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時代女性的傳奇故事。
她出生貧寒之家,13歲被父親賣進青樓;15歲與人私奔逃離魔窟;16歲前往日本留學;34歲與丈夫離婚獨自攜女出走;35歲創辦錦江川菜館周旋於上海灘各界大佬之間;45歲創立錦江大飯店終成一代商海女傑。
她,便是今天文章的主人公--董竹君。
01亂世紅顏,不問出身
1900年,董竹君出生在大上海的一個貧民窟裡。父母本是江蘇南通海門人,為了生計,攜家到遍地是黃金的上海灘討生活。
沒有文化的董家父母只能靠出賣自己的勞動力過活。父親終日拉著黃包車,母親給大戶人家幫工。一家人雖然困窘倒也整齊歡樂。
董家父母雖不識大字卻不希望女兒走自己的老路。於是,緊巴巴地湊了些錢送董竹君去私塾念書。希望她能識字斷文,將來找個好夫家也能有些才華底氣。
然而,亂世中的窮苦人家經不住命運的一絲風雨。常年勞作的董父不幸患上傷寒症,母親為了照顧父親也丟了工作。很快,米缸見底食不果腹,一家人的生計成了問題。
無奈之下,董父只能把董竹君賣到妓院裡做「清倌人」,賣藝不賣身為時三年。這一年的董竹君剛剛13歲。
初進青樓的董竹君很快成了頭塊招牌。花樣年紀,窈窕身材,面容姣好,識得了字唱得了小曲兒。別的姑娘,一天最多水牌上能有三五張局票;而董竹君,每天局票都有十幾張,無暇應酬。
男人對女人的感情,大多興起於容貌,鍾情於靈魂。可見董竹君,並不是空有一副美麗的皮囊,她的聰慧,她的情商,讓她在男人間遊刃有餘,也為她日後商界長袖善舞打下基礎。
02為求良緣,大膽私奔
青樓這個地方,從來由不得女人做主。
更何況是一棵讓青樓老闆賺錢到手軟的搖錢樹。
於是,老鴇開始默默籌劃如何威逼利誘董竹君甘願從「清倌人」成為妓女。而同在青樓的小姐妹也如此告誡董竹君:
你到了這裡就別再想回去了。她們在你這棵搖錢樹上搖的還不夠,要把樹葉樹根都搖光。因為你的生意好,沒挨打已經算不錯了。
而這樣的人生董竹君是寧死不從的。再亂的世道,她也不做浮萍。
恰巧,這個時候,四川副都督兼蜀軍總司令夏之時走進了董竹君的生命裡。
那個年代的革命軍,商議時事都喜歡在青樓裡進行。一來掩人耳目,二來美酒軟語也頗為自得。
於是,豪情萬丈的革命軍總司令遇見了善解人意的清倌人。一個仗義有風度,一個美麗有才情,一來二去,倆人便暗定終身。
想要給董竹君贖身,老鴇的開價是三萬銀元。但夏之時雖貴為蜀軍總司令,這錢對於他來說,卻是難以湊出。
湊巧的是,當時袁世凱通緝夏之時,懸賞的人頭費也是三萬銀元。
正當夏之時為這贖身錢苦惱不已之時,董竹君卻拒絕夏之時為其贖身。
董竹君不願意把自己當做一件商品,更不願意在日後雙方齟齬之時,夏之時會脫口而出「你有什麼稀奇啊!你不過是我拿錢買來的!」
當真是一個奇女子!在那樣的年代和社會環境中,出身貧賤卻不輕賤自己,追求自己獨立的人格和精神。即使在今天飽讀詩書的現代女孩中,也有很多沒有如此覺悟的人!
而後,董竹君連日裝病不再接客,卻暗中收拾行囊。
在風黑月高的一個晚上,董竹君拿出備好的酒,款待門外的看守。將其灌醉以後,迅速逃離魔窟,與在外接應的夏之時會和。
如今,郎有情妾有意,雙方皆是自由之身。你以為倆人就會走入婚姻殿堂了嗎?
對自己有謀劃有夢想的女子絕不會如此唐突。
婚前,董竹君與夏之時約法三章,答應後方能成婚:
一是絕不做人妾室;二是要去東洋留學;三是雙方好好經營家庭,男主外女主內。
夏之時感嘆於董竹君的勇氣和魄力,一口答應她的要求。
1915年,董竹君嫁與夏之時。這一年,她15歲。
03世局動亂,家室飄搖
嫁進夏府的董竹君過得並不愜意。
夏府不算名門望族,也是當地大戶,怎能接受一個風塵女子進門?夏之時的母親就曾當著董竹君的面對夏之時說道:
一個賣唱的只配當姨太太罷了。嫁進我們這種大戶人家算是怎麼回事?你趕緊給我明媒正娶一個清白人家的女子回來!
而董竹君當下並沒有反駁。進了夏家門以後,她做足了一個當家兒媳的謙卑姿態:家裡大大小小的衣服都是她洗;天不亮買菜做飯;伺候完了一家就去店鋪裡招呼客人幫忙算帳。把一家打理地井井有條。也讓夏府一家人對她刮目相看。
但一味的付出並不能阻止命運安排下夫妻倆人的漸行漸遠。
婚後,董竹君連生四女,這讓封建之家的夏之時非常不滿。
而婚前答應董竹君可以繼續念書,卻心存反悔。在董竹君前往日本留學時,夏之時召回自己的四弟,讓其陪同董竹君一起去日本念書,卻意在時刻監視她;並在臨行前給了董竹君一把槍,讓她防賊,如若紅杏出牆,也請她用這把槍自行了斷。
此外,因為派系鬥爭,夏之時被解除公職,日日鬱鬱寡歡,後來竟沉迷賭錢和鴉片,性情也一天比一天暴躁。
像很多家庭一樣,最初的愛是有的;但在一日日的朝夕相對中,愛與尊重卻蕩然無存。
日本學成回來後,董竹君本想再去法國留學,卻被夏之時斷然拒絕。
而把董竹君當做金絲雀一樣禁錮在身邊,卻加速了倆人婚姻的破裂。
一個終日沉迷於牌桌鴉片館,一個四處奔走積極創業;一個揮霍家財窮兇極奢,一個萬般節省斤斤計較。不同的人生方向和步伐,讓這段感情一去再也無法回頭。
日日爭吵下,董竹君向夏之時提出離婚。一時間,整個上海灘頗為震動。
一個嫁進高門的風塵女子有什麼資格提離婚?又有什麼本事在外立足?太多幸災樂禍的眼睛盯在董竹君身上。
包括夏之時也是如此向董竹君說道:
我們咱不離婚,先分居五年,你要是帶著女兒在大上海沒被餓死,我的手掌煎來給你吃!
鄙夷之態,盡顯於色。
04商海起伏,終成一代女傑
創業初期的董竹君,嘗盡世事不易和人間辛酸。
好在,她生來就是坎坷。堅強和樂觀,是她最鋒利的武器。
1930年,董竹君典當了自己的值錢之物,又問朋友們借了一些錢,籌辦了「上海群益紗管廠」。沒等盈利,紗管廠在炮火連天中被炸成了灰燼。
一時間,所有的付出都成煙雲。而貨真價實擺在眼前的,是一屁股的債和瞬間垮掉的聲譽。
但董竹君沒有因此一蹶不振,沒多久她便重新尋覓商機。在朋友的投資下,她籌辦了「錦江川菜館」--也就是錦江飯店的前身。
川菜館從裝修到菜色,從衛生管理到人員招聘,董竹君都是事事躬親。菜品要她嘗過才能入菜單,地面、玻璃窗不能有一點灰塵,而店內的裝修,也是集日本、歐洲、中國的審美於一體,頗具格調。
錦江川菜館一開業,便是上海各界大佬的匯聚之地。杜月笙、黃金榮等是常客;軍政要員也是聚於此地商量政事;卓別林訪問中國時,也在這裡吃了頓香酥鴨子。
而董竹君高超的情商,和長袖善舞的公關能力,也在此得以發揮。
據說餐廳生意越發火爆,董竹君想要擴店,但手續繁雜路子不通。於是,在杜月笙來吃飯時,她就有意讓後廚慢一些上菜。
杜月笙遲遲不見桌上有菜,十分惱怒。這時董竹君連忙上前道歉,順帶著大倒苦水,極言擴店之難。杜月笙聽聞大手一揮說道:「這有何難,你儘管去通路子,用我的名頭即可!」
後來大家都以為杜月笙是董竹君的靠山,於是不管是哪個部門都不敢再刁難,擴店之事也是水到渠成。
錦江川菜館火爆之餘,董竹君又創立了錦江茶室。招聘願意自力更生的女性做服務員。日後,錦江川菜館與錦江茶室合併,遂有了上海錦江大飯店。
05女流之輩的家國情懷
國共兩黨對戰期間,董竹君曾協助共產黨策反國民黨軍官楊虎;同時,她在上海邁爾西愛路的住處,也多次作為地下工作者的碰頭密點。
新中國成立後,董竹君率先捐出自己的飯店、洋房和15萬美元存款。
亂世中,她是多財善賈的女老闆;現世安穩中,她只願退居幕後,闔家團圓安樂。
董竹君在自傳《我的一個世紀》中有一句話我喜愛至極:
我從不因被曲解而改變初衷,不因冷落而改變信念,亦不因年邁而放慢步伐。
這樣的信念加持下,無論世事如何變遷,無論悲慘何以加身,都可以在三冬四夏暫受命運苦楚後,笑看雪盡梅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