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僑網1月15日電 據英國《華聞周刊》微信公眾號「華聞派」報導,中國農曆春節不僅牽繫全球華人的心,每年的「春運」,也令許多外媒嘖嘖稱奇。春運期間的火車票、機票也往往一票難求,高速公路也呈飽和狀,每個人都想盡辦法,為了與家人們好好團聚,而進行這一年一度的「大遷徙」。
不過,也不是每個人都回家過年。還有一群人,在春節期間,卻選擇留在了異地他鄉。他們是如何過年的?記者採訪了3位分別在中國臺灣、英國倫敦和澳大利亞墨爾本過春節的華人。
資料圖:1月13日,年貨大街上的各色糖果、特產吸引民眾選購。春節臨近,一年一度的臺北迪化商圈年貨大街吸引了眾多市民前往遊賞、採購,彩燈彩旗從街頭掛到街尾,年味十足。
中新社記者 史元豐 攝
春節就是花時間陪陪愛的人
來自丹東的周越曾在臺北市學習,又念了攝影系研究生,不知不覺在臺灣生活了3年。畢業後,他到北京工作,當上了攝影師助理。每天起早貪黑,攝影師助理的工作並不容易。
他很懷念在臺北的生活,加上女友也是臺北人,最近幾年,周越都去臺北過年。他在臺北的老師,也會邀請周越一起吃年夜飯。這段臺北與東北之間的情份,在周越心裡沉甸甸的。
「今年的機票特別難買,讓我折騰了好一陣子。」周越說道。
被問及到臺北過年的原因,周越說:「因為這是每年唯一的長假,可以讓我與女友相聚。」周越的父母也支持他。
「如果要說,在東北過年和在臺北有什麼最大的不同,大概就是氣候。」周越補充道。
每年春節期間,東北天寒地凍,周越與家人大多時間都待在室內,吃飯、聊天。而最接地氣的年菜中,必不可少的便是殺豬菜。「有的人家會在過年的當天宰殺一隻豬,作為年菜。東北酸白菜鍋與血腸也是不能少的年菜料理。而且,豬肉有著特別的寓意,不僅是用來飽足大家的胃,也代表著互道新年祝福,這是東北過年習俗裡重要的一部分。」周越說道。
相比之下,中國南方春節期間的溫度比較舒適。周越還會和女友去爬山,逛年貨街。
他補充說道:「多數人會出門旅行,不管是去山區徒步、海邊漫步,還是前往臺北最有名的年貨商圈——迪化街,感受新年踩春的氛圍。」
而春節當天,臺灣除了吃年夜飯、包紅包等傳統風俗外,還流行玩一種擲骰子的遊戲,叫「十八仔」。
對周越來說,2020年的春節,將是最特別的一年。因為除了花時間陪陪愛的人,他也想把終身大事定下來。
「今年想要與女友結婚。」 27歲的他,說到此處還有點害羞。對於自己的工作,他也希望能闖出一片新的天地:「剛出社會這一年,其實多少有點在工作中失去了自我與激情,每天背著器材上上下下,也不知道是為了什麼。我希望未來有一天,攝影器材不是為別人而背,而是為自己而背!」
有父母在的地方,就有年味兒
來自長沙的萱萱,在英國已經生活8年了。她回憶起小時候過春節,主要是跟家人一起吃團圓飯,看春晚、放鞭炮、領紅包,守歲守到凌晨12點。平時8點就睡了的奶奶,也會一同守到12點,並準時端出一鍋熱騰騰的湯圓。
萱萱回憶道:「哪怕年夜飯吃得再飽,奶奶都會敦促我們一定要吃顆湯圓,代表新的一年圓圓滿滿。」
英國是不為中國年放假的。農曆春節這一天,如果恰逢工作日,還是該上班的上班,該上學的上學,不過倫敦中國城,因為有著紅通通的大燈籠,顯得格外熱鬧。
在特拉法加廣場上,每年都有中國的表演藝術團體在春節期間進行文藝匯演,不管是英國華人,英國本地人還是其他來自世界各地的人,都能一起感受中國的年味兒。萱萱前幾年在倫敦過年的時候,也總去特拉法加廣場湊熱鬧,沾喜氣。現在,她更喜歡待在家裡,約上幾個也沒回國過年的朋友一起,吃吃家常菜,看看「重播」的春晚,甚至自己動手包餃子,也別有一番味道。
萱萱笑道:「其實我在家過年都不吃餃子的,反而是來了英國,年年都包餃子、吃餃子。儀式感比在家還足。」
不過中國春節給她最大的感觸還是,讓她從一個「領紅包的人」,長成了一個「發紅包的人」。
2012年,萱萱在倫敦工作滿一年。那年回國過年時,她認認真真地包了10個紅包,在長輩們意想不到的眼神中,她把紅包放到了家裡長輩的手中。包的金額雖然不大,可她內心卻驕傲無比。她現在還記憶猶新:「感覺比自己拿到紅包還激動!」
萱萱今年沒有回國過年的打算,因為「我的爸爸媽媽來了!」而且,父母還有心地帶上了春聯,更準備在大年三十當天一展身手,為她做一桌道地湖南口味的年夜飯。
對於萱萱來說,在哪裡過年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和誰在一起。
從家宴到上千人的「家年華」
11年前,跟著父母移民至澳大利亞的默默,已經很久沒有回自己的家鄉——醴陵過年。默默的家鄉盛產花炮,所以每年每家都會採購大量的花炮,大街小巷都充滿著年味和爆竹聲,與默默現在所居住的墨爾本,有著完全不一樣的感覺。
「雖然墨爾本是座移民城市,過年的氛圍也不少。但春節當天,大多數人還是要上班,外加墨爾本正值夏天等原因,我覺得,比起家鄉的過年氣氛還是差了許多。」默默說。
在墨爾本的第一年,默默全家人沒有參與墨爾本當地的華人新年活動,而是親手操辦了一桌屬於自己的年夜飯,邀請親朋好友們來一同慶祝。
沒想到的是,這桌只是為了讓親朋友好友相聚的年夜飯,從最初的20個人,因口口相傳,加上朋友又邀請自己的朋友,在默默全家舉辦的第九年,這個年夜飯的人數突破至1500人。
默默的父親甚至會邀請國內的大廚專程來到墨爾本,提供道地的中國年菜,並將這場墨爾本華人的新年盛會取名為「家年華」。
「不過,當時父母對於人數如此暴增的狀況,有了一些分歧。」默默說道。
默默父親的想法是:「每年就是要辦一場屬於華人們的團圓飯,盛大與隆重是好的。這就是我們的理念。」但默默母親卻認為,因為過於龐大,而有些失去了「闔家團圓」的初衷。
為了調和這種意見,也傳承父親的想法,默默在第十年(也就是2019年)主動接下了承辦這場活動的重任。
她說,這場「家年華」,在春節的半年前就需要開始籌備。「包括在淘寶購買所需的花燈等裝飾品,還需要策劃不同的主題,以增加春節活動的樂趣性。」默默將2019年的春節活動分成了三大塊——「食品區」、「表演區」與「娛樂區」,把團圓飯升級成類似廟會的形式,同時還能吸引澳洲人共同參與,藉此宣傳中國文化。
2019年的「家年華」讓默默十分勞累,不過,一位在澳洲土生土長的老爺爺參加活動後,對默默表達了他對這樣的派對的讚揚,她忽然覺得,這一切都值了。
2020年是「家年華」的第十一年,作為「總導演」的默默又忙開了。今年的主題是「花燈相會」,除了有傳統的猜燈謎等活動,她還專門設計了造福單身男女的聯姻環節,希望在過新年之餘,也可以為「家年華」增添一些「愛」的氛圍。
對默默來說,「現在『家年華』的前期工作已經準備就緒,就只希望墨爾本當天,有個好天氣呀!」
關於過年,其實周越、萱萱和默默都有著相同的想法——只要能跟對的人團圓,就是最好的年。畢竟過年,簡而言之就是大家找個理由聚在一起吃點好吃的嘛。(鄭沛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