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心】2030年成為系統晶片領域第一 三星強力推進人工智慧戰略;鴻海未來或發力半導體,下一步可能進軍IC設計

2022-01-08 集微網

1.2030年成為系統晶片領域第一 三星強力推進人工智慧戰略;

(集微網消息) 據韓國《東亞日報》報導,以「2030年系統晶片領域全球第一」為目標的三星電子,開始加強新一代神經網絡處理裝置技術。三星電子將在10年內把這一領域的人力從目前的200人擴大到2000人,在該事業上集中全公司的力量。

據悉,三星電子去年已經推出了搭載獨立神經網處理裝置的高端行動裝置處理器Exynos 9系列(9820)。這是系統LSI事業部和綜合技術院持續進行相關研究的結果。該產品是將多種功能體現於一個晶片的SoC的基礎。它實現了「設備內人工智慧」,能夠自行在移動機器內完成以前需要通過與雲伺服器交互數據的人工智慧運算。

報導指出,設備內人工智慧的優點是,數據不經過雲端,因此在保護個人信息方面非常出色。同樣,由於不經過雲端,回答速度很快,而且在沒有網絡的環境下,也可以低電力、低費用進行驅動。三星公司方面期待,如果結合5G移動通信技術,與雲端和周邊人工智慧機器相互連接,就會出現新的推論和學習的領域。

三星電子計劃今後在電裝、數據中心、物聯網(IoT)等整個IT領域擴大神經網處理裝置的搭載。首先以移動通信用的旗艦SoC產品為起點,集中力量開發自動駕駛車輛所含的信息娛樂系統和尖端駕駛輔助系統(ADAS)等車用SoC產品。他們的目標是,進一步發展神經網處理裝置技術,實現能夠匹敵人類大腦水平的信息處理和認識的處理器技術。

據三星內部人士表示,三星的計劃是「要通過加強神經網處理裝置事業,掌握人工智慧時代的主導權」,「今後將通過差別化技術、與世界級機構之間的合作、招聘核心人才等,推出更高層次的創新的處理器。」,方式上「可以從戰略上收購初創企業,如果有必要,也可以實行大型併購(M&A)」。

三星在人工智慧方面的投入並不比其他大公司少。截至今年1月份,在科技巨頭的人工智慧專利方面,微軟所擁有18363項,位居首位;IBM僅次於微軟,其擁有的人工智慧專利共有15046項;三星擁有11243項,排在第3位。

在當地時間上周五(6月14日),李在鎔在韓國首都首爾南部的水原總部與IT和移動部門的高管舉行了會議,討論其全球戰略。據悉,三星的全球戰略會議每年舉行兩次,在三星面臨內存晶片和手機業務疲弱帶來的商業挑戰之際,此次會議上,李在鎔呼籲公司高管,要推動開發新技術,包括6G行動網路、區塊鏈和人工智慧(AI)等,並擴大全球合作夥伴關係網絡。

2.鴻海未來或發力半導體,下一步可能進軍IC設計;

集微網消息,針對鴻海21日股東會選出劉揚偉擔任新任董事長,「最懂鴻海的前外資分析師」、異康集團暨青興資本首席顧問楊應超指出,目前郭臺銘仍擔任董事,誰接棒董事長的意義其實不大;不過對劉揚偉提到鴻海將發力半導體,他認為在鴻海已著手從事半導體設備製造外,未來可能進一步進軍IC設計。

劉揚偉因具備半導體背景,不少人也揣測他的勝出,是為了鴻海發力半導體;對此楊應超認為,劉揚偉過去其實有更長的時間專注下遊製造,論半導體專業還有更專業的人,鴻海不是為了半導體而選人。

他表示,從鴻海轉型來看,走向半導體是不得不、甚至可說是必然的選擇,更正確來說,應是鴻海本來就會發展半導體,在新人事上任後,成為新團隊目標。

而此策略主要因為蘋果為主的手機不再高成長,鴻海必須擴張,先從做各種手機的零組件,再從下遊做到上遊,必須無所不做,才能提升營收。

但鴻海有一個很大的挑戰,就是無法投入資本支出太大的事業,例如晶圓廠已表態不會建造,但下一步有機會再深入發展晶片設計。

3.先發制人!三星打造新一代晶片「武器」

  參考消息網6月22日報導韓媒稱,像人一樣執行各種業務的「人工智慧秘書」,有望在3年至5年內實現商用化。看起來雖然簡單,但人工智慧秘書的業務執行,靠的是1秒鐘裡完成約10萬億次以上運算作保障的神經網處理裝置(NPU)技術。被稱為「酷似人類大腦的新一代半導體」的神經網處理裝置,具有像人類大腦一樣自行學習信息的功能,也被稱為「人工智慧晶片」。

  據韓國《東亞日報》6月19日報導,以「2030年系統晶片領域全球第一」為目標的三星電子,開始加強新一代神經網處理裝置技術。三星電子6月18日表示,將在10年內把這一領域的人力從目前的200人擴大到2000人,在該事業上集中全公司的力量。

  報導稱,像人類複雜的神經網一樣同時處理各種運算,需要聯網技術,神經網處理裝置可以高效、迅速地速度並列運算,被認為是實現人工智慧方面不可或缺的技術。

  據悉,三星電子去年已經推出了搭載獨立神經網處理裝置的高端行動裝置處理器Exynos 9系列(9820)。這是系統LSI事業部和綜合技術院持續進行相關研究的結果。該產品是將多種功能體現於一個晶片的系統半導體「系統級晶片(SoC)」的基礎。它實現了「設備內人工智慧」,能夠自行在移動機器內完成以前需要通過與雲伺服器交互數據的人工智慧運算。

  報導指出,設備內人工智慧的優點是,數據不經過雲端,因此在保護個人信息方面非常出色。同樣,由於不經過雲端,回答速度很快,而且在沒有網絡的環境下,也可以低電力、低費用進行驅動。三星公司方面期待,如果結合5G移動通信技術,與雲端和周邊人工智慧機器相互連接,就會出現新的推論和學習的領域。

  報導稱,三星系統LSI事業部SoC開發室一位負責人張德賢(音譯)表示:「今後幾乎所有的IT產品和服務都會內裝人工智慧功能,基於這一趨勢,神經網處理裝置的應用不僅在智慧型手機上,還會擴大到自動駕駛、數據中心、雲端等,據預測會有年均52%的高增長。」

  據報導,三星電子計劃今後在電裝、數據中心、物聯網(IoT)等整個IT領域擴大神經網處理裝置的搭載。首先以移動通信用的旗艦SoC產品為起點,集中力量開發自動駕駛車輛所含的信息娛樂系統和尖端駕駛輔助系統(ADAS)等車用SoC產品。他們的目標是,進一步發展神經網處理裝置技術,實現能夠匹敵人類大腦水平的信息處理和認識的處理器技術。

  據三星內部人士表示,三星的計劃是「要通過加強神經網處理裝置事業,掌握人工智慧時代的主導權」,「今後將通過差別化技術、與世界級機構之間的合作、招聘核心人才等,推出更高層次的創新的處理器。」,方式上「可以從戰略上收購初創企業,如果有必要,也可以實行大型併購(M&A)」。

更多新聞請點擊進入愛集微小程序閱讀


1.科創板集中上會告一段落?這些公司恐無緣首批上市 ;

2.比特大陸下月申請赴美上市 此前被港交所宣布"死刑" ;

3.比特幣繼續大漲:突破11000美元 24小時漲幅逾12% ;

4. iQOO Neo 7月2日亮相:驍龍845加持 定位中端 ;

5.三大運營商5月數據對比:移動「滿血復活」 聯通全面落後 ;

6.翻越賈伯斯 蒂姆·庫克改造了蘋果 ;

7.微軟「不鼓勵」員工使用Slack、卡巴斯基甚至是GitHub ;

8.測試顯示特斯拉Model 3在軟體升級後充電速度提升了20% ;

9.2019第一季度支付寶市場份額超53% ;

10.銳龍9 3950X處理器16核心、頻率還高 AMD怎麼做到的 ;

11. 任天堂即將在東京成田機場開設遊戲展示區 ;

12.Sandmarc為iPhone推出變形鏡頭 ;

13.俄羅斯密謀華為:將商談使用本土Aurora作業系統可能性 ;

14.自動駕駛又不安全了!特斯拉GPS系統可被攻擊 ;

15.華為與東北大學籤署戰略合作協議 ;

16.美國14個州起訴:反對運營商T-Mobile收購Sprint ;

17.外媒:蘋果新一代iPad將使用三星OLED屏 ;

18.華為與武漢大學籤署戰略合作協議 ;

19.華為:西歐智慧型手機市場銷量回升 ;

20. 810發布,海思處理器完成了中高低端的完整布局 


更多新聞請點擊進入愛集微小程序閱讀


你也在看? 

相關焦點

  • 鴻海未來或發力半導體,下一步可能進軍IC設計
    作者|Aki    校對|集微網集微網·愛集微APP,各大主流應用商店均可下載集微網消息,針對鴻海21日股東會選出劉揚偉擔任新任董事長,「最懂鴻海的前外資分析師」、異康集團暨青興資本首席顧問楊應超指出,目前郭臺銘仍擔任董事,誰接棒董事長的意義其實不大;不過對劉揚偉提到鴻海將發力半導體,他認為在鴻海已著手從事半導體設備製造外
  • 中國臺灣地區的電子製造業大亨郭臺銘,依託其執掌的富士康母公司鴻海集團,將要進軍晶片製造領域.
    ,將要進軍晶片製造領域。從過去幾年的投資情況來看,郭臺銘想要打造一個半導體產業鏈帝國,包括IC設備、設計、製造、封測、面板顯示、存儲等等,雖然這個想法很宏大,實現起來困難重重,但郭臺銘的「野心」一直未消,並且在不斷努力嘗試著。2015年,那正是全球半導體市場瘋狂併購的一年。而在中國大陸,趙偉國領銜的紫光集團掀起了一波併購狂潮,特別是對中國臺灣地區的相關企業和人才,下大力度攫取。
  • 鴻海半導體布局:鎖定IC、製程設計 「不會做晶圓廠」
    鴻海11 日召開法說會,劉揚偉會後受訪,被問到集團未來的半導體布局,他指出,不會用20-30 年前的方式做半導體,也絕對不會做重資產的投資。劉揚偉指出,雖然 IC 設計很多與製程有關係,因此必須得跟晶圓廠有很緊密的配合,但不會是資本上的配合。
  • 【聚焦】鴻海子公司夏普分拆半導體業務,下一步或結盟旺宏;臺積電通吃華為新晶片訂單;美光臺灣明年擬再徵千人,本科起薪4.6萬新臺幣
    1.鴻海半導體來真的 夏普宣布物聯網及鐳射事業將分割成為子公司芯科技消息(文/李泰宏)鴻海拼半導體來真的!旗下夏普26日宣布,包括物聯網電子裝置和鐳射事業將獨立成為100%的控股子公司,預計生效時間為2019年4月1日。
  • 【表態】郭臺銘:沒有我的鴻海,會做得更好;印度正在尋求成為晶片設計中心;蘋果已定調 5G版iPhone將用LCP軟板
    4.印度正在尋求成為晶片設計中心;儘管出現了許多問題,印度已經採取了幾年來本土晶片設計能力的安靜但暫時的步驟,因為它將本土晶片開發視為戰略需要。為了建立半導體製造生態系統,我們進行了多次嘗試,包括與領先的晶片製造商AMD和臺積電在全國建立工廠,與全球思維一致,其中各國意識到本地晶片開發有助於保護其戰略利益。例如,中國正在建立一個本土晶片計劃,到2025年,其70%的產品將採用本地半導體,而目前這一比例為16%。
  • 郭臺銘正式卸任鴻海董事長,晶片負責人劉揚偉接任
    而在鴻海股東大會後,鴻海正式宣布,鴻海半導體次集團總經理、晶片業務負責人劉揚偉接替郭臺銘成為鴻海的新董事長。晶片業務負責人劉揚偉升任鴻海董事長據了解,劉揚偉今年63歲,深耕半導體領域已久。他從臺灣交通大學電子物理系畢業後,又在南加州大學取得電子工程與電腦科學碩士學位。
  • 郭臺銘+林文伯 鴻海矽品戀牽手了
    會議開始前,兩邊的經營團隊一字排開,包括鴻海旗下、股價逾百元的封裝廠訊芯科技董事長徐文一、矽品總經理蔡祺文,以及剛從美國回來的矽品美國執行長羅曉餘。郭臺銘身穿短袖白襯衫,與著深色西裝、教士圓領衫的林文伯緊緊相依。郭臺銘指出,水平產業內的第一名整合第三名,只會讓第二名跟第四名得利。
  • 摘掉「代工廠」標籤,鴻海的半導體夢何時做成?
    半導體產業鏈一般分為上中下三遊,上遊主要是支撐產業,包括半導體設備製造、半導體材料,中遊為製造產業,包括IC設計、IC封裝、IC設計等,下遊一般為半導體的應用領域。而郭臺銘表示鴻海要從設計到製造都實現自主,基本上覆蓋了整個產業鏈。但這豈是隨便說說就能成的工程?鴻海目前的半導體布局到底怎麼樣了?下面就隨與非網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 【深度·天風電子】未來三年誰會勝出?
    展望未來,結合估值水平以及未來三年空間,我們看好領益智造21年表現,公司作為大客戶「一站式」精密智造解決方案提供商,是北美大客戶模切、衝壓、CNC戰略供應商,19年收購賽爾康,從零組件進軍次組裝/組裝,補全SMT及FATP技術,具備全球生產管理水平,預計將藉助下遊成品鞏固加強精密零組件盈利能力。
  • 前瞻半導體產業全球周報第66期:美國晶片禁令即將生效!三星、SK...
    中京電子入股華洋電子 進一步布局半導體封裝材料日前,中京電子發布公告稱,擬增資入股天水華洋電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華洋電子」),以促進公司在半導體封裝材料領域的進一步發展。華洋電子成立於2009年7月,主營業務為半導體與集成電路封裝用引線框架的研發、生產和銷售。
  • 【反彈】晶圓代工已觸底反彈;郭臺銘接班人浮出水面;臺灣IC設計首季財報出爐;想當鴻海接班人得過這三關
    Arm架構從誕生之始就一直致力於高能效、低功耗的體系架構創新,從指令集、CPU架構到IP設計、SoC設計,都以滿足用戶和市場對綠色計算的需求為目標,不斷提升運算能力、優化能耗設計。Arm伺服器基於Arm開放的晶片架構,由眾多廠商共同參與相關規範標準的制定,改變了傳統伺服器晶片領域一家獨大的局面,也助推了全球諸多晶片廠商取得成功。
  • 【爆發】功率半導體晶圓薄化需求爆發;高通轉投臺積電 三星7nm量產慢一步;多鏡頭成未來智慧型手機發展趨勢;
    1.華為P20系列的成功背後,多鏡頭成為未來智慧型手機發展的縮影;集微網消息(文/Jimmy),華為在2018年3月底推出的P20 Pro標榜搭載三鏡頭和優質照相功能的設計,「徠卡三攝」名噪一時。隨著華為P20 Pro的熱賣,三攝概念也逐漸被消費者接受,上市不到三個月銷量攀升80%,深受消費者喜愛。
  • 未來三年蘋果產業鏈大陸廠商之間誰會勝出?_鳳凰網
    展望未來,結合估值水平以及未來三年空間,我們看好領益智造21年表現,公司作為大客戶「一站式」精密智造解決方案提供商,是北美大客戶模切、衝壓、CNC戰略供應商,19年收購賽爾康,從零組件進軍次組裝/組裝,補全SMT及FATP技術,具備全球生產管理水平,預計將藉助下遊成品鞏固加強精密零組件盈利能力。
  • 成為汽車半導體的NO.1 後 「新英飛凌」下一步怎麼走?
    SMM網訊:今年4月16日英飛凌正式完成對賽普拉斯的收購,一躍成為全球最大的車用半導體供應商——收購賽普拉斯後英飛凌在全球汽車半導體市場中的份額達到了13.4%。在過去近半年的時間裡兩家公司一直在積極推進各方面的整合工作,並已取得階段性進展。
  • 郭臺銘等待下一個「郭臺銘」:鴻海接班人大猜想
    劉揚偉出身消費性IC設計公司普誠,在半導體晶片領域資歷深厚。雖然劉揚偉原本任職於主攻平板軟硬體整合的B次集團,但其在半導體領域深耕已久,去年鴻海股東會時,郭臺銘還欽點他上臺,與鴻海技術長吳逸蔚、雲智匯科技執行長Sam Baker、永齡健康基金會副董事長吳良襄、鴻海副總裁呂芳銘同臺,分別就半導體、面板、工業4.0、樂活養生與物聯網家電等鴻海五大重點布局領域發表演講,而當時劉揚偉主講的就是半導體。
  • 半導體一定會做!鴻海集團布局半導體設備供應鏈
    2018年,半導體圈竄進了眾多「網紅」,前有「要花500億做晶片」的格力董事長「董小姐」,後有「未來三年投資800億在半導體」的TCL董事長李東生,更甚有阿里巴巴集團旗下的「平頭哥」公司霸屏各半導體朋友圈等等。近日,臺灣首富郭臺銘的鴻海集團旗下企業京鼎南京半導體設備產業園也正式開工。
  • 向郭臺銘生日獻禮 鴻海今發布「MIH軟硬體平臺」進軍電動車系統
    ,宣告集團已經準備好正式進軍電動車領域。,像是汽車未來將可透過「軟體定義」持續的更新升級。鴻海產品長蕭才佑表示,透過分析電動車與傳統燃油車的整體結構來解釋鴻海在電動車關鍵零組件領域的技術優勢,也第一次對外揭露「電池快充與低溫優化」、「低鼓脹軟包技術」、「雲端AI電池管理系統」、「高能量密度電池」、「無貴金屬全新製程」及「固態電池研發」等六大動力電池黑科技。
  • 晶片破壁者(十二):「大頭兒子」模式下的韓國半導體 (上)
    走向輝煌:「大頭兒子」模式的崛起之路簡單來說,韓國半導體產業的發展經歷了四個階段:第一階段是1965~1973年,韓國作為美日企業海外生產基地的低端裝配工廠時期;第二階段是1974 ~1982年,韓國國內開啟向垂直一體化IDM生產,從設計到晶片封裝全流程製造的轉移時期;第三階段是1983~2012年,超大規模集成電路DRAM
  • 半導體行業月報|資本加持,行業巨人新手們的競合博弈還在繼續
    事實上,集成電路在生物醫藥領域也扮演著重要角色,且隨著新的生物技術的普及,集成電路在這些新生物醫療技術中的地位也會越來越高,生物晶片也將成為半導體中的一個重要細分市場。目前,在每年的頂級半導體會議ISSCC中,生物晶片相關的議程已經能到2-3個,已經接近或超過一些傳統的方向(例如射頻電路和模擬放大器電路設計)的議程數量,可見半導體晶片行業對於生物晶片的重視程度。
  • 【動態】發布全新Logo標識,長電科技有何戰略考量?芯和半導體:3DIC EDA成為ICCAD最亮的風景之一;芯邁微完成首輪融資
    目前,長電科技已成為中國第一大、全球第三大半導體封測公司,在中國、韓國、新加坡擁有三大研發中心及六大集成電路成品生產基地,具備高中低端多品類封測產品的全球服務能力,同時產品及服務廣泛應用於網絡通訊、移動終端、高性能計算、車載電子、人工智慧與物聯網、工業智造等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