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總理曾有這麼一句話:
一個人革命不容易,一個女人革命更不容易,一個女人要成功並協助革命更不容易。
他說的這個人是誰呢?正是我們今天的主人公——錦江飯店的創始人董竹君。
令人驚奇的是,這位女企業家最初竟然誤入風月場,14歲就成了督軍夫人。本來,按照當時的觀念,她老老實實在家相夫教子就行了,可她卻選擇了離婚。之後,她創辦了錦江飯店,期間多次協助革命,最後還無償將飯店獻給國家。
長三堂子
長三堂子什麼意思呢?「清」的右半部分再加上一個「樓」。
1900年,董竹君出身於上海的一個貧寒家庭。雖說家裡沒錢,但她老爸董同慶還是把她送到私塾上學。董竹君13歲那年,董同慶得了重病,沒錢怎麼辦?只能借。所以,董同慶找到了長三堂子的老闆,借了300塊。
當然,老闆不是個慈善家,條件就是把董竹君賣到他店裡,為期三年,賣唱不賣身。當然,這裡面水不淺,說是三年,可按老闆意思是多少年呢?不清楚。
老闆不是個什麼善人,所以讓她不賣身,並不是為她好,而是之前立的規矩——成年之前不賣身,放長線釣大魚,為的是以後能賣出好價錢。
董竹君聲音好聽,人長得又水靈,每到她出場必是歡呼聲一片。她自個沒有半點享受的意思,平時基本不笑,心裡想的是儘快逃離這裡。
可有一天,一位「老姑娘」的經歷卻把她從夢境打回了現實——
這些人啊,心裡可陰著呢,說是有約定,但實際上只要你紅,他絕不會放過你,想方設法地把你留下,甚至不惜動用社會勢力,逼你就範。最好的方法,就是在可以接客前一定要嫁出去。
董竹君明白,自己想要重獲自由,就必須想辦法出去,也許「前輩」說的有一定道理。
遇到夏之時
夏之時,何許人也?四川都督,早年間隨孫先生加入同盟會,而後以新軍軍官的身份起義,算是當時的人中豪傑。
按理說,董竹君和他不可能有交集。可是當時的背景是,袁世凱大肆追捕革命黨人,所以他們不得不把活動轉為地下。長三堂子,無疑是掩人耳目的好去處。
話說這天,董竹君看到了坐在眾人之中的夏之時,登時就被他的氣質所吸引。後來,又經過周圍人的評價,董竹君對他的好感倍增。
一天,幾個「商論議事」的紈絝子弟來到長三堂子看戲。本來,他們不打算請人來專門唱戲,但老鳩卻走到前頭介紹了一個唱戲好聽的姑娘,這人自然是董竹君。
夏之時不好拒絕,就應了。幾曲聽罷,二人便開始聊起天。夏之時問了問她的經歷,又說道,「姑娘這不是你該待的地方,還是出去讀書比較好。」
於是乎,從這天開始,二人不斷來往,兩人都對對方有意思。什麼時候捅破的「窗戶」呢?這還得從袁世凱談起。
話說袁世凱對當時的革命黨人搜捕力度慢慢加大,夏之時整日躲在房裡出不來。
而董竹君愣是不怕危險和他見面,夏之時很感動,於是和她攤了牌:
我家裡有個父母包辦的老婆,纏足,身體不好(不久便病逝),有個小男孩。如果我能出去,一定把你救出來,娶你,好嗎?
董竹君心裡頭自然是願意,說自己會想辦法出來,不過提了三個條件——
當然這幾個條件對於夏之時來說並不是什麼問題。於是兩周後,董竹君就真的想辦法從長三堂子裡逃了出來。隨後,二人在一家日本旅館舉行了簡單的婚禮。
裂痕
不久後,夏之時帶著董竹君來到日本留學(生下女兒夏國瓊)。期間,夏之時一直和國內的革命黨人保持聯繫,而後便回國發展。
當然,董竹君還沒念完書,需要留在日本。夏之時不放心董竹君,便把他的四弟叫來,名義上是陪讀,實際上是監視。
董竹君很聰明,能不知道夏之時的真實意思?自然是很氣憤。
1917年,夏之時的父親病危,董竹君也接到丈夫的電報,來到夏家。
夏家是當地的大家族,傳統封建,家裡人對於這個夏之時「明媒正娶」的老婆並不認同,心裡不承認董竹君的地位。
董竹君並不在意,她早有準備,在國外就準備許多禮物。回到夏家,她把禮物一分,一些人對她的印象就改變了不少。
接著,董竹君憑著過人的本領,把夏家上下都打理得井井有條,和妯娌之間的相處也還算不錯。沒過多久,董竹君就把夏母給拿下了。
慢慢地,外界對於董竹君的好評也越來越多。與此同時,夏之時的境遇卻越來越差。
1919年左右,夏之時被解除了軍權。從此,那個熱血少年郎一去不復返,變成了一個迂腐守舊的「老古董」。妻子發展越來越好,夏之時逐漸產生了嫉妒之心,甚至開始責怪妻子為什麼生了四個孩子全是女兒沒有一個兒子(1926年夏大明才出生)。
董竹君自然不會和丈夫鬧,因為夏之時畢竟對她有救命之恩。
但是,夏之時卻一直墮落,天天不幹正事,也不讓女兒上學。有一次,夏之時甚至拿槍對著董竹君。
一次兩次可以忍,那麼多次,董竹君自然是心灰意冷。
在這種情況下,董竹君越發獨立自主,走上了創業之路。
先是1923年的「富洋女子織襪廠」,又是1926年的「飛鷹黃包車公司」。但是很遺憾,這兩次創業都以失敗告終。
不過,她並不氣餒,在1929年來到上海,和丈夫進行了一次談話——
如果五年內大家都沒有想改變的意思,我們就離婚。
創業之路
和丈夫分開後,董竹君不僅要肩負起照顧孩子的重任,還要辛苦創業,大大小小的事務都要由她一人操心。
這期間,她還曾被逮捕入獄,全家一度靠大女兒教鋼琴才能維持生計。
很快,五年過去了。夏之時再次找到了董竹君,但是二人的想法還是沒有什麼改變。在董竹君的強烈要求下,他們離婚了。
當然,這個時候的董竹君日子並不好過。多方努力籌措資金時,董竹君的父母都相繼去世。在這樣灰暗的日子裡,一個人的出現卻給她帶來了光明。
這個人來自四川,名為李嵩高,頗有文化,對董竹君獨自打拼的精神很是讚揚。有一天,他與董竹君見面,並且說道自己願意資助其2000元——這在當時是不小的數目。
董竹君並沒有馬上接下這筆錢,而是和自己的「地下好友」商談了一番才同意。
經過再三考慮,董竹君在上海某地開了一家四川飯館,取名為「錦江小餐」。
錦江小餐請的是一個正宗的四川老廚師掌勺,質量自然可以保證,再加上董竹君服務態度好,自然吸引了一大批回頭客,這其中就包括杜月笙和黃金榮。
而杜月笙還嫌董竹君開的店太小,主動提出幫忙擴充,這慢慢地,錦江小餐成長為一個能容納300人就餐的飯店。
與此同時,董竹君也把新館重新設計了一遍,將飯店內部改為清一色的中式,單獨設雅間等,飯菜的種類也有了很大的擴展。
就這樣,「錦江川菜館(已改名)」在上海餐館裡獨樹一幟,吸引了大批政界明星,這之中就包括,戴季陶、楊虎。
錦江飯店
楊虎,國民黨高級官員,其子認了夏之時當乾爹,所以和董竹君算是親家關係。當時,他看董竹君發展越來越好,也想把她拉進來,可是董竹君卻說自己只是個做生意的,無心政治。
實際上,董竹君一直在幫助「地下好友」完成任務。
1937年,抗戰爆發,上海也成了日本人的勢力範圍。日本人聽說董竹君的大名,也邀請她到上海軍部那開個分店。當然,董竹君是一百個不願意。
怎麼辦呢?她多次找藉口推脫,之後又逃到菲律賓打算在那開分店。然而,當時的上海經理張進之卻無情背叛了她,絲毫不提供本部的援助,讓她開分店的計劃無法進行。
而在日軍的統治下,董竹君在菲律賓的日子也不好過。
直到1945年日軍投降,董竹君才回到上海,重新整頓錦江。
在這期間,她還幫助「地下好友」多次轉移,也算是策反了楊虎。
新中國成立後,國家需要在上海成立一個接待外賓、高級官員的飯店。董竹君想都沒怎麼想,就把錦江交了出去。由此,「錦江飯店」正式成立。當然,董竹君任董事長也是總經理。
1997年12月6日,董竹君去世,享年97歲。
如果你覺得我寫的還不錯,歡迎點讚、關注;如果你還想了解更多民國人物故事,歡迎點擊下方連結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