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婭紅:只把異鄉當故鄉

2020-12-23 麗水網

  ●「扶貧協作 共奔小康」系列報導

 人物名片:

  潘婭紅,浙江景寧人,2018年4月赴四川巴中市平昌縣掛職,掛職任平昌縣委常委、縣政府副縣長。派出前任浙江省青田縣委常委、紀委書記,縣監察委主任。

  「今年,我們平昌的青花椒銷售一片大好,不僅價格提升了20%,且搭著『一帶一路』的順風車,漂洋過海賣到了海外。」在青田援建的東西部扶貧協作產業創業園裡,潘婭紅細數著這一年的「收成」,看得出來,她很開心。

  喜悅,源自於三年殫精竭慮所交出的一份成績單:146個貧困村,3.9萬戶13萬人穩定脫貧,貧困發生率從15.12%下降至0.07%。看著老百姓的日子一天天好起來,潘婭紅自然心裡美滋滋的。

  然而,剛到平昌掛職時,她心裡卻是五味雜陳。「不會吃辣,當地群眾說話也聽不太懂,一去三年的相思苦,對於新工作的陌生感,這些都是來到平昌以後必須面對的困難。」潘婭紅說,如果都去講條件,脫貧攻堅戰就沒法打了。這次就是來「打仗」的,來平昌就要為平昌做點事。

  憑著這股「不服輸」的勁頭,潘婭紅從說「要得」開始學習平昌話,從學著吃辣起步融入平昌。為了能隨時出發,潘婭紅常年穿著「運動裝」,在不到2個月的時間裡,走遍了平昌44個鄉鎮(街道)。這兩個月過去後,潘婭紅學會了吃辣,也聽得懂川普,更對平昌這個地方了如指掌。

  在熟悉平昌的過程中,潘婭紅覺得這裡有花椒、茶葉等優質農特產品,缺的不是基礎條件,而是市場運作和產業帶動,如果能進行有效的培育和打造,就可以形成一條穩定的產業增收路徑。而打市場,正是青田所擅長的。

  找準了問題的關鍵,潘婭紅和同事開始著手精準施策。牽頭建設平昌·青田東西部扶貧協作農品雙創產業園,讓平昌一躍成為川東北最大的青花椒交易市場、花椒食品集中加工區;推廣「借牛還牛」扶貧模式,重振當地百年的得勝牛市,讓1400餘名貧困人口迅速脫貧;引入僑商資源,讓當地農產品能夠漂洋出海,直銷歐洲的同時,也將海外商品引入平昌。這一系列舉措,終於讓平昌在今年2月順利摘掉了頭上這頂貧困縣的「帽子」。

  三年來,潘婭紅把異鄉當作故鄉,將自己和平昌的脫貧攻堅事業完全融為了一體。到平昌兩年多的時間裡,潘婭紅回家的次數非常有限,錯過了女兒的中考,減少了照顧父母的時間,潘婭紅笑稱,權當借著這次機會,培養家人獨立生活的能力了。

  「喝了三年的平昌水,吃了三年的平昌飯。對於家人我深懷愧疚,但作為黨員,作為一名幹部,我覺得自己無愧於組織,無愧於來川的使命和重託。」潘婭紅說。
  來源:麗水日報 記者 姚馳

相關焦點

  • 酸甜苦辣人生路,也把異鄉當故鄉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我也常常觸景生情,向著遠方的故鄉,陷入無盡的思念和惆悵。我十七歲參軍離開家鄉到北京,至今年底就整整四十四年了。當年,我們鐵道兵集體整建制就地轉業成了體制內的國企職工。一路辛苦奔波,歷經酸甜苦辣,恍如回眸之間就到了花甲之年。退休了,現在多以居家生活為主,這大北京依然是我的第二故鄉了。
  • 70後的我們,身在異鄉,心在故鄉
    也許,很多70後的人,故鄉是回不去了。不是故鄉不在了,而是故鄉已經改變了模樣,已經不是當初的樣子了。還有的人,父母和自己一起在流浪,漂泊在異鄉,故鄉的老屋,已經塌了,連宅基地也沒有了。小時候喜歡一首詩,「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你是不是,逢年過節的時候,有了詩中的感悟。村裡的人,越來越少了,越來越陌生了。
  • 在浙外地醫生-異鄉過著過著就成故鄉了
    請推薦此公眾號給身邊有學醫同學和朋友!
  • 既然你選擇了異鄉,那就必然失去熟悉的故鄉
    仿佛所有的離鄉背井,到最後都會陷入某種迷失:在異鄉中得不到身份認同,回到故鄉,卻又發現自己已經有些格格不入——如同站在沒有信號燈的十字路口,沒有一個堅定的方向。但遷移的意義又不僅僅只有迷失。艾莉絲回到自己的家鄉,以往堆積起來的鄉愁並沒有激起她的波瀾心緒,反倒是在異鄉待過的經歷,讓她面對沒有變化的故鄉時,多了一種平靜。
  • 《異鄉人》融不進的他鄉回不去的故鄉,異鄉的人有著相同的惆悵
    初聽李健的《異鄉人》的時候,它的旋律十分的優美它的歌詞很平淡,沒有一點華麗的詞藻,有的只是生活中的普通感受,但正是由於這些簡單的句子總能在不經意間擊中人們心底最柔軟的地方,故鄉和他鄉。披星戴月地奔波只為一扇窗當你迷失在路上能夠看見那燈光不知不覺把他鄉當做了故鄉只是偶爾難過時不經意遙望遠方《異鄉人》這首歌是寫給所有遠離故鄉的遊子的,這首歌表達所有遊子們在他鄉奮鬥的艱險希望得到的安慰。
  • 《異鄉異客》:我們從異鄉歸來又到了另一個異鄉
    然而,這是一個再也沒有故鄉的世界,對於每個人來說生活在一個地方和生活在另一個地方沒有任何區別,因為將整個世界聯繫起來的是那些不斷蔓延的鋼筋水泥建築,絢爛的霓虹燈,高速公路,汽車,管道,數字媒體還有無休無止的消費品和垃圾。
  • 靜靜回憶,夢裡的故鄉,身在異鄉的你可還好?
    今晚我看見月光拍打著群鳥的翅膀蘆葦叢中,枯葉子沒有憂傷秋天已去了遠方異鄉的風發出銀色的聲音朗笑。啼哭。此刻它們抱緊柔情的音符在光影裡溫習老去的時光最後一片葉子落了下來,清音晃動如嬰兒的咿呀聲,安臥於陽光裡我坐在異鄉的窗前,看流年聰明。
  • 美美美~祖海一首《月是故鄉圓》,道出異鄉遊子濃鬱思鄉愁
    《月是故鄉圓》是由張國強作詞,吳樹德
  • 異鄉,因你們成為「故鄉」......
    (忘憂森林)      我喜歡臺灣的天空,那麼高、那麼藍,我喜歡臺灣的樹,那麼綠、那麼高大,我喜歡臺灣的人,那麼禮貌、那麼友善,我喜歡臺灣的環境,那麼乾淨、那麼整潔…………我喜歡這裡的一切一切,因為真誠、因為善良,雖是異鄉
  • 你在異鄉還好嗎?
    故鄉卻已成他鄉偶爾你才敢回望曾經的坎坷現在不用講異鄉的人有著相同的惆悵
  • 如果故鄉不能給你安慰,異鄉就更不能
    每次走進下一個酒局之前,要深深地呼吸一口氣,提起全部的精神……「我已是滿懷疲憊,眼裡是酸楚的淚,那故鄉的風和故鄉的雲,為我抹去創痕」,多想像歌裡唱的那樣,只走在故鄉的風裡、雲裡,讓故鄉撫慰滿懷的疲憊。要用家鄉話來與人交流,要用家鄉的思維來考慮問題,要用家鄉的價值觀來評斷事物。儘量不使用新語言,也別談什麼新話題,比如川普、老虎咬死人之類的,這和故鄉無關。
  • 回異鄉的人
  • 故鄉異鄉 龍應臺
    活著的河北老鄉和死了的邵伯伯,上了火車的母親和沒上火車的哥哥,砸了碗的父親和他來不及一見的"對不起"的母親,存在的和不存在的龍應臺與龍應湘,長在德國卻生在臺灣的尚未長大的安安……你說異鄉和故鄉在哪裡開始交叉開始分歧?誰又有選擇的權利? 所謂命運。 1,微信訂閱2016年《收穫》。
  • 龍應臺:故鄉異鄉
    活著的河北老鄉和死了的邵伯伯,上了火車的母親和沒上火車的哥哥,砸了碗的父親和他來不及一見的"對不起"的母親,存在的和不存在的龍應臺與龍應湘,長在德國卻生在臺灣的尚未長大的安安……你說異鄉和故鄉在哪裡開始交叉開始分歧?誰又有選擇的權利?  所謂命運。
  • 故鄉異鄉--龍應臺
    命運活著的河北老鄉和死了的邵伯伯,上了火車的母親和沒上火車的哥哥,砸了碗的父親和他來不及一見的"對不起"的母親,存在的和不存在的龍應臺與龍應湘,長在德國卻生在臺灣的尚未長大的安安……你說異鄉和故鄉在哪裡開始交叉開始分歧?誰又有選擇的權利?所謂命運。
  • | 異鄉過年
    為了某種越行越遙遠的安穩,我們一直奔走在異鄉的路上,追尋著,漂泊著,迷惘著,微笑著,也落寞著。不是身體在異鄉,就是靈魂在異鄉。「家鄉月光,深深烙在我心上,卻流不出當年淚光。」後來,家鄉成了故鄉;孤獨,從此漂泊在凝望故鄉的路上。用一天抵達了異鄉的我們,發現自己,可能一輩子也回不到故鄉。悵然回首,故鄉已然是他鄉!
  • 用表層眼神看異鄉用內裡眼神看故鄉《西北偏北,嶺南以南》以女性...
    因為身份和心態改變,對故鄉的感悟也在改變 從《西北偏北,嶺南以南》這個書名大約可以看出,丁燕應該是一個具有豐富生活閱歷的作家,事實也確實如此。丁燕1970年代出生於新疆哈密,1980年代開始發表作品,後來長期生活在烏魯木齊,2010年後定居東莞。所以她的這部作品便以觀照故鄉(西北)、他鄉(嶺南)的雙重視角來呈現她眼中的生活。
  • 每逢佳節倍思親,我有故鄉歸不得|祝福您:人在異鄉身健百不憂
    而在家鄉的父母親人,在臘八節後,無不是撕下牆上的日曆、一天又一天,翹首以待親人回歸故鄉團圓年。多少人在他鄉的遊子,最為共情的都是:每逢佳節倍思親。人在旅途,總有人會在年關時感嘆:故鄉今夜思千裡,霜鬢明朝又一年。在國人心中最為重要的團圓佳節裡,農曆春節更是尤為重要。總想萬裡歸鄉為團圓年。中國古來就有:父母在不遠遊。
  • 出國十年,我把異鄉當故鄉 2.我的USM
    路兩邊的風景真的特別美,以前只在海南見到的椰子樹棕櫚樹在這裡遍地都是,還有各種不知名的植物,長的鬱鬱蔥蔥枝繁葉茂的。越過不知道多少個上下坡,終於來到了傳說中的語言中心。棕瓦白牆很有特色的一排小樓,所有的語言課都是在這裡上的。奇怪的是,USM沒有單獨的語言系,比如什麼中文系啦,法語系啦。這裡的所有語言都當作選修課來修的,我讀本科的時候也在這裡選修了法語。
  • 異鄉遊子,皆能與之共鳴!
    每日美文·智言智語唐·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譯文:獨自遠離家鄉,無法與家人團聚,每到重陽佳節,倍加思念遠方的親人。遠遠想到兄弟們身佩茱萸登上高處,也會因為少我一人而生遺憾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