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盤水:新興產業集群發展 提升經濟發展質量

2020-12-26 騰訊網

近年來,

我市充分利用國內外創新資源,全力打造產業基地集群,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提升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益,今年1至10月,全市七大產業板塊投產企業257家,除現代物流產業前三季度實現物流業增加值63.86億元外,六大產業板塊實現產值107.78億元。

新聞視頻

這幾天,在貴州九衡鋁業有限公司的擠壓車間,一節節鋁棒經過模具的擠壓,變成了一根根型材。

擠壓車間負責人 徐波

擠壓根據型材需要多長,來定我們總共拉的長度,一般情況下,6米的(鋁棒)我們可以生產19米,25米半,我們每天的產能大概是3噸8到4噸半之間。

負責人告訴記者,這些型材無論是長度還是厚度,都是根據客戶需求進行生產,擠壓成型後,還可以經過表面處理,製作成不同顏色不同花紋的型材。

貴州九衡鋁業有限公司生產副總經理 楊文彪

第一個是通過我們鋁型材一個基底的噴塗,通過我們不同的木紋紙,來進行它的一個真空的轉印,通過它的一個工藝溫度,180°保溫18分鐘到20分鐘,來達到它的木紋轉印的一種效果,最終就是我們一款木紋材料的一種產品的完成。

貴州九衡鋁業有限公司是今年8月入駐水城經濟開發區的一家鋁產業鏈的下遊企業,目前,共有4條生產線,主要生產鋁合金建築節能型材、工業型材及其配套下遊產品,產品市場主要集中在雲貴川、長三角、珠三角及華中等地區。

貴州九衡鋁業有限公司生產副總經理 楊文彪

九衡鋁業從8月16號試生產開始,到現在總共是4個月時間,那麼我們的產能目前達到了將近有3000噸,它實際的產值達到了將近6000萬元左右。目前,我們的產品主要是以西南地區為主,包括目前我們有一些客戶是湖南長沙,還有湖北武漢,是我們產品的一些銷售的一些路線。

目前,水城經濟開發區鋁及鋁加工產業園已經容納36家上下遊關聯企業。2017年入駐的十九度鋁業就主要以水城經開區內的亮星鋁業生產的合金棒為供應資源,進行鋁型材加工生產,前些日子,公司生產的用於船舶的新產品又成功下線。

貴州十九度鋁業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田應輝

這個是我們新開的一個客戶,重慶的,造船廠訂的,明年保守估計應該是在500噸左右,這個產品的附加值比我們傳統的產品附加值大概高了30%,這已經是相當好了。

今年1到12月,十九度鋁業共生產了18000噸鋁型材,主要銷往雲南、四川、貴州等地。

貴州十九度鋁業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田應輝

我們今年後期又上了三臺擠壓機,一臺是1450(噸),加上我們現有的一個一臺2200(噸)的,主要是往工業型材方面去發展,這也是我們十九度的一個發展規劃、發展目標,我們可能後續要上到3600(噸)的擠壓機,競爭汽車領域,競爭這個航天的、航空的這個領域上面去發展,這樣子才能把我們的十九度更能做大做強。

立足雙元鋁業14.5萬噸電解鋁資源,按照「1+3+N」發展理念,水城經濟開發區陸續引進了鋁棒、鋁板材、鋁線杆及下遊產業33家企業36個項目,電解鋁第一輪100%就地轉化,第二輪、第三輪就地轉化率正不斷提高,建築型材和鋁製智能家居「三鏈兩集群」基本形成。2020年1到11月完成鋁產業產值53.4億元。 同時,六盤水紡織業也在不斷發展,目前,紡紗—織布—染整—服裝全產業鏈已經打通,在貴州太平洋紡織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內機器轟鳴,生產線緊張忙碌。梳棉是前紡階段中極為關鍵的一道工序,是將前道工序送來的綿卷進行開松分梳和除雜,供並條工序使用。

梳棉車間班長 何婷婷

梳棉這道工序,我們最主要就是把混好的綿全部梳成條棒,我們在製作過程中,它會有條棒粗細不勻,我們要把它調到設定的固定的值,如果條棒粗或者細,它就會影響到後面的工序和後面的質量問題。

梳棉、並條、粗紗,隨著一臺臺紡織機的高速運轉,一支支高規格粗紗成品呈現在眼前。負責人告訴記者,這些粗紗即將作為加工細紗的原材料,隨後,記者跟隨負責人來到細紗生產車間,在這裡,PBT長絲和粗紗經過紡織機械的牽引,合二為一的細紗在噠噠聲中飛舞成錠。

貴州太平洋紡織有限公司辦公室主任

張元新

粗紗裡面加一個長絲,增加布的彈性,手感,舒適度、透氣性很好的。

倍捻是最後一道工序,通過加捻設備,倍捻機可以把兩股或兩股以上的單紗通過加捻粘和成股線,從而增加了原紗的性能,達到客戶要求。

倍捻車間負責人 楊昌鳳

這個紗必須要經過這個捻度,如果沒有經過的話,它就沒有經過加捻,經過加捻紗更牢固一點,這樣直接包出去,成為成品了。

目前,貴州太平洋紡織有限公司擁有七萬錠前紡清梳聯一體化設備,以及義大利進口絡筒機和並紗倍捻機100餘臺,已建成18棟清梳聯前紡和細紗機生產線,日產量達20噸左右,形成從清花、梳棉、精梳、條卷、粗紗、 細紗、絡筒、成紗包裝為一體的生產流水線,帶動300餘人成功就業。

貴州太平洋紡織有限公司辦公室主任

張元新

我們公司從去年十一月份開始生產,到現在目前的產量是4000萬噸,產值是7500萬,我們的產品銷往廣州,(通過)廣州織布商銷往全國各地,效益好的話,我們進一步擴展規模,原來是7.5萬錠,以後可能擴展到15萬錠,爭取年產值翻一番,原來是2個億,以後可能到5個億左右。

近年來,我市按照「立足煤、做足煤、不唯煤」的發展思路,搶抓建設國家第二批產業轉型示範區的機遇,一手抓傳統產業升級改造、一手抓新興產業培育壯大,認真落實《六盤水產業裝型升級示範區建設方案》所確定的戰略定位、目標任務和發展路徑,精心謀劃,精準施策,堅持每年推動每個板塊實實在在落地建設3個以上項目,2020年市級重點調度項目33個,項目總投資134.05億元,累計完成投資25.4億元,建成項目12個、在建項目16個、謀劃項目5個。

相關焦點

  • 王軍:新興產業發展謹防過度集聚、盲目競爭
    王軍 | 立方大家談專欄作者歲末年初之際,地方省委經濟工作會和工信部門會議密集召開,其中面向「十四五」時期,布局發展新興產業成為不少地方的發展重點。明確圍繞集成電路、新能源、人工智慧等做大新興產業鏈,加快培育戰略性產業集群,打造具有重要影響力的新興產業聚集地等。
  • 2020長三角一體化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研討會在肥成功召開
    為深入貫徹落實總書記在紮實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助力安徽更高質量打造全國重要戰略性新興產業高地,12月20日下午,以「探索深入長三角 聚焦新興新高地」為主題的2020長三角一體化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研討會在合肥召開。
  • 主題誦讀|加快發展現代產業體系,推動經濟體系優化升級
    今天的主題誦讀為您帶來建議之:加快發展現代產業體系,推動經濟體系優化升級>堅持把發展經濟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堅定不移建設製造強國、質量強國、網絡強國、數字中國,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提高經濟質量效益和核心競爭力。
  • ...儀器設備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行動計劃(2021-2025年)內容是什麼
    廣東省培育精密儀器設備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行動計劃(2021-2025年)內容是什麼?  為貫徹省委、省政府關於推進位造強省建設的工作部署,加快培育精密儀器設備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促進產業邁向全球價值鏈高端,依據《廣東省人民政府關於培育發展戰略性支柱產業集群和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的意見》(粵府函〔2020〕82號)等文件精神,制定本行動計劃。
  • 江蘇智慧財產權保護聚焦十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和13個先進位造業集群
    江蘇聚焦十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和13個先進位造業集群,推進智慧財產權強企行動計劃,實施高價值專利培訓工程,築牢保護機制,厚植智慧財產權沃土,為產業及企業創新賦能。推進強企行動 提升專利價值用3年時間突破「金屬板材成形裝備機構構型設計技術」「精密動靜壓支承與導向技術」等一批關鍵技術,完成產業專利競爭態勢分析以及核心技術的專利布局,形成一批支撐行業發展、具有前瞻性和國際競爭力的高價值專利——這是揚力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通過與南京理工大學、江蘇省專利信息服務中心、南京蘇科專利代理有限責任公司合作共建
  • 越城打造區域醫療產業集群發展新模式
    隨著新冠疫情的衝擊,公共衛生體系建設在國家發展戰略中上升到了更高的層面。作為推動產業發展的土壤,產業集群的發展和創新也相繼進入新的探索和實踐階段。「城市基因+區域政策」引導,加速產業集群發展作為長三角經濟圈的重要單元,紹興城市經濟綜合實力位列全國排名33位;2019年實現生產總值5781億元,人均GDP達到11.48萬元。集成電路、高端生物醫藥產業分別入選省「萬畝千億」新產業平臺培育名單。
  • 新發展階段我國實體經濟發展的四大著力點
    作者: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產業政策所研究員 鄖彥輝  實體經濟是一國經濟的立身之本。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進一步指出,堅持把發展經濟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堅定不移建設製造強國、質量強國、網絡強國、數字中國,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提高經濟質量效益和核心競爭力。
  • 打造數字產業平臺 促進新興產業發展
    原標題:打造數字產業平臺 促進新興產業發展   11月26日,浩鯨雲計算
  • 堅持創新與發展現代產業體系是什麼關係?這場會議給了答案
    全會進一步指出,科技創新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完善國家創新體系,加快建設科技強國。要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提升企業技術創新能力,激發人才創新活力,完善科技創新體制機制。
  • 唱響高質量發展的時代最強音——綏化市「十三五」經濟發展綜述
    唱響高質量發展的時代最強音——綏化市「十三五」經濟發展綜述隋政言  「十三五」期間,綏化市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聚焦「三大變革」,固根基揚優勢,轉方式調結構,增活力強動能,奮力走好質量更高、效益更好、結構更優、
  • 武漢「光芯屏端網」等萬億級產業集群崛起,新興產業園區連成線組成...
    「十三五」期間,武漢下好高質量發展的「先手棋」,堅持把發展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突破性發展數字經濟等新興產業,加快打造「光芯屏端網」等萬億級產業集群,深入實施技改工程,推動技術進「鏈」、企業進「群」、產業進「園」,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爭做高質量發展的開拓者、先行者。
  • 深圳:提升科技創新優勢 引領經濟高質量發展
    ,建設一批一流科技基礎設施和科研機構,努力培育創新創業創造新活力,戰略性新興產業成為重要增長引擎,科技創新的支撐引領作用愈發明顯。  「深圳的鵬城實驗室已成為國家戰略力量,以它為代表的高平臺集群,包括一些基礎研究的諾獎實驗室,通過這些科研平臺來集中進行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同時通過技術發明和技術攻關來推動產業的發展。」市科創委主任梁永生表示。
  • 我國將擴大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等8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
    日了解到,我國將聚焦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生物產業、高端裝備製造產業、新材料產業、新能源產業、智能及新能源汽車產業、節能環保產業、數字創意產業等8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新的投資增長點,推動重點產業領域加快形成規模效應。
  • 廣東東莞移植電子產業集群為昭通經濟「造血」
    過去工業基礎薄弱的昭通,在短短幾年間實現了多個「第一」:生產出歷史上「昭通製造」的第一部手機、第一臺電視、第一個電腦顯示器……加速崛起的新興電子產業,填補了昭通的產業空白。  近年來,昭通基礎設施條件不斷改善,投資硬體和軟體環境得到較大提升。東莞作為聞名全球的製造業名城,全球每4部手機,就有一部「東莞造」,擁有全球影響力和競爭力的電子信息等世界級先進位造業產業集群。
  • 布局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 廣州各區出招籤下大單
    布局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 廣州各區出招籤下大單金羊網  作者:符暢 李煥坤 張豪 譚錚 周聰 羅仕 鄢敏  2020-08-29 圍繞生物醫藥、人工智慧、數字經濟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集中簽約、動工一批項目,共同探尋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新機遇
  • 產業提升推動我市工業高質量發展!焦作舉行「五年大學習、五年大...
    2016年以來,我市工業經濟呈現新氣象,綜合實力穩步提升、質量效益不斷改善、重點行業優勢突出、產業結構更趨優化、縣域工業加速發展。其中,在全部41個工業門類中,我市擁有38個行業大類。發展形成了高端裝備製造、汽車及零部件、化工、食品等4大優勢產業,生物醫藥、新材料、新能源和電子信息等4大新興產業和輕工紡織、能源、鋁加工等3大傳統產業為支撐的「443」產業體系。培育形成了裝備製造、綠色食品、汽車及零部件、現代化工等一批千億級、百億級產業集群。五是縣域工業加速發展。
  • 做好「加減乘除」 加快發展綠色產業
    近年來,按照落實中央、省市決策部署,淮安堅定踐行綠色發展理念,大力推進產業轉型升級,著力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綠色產業發展水平持續提升。下一步,將緊緊圍繞市委七屆十一次全會提出的「綠色高地、樞紐新城」目標定位,加快推動綠色產業發展,為建設「四個淮安」提供強有力的產業支撐。  做好「加法」,培育壯大綠色產業集群。
  • ...傳統產業新興產業雙發力 - 河北日報-12版:地方新聞·衡水-2020...
    「自從有了這些高端裝備,企業產品品質實現跨越提升,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國內外訂單應接不暇。」該公司總工程師董克清說。 作為衡水市9個省級特色產業集群之一,安平絲網堅持傳統產業「不傳統」,制定了產業振興計劃,依託絲網旗艦企業,加快了技術創新成果產業化,促進絲網產業由「安平製造」向「安平創造」轉變。如今,安平絲網國內市場佔有率達到85%,佔全國出口量的80%以上。
  • 江蘇省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江蘇省「十三五」現代產業體系發展規劃...
    戰略性新興產業銷售收入突破4.5萬億元,佔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比重超過30%,產業發展新動能不斷凸顯。  產業創新能力大幅提升。新產業、新業態、新技術、新模式加快成長,網際網路經濟發展迅猛。區域創新能力連續七年位居全國首位,研發經費支出佔GDP比重提高到2.55%。新能源、新材料等新興產業發明專利申請量位居全國第一。
  • 創新發展模式 做大餐飲產業 2020年黔菜產業發展大會在安順召開...
    餐飲業作為保民生、穩就業的重要支柱產業,對於激發市場潛力、促進經濟發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近年來,安順市高度重視餐飲產業發展,持續強化餐飲產業聯動一產、帶動二產、拉動三產的重要作用。安順縱深推進農業產業革命,暢通綠色食材源頭,大力推廣蔬菜、食用菌、生態畜牧等特色產業。依託南山婆等優強企業,加快發展特色食品加工產業,打造新的經濟發展增長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