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央紀委國家監委
原標題:領導幹部走進618電商直播間 帶貨還需帶人帶產業
領導幹部走進618電商直播間
帶貨還需帶人帶產業
6月19日凌晨,京東公布數據顯示,2020年6月1日0時至6月18日24時,京東618全球年中購物節累計下單金額達到2692億元,創下了新紀錄。
疫情催動領導幹部直播帶貨
「這款雷應國大米,是在我們豐城特有的富硒土地上種植的,不僅顆粒飽滿、口感軟糯,而且還具有抗氧化、提高免疫力等功效,比普通大米的營養價值更高。」6月18日下午,在京東APP的直播頻道裡,江西省豐城市委書記李曉楚坐在擺滿各種農特產品的桌子前,同豐城團市委書記楊珊一起推銷當地一款特色大米。
作為豐城市本次直播活動的具體承辦負責人,18日一早,楊珊便乘車趕往位於南昌市的直播基地,查看會場布置、彩排直播環節、檢查網絡信號、核對直播樣品……在對各個環節反覆確認之後,她才放心地以豐城「618直播帶貨官」的身份,出現在下午四點開始的直播裡。
「我們這次一共準備了100種農特產品,並在京東同步開了6個直播間,除了介紹每種農產品之外,還著重挑選了本土的陶瓷、油漆等工業產品進行推薦。」據楊珊介紹,今年受疫情影響,豐城本地大量農產品銷售受阻、產品積壓。看到各地在直播帶貨中取得不俗成績,豐城也跟進做出嘗試。
在618當天的2小時直播時間裡,從米麵糧油到辦公用品,從水泥電纜到沙發廚衛,在李曉楚帶領的官方「推銷團」大力推銷下,6個直播間總共吸引了600多萬人次觀看,累計銷售額達7000多萬元。
「領導幹部+直播」模式吸引了網友目光,成為各類帶貨直播中的亮點。在京東今年618直播推出的特別項目——基地產業帶和京源助農項目中,有超過300位市長、縣長走進直播間為消費者推薦各地特產好物,宣傳當地旅遊文化;同時京東直播還以合作的32個直播基地為核心,覆蓋全國29省(區、市)120多個特色產業帶,連鋼管、水泥這類工業建材也出現在直播間裡。
看到直播帶貨在提高產品銷量上的巨大潛力,多地政府紛紛與網際網路企業和電商公司開展合作,將領導幹部電商直播作為提振疫後經濟、促進本地區農特產品銷售的重要舉措。
「錦鯉之鄉看錦鯉,帶大家來看一下我們的錦鯉,這池塘中的每一條魚價值都在百元之上。」幾個月前,河南南陽鎮平縣副縣長王洪濤完成了自己在快手的第一條視頻拍攝。很快,他就成為快手V認證主播。
鎮平深藏於南陽盆地西北側、北仰伏牛山,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穿城而過,南下200公裡是河南與湖北交界處的丹江口水庫。受益於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鎮平在發展錦鯉產業有著天然優勢,但如何提升鎮平錦鯉的影響力,把縣域品牌做起來,是王洪濤一直思考的問題。
隨著以快手為代表的直播平臺在農村基層火爆,身為河南省電子商務諮詢委員會委員的王洪濤敏銳察覺到直播在推廣本地產品中的潛力。「趁著周末、會議間隙等時間,我會到田間地頭去直播,帶著網友現場看看我們的產品。」
在王洪濤的帶動下,電商直播攪動了全縣錦鯉發展的一池春水。以「不用轉發『錦鯉』,全村遍地錦鯉」的鎮平縣侯集鎮向寨村為中心,家家有魚塘、戶戶養錦鯉、全民搞直播,一個輻射鎮平全縣的觀賞魚養殖格局已形成,帶動8個鄉鎮45個行政村,養殖水面1.5萬畝,年銷售額達8億元。
除了幫助鎮平縣拓寬錦鯉銷路外,快手推出的「百城縣長 直播助農」活動,為疫情影響下的生鮮農產品保供穩價帶來有力支持。目前該活動已進入全國30餘個城市,涉及海南、廣西、河北、河南、山東等地,舉辦了近160場線上直播助農活動,累計銷售額突破2億元。
帶本地品牌熱地方經濟
疫情防控期間,直播電商釋放巨大消費潛力,助力復產復工,成為傳統消費業態和經濟轉型的重要引擎,也是社會普遍關注的市場熱點。業內專家預計,2020年中國在線直播用戶規模將達到5.24億人,成交規模將逼近6000億,並呈持續增長態勢。隨著5G技術的進一步普及和應用,直播電商產業前景無限。
「帶本地品牌,熱地方經濟」,針對直播帶貨中領導幹部發揮的作用,中山大學傳播與設計學院院長、廣州直播電商研究院院長張志安教授認為,領導幹部直接參與直播帶貨,更多的是為了提振地方經濟釋放信心,體現出對推動經濟復甦的高度重視,表達了政府公共政策支持經濟發展的強烈意願。地方領導為政一方,比較有公信力,對本地品牌在消費者心目中的信任程度起到增值作用。
妙語連珠的推廣詞、種類豐富的農產品、不斷攀升的銷售額……在直播鏡頭提供的展示平臺上,為了盡力帶動當地品牌,拉動地方經濟,不少領導幹部在出鏡前做了大量準備。
「為了這次618直播,我們早在一個多月以前就開始準備了。」楊珊介紹,在確定直播產品後,他們就根據每個人分管領域劃分了不同的「帶貨」產品,提前根據產品特點準備針對性的推廣內容。為了確保產品質量,由市場監管部門牽頭,對每一款產品進行抽樣檢查,合格通過後才在平臺安排上架。同時,協助生產廠家同本地物流公司籤訂一件代發等服務,保證訂單及時順利送達用戶手裡。
楊珊說,與4月19日舉辦的直播帶貨相比,這次的效果明顯要好很多。除了準備更加周全外,一個明顯的變化,是豐城本土的幹部作主播。「自己的幹部對產品更了解,相互之間溝通也更順暢。」
四川省蒼溪縣岫雲村黨支部書記李君在抖音有13.7萬粉絲,發布的242件作品獲贊129.1萬。在他發布的視頻內容中,出鏡的大多都是岫雲村村民。
通過品牌運營、帶貨宣傳,如今的岫雲村不僅是一座村莊的名字,還成了走進超市的品牌。
「網際網路讓好產品賣出了好價格。」李君說,直播帶貨能夠有效緩解疫情對農產品銷售和流通帶來的不利影響,但一切要以產品的品質為前提,只有嚴格把控好產品質量關,才能保證直播帶貨的持續火爆。
在新浪微博開展的直播電商活動中,針對城市和縣域政府分別發起城市好物節和縣場直播兩項計劃。在廣西柳州的城市好物節中,柳州市副市長與湖北十堰市副市長在微博直播中連麥互動,對兩地優質名優名品、農特產品進行互推互銷,既加深了全國人民對柳州市、柳州產品的印象,也將兩地優質農特產品推向全國。在縣場直播活動裡,通過聯合數名在縣鄉村一線的公職人員,組織相關領域專家深入原產地實地探訪,讓廣大網友通過公職人員講解、專家視角切身感受到各原產地獨特的生態、當地的品牌農業發展優勢、農產品的生產流程和產品價值,讓縣域特產藉助直播實現熱銷。
據微博工作人員介紹,在直播活動背後,當地領導幹部、掛職扶貧幹部、駐村第一書記都做了大量細緻深入的工作,付出了很多心血,活動都是公益性的。
帶貨效應需轉換為可持續發展新動能
在三農學者、農村電商領域專家魏延安看來,直播帶貨正處在風口,中央和地方都在深入開展消費扶貧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僅各大平臺組織的縣長直播就有數百場,很多人加入戰「疫」助農行列,進一步推動了農產品直播快速升溫。僅微博上關於領導幹部帶貨的話題就有上億流量。
記者關注到,隨著越來越多的領導幹部進行直播,個別地方也出現了一些值得注意的新情況。比如,有的專門發文搞攤派,不僅找人當觀眾,還規定了「最低消費額」;有的不管這筆買賣劃不划算,只為領導面子好看,以低於成本的價格搞促銷;還有的搞二次籤約、虛假下單、退單,等等。這些帶有形式主義傾向的問題,讓領導幹部直播帶貨的成色打了折扣,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政府公信力。
張志安認為,領導幹部直播帶貨本質上是公益性的公共傳播,而非商業性的商品促銷。對於直播帶貨應該有正確的心態,重要的是品牌的推介、文化的闡釋,以及釋放經濟復甦的信心。不必拘泥於帶貨的銷售額、轉化率等數據,也不要太在意在直播中夠不夠幽默、抖了多少段子。否則,就很容易導致直播帶貨走樣變味。
6月19日,安徽省發布《關於進一步推進網絡公益直播活動的通知》,明確了領導幹部在開展網絡公益直播活動時需要注意的問題。如,不得參加任何非公益性質的活動,不得收取任何形式的報酬,不得出現任何損害親清政商關係的行為。要堅決杜絕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嚴格審核把關活動每個環節,防止出現流量注水、銷量造假、組織攤派等弄虛作假問題,防止出現只注重形式而不顧實效的問題,確保把好事辦好、實事辦實。
作為第一家開展直播帶貨的中央部委新媒體,國務院國資委的「國資小新」與視頻平臺合作舉辦了多場扶貧幹部直播帶貨活動。在國資委新聞中心副主任閆永看來,扶貧幹部和領導幹部帶貨直播不是架起手機轉型「李佳琦」這麼簡單,還需完成資源對接、品牌塑造、品質管控、渠道拓展等大量的後臺工作。「直播不僅是售賣渠道,更應該成為文化展示臺、扶貧故事會,通過銷售渠道擴展和農特產品品牌賦能,讓貧困地區獲得持續的資源支持,把直播帶貨效應轉換為貧困地區可持續發展的新動能。」
「領導幹部參與直播帶貨最大的價值不是帶貨本身,而是對產業鏈再造的理解和學習。」張志安表示,如果領導幹部下功夫摸底、調研,可以對發展地方經濟、推動復工復產,以及解決直播電商背後的產業發展癥結問題有更深的認識,這樣才能理解為何不同的產業在網際網路時代必須尋求差異化的發展策略。
對於目前農產品直播面臨的問題,魏延安認為,除農產品的標準化程度不高、農產品供應鏈水平比較落後、產品質量良莠不齊之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就是人才瓶頸比較突出,目前主要依靠市長縣長等領導幹部,農民自己上陣的還比較少。今後,要加大社交電商、直播、短視頻等網絡展示和銷售農產品的培訓,培養更多的農民,讓土生土長的帶貨人為自己代言。
「不論是偶爾直播中的『高調』,還是平時做工作的『低調』,領導幹部最重要的是務實。」張志安說,能否在形成新產業上下功夫,建立和完善後端產業鏈;能否培養鄉村帶貨人,打開銷售渠道,讓鄉村產品形成銷售產業;能否穩定群眾收入,持久地給當地經濟注入活力——這些才是真正檢驗領導幹部直播帶貨成效的標準。(本報記者 聶新鑫 陳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