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有人說:「真正能夠安放靈魂的地方,唯有故鄉。」
一個人,走得越遠,越思念故鄉。自己和故鄉之間,總是有一根無形的線,牽扯著,剪不斷,理還亂。
一個人,歲數越大,越喜歡回頭看看,身後的路,歪歪扭扭,深深淺淺的腳印,連自己都備受感動。
70後的人,說老不老,只有四十多歲,年紀最大的,也就五十歲左右;說年輕,也不年輕,常常有人叫你叔叔阿姨,偶爾有人叫你爺爺奶奶。
你是不是也和我一樣,頭頂有了一撮白髮,皺紋也很明顯了,偶爾發現有一兩個老年斑。和別人聊天的時候,喜歡用「想當年」作為開頭,好像「當年」是很久很久以前的那一年。偶爾會長籲短嘆,感悟到歲月的滄桑。
02
小時候喜歡唱一首叫做《橄欖樹》的歌,裡面有這樣幾句歌詞:「 不要問我從哪裡來,我的故鄉在遠方 為什麼流浪,流浪遠方......」現在,忽然再唱這首歌,發現自己也變成了歌裡的人,一直在流浪,不知哪天才能回到故鄉。說好了要回故鄉,但是腳步卻一直在走向遠方。
流浪,流浪,不知何日踏上歸途。也許,很多70後的人,故鄉是回不去了。不是故鄉不在了,而是故鄉已經改變了模樣,已經不是當初的樣子了。還有的人,父母和自己一起在流浪,漂泊在異鄉,故鄉的老屋,已經塌了,連宅基地也沒有了。
小時候喜歡一首詩,「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你是不是,逢年過節的時候,有了詩中的感悟。村裡的人,越來越少了,越來越陌生了。還有那條大黃狗,不知從哪裡冒出來,衝著你「汪汪汪」,把你當成了外鄉人。
每次回家,都感覺不是滋味,好像自己和故鄉,到底是有了隔閡。這樣的隔閡,源自哪裡,自己也說不清。也許,人和故鄉分別太久,就像人與人分別太久一樣,慢慢就變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無話可說了。
03
70後的我們,一定還記得故鄉的模樣吧。農田、山路、村莊、溪流、古井、牛羊、古樹......就像春天的大地,在一夜春風過後,萬物甦醒,蓬勃向上,哪怕你閉上眼睛,還要鑽進你的夢裡。
我的故鄉是一個山溝溝,屋前屋後都是山,村莊在半山腰。梯田從山腳,延伸到山腰,到了秋天,稻浪滾滾,風吹來,稻穀香;到了春天,田裡的水滿了,陽光撒在水面,被風吹皺了,有無數的漣漪。
你的故鄉是哪裡,是山區,還是平原,還是小鎮,或者是某一座工廠。70後的人,大多數是農村出生,骨子裡都有鄉村的氣息,做夢都是鄉土味。
住了多年的老房子,窗戶也不很亮堂,是被煙燻過的。那一縷炊煙,在老遠就可以看到。炊煙起的時候,飯菜熟了,母親站在屋門口喊一句「回家吃飯囉」,聲音傳出很遠,那是這輩子聽過最美的聲音。
喝了多年的井水,現在回想起來,都是甜的。冬天的時候,井裡冒出一股股熱氣,把手伸進去,一點都不冷,還熱乎乎的。夏天的井水,涼涼的,把西瓜放在井裡,隔一會,拿出來,西瓜也變成「冰西瓜」了。一口井,就是天然的冰箱。
爬了很多次的山梁,總以為站在山頂,可以看到遠方的城市,可以看到無限的風景。老人們告訴我們:「山那邊,就是大城市,就是好日子。」飛出大山變鳳凰,是我們的夢想,也是幾代人的夢想。
清清涼涼的小溪,溪邊有柳樹,溪水裡有魚蝦。還有那群鴨子,自由自在遊泳,偶爾有幾隻鵝,昂著頭,一邊叫一邊拼命划水。夏天來了,我們跳進水裡,變成了那隻自由的鴨子。也常常從淺水灣裡,抓到一兩條魚,成為餐桌上的佳餚。
04
70後的我們,一定還記得童年的時光吧,那時候的我們,窮,但很快樂。
「小呀麼小二郎,背著那書包上學堂」,這樣的歌聲,你還記得嗎?讀書的時候,是快樂的。那時候的學校,就在村裡,鈴聲是用手敲響的。記得我就讀的小學,一塊廢舊的鐵軌,一把小鐵錘,到了上課時間,老師用錘子輕輕敲鐵軌,聲音很清脆,也很動聽。隔壁的村小,是兩根舊水管,敲打出來的聲音,有些悶。
小時候,我們個個都是發明家。遊戲自己創造,玩具也是自己造。把一些小石子磨光了,選擇其中最好的五顆石子,就可以做丟石子遊戲了;在地上畫幾個格子,就變成了格子棋,畫幾個圈,就是圍棋;畫兩個大大的方格,就成了我們的城堡,可以做攻城的遊戲;過家家的遊戲,是最幸福的遊戲,可惜我一直都沒有扮演過新郎。
小時候,勞動也是快樂的。扯豬草、放牛、趕鴨子、砍柴、撿蘑菇、插秧、割稻子、除草、割草......這樣的農活,我們也做過。常常累得腰都直不起來。尤其是「雙搶」的時候,太陽火辣辣的,地面也是滾燙的,我們卻頂著烈日割稻子、插秧,稻田邊的樹蔭,就是最清涼的地方。
05
70後的我們,身在異鄉,只有鄉村的煙火氣,才能撫慰心靈的滄桑。
曾經寫了一篇《70後,故鄉是回不去了》的文章,有讀者留言:「故鄉沒有了房子,沒有了父母,回去幹嘛?」有讀者說:「故鄉已經破破爛爛了,回去也不是滋味。」
還有讀者說:「等我老了,就回到故鄉,安安靜靜度過餘生,我還在故鄉建了一棟房子。」
問一問,有多少70後的人,在故鄉建了房子?如果有的話,那是多麼幸福的一件事。葉落歸根,才是人生最好的歸宿。
問一問,有多少70後的人,故鄉只能在夢裡,不能在生活裡?為了生活,不得不行走在異鄉,為了多賺錢,為了孩子的未來,也為了自己心中的夢想。
走在熙熙攘攘的城市裡,看著異鄉的風景,忽而回頭,發現自己走了很遠,但始終沒有走出故鄉的思念。原來,我們是思念故鄉的時候,故鄉也在呼喚著我們。
許巍在《故鄉》裡唱道:「你站在人群中間那麼孤單,那是你破碎的心,我的心卻那麼狂野,你在我的心裡永遠是故鄉,你總為我獨自守候沉默等待......」
70後的我們,忽然發現,吸引我們的不是故鄉風景,而是故鄉的安寧,是那種從從容容的自由。
70後的我們,到了奔五的年紀,經歷了太多,但大多數的畫面,都忘記了,唯有故鄉,終身難忘。
70後的我們,身在異鄉,心在故鄉,走累了,就回故鄉看看,別讓故鄉等得太久、太久......
作者:布衣粗食。
關注我的文字,走進你的心靈。
文中配圖來源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