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集美們,這期粵愛的阿曼達君又和大家見面啦!已經步入2021年,在新的一年願大家好心情照常營業,煩心事永久打烊
阿曼達君很幸運自己能來到並留在香港這座充滿奇妙與奧秘的城市。香港佔地1106平方公裡,但實際發展區只有25.74%,人口密度高達27,209/平方公裡,榮登全球之冠。阿曼達君在香港居住近五年半的時間,卻很少看到香港有堵車的狀況,我指的堵車是一大片車堵在一個地方滯留10分鐘或以上動不了的情況哦!這要歸功於香港發達的交通道路規劃和多樣的公共運輸系統。
香港青馬大橋
香港的道路最大的特點就是高架橋和地道非常之多,這樣就能分散車流;再加之香港靠海,可以有海運路線。再配以香港政府精心規劃的多元化公共運輸系統,讓居民有多達14種通勤交通工具可以選擇,阿曼達君今天就帶大家來了解香港的14種通勤工具,感受香港通勤的腦洞大開。
阿曼達的最愛--巴士通勤
香港巴士,在內地我們稱之為公交,是香港最主要的交通工具之一。在香港,居民使用巴士的比例高達48%,遠高於排名第二的港鐵的38%,內地很多一、二線城市的公交都不會有這麼高的使用率。香港巴士使用率如此高有兩個原因,一是因為香港99%都是雙層巴士,一輛巴士最多載客量可以達到146人;第二個原因是巴士線路覆蓋範圍更廣,大多連接街區和市中心,中間大都走高速公路,很多時候比地鐵還要快得多。比如九龍巴士的978路,是香港行駛路線最長的巴士,全程50.7公裡,走完單程也只需要1小時40分鐘。不僅如此,很多巴士的線路因為穿梭於各種街區間,居民可以在上面欣賞風景,更有甚的像是8路、10路這樣的行駛速度較慢的循環線,居民會坐在上面玩這兩年很火的遊戲Pokemon Go,在巴士上面抓精靈。
香港的雙層巴士是由英國進口,英國是最早使用雙層巴士的國家。香港一共有六家巴士公司,分別是九龍巴士(九巴)、龍運巴士(龍運)、城巴、新世界第一巴士(新巴)、新大嶼山巴士(嶼巴)和港鐵巴士。九龍巴士是最早出現的,1933年啟用。香港巴士至今也是經過了很多代的更換,車型各式各樣。
除了大型巴士,香港還有兩款小型巴士,一款是紅色小巴,一款是綠色小巴。小巴一般坐16-19人。綠色小巴有固定線路,紅色小巴沒有固定線路,司機旁邊放了一堆終點站的牌子,只要方向不變的情況下,司機可以憑心情任意改變終點站,類似於可以坐很多人的計程車。
必不可少--地鐵通勤
香港居民通勤使用率第二高的就是地鐵了,全港共有11條地鐵路線,香港地鐵裡程數是全球第17長,全國第10長。11條線路中有8條是以前港鐵公司,3條是九廣鐵路的,2007年兩者合併為一個公司。
只要來過香港就一定坐過的東鐵線,這條鐵路是現存的唯一一條火車和地鐵在同一條鐵路上交錯運行的路線,而且至今依然有火車在這條軌道上行駛。英佔時期這條軌道是九廣鐵路的一段,它的終點站以前是尖沙咀鐘樓那裡,後來遷到了紅磡,不僅如此,九廣鐵路至今還保留著在內地最早被淘汰的雙層火車。
與地鐵東鐵線共同使用軌道的雙層火車
地鐵最早啟用於1979年,最早的地鐵線路是荃灣線和觀塘線,這使得香港成為中國第三個擁有地鐵的城市。
偶爾特意去體驗一下--輕鐵通勤
香港的輕鐵,只在新界西北存在,主要是解決居民回家的「最後一公裡」問題。整個輕鐵系統串聯起元朗、屯門、天水圍三個新市鎮。這一片地區是一大片平原,住宅區較為分散,很多地方地鐵無法全面覆蓋,故輕鐵成為新界西北地區居民必用的通勤工具,使用率佔所有通勤工具的3.8%。香港輕鐵的一大特點就是有較其他道路車輛和行人優先過路權,也就是說不僅是車要讓它,人也要讓它,如此特別的交通工具大家有機會一定要去體驗一下哦!
香港新界西北的輕鐵車
歷史的見證--有軌電車通勤
說是有軌電車大家不一定熟悉,那說起「叮叮車「大家應該就很熟悉了吧!香港有軌電車可是香港一大旅遊熱門點呢,它跟輕鐵類似的,但不同的是輕鐵是單獨路權的,有軌電車則是跟公交車、私家車共同使用路權的。香港1912年首次啟用雙層電車,來往香港島東區的筲箕灣和中西區的堅尼地城。而且是全球最早有雙層電車的城市(此處可連結文森特的文章你所不知道的15項香港的世界紀錄(下))。就算是今天,除了香港,全球也就只有英國的布萊克浦和埃及亞歷山大城擁有雙層電車。因為香港有軌電車全程只要2.6港幣的票價,很多居民也會使用有軌電車通勤。由於有軌電車行駛速度較慢,乘客能藉此一掃平日的快節奏,減緩工作後的疲勞;還能沿途欣賞港島的繁華都市景色,是平時休閒體驗的好選擇。
萬萬沒想到--山頂纜車通勤
來過香港旅遊的小夥伴對通往太平山頂的山頂纜車可能並不陌生,但你們知道嗎?山頂纜車最初也只是被設計用作通勤的交通工具。因為港島多山,很多居民都居住在半山上,那時並沒有其他交通工具可以上山,所以就設計了山頂纜車這種上山的工具。它比有軌電車要更早規劃,落成於1888年,沿途有6個分站。在凌霄閣落成後,山頂纜車因為在凌霄閣地下,就形成了跟凌霄閣打包的產品,成了旅遊景點,但現在仍然承擔交通工具的作用,可以在中間站點下車,現在是第五代纜車,山頂和沿途都可以看到過去的纜車模型。
山頂纜車第五代
山頂纜車途徑白加道站
沒想到這個也算--自動扶梯系統通勤
以往上山除了坐山頂纜車,還可以坐轎子,不過有了巴士之後轎子這一方式逐漸消失。除此之外香港還有一個重要爬山工具,那就是自動扶梯系統。香港比較著名的有「中環至半山的自動扶梯系統」,於1993年10月15日(星期六)啟用,全長超過800米,創下全球最長戶外有蓋行人扶手電梯系統的記錄(此處可連結到小楓楓的你所不知道的15項香港的世界紀錄(中)),因為地處港島繁華地段,所以很多港劇都在這取景。
還有其他兩處自動扶梯系統,其中一處是「西營盤正街自動扶梯系統「,另一處是」海洋公園大樹灣自動扶梯系統「,不過海洋公園自動扶梯系統近幾年因為在修水上樂園而暫停運營,但今年2021年夏天水上樂園正式開幕,這個自動扶梯會重新投入運營,有興趣的小夥伴記得要來玩哦!
海洋公園大樹灣自動扶梯系統
見怪不怪--輪渡通勤
由於香港1972年才開通第一條過海隧道,所以在那之前只能通過輪渡過海往來九龍和港島,那時的輪渡很多都還可以載車。至今雖然開通了三條過海隧道,但因為輪渡較便宜,所以至今還在運營,很多居民會乘搭輪渡上班。
近年輪渡公司更加豐富了過海的選擇。2020年6月富裕小輪新開通了紅磡-中環線路,以及來往於啟德和油麻地的輪渡,這條線可以停多個站點,故被稱為「水上的士「。
除了往來香港島和九龍的輪渡,香港其他地方亦有很多不同的輪渡。比如西貢前往各種離島的輪渡;往來鴨脷洲和香港仔的舢舨;在中環前往長洲島、坪洲島、愉景灣、南丫島、梅窩的船;以及前往澳門的噴射飛航。
香港-澳門噴射飛航
夢寐以求的--直升機通勤
香港澳門距離非常近,可以坐大巴通過港珠澳大橋,耗時2小時左右;也可以通過輪渡,耗時1小時左右。那麼除了這兩種方法,還有更有效的去澳門的方式嗎?如果你有錢,那麼肯定有的!香港前往澳門的直升機,單程單人次4100元,只需15分鐘,直達澳門,這是在我國可以坐交通工具可以到境外的用時最少的交通工具。有錢人可以體驗一下,否則還是乖乖坐船或是巴士啦。
有錢人才使用的方式--的士通勤
香港的的士分為三種,紅、綠、藍,三種的士收費標準不同,紅的可以走全境,綠的只能走新界和機場,藍的只能走大嶼山和機場。
香港的士收費普遍比較貴,起步就是24港幣,過海隧或山隧要另外收費,所以一般人不輕易坐的士通勤,有錢人自然另當別論了。
在這裡順便向大家介紹了一下香港一款已經成為歷史的鄉村的士,它是根據小型的貨van改造而成,行駛在新界北部廣袤的田野中,曾經也很繁忙,於2017年停止使用。
曾經的鄉村的士
主要用作旅遊--纜車
昂坪360纜車,是往來東湧和昂坪360的最短交通工具,也是整個亞洲最長的客運纜車,乘坐過程中可以俯瞰香港的第三大島-赤鱲角全貌。
偶爾讓生活不一樣--人力車通勤
舊時的香港有很多的人力車,主要在中環碼頭一帶,人們上岸了就會乘坐人力車去各種地方。因後來其他交通工具的出現,就逐漸變少了,本來至今仍有一位註冊的人力車存在,但也在今年2021年退休,所以人力車在香港已經不復存在了。
香港最後一位人力車夫洪伯
雖然傳統人力車消失了,但香港開發了人力車觀光巴士,這個觀光巴士以人力車文化為核心,可以去到人力車以前服務的各種站點,而且提供和以前的人力車的一樣的服務--導賞功能。車上每個座位均設有耳機插孔,並且提供多國語言供遊客欣賞。
除了人力車,還有一款奢華觀光巴士叫做Big Bus Tour,比人力車貴很多,能去到的景點更多,導賞功能更全面,體驗感更好,但因為貴很多,故大都只有外國遊客乘坐。
在香港很難實現的--私家車通勤
在香港私家車出行比例較低,每1000人中只有69人擁有私家車,這比例不到美國和日本的十分之一;也遠低於大陸,大概只有大陸的一半左右。
一方面因為香港寸土寸金,停車位貴;此外過橋、過隧道的收費也極高,導致香港出行成本高。另一方面因為香港道路交通規劃很好,公交系統規劃也很好,久而久之可以引導居民多乘搭交通工具出行,人們只有去到郊野的地方才會有用到私家車。
讓人詫異的--高鐵通勤
除了廣九直通車外,香港在2018年9月開通了高鐵,去到深圳只有14分鐘,廣州只要49分鐘,住在廣州或深圳,在香港工作的居民可以乘搭高鐵上下班。但疫情期間高鐵暫停運行。香港西九龍高鐵站目前是全球最大的地下火車站。
純屬想介紹的--飛機
香港目前的機場是赤鱲角機場,在這之前的啟德機場是亞洲第一個機場,也是亞洲最老的機場之一。是在飛機被發明後沒幾年就建好投入使用的,直到到1998年停止運營前都是整個遠東地區最繁忙的機場。啟德機場也是世界上十大最難降落的機場之一,要一邊下降一邊轉彎,還要抵抗強勁的風切變,稍有不慎就會墜入九龍密集的住宅區中或是因剎車不及衝入海中。
因為啟德機場,以前的九龍區不能造過高的樓,因而阻礙了城市的發展,所以1989年的「玫瑰園計劃「決定在香港填海造陸,建新機場。1998年7月6日投入運營,2個跑道,221個停機位,現正在填海造第三條跑道,2022年啟用,2019年是全球第13繁忙,中國第4繁忙的機場,在中國僅次於首都機場、浦東機場和白雲機場。好了,到此香港14種交通工具已經全數介紹完了,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對香港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呢?也希望大家下次來香港旅遊的時候可以多多體驗多元化的交通方式,感受香港濃濃的文化氛圍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