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咱吃鯨,就別叨叨中國吃狗了

2021-02-22 央視網評

●點擊上面藍色字↑↑↑關注央視網新聞官方帳號:網絡新聞聯播。每日精彩,盡在掌握!

不認識的狗不算是朋友?

日本搞笑團體Down Town的松本人志28日出演富士電視臺某檔節目,提到「狗肉節」話題時,他用獨特的角度說:「這個問題應對稍有不慎,對日本人來說會變成一個『陷阱』。」他舉出日本因食用鯨魚和海豚遭到國外批評的例子,呼籲「我們日本人在此事不要發表意見」,還認為「在虐不虐待的問題上,要是屠宰時不讓其痛苦、不浪費地享用美味的話就不算虐待。


松本人志

而作家乙武洋匡也與松本持相同觀點,他表示:「就算大部分日本人認為(動物被這樣對待)『可憐』、自己也覺得應該『停止』,但是這與要求對方『停止』是兩回事。我們認為外國應該『體諒一下』日本獨特的捕獵海豚文化的同時,是不是也應該體諒一下對方的文化傳統呢。

松本更強調「大家都認為狗和海豚是『人類的朋友』,但是,不認識的狗不算是朋友吧。

捕鯨的日本網友如何看待中國人吃狗肉?


鯨魚是魚,豬不是好朋友?

我們都知道國際社會經常譴責日本人捕鯨食鯨魚,每年反對日本人捕鯨的聲音也是此起彼伏。在日本人的概念中,動物的肉才叫「肉」,而「魚」就是「魚」,「魚」不是「肉」。鯨魚雖然是哺育動物,但因為生活在海裡,一般是被作為魚的同類看待的。

正因為如此,鯨魚在日本一些地區,是被當成海神一般來崇拜的。作為對漁業安全的祈禱、對於鯨魚的感謝與追悼,日本各地還修建有鯨魚神社,裡面供奉著鯨魚骨作為神體。在千葉縣和田浦等日本為數不多的捕鯨魚港,至今還一直保存著「鯨魚祭」的傳統活動。

這是一種日本式的宗教觀。日本人以這樣的感恩方式,來完成一種自我救贖。當然,隔海遠觀這種日本式宗教觀的中國人,難免會覺得不倫不類,甚至有人會認為這是一種日本式「偽善」:吃完鯨魚的肉,再將其骨頭供奉起來,作為「神體」加以崇拜——天哪!還有比這更「偽善」的事麼?


但令人嘆息的是:日本人居然還能將這種「偽善」世世代代地承傳下來,甚至千百年不變地一直保存至今。到現在,即使是日本的小孩子,從生下來會說話會自己吃飯開始,就會被母親教導說:用餐前要雙手合什,說「いただきます」(「得到」「領受」的敬語)。用餐後也要雙手合什,說「ごちそうさま」(「承蒙款待」的敬語)。這兩句日文敬語表達的是「感謝動植物犧牲自己生命,來延續我的生命」,是對自然的恩賜、對成為自己食物的動植物們的一份虔誠的感恩之心。

相比之下,我們中國人的飲食文化中,這類行為卻是極少看到的。

不說別的,就說豬吧。儘管愛狗者們總說「狗是人類的朋友」。但仔細想想:豬,其實才是中國人民真正的「老朋友」呢!作為一個以豬肉為主要營養源的民族,我們中國人的「食豬史」是源遠流長的。據殷墟出土的甲骨文記載,早在商周時期,先祖們就有養豬記錄了。中國人能幾千年經歷各種天災人禍,卻依舊頑強存活至今,與中國豬在這幾千年當中,無知無覺地奉獻了它們的血肉是密不可分的。


但是,我們可曾有誰煞有介事地感謝過豬呢?更不用說為豬們修一座「豬寺廟」,裡面再供奉一架全豬骨骼——那簡直匪夷所思。不但沒有儀式上的感謝,在吃完豬肉之後,對於看不順眼的,我們還會罵上一句「跟豬一樣」。我們吃著豬肉,但心裡卻是瞧不起豬的,自然也並不感謝它們。

有了這樣的文化傳承,再反觀當下,即使是那些愛狗人士,跑到玉林的狗肉節,因阻止玉林人吃狗而遭遇拒絕時,也會憤怒得放聲大罵「吃狗肉者,連狗都不如」。「愛狗者」此等「狗罵」合適嗎?

民以食為天

哪怕是傳統中國人,其實也不以狗肉為珍,所謂「狗肉上不了酒席」。傳統中國人觀感裡,肉分等級,狗肉就不上大雅之堂,實屬下裡巴人的食品;魯智深在五臺山下酒肆裡,問店家要牛肉吃,店家沒有,魯智深自己積極探索,發現店家正煮著狗肉,店家解釋說「怕你是和尚,不吃狗肉」,可見當時狗肉比牛肉更市井氣;魯智深吃狗肉也豪邁:蘸蒜泥撕著吃,很鄉野。


即便如此,戰國名刺客聶政、荊軻的哥們高漸離、劉邦麾下大將樊噲,卻都是歷史上有名的殺狗吃肉好手。因為古代肉食匱乏,動不動就饑荒人相食,有什麼就吃,顧不上文明了,狗已經是不錯的肉食來源。愛吃的人自然提倡「狗肉滾三滾,神仙站不穩」,臺灣乾脆現在還管狗肉做「香肉」。

當然啦,別看西方現在反吃狗肉覺得太殘忍了,其實19世紀之前,法國人也吃狗肉;德國人把狗肉當做羊肉的替代品;瑞士人吃切片狗肉,甚至墨西哥人和羅馬人傳統裡,還有燻狗肉這個神物也吃。

說到底,在世界尚未解決溫飽問題前,大家來不及餵養寵物,先得滿足自己;而狗肉在三不五時有饑荒的時代,實在是太完美的蛋白質來源了。

大「鯨」小怪

其實在飲食這事上,日本人遭遇的問題更大。

日本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捕鯨、食鯨國。1986年國際《禁止捕鯨公約》生效,捕鯨委員會的各成員國均宣布放棄商業捕鯨,其中也包括日本。但是日本從1987年開始打著「科研」的旗號,繞過國際公約,重新開始了大規模捕鯨。儘管日本國內吃鯨肉的人越來越少,但日本官方向捕鯨行業發放高額補貼,希望守住日本人的「傳統」。

國際愛護動物基金會日前發布的一份研究報告指出,日本政府近年來向捕鯨行業補貼了約4億美元。數據顯示,自1988年開始至今,日本已經通過「鯨類研究項目」(JARPA)捕殺了超過1萬頭鯨魚。


要知道鯨是哺乳動物而非魚,繁殖率很低。雖然每年可產下十幾萬顆卵,但要一至兩年才能誕下一頭幼鯨。這意味它們需要很長時間才能恢復原有種群數目。

2014年3月底,海牙國際法庭做了判決:就澳大利亞訴日本違反《國際捕鯨管制公約》,判定日本在南極的捕鯨活動違反公約,今後不得再繼續。事情一出,免不了又是輿論譁然。世界各環衛組織抨擊日本野蠻,日本朝野各方抱怨傳統被糟蹋……當然,事情鬧到海牙國際法庭,就不單是區區口腹之慾了,背後各方利益,非升鬥小民所能想像。

目前尚無任何國際公約對吃狗肉做出限制,國內也未立法禁止。狗也不是保護物種,在可見的未來也沒有滅絕的可能性。難怪不少人認為只要狗肉的來源合法,有什麼理由能禁止別人食用呢。至於通過非法手段獲取狗肉,該打擊的是非法行為本身,而不是吃狗肉。

其實,再反觀日本人吃鯨,並不像許多人想像中那般野蠻;一如日本料理的其他菜式一樣,鯨魚被烹調的細節,被摳得極精準。老式店鋪裡,會備花鯨的肉片,留皮,川燙到恰到好處吃;也有生魚片吃法,先以柑橘汁配醬油、蘿蔔泥制醬,取鯨肉布滿網狀脂肪的部分,卷蔥,蘸醬吃;有種吃法叫百尋,是用鯨小腸蒸過再燙熟,令其緊縮而後吃,取其脆。吃起來也有講究:鯨味極濃,所以若非全鯨料理,否則鯨肉常在最後一道上來。

這些講究,當然不是一拍腦袋想出來,而是經年累月,錘鍊而成。

因為一如日本人自己所承認的:鯨料理於他們而言,是個悠久傳統了;美國人的捕鯨歷史也不短。麥爾維爾的史詩小說《白鯨》裡,特意列舉了美國浩瀚壯闊的捕鯨史,以及他們處理鯨的許多講究:他們如何吃鯨肉排,他們如何從鯨身上提取龍涎香,他們如何用鯨腦點燈。如今看來,這些都顯得有些不妥,但你沒法指責:在過去,在人類還沒有保護環境概念時,鯨就是他們的天生美味。


所以,你也無法責怪日本人。現代文明到臨前,他們必須捕鯨,一如他們必須捕其他魚類才能過活似的。一切飲食環境,都是時勢所造。

比如,為什麼日本料理裡幾無羊肉蹤影?因為在明治維新之前,日本本土沒有綿羊養殖業。八世紀之後,日本天皇曾數度發下「肉食禁令」,日本民間當然免不了偶爾偷吃,但主食還是魚肉、野菜和粟米;江戶時期,日本人吃一種玩意,叫做山鯨——不是日本山裡也產鯨,只是用來指代山豬,又曰牡丹鍋。其他馬肉鍋又叫櫻鍋,鹿肉鍋又叫紅葉鍋,如此不一而足。甚至德川幕府第五代將軍綱吉,布下「生物憐愛令」,非只是牛馬不許動,連吃狗肉都違法。如此這般,硬生生把日本逼成了一個魚+野菜民族。

反過來,傳統日本人以為耕牛珍貴,不能殺害,所以1853年幕府開國,美國人初到日本,要牛肉吃,日本人都不予理會。當日日本人看美國人吃牛肉,一如今日世界看日本人吃鯨肉似的:當事人覺得是傳統,理所當然;外人看來,簡直匪夷所思。

天下吃貨一般吃

歐洲人以前過節時,吃各類鳥。比如大英帝國貴族在中世紀時,每逢節日,吃得煞是奢靡:烤個孔雀(古羅馬人也吃這個),來頭野豬。問題是這二物稀罕,非王族貴胄吃不起。英國人初到美洲殖民,就很痛苦:蒼茫大地路都不認識,哪來的孔雀給你吃?看那廂火雞肥大壯實,甚好,於是:大雞別跑,一起過節吧!——抓來烤吃了,印第安人和移民皆大歡喜。


「可愛到通人性的動物不能吃」這個論題,在各國歷史傳統面前,是挺無力的。鴕鳥長得也可愛,不妨礙象牙海岸人拿來做鴕鳥肉三明治;孔雀美麗,河馬憨厚,但古埃及王公就愛吃這倆貨,尤其是孔雀的舌頭,羅馬名將兼美食家魯庫魯斯尤其愛吃,當然其中不乏「老子吃得起,你們吃不起」的勁頭。

然後,隨你信不信:澳大利亞人也有吃袋鼠肉的。澳大利亞南部,選袋鼠腰肉香煎後,用澳洲紅酒來燉,是上世紀80年代就流行的款待遊客菜式。聯想到袋鼠活蹦亂跳的勁頭,吃時是不是會格外不舒服?但沒法子,人類本來就是靠汲取其他生物的養料生活在這個世上的。世上一定還有人覺得大白鱘和閃光鱘很可愛呢,但因為俄羅斯人不巧發現它們在裏海流域不少,其魚子還是製作魚子醬的上好佳品,那就下手吧。

這裡有一個潛在的邏輯是這樣的:

飲食的標準,是隨時代浮動了;關於飲食的禁忌,越是上古越少。中國古代平民必須吃狗肉和私宰牛肉來補充熱量和蛋白質;日本古代平民如果不吃鯨魚多半也未必活得到這時候;其他鴕鳥、袋鼠、河馬、火雞,古代沒有動物保護法,大家物盡其用,為了生存而搏命,見什麼就吃什麼,無可奈何。你可以說現代他們吃這個不文明不高雅,上天有好生之德,但我們能活到現在,真是靠我們的祖先見什麼吃什麼——也包括狗肉——一路存活下來的。


現代的對峙,其實出於兩種派系。派系一,姑且可稱為「歷史派」,比如中國人吃狗肉,日本人吃鯨肉,此乃古代的飲食傳統源遠流長,千古而下,「以前能吃,現在怎麼不能吃了」;派系二,姑且可稱為「文明派」,比如反對吃狗肉,「因為狗是人類的好朋友」。

寵物的熱愛和動物保護是個大話題姑且不談,但其實「文明派」能這麼做,也是文明發展的結果,其物質基礎,還是現在肉食供應(或其他熱量供應)已經成了工業生產一部分,大家都不愁沒肉吃,所以覺得可以放走可憐的狗了。

反過來,因為牛之於耕地沒那麼性命攸關了,所以中國人現在也不反對吃牛肉了——牛都要哭了:耕了那麼多年的地,就因為不如狗萌,要挨吃了!

話說以上諸派,當然沒必要強求一致,只有一點值得參考:

日本人對待捕鯨的態度,是虛心接受,絕不悔改。你談動物保護,我談法律,跟國際各組織認真打官司,軟磨硬泡,討價還價,由法律制定控制鯨的捕撈量,在法律允許下吃。


其實吃東西這事,尊重歷史也罷,愛護寵物也罷,到最後起決定性作用的還是法律。抗議、強搶、抵制、聲討,都是軟策略。眾生平等,吃狗吃豬,吃魚吃羊,豬狗牛羊都肯定會不高興,但你也沒法周全眾生。所以只要不違法,別的真顧不了那麼多。

討論狗肉問題,到後來無非就是規範法紀:狗肉讓不讓吃,怎麼吃,明文見法,然後各取所需——日本人就在不違反法律情況下,在西方人惡狠狠瞪視下高高興興吃鯨呢,一個道理。

裹腹有方

我們不會要求宗教人士和我們一樣食用肉製品,因為我們尊重他人的宗教信仰;我們不會要求素食主義者改饗肉食,因為我們尊重他人的生活方式;我們不會反對某地人民在特定節日宰殺牲畜,因為我們尊重當地的風俗習慣和人類的文化多樣性。我們深深地明白這個世界如此之大,並不只有一種風俗,一種文化,一種生活習慣。

我們絕不僅僅因為自己覺得不能接受就過分要求和我們不相干的人改變他們的飲食習慣和生活方式,甚至指責那些飲食習慣不同的人為不道德,僅僅因為他們食用的飼養動物,我們視為寵物。

作為一名每天都在吸取著各種動植物的營養來保全自我性命的人,筆者無法想像自己在吃完豬肉牛肉雞肉以及各種肉之後,擦擦嘴巴,然後去捍衛狗肉。不僅不許別人吃,還要橫加指責說「你吃狗肉!你不道德!」作為人類我們食用動物肉以求飽腹和提升生活質量是非常正當的行為。我們身為食物鏈上的一環,生,受萬物供養,死後化作塵土供養萬物,受之無愧,處之泰然。


我們不食用瀕危野生動物,不以破壞生態環境為代價追求美食,不以殺戮動物為樂,反對虐待動物,反對為了人類畸形的審美需求繁殖大自然中不存在的某些寵物,支持在宰殺飼養的動物時通過技術手段減輕他們的痛苦,我們感恩大自然賜予我們食物,並願死後重歸自然,滋養萬物。

承認人類文化和文明的多樣性,是對人起碼的尊重。食或弗食,辯證看待,尊重彼此,規範法紀,遵法守法,才是我們這個文明社會應有的基本共識。

(網絡新聞聯播專稿 本期作者:王振華 材料來源:深圳新聞網、張佳瑋博文等 責任編輯:張雷 劉雅虹)

相關熱文推薦↓↓

習近平секретарь

神州炮轟Uber這「九槍」不是亂開的

寶馬撞碎馬自達背後的十大疑問

微信裡的這些開關,一定要趕緊關掉!

感覺文章還不錯,歡迎文末點讚↓


搜索「網絡新聞聯播」即可訂閱關注央視網新聞官方帳號。如果覺得不錯,請分享更多人閱讀!

相關焦點

  • 吃狗肉,吃鯨肉,吃袋鼠肉,太殘忍了……嗎?
    其實在飲食這事上,日本人遭遇的問題更大:他們吃鯨這事兒,非常折騰,被全世界聲討。其實日本人吃鯨,並不像許多人想像中那般野蠻;一如日本料理的其他菜式一樣,鯨魚被烹調的細節,被摳得極精準。八世紀之後,日本天皇曾數度發下「肉食禁令」,日本民間當然免不了偶爾偷吃,但主食還是魚肉、野菜和粟米;江戶時期,日本人吃一種玩意,叫做山鯨——不是日本山裡也產鯨,只是用來指代山豬,又曰牡丹鍋。其他馬肉鍋又叫櫻鍋,鹿肉鍋又叫紅葉鍋,如此不一而足。甚至德川幕府第五代將軍綱吉,布下「生物憐愛令」,非只是牛馬不許動,連吃狗肉都不準。如此這般,硬生生把日本逼成了一個魚+野菜民族。
  • 老祖宗傳下來的吃狗習俗,已經2500多年了,現在要禁止了嗎?
    現代社會,狗的存在有寵物、功能狗、肉狗三種,野生的狗極少見,那麼根據這法規是原則上不允許吃狗了,肉狗怎麼處理還需要法律解釋。而在今年4月8日農業農村部在官網公布的《國家畜禽遺傳資源目錄(徵求意見稿)》中,傳統畜禽是可以吃的,包括18種——豬、普通牛、瘤牛、水牛、犛牛、大額牛、綿羊、山羊、馬、驢、駱駝、兔、雞、鴨、鵝、火雞、鴿、鵪鶉。
  • 雷州人為什麼敬狗卻又吃狗?原因竟然是...
    把狗宰殺後煮熟,放在砧板上斫碎來吃,鄉裡人稱「白斬狗」,亦稱白切狗,而且雷州人對白切狗而言,已是不拘時節,一年四季皆食。有「冬至魚生夏至狗」之說,又云:吃了夏至狗,西風繞道走。大意是人只要在夏至日這天吃了狗肉 ,其身體就能抵抗西風惡雨的入侵,少感冒,身體好。冬令狗       寒冷的冬天是吃狗肉的好時節。狗肉是冬令進補的佳品,其營養價值很高,狗肉蛋白質含量與牛肉、豬肉媲美,且含有鉀、鈣、磷、鈉及多種維生素和胺基酸,有較高的藥用價值。
  • 「吃貓食八十八,吃狗食九十九」,是啥意思?看完總算明白了!
    大家對民間有些俗語都很了解,但對吃貓食八十八,吃狗食九十九這句話有些懵,人為啥要吃貓食或狗食呢? 其實,剛看到這麼一句俗語時,我也有些嚇了一大跳,人食不吃,吃貓食或者狗食?這是什麼意思?難道貓食或者狗食比人食還要有營養嗎?
  • 中國人吃狗肉,日本人吃鯨魚肉的背後:相當漲姿勢
    如果回溯歷史,日本人吃鯨,並不像許多人想像中那般野蠻。一如日本料理的其他菜式一樣,鯨魚被烹調的細節,被摳得極精準。老式店鋪裡,會備花鯨的肉片,留皮,汆燙到恰到好處吃;也有生魚片吃法,先以柑橘汁配醬油、蘿蔔泥制醬,取鯨肉布滿網狀脂肪的部分,卷蔥,蘸醬吃;有種吃法叫百尋,是用鯨小腸蒸過再燙熟,令其緊縮而後吃,取其脆。
  • 中國人吃狗肉,日本人吃鯨魚肉的背後的原因,相當漲姿勢!
    日本人為什麼那麼愛吃鯨呢?如果回溯歷史,日本人吃鯨,並不像許多人想像中那般野蠻。一如日本料理的其他菜式一樣,鯨魚被烹調的細節,被摳得極精準。老式店鋪裡,會備花鯨的肉片,留皮,汆燙到恰到好處吃;也有生魚片吃法,先以柑橘汁配醬油、蘿蔔泥制醬,取鯨肉布滿網狀脂肪的部分,卷蔥,蘸醬吃;有種吃法叫百尋,是用鯨小腸蒸過再燙熟,令其緊縮而後吃,取其脆。
  • 弱弱地問一句:食人魚應該不會吃狗吧?
    01▲狗狗:我弱弱地問一句,食人魚應該不會吃狗吧?這眼神亮了!02▲貓咪:鏟屎的,你大膽地上。誰要是敢偷看,我就用雷射射它!03▲出門一天忘記給狗狗放飯。結果看這架勢是想要跟我比劃比劃?08▲這是誰的內衣,咱也不清楚,咱也不敢問!就是……狗子眼光挺好的,內衣還挺性感,不知道它要偷了送給誰?09▲目睹兇案現場,貓:「我當時害怕極了」10▲國足還需要守門員嗎?我發現我家的狗有這個潛質!記得關注我~給你好看,每天更新不迷路!
  • 俗語:吃貓食八十八,吃狗食九十九,是什麼意思?漲知識了
    它不是要人們去吃貓食和狗食喲,而是要人們在吃東西的時候,學一學貓狗的態度。可是為什麼會出現「吃貓食八十八,吃狗食九十九」的說法呢?這又作何解釋呢?很簡單,從字面上來理解,如果你學貓吃西,你能活到八十八,如果你學狗吃東西,則可以活到九十九。這就讓人不解了,貓和狗吃東西有區別嗎?當然有的,貓這種動物吃東西很挑剔的。
  • 《鯨歌》視頻留言回復
    強回:好看就夠了,「臥槽」咱就不要了吧?(;¬_¬)終於看懂了《鯨歌》,我一直不解鯨歌的科幻部分在哪裡。謝謝小強。強回:不用客氣,給觀眾講明白一個故事,本來就是小強應該做的。另外,小強覺得《鯨歌》這篇小說的確是人性大於科幻。
  • 日本新型潛艇「大鯨」號下水,配備鋰電池,比「蒼龍」級更大
    【環球網軍事報導】據日本共同社10月14日報導,計劃2022年3月入列日本海上自衛隊的新型潛艇命名與下水儀式14日在神戶市的三菱重工業公司神戶造船廠舉行,該潛艇被命名為「大鯨」。報導援引日本防衛力建設指導方針《防衛計劃大綱》的內容稱,考慮到中國的海洋活動,日本提出在2010年以後將日本擁有的潛艇數量從16艘增至22艘的目標。若「大鯨」號的入列,日本潛艇將實現22艘編制。
  • 鯨選·日本隱藏美食地圖 | 日本拉麵三大將之福岡博多
    在日本,拉麵是日常生活中最平易近人的食物。
  • 日本最新潛艇「大鯨」,究竟比「蒼龍」強在哪兒?
    日本最新潛艇「大鯨」號於2020年10月14日亮相,它是繼日本「蒼龍」級之後的「大鯨」級常規潛艇的第一艘。日本防衛相岸信夫、海上幕僚長山村浩等約150人出席了新潛艇下水儀式,岸信夫宣布了新潛艇被命名為「大鯨」號。「大鯨」號的亮相,標誌著日本新一代潛艇正在登上歷史舞臺,日本潛艇將進入「大鯨」級時代。究竟「大鯨」級有哪些新技術亮點使其能稱其為日本新一代潛艇?
  • 外國人到底吃不吃狗肉,他們的法律對於吃狗肉是如何規定的?
    不參與愛狗人士和反狗人士的大戰,我既不養狗,也不會吃狗,別人愛狗還是吃狗跟我也沒任何關係,如果有些人從心底裡喜愛狗,反對吃狗也無可厚非,但有些人非要把狗與文明聯繫在一起,要麼是無知,要麼就是別有用心。之前網上流傳著一個謠言,不知道是誰編造出來的,說是「全球100個國家禁止吃狗肉」,這當然是毫無根據。
  • 遊行 | 關於去日本旅行後的30條叨叨
    這次推送的主題是我上個月去日本之後的一些所見所想。其實寫這篇推送的想法真的是持續了很久,有幸今天我把它轉變成了現實。我是一個重度拖延症患者,好在大多只是拖延,沒有忘記。最開始我寫了一篇前傳比正文長很多的推送,詳細地說了這次旅途準備的不易與安排的緊湊等,寫著寫著我自己都覺得心累。然後就在我寫了幾千字之後,我想通了,我去他媽的咱就只寫旅行!
  • 鯨爆,當時我就驚爆了
    一頭巨鯨因為種種原因死後,有的會在大洋中心順重力下沉,成為鯨落,所謂一鯨落萬物生。有的會在海灘擱淺,上演屍體變化圖鑑巨大版,並最終腫脹成一個富有漂亮紋理的皮球。一旦漂亮皮球被戳破,裡面的大量細菌及腐敗脂肪,會像炸彈一樣爆炸並飄散,散發出極致惡臭,堪稱世界上最大型的生化武器。這就是鯨爆。1970年的時候,人們對處理鯨爆顯然沒有什麼經驗。
  • 明天別忘吃餃子!咱磁縣冬至有老講究……
    明天別忘吃餃子!咱磁縣冬至有老講究…… 2020-12-20 22:0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鯨魚中的「音樂達人」,座頭鯨。
    鯨(繪者:徐婧林)  座頭鯨之所以有這麼個奇怪的名字的,是因為它的體型非常像琵琶。在日語當中,「座頭」是一種職業,多以彈琵琶為生,所以日本人就給它起了這個名字。  與鳥類相近,鯨魚平時靠特殊的叫聲來相互交流,這種巨響被稱為「鯨歌」。座頭鯨的鯨歌非常複雜,甚至與人類的交響樂類似。它能發出七個八度音節,要知道,人類中比較優秀的歌唱家也只能發出三到五個八度的音節。由於座頭鯨的分布非常廣泛,歌聲甚至還有多種方言,不同方言的座頭鯨還能夠互相學習。
  • 孟鶴堂地位低下,被強迫跪地吃狗食,憤怒之下他竟做出如此舉動!
    最新一期的《德雲鬥笑社》,為了節目效果,孟鶴堂被迫跪地吃狗食,真是拼了。憤怒之下,孟鶴堂直接跪了下去,學著狗的樣子吃食孟鶴堂被強迫跪地吃狗食,憤怒之下他竟欣然接受,而且極度配合,心疼孟鶴堂之餘,也十分欽佩孟鶴堂能忍!
  • 鯨智學程第一屆教育私董會成功召開,鯨智人引領中國思維素養教育前行
    近日鯨智學程(中國)第一屆教育私董會在井岡山成功召開。思維教育近幾年在政策的推動下,隨著家長觀念的轉變,線上思維課程的普及,思維素養教育越來越受到家長及資本的重視。鯨智學程作為中國思維教育的創始者,課程源於1995年成立於北京的中國第一家思維教育研究所。經過25年的不斷研發精進,課程獲得多項國家獎項及專利,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專業、系統,並通過實踐檢驗的思維素養課程。
  • 日本最近下水的大鯨級潛艇性能究竟怎樣,在世界上算什麼水準?
    李三萬 摘要:日本前不久剛剛下水的最新型潛艇大鯨級的首艇「大鯨」號,性能究竟怎樣,在世界現役常規潛艇中算什麼水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