滯銷的難題,但是如果不能給出有力的舉措並保持連續性,必然難以持久。隨著直播逐漸進入千家萬戶,相互之間的競爭也愈發激烈,在這種情況下,領導幹部直播的方式也愈發多樣化,進而帶來一系列的風險,例如,在直播過程中通過表演可以增加流量,但是也會將其置於網絡的輿論下。同時,領導幹部將時間與精力大量花費在直播上,其對於職能的專注程度將不可避免地受到影響,帶來新的責任困境,同時也會帶來新的形式主義。基於此,為了有效地規避風險,切實發揮直播帶貨的作用,領導幹部直播應當遵循以下原則,具體如下:

第一,彌補性原則。領導幹部進行直播帶貨應將彌補當前的市場空缺以及解決普遍性的問題作為主要目的,在促進消費的同時為公眾的購物提供便利,也能為大眾帶來新的發展機遇。第二,示範性原則。領導幹部進行直播帶貨應當著眼於為市場帶來活力,促進消費,探索新的發展道路,幫助企業以及農戶開闢新的銷售渠道,建立新型的銷售平臺,不能成為經營任務和廣告的標籤。同時還要防止不良動機的出現,如謀取私利和撈取政治資本。第三,有效性原則。領導幹部直播帶貨時應履行職責和遵守規則,切實發揮出應用的效力並有所作為。若通過直播並未獲得明顯的效果,應當及時進行總結和反饋,採取新的更加有效的方式。第四,安全性原則。領導幹部進行直播帶貨時應注意言行,對輿情風險進行防範,並且根據反饋及時對產品和言行進行調整,避免出現負面的輿論。第五,適度性原則。將直播和政務進行有效結合,充分認識到直播只是政務開展的一種方式。領導幹部應將重心放在整體統籌、發展規劃以及協調和資源保障等工作上面,激發內部的發展動力,充分壯大外部的協同力量,守土盡責帶好隊伍,為區域的發展提供一個和諧、穩定、協調和可持續的發展環境。

完善監管機制,規範化約束領導幹部直播帶貨行為

「直播帶貨」作為一種新興的消費模式,具有極強的爆發力,但是由於其出現的時間比較短,監管機制並不健全,因此會有較多不可預知的風險存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廣告法》,廣告中不得使用國家機關和國家機關工作人民的名義。因此,針對我國當前還沒有對領導幹部直播帶貨行為建立完善的規範機制的現狀,考慮到可能出現的風險,建議制定專門的管理辦法,對領導幹部直播帶貨行為進行規範和管理,具體如下:

第一,建立活動審批制度。為更好地利用領導幹部直播帶貨的方式幫助本地農副產品走向市場,農業農村相關部門可就該方式提出實施方案,報地方政府審核,並經紀委備案方可實施,如果未經審核通過,相關人員不可使用該方式進行農副產品營銷。第二,建立商品準入制度。領導幹部使用直播帶貨的方式進行產品營銷應當滿足一定的條件,領導幹部不可以任意從事任何和營銷有關的活動,同時市場監管以及農業和農村部門應當聯合起來,對進行促銷的產品進行調查。第三,建立質量承諾制度。在領導幹部進行直播帶貨之前,市場監管部門應當對農產品進行質量監督和檢查,通過和農戶或商家籤署質量承諾書的方式明確其應當承擔的質量責任,並對相應的售後服務提出要求,確保產品和服務的質量,避免政府的公信力受到損害。第四,建立監管專項制度。市場監管部門應當加大監管力度,對直播帶貨活動進行全過程監管,避免出現事前宣傳過程中利用政府和官員形象為產品代言的行為,並且及時介入到事後投訴案件的調查和處理中,以免消費者權益受到損害,進而給政府公信力帶來負面影響。

(作者為青海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    

【參考文獻】

①大山:《談官員直播帶貨新風尚》,《中國市場監管報》,2020年1月8日。

②秦朝森:《直播帶貨尚需規範引導》,《太行日報》,2020年5月9日。

③胡緒全:《領導「直播帶貨」要做好功課》,《商丘日報》,2020年5月11日。

④阮啟祥:《黨員幹部直播帶貨面面觀》,《江西日報》,2020年5月13日。

責編/李一丹    美編/王夢雅

相關焦點

  • 答好領導幹部直播帶貨的「規範題」
    (6月21日《安徽日報》) 當下,地方幹部「跨界」成為直播帶貨「達人」已成為直播經濟的「新常態」。從最初「情非得已」到如今「如魚得水」,直播帶貨不僅讓領導幹部體驗了「網紅」的「既視感」,更重要的是,為所推銷產品提高了「熱度」,找到了銷路,對穩就業、保民生,提振當地經濟,助力脫貧攻堅起到了積極效果。
  • 為領導幹部直播帶貨「劃紅線」
    《中國青年報》報導,近日,安徽省網信辦在全國網信系統率先制定出臺《關於進一步推進網絡公益直播活動的通知》,明確了領導幹部在開展網絡公益直播活動時的注意事項。疫情發生以來,各地掀起了領導幹部直播帶貨的熱潮。
  • 領導幹部直播帶貨要為「造血式興農」賦能
    與往年相比,直播帶貨成為最顯著的一個特點。不少地方領導幹部的身影,出現在各大電商平臺的直播間。在京東今年618直播推出的特別項目——基地產業帶和京源助農項目中,有超過300位市長、縣長走進直播間為消費者推薦各地特產好物,宣傳當地旅遊文化。  地方領導幹部為政一方,比較有公信力,直播帶貨能夠增強本地品牌在消費者心目中的信任度,打開農產品銷路,解決滯銷問題,促進農民穩收增收。
  • 直播帶貨莫把質量帶沒了
    趁著當下直播帶貨的熱潮,從當紅主播、央視名嘴,到領導幹部紛紛下場,參與到各類「扶貧專場」直播中,為貧困地區農產品「打call帶貨」,拉動消費扶貧,減輕疫情影響,助推打贏脫貧攻堅戰
  • 濟聲遠|領導幹部直播帶貨,賣出「乾貨」,帶出「新路」
    通過網絡直播的方式生動再現了孔孟之鄉、運河之都、文化濟寧的新風貌。當下,領導幹部直播帶貨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領導幹部投身網絡直播帶貨,將新技術、新業態運用到基層治理和經濟社會發展當中,賣的是貨,帶的是「路」,通過網際網路平臺不僅為農產品打開了銷路,更開創了電商助農、脫貧攻堅的新思路,值得給予更多關注和期待。
  • 多措並舉 規範網絡直播帶貨行為 營造良好網絡直播帶貨空間
    為嚴厲打擊網絡直播帶貨中虛假違法廣告、虛假宣傳、銷售假冒偽劣等損害消費者合法權益行為,根據自治區市場監管廳關於印發《開展網絡直播帶貨專項整治實施方案》的通知(〔2020〕455號)要求,我市多措並舉,開展網絡直播帶貨專項整治行動,進一步規範網絡直播帶貨行為,營造良好的網絡直播帶貨空間
  • 多方「出手」 規範網絡直播帶貨亂象
    隨著網際網路經濟的發展,網上營銷模式不斷創新,網絡直播銷售就是這一創新的突出代表。尤其是今年受疫情影響,導致現實經濟生活發生重大變化,使網絡直播營銷迅速發展成為現階段重要的營銷及引流手段之一。就在剛剛過去的「雙十一」,人們直觀看到了「直播帶貨」的迅猛勢頭,但隨之而來的問題也引發了大家的關注。
  • 多方「出手」規範網絡直播帶貨亂象
    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隨著網際網路經濟的發展,網上營銷模式不斷創新,網絡直播銷售就是這一創新的突出代表。尤其是今年受疫情影響,導致現實經濟生活發生重大變化,使網絡直播營銷迅速發展成為現階段重要的營銷及引流手段之一。就在剛剛過去的「雙十一」,人們直觀看到了「直播帶貨」的迅猛勢頭,但隨之而來的問題也引發了大家的關注。
  • 領導幹部走進618電商直播間 帶貨還需帶人帶產業
    「帶本地品牌,熱地方經濟」,針對直播帶貨中領導幹部發揮的作用,中山大學傳播與設計學院院長、廣州直播電商研究院院長張志安教授認為,領導幹部直接參與直播帶貨,更多的是為了提振地方經濟釋放信心,體現出對推動經濟復甦的高度重視,表達了政府公共政策支持經濟發展的強烈意願。地方領導為政一方,比較有公信力,對本地品牌在消費者心目中的信任程度起到增值作用。
  • 寧夏專項整治規範網絡直播帶貨行為
    原標題:寧夏專項整治規範網絡直播帶貨行為11月23日,記者從自治區市場監督管理廳了解到,全區市場監督管理部門開展網絡直播帶貨專項整治活動,持續整治網絡直播帶貨亂象,規範網絡直播帶貨行為,壓實網絡平臺、平臺內經營者等責任,促進網絡直播營銷健康發展
  • 2020國考申論熱點:規範直播帶貨
    2020國考申論熱點:規範直播帶貨 2021國家公務員考試備考正在緊張進行,為了幫助大家複習備考,山東中公教育特整理了2021國家公務員考試備考資料,每天進步一點點,理想終會被實現!
  • 做壽司、敷面膜、涮豬肉……崇明的領導幹部輪番上陣、直播帶貨
    新民晚報訊 (記者 李一能)昨晚,崇明區農業農村委主任宋學梅,廟鎮黨委書記董玲娟,新海鎮黨委副書記、鎮長王家章紛紛走入「上海崇明」「直播崇明」抖音直播間,化身帶貨主播,在最浪漫的日子裡為網友們帶來一款款告白「神器」。「新晉主播」們不僅與網友親切交流、熱情互動,更是在直播現場做壽司、敷面膜、涮豬肉,全程優惠不停、驚喜不斷,掀起了一波又一波「剁手」熱潮。
  • 做壽司、敷面膜、涮豬肉...崇明的領導幹部輪番上陣、直播帶貨...
    做壽司、敷面膜、涮豬肉......崇明的領導幹部輪番上陣、直播帶貨,現場花樣百出、精彩紛呈 2020-05-23 02:5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2020寧夏公務員考試申論熱點:直播帶貨「兩頭坑」
    5小時吸引近3200萬用戶進直播間觀看、5分鐘超萬支口紅售罄……類似場景不斷出現。但快速發展之下,「直播帶貨」中的產品質量、售後問題、主播虛假宣傳問題、平臺數據造假問題等,不僅影響了公眾的消費體驗,也損害了商戶的利益,一些「直播帶貨」造成的「兩頭坑」事件頻頻引發輿論關注。
  • 上海規範直播帶貨等網絡經營活動秩序 保護網絡消費者權益
    熱點:上海規範直播帶貨等網絡經營活動秩序 保護網絡消費者權益 據上海市市場監管局消息,為深化落實《電子商務法》等法律法規規定,集中整治網絡市場突出問題,進一步激發市場主體活力
  • 羅永浩說做直播如履薄冰 直播帶貨強監管規範加速進行時
    來源:澎湃新聞原標題:羅永浩說做直播如履薄冰,直播帶貨強監管規範加速進行時招商證券在2019年底發布了一份直播電商行業報告,提到2019年直播電商總GMV(成交總額)約超過3000億元,未來有望衝擊萬億體量。
  • 網紅「直播帶貨」怎麼規範?江幹區這一《意見》意義重大 與網紅...
    世界浙商網訊(記者 姚恩育 通訊員 江劍)「直播帶貨」成為2020年最火的業態之一,不過,與網紅「直播帶貨」伴生的各種問題也是層出不窮。  12月16日,著名KOL羅永浩發布聲明承認所銷售的羊毛衫為假貨,並向消費者提出賠償。
  • 人民日報評:直播帶貨不能「帶禍」
    加快直播帶貨法治化監管建設力度,提高違法直播帶貨成本。對於出現假冒偽劣、侵犯智慧財產權、侵害消費者權益的「帶貨」行為,應依法從嚴查處最近,直播帶貨尤其是網紅直播帶貨引發關注。5小時吸引近3200萬用戶進直播間觀看、5分鐘超萬支口紅售罄……類似場景不斷出現。但快速發展之下,直播帶貨中「質量門」「售後門」等事件也影響消費體驗,給人們帶來一些困擾。所謂直播帶貨,是指通過一些網際網路平臺,使用直播技術進行近距離商品展示、諮詢答覆、導購的新型服務方式。
  • 網絡直播營銷行為需要約束與規範——訪中國廣告協會會長張國華
    2019年,直播帶貨全面爆發,催生出薇婭、李佳琦等直播「帶貨王」。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湖北不少優質農產品面臨銷售難題,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等主流媒體紛紛加入為湖北拼單的公益直播中,越來越多的名人、明星、企業家、政府官員也隨之加入直播帶貨的行列,更是把直播帶貨推到了風口浪尖。從「草根網紅」到明星、企業家,再到地方政府官員,直播帶貨徹底火「出圈」,行業展現出一幅欣欣向榮的景象。
  • 楊坤直播又出事?直播帶貨頻翻車,這9000億元的市場如何規範?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原標題:滿臉通紅、眼神飄忽,楊坤直播又出事?直播帶貨頻翻車,這9000億元的市場如何規範?之前曾深陷直播數據造假漩渦的楊坤又「翻車」了?12月6日,歌手楊坤進行了一場直播帶貨。針對大咖直播帶貨「翻車」等事故,有網友諷刺稱,「銷售刷流量軟體的公司成最大贏家」,也有網友指出「現在的主播直播帶貨就是專門坑企業的」。 近3成網友因「質量差」退貨,超7成只關注商品本身隨著直播帶貨愈發火爆,不少明星也走進直播間,意欲分一杯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