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故鄉不能給你安慰,異鄉就更不能

2021-03-01 廣西師大出版社

小時候憧憬遠方,長大後思念家鄉。今年春節你是「返鄉派」還是「留守派」呢?

從今天起,我們開始每期為您推送一篇有關家鄉的文章,希望用家鄉故事餵飽你心靈的同時,繼續帶著煙火氣出發。

●●●

故鄉是什麼?是陪伴我們成長的地方,也是滿載回憶的港灣。

從小鎮青年到成長為作家,作者韓浩月因為離開家鄉太久,而逐漸對它變得情感複雜起來。

「陀螺」就像是世間的許多人,每天都在被不停地抽打。如果你在閱讀當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那麼不妨把這期推送收藏下來吧。

每年回鄉,都會有一些願望,比如,到縣城電影院門口逛一圈,買幾串經營了三十多年的王師傅烤肉串站在馬路邊上吃完,去小書店看原來賣書的清純小姑娘成了幾個孩子的媽……今年回鄉的願望是,把去年想見而沒見到的人,都見一遍。

因為受到這個願望的鼓動,以及去年實現了職業上的自由,所以今年回鄉過年,比往年提前了一周多。這意味著,有近半個月的時間,來邀請或拜訪親朋好友們。而見面的最好形式,以及最佳場合,是在某條街道的邊上,選一家酒館,點上幾個菜,帶上幾瓶好酒,邊喝邊聊。

說是願望,其實也是內心隱隱的渴望,覺得這會是個溫馨、美好、歡樂的瞬間,值得長久地記憶。

這麼多年來,每每在匆匆離鄉回到寄居的北京之後,想到遺漏而沒有見到的人,內心總會有一些歉疚感。以前沒有分析過這歉疚感究竟從何而來,現在想通了,這種略帶點悲傷的感情,源自年齡的增長,以及時日無多、見一面少一面的恐慌。這種恐慌需要見面來安慰。

我從未扮演過衣錦還鄉者的角色,儘管這是年輕時出來闖蕩的動力之一。以前在內心深處,一直固執地覺得,在家鄉父老面前暴露出虛榮的一面,是件不堪的事情。於是,便竭力地保持以前的樣子,到了家就說家鄉話,永遠閉口不談在外面的事情,包括自己做了什麼等等。但顯然,這不是大家所期待看到的樣子。

 

故鄉如同一個漩渦,你的歸來則像一顆水滴,很快被旋轉的速度帶了進去。回鄉遭到的第一個打擊是,每年此刻都要相聚,且聚了近二十年的同學聚會竟然取消了。沒人操辦和主持,僅有一位同學打電話問:「今年還聚嗎?」「不知道吶。」「那我等通知了哈。」

去年,我力挽狂瀾地組織了上一屆春節同學聚會,人不算太多,有的同學為了不冷場,特意帶朋友來,結果因為有陌生人在,反而真的冷場了。一桌子中年人,酒喝不動了。沒人說醉話,氣氛就熱不起來,大家連聊上學時那點誰暗戀誰的老梗,都顯得興致不高。那時候就預感到,同學聚會可能無以為繼了。

同學聚會帶來的後果是,在接下來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裡,接到了三個同學的借錢微信。一個說做生意手頭緊,希望能拿五十萬幫周轉一下;一個說想在村裡買一塊宅基地存起來,等有錢的時候蓋房子,借錢額度不限,一萬兩萬皆可;還有一位說買車手頭缺錢,希望老同學能幫湊一點。好在是用微信交流,不像打電話那麼尷尬,三個借錢的同學都被我婉拒了。拒絕的時候覺得自己遵守了某種規則,同時也覺得自己冷漠,心裡彆扭了一段時間,但最後還是覺得,「救急不救窮」這個規則更重要一些。

同學聚不成了,我開始邀請文友,都是二三十年的朋友。一位老友離開了家鄉,去兒子工作的城市投奔兒子,今年春節沒有回家過年。一位老友的工廠遭遇火災,損失了幾百萬,根本沒心情出來喝酒。一位老友和另外一位老友有嫌隙,有一個在,另外一個就不會到場。最後只有一位老友來了,他前段時間中了風,面癱還沒有好利落,戴著口罩穿著大衣來了酒館。

我帶了一個弟弟過來倒酒,另外,還有幾位一直認識但沒謀過面的文友過來一起聚。但整個晚上,都是我和唯一到來的老友談論過去的事情。我們回憶過去哪一年哪一場酒喝得最為暴烈,回憶有一次喝多了在大街上把其中一位的自行車扔來扔去,還有他摔倒在街頭,我送他一瘸一拐地回家……新來的朋友聽得津津有味,席間歡聲笑語,老友不顧全桌人的勸阻,堅持喝了一杯白酒。這場酒喝完心裡踏實了許多,仿佛故鄉還在。

後面一個晚上,邀請了少年時的夥伴,加上我一共四位。這真是十來歲時一起晃蕩過、知根知底的夥伴啊,也是喝酒時不必提前預約、隨叫隨到的人。果然,他們都推掉年底要忙的事,準時地來了。

我給他們帶了一年多前出版的書。在此之前,我出版的十餘本書,從來沒送過他們。他們是無數次出現在我文字裡的主人公,可我以前莫名其妙地並不想他們讀到這些文字。現在可以坦然地把自己寫的故事交給他們了,也算是我心理建設過程裡的一個小小的進步。

他們不讀書,對我送的書也不甚感興趣,撕掉封膜翻翻後就各自放屁股底下坐著了,彼此提醒著喝完酒後別忘了帶走。四個少年夥伴,如今都到了中年,但每次見面,都覺得還沒有長大,還活在過去的歲月裡。那一點點成熟與矜持,僅僅一杯酒下肚之後就蕩然無存,關上房門,像少年時那樣放肆地大笑,粗魯地勸酒,把談論過的那些往事又歡快地複述了一遍。

以品嘗的名義,在街上吃擺攤老太婆的葡萄,結果一顆沒買,被老太婆追著打;逛遍城裡的每一棟樓房,撿拾各種廢品賣給小販,換來錢,他們買啤酒我買書;在遊戲廳和社會上的小痞子打得頭破血流;為了捍衛其中一個夥伴的姐姐的名譽,在百貨公司門前的夜市上和當地最大的混混頭子單挑;在工商銀行門前的戶外卡拉OK一塊錢一首點唱鄭智化的歌……

說這些事情的時候,一位一直催我交稿的話劇公司老闆來電,我興高採烈地說自己終於找到選題了,寫我的這幾位兄弟,寫鄉愁,寫喜劇,寫我逃開又想念的故鄉……那位做話劇的朋友說:「別吹牛,給你錄音了,交不了稿子提頭來見。」

酒醒後想到席間說的話,不禁惆悵若失。關於故鄉,關於少年,關於鄉愁,我真的能寫出好看的故事嗎?在這一點上,我並不自信,因為,每當面對熟悉的人與往事,和往常一樣,我總是如此迷茫。

 

3

「故鄉,是一個可以把人打回原形的地方。」《看電影》雜誌的阿郎在朋友圈發了這麼一句話。我愣了幾秒鐘,給這句話點了個贊。

住在酒店裡,換洗的衣服已經快沒了。睡得晚,起得也晚,早晨從中午開始,眼泡已經有些浮腫。懶得刮鬍子,洗臉的時候總覺得洗不乾淨。菸酒的味道在羽絨服的內裡流竄。因為上火,嘴角開始潰瘍。想到血液裡的酒還沒有完全消化掉,又要面對迎面而來的酒杯,就充滿壓力。沒由來地想發火,又找不到發火的理由。

面對孩子以及遇到的每一個人,又得換上一副溫柔的面孔,裝作很自在又開心的樣子。每次走進下一個酒局之前,要深深地呼吸一口氣,提起全部的精神……「我已是滿懷疲憊,眼裡是酸楚的淚,那故鄉的風和故鄉的雲,為我抹去創痕」,多想像歌裡唱的那樣,只走在故鄉的風裡、雲裡,讓故鄉撫慰滿懷的疲憊。

要用家鄉話來與人交流,要用家鄉的思維來考慮問題,要用家鄉的價值觀來評斷事物。儘量不使用新語言,也別談什麼新話題,比如川普、老虎咬死人之類的,這和故鄉無關。

在故鄉,只有談論過去才是安全的、歡快的,只有回到那個雖空出來卻一直留給你的位置,才是完美的、和諧的。不要冒犯那些已經形成了數十年的規則,不要更新你停留在過去時光裡的形象與性格。任何的抵抗和試圖改變都是徒勞的,故鄉會用她自己的方式,讓你乖乖地又沉默地接受一切。

有一個例子足以證明,故鄉在打臉的時候,是火辣辣的,非常疼。

我按照計劃去看望孫叔——每年都去看望這位老人,我在故鄉工作時的前領導。他退休後,許多當年的年輕人都不再登門了,用他的話說,我是唯一一個「有點良心的」。他在村莊邊緣自己的自留地裡,蓋了幾間簡陋的房子,蓋這幾間房子不是為了住,而是為了等待拆遷。拆遷上樓需要二十多萬才能買到新房,如果不加蓋幾間房子,徵地補償的錢壓根不夠付。

站在孫叔的院子裡,感到滿目狼藉。據孫叔說,某天清晨來了幾輛巨大的鏟車和上百號人,只花了二十多分鐘時間就將他的家園「夷為平地」。孫叔打電話給我,問這事是否可以上訪。當時我的回答是,房子是違建,強拆有他們的道理。

但孫叔還是堅持給我寄了封掛號信,希望我能幫他轉交給信訪部門或媒體。那封信到達時,我在外地。孫叔打電話來問,為了讓他安心,我直接說「信已經收到了」。

事實卻是,因為沒有及時去取,信被退回了,郵局真是太靠譜了。這次春節見面,孫叔問:「你不是說信收到了嗎,怎麼原封不動給退回來了?」我的臉熱辣辣的,很疼,想解釋一下,卻不知道說些什麼。也許,這二十三年的感情,因為這個謊言,就摻進了沙子。不知道孫叔明年還願不願意見我,願不願意給我打開柴門。

這個事情讓我耿耿於懷了數天,失眠的時候就拷問自己,是不是我整個人變了。在故鄉,絕對不可以做一個言而無信的人,否則,真的會進入一個人的口頭歷史,成為汙點。故鄉,就這樣簡單地把我打回原形,讓我思考了很多。這算是個教訓,也是個警醒。希望孫叔能原諒我,原諒我的謊言,也原諒我的無能為力。

對待一個人最好的方式,就是把最好的給他。這是一個樸素的道理,在故鄉也是一個通行的價值觀。

受鄉村觀念和家族生活影響,每年回鄉過節,我也儘可能地遵從這一規則,把一年來購買的或者朋友贈送的最好的酒、最好的茶、最可能受歡迎的禮物,塞滿了汽車的後備廂帶回去。同時為了保險起見,除了帶夠錢包裝不下的現金,也給微信、支付寶裡充值了自覺夠用的金額。

以前會給所有孩子每人買一件新衣。對童年的我們來說,新年收到新衣是最好的禮物,但現在的孩子已經對新衣服熟視無睹,甚至連打開包裝看一眼的興趣都沒有,於是近年便轉為更直接的紅包了。

加在一起,每年要拜訪十多家親戚,要一家家地走下去。要費點心思,考慮買什麼樣的禮物,要考慮品種與數量,要想到是否合對方心意,以及是否會取得歡心。通常最好的表揚是,「你去年送我的酒(茶),我朋友來喝了都說好」,這會鼓勵你下一年繼續送下去。

我是用城市裡學到的禮節,來要求我的親人、親戚,而他們則不會如我所願,用「見外」的口頭方式安慰我一下。這大概也是許多回鄉者的痛苦來源之一吧——只有人關心你混得好不好,沒有人問過你活得累不累。

又能怎麼辦呢。你不能和故鄉決裂,哪怕被罵為「鳳凰男」也不能。

你躲在故鄉街道擁擠的人群中,徜徉在故鄉郊外藍天白雲下。你希望不遇到一個熟人,能信步自由地走上幾個小時,以便確定自己仍然屬於這裡。你在外面漂來漂去,一直找不到紮根的地方,而在故鄉,雖然你已經被連根拔走,但還是想貪婪地把故鄉據為己有。

你不能失望、不能抱怨、不能在酒後落淚。你以「成功」的姿態重返故鄉,再以「勇敢」的面貌走出故鄉。故鄉如同把你推出門外的母親,在你中年的時候仍然教育你「好男兒志在四方」,別忘了「衣錦還鄉」。可是故鄉卻不知道,離開的人,哪怕白髮蒼蒼,在很多時候,仍有一顆孩子的心靈。

如果故鄉不能給我們以安慰,那麼異鄉就更不能了。

-END-

編輯丨廖茹畫 李雪芳(實習)

這是我們為你準備的第1882次推送 

如需轉載註明出處  合作請聯繫後臺   

相關焦點

  • 既然你選擇了異鄉,那就必然失去熟悉的故鄉
    仿佛所有的離鄉背井,到最後都會陷入某種迷失:在異鄉中得不到身份認同,回到故鄉,卻又發現自己已經有些格格不入——如同站在沒有信號燈的十字路口,沒有一個堅定的方向。但遷移的意義又不僅僅只有迷失。艾莉絲回到自己的家鄉,以往堆積起來的鄉愁並沒有激起她的波瀾心緒,反倒是在異鄉待過的經歷,讓她面對沒有變化的故鄉時,多了一種平靜。
  • 70後的我們,身在異鄉,心在故鄉
    也許,很多70後的人,故鄉是回不去了。不是故鄉不在了,而是故鄉已經改變了模樣,已經不是當初的樣子了。還有的人,父母和自己一起在流浪,漂泊在異鄉,故鄉的老屋,已經塌了,連宅基地也沒有了。小時候喜歡一首詩,「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你是不是,逢年過節的時候,有了詩中的感悟。村裡的人,越來越少了,越來越陌生了。
  • 在浙外地醫生-異鄉過著過著就成故鄉了
    請推薦此公眾號給身邊有學醫同學和朋友!
  • 酸甜苦辣人生路,也把異鄉當故鄉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我也常常觸景生情,向著遠方的故鄉,陷入無盡的思念和惆悵。我十七歲參軍離開家鄉到北京,至今年底就整整四十四年了。當年,我們鐵道兵集體整建制就地轉業成了體制內的國企職工。一路辛苦奔波,歷經酸甜苦辣,恍如回眸之間就到了花甲之年。退休了,現在多以居家生活為主,這大北京依然是我的第二故鄉了。
  • 《異鄉人》融不進的他鄉回不去的故鄉,異鄉的人有著相同的惆悵
    披星戴月地奔波只為一扇窗當你迷失在路上能夠看見那燈光不知不覺把他鄉當做了故鄉只是偶爾難過時不經意遙望遠方《異鄉人》這首歌是寫給所有遠離故鄉的遊子的,這首歌表達所有遊子們在他鄉奮鬥的艱險希望得到的安慰。也許在許多年後當他鄉變故鄉,故鄉也會變成他鄉。李健在北京的時間遠遠超過了自己的家鄉,在北京他是個異鄉人,但是隨著時間的累積,漸漸地家鄉卻變成了遙遠的回憶,所以李健寫下了這首《異鄉人》給所有在異鄉打拼的努力人。李健出生於文藝世家,受家庭的薰陶,學過戲曲,練過武術,也因此被貼上「危險分子」的標籤。童年時的李健,是一個調皮搗蛋、很不普通的孩子。
  • 異鄉,因你們成為「故鄉」......
    (日月潭)       當然,我也不例外,下飛機的那一刻,整個人完全處於「蒙蒙噠」狀態,因為你要開始一個新的生活,開始進入別人的生活中,開始適應新學期、新同學、新老師、新朋友,你將要面對的,是一切的未知!
  • 如果你熱愛文學,你要去看看《文學的故鄉》
    如果你熱愛文學,你要去看看《文學的故鄉》,它值得你反覆去看。你會對我們中國的作家,我們本土的文學有更多的了解和熱愛,我們身邊就有著那麼多好的作品。看完《文學的故鄉》,只覺得自己的文學底蘊如此的薄,甚至談不上有什麼文學底蘊。其實,自己對本土的文學作品讀的並不多,以前總想著去觸碰世界的,外土的東西,如今才發現,我們自己的國土上就有著這麼多偉大的作品,它們才是能讓我熱淚盈眶的東西。
  • 潘婭紅:只把異鄉當故鄉
    潘婭紅說,如果都去講條件,脫貧攻堅戰就沒法打了。這次就是來「打仗」的,來平昌就要為平昌做點事。  憑著這股「不服輸」的勁頭,潘婭紅從說「要得」開始學習平昌話,從學著吃辣起步融入平昌。為了能隨時出發,潘婭紅常年穿著「運動裝」,在不到2個月的時間裡,走遍了平昌44個鄉鎮(街道)。這兩個月過去後,潘婭紅學會了吃辣,也聽得懂川普,更對平昌這個地方了如指掌。
  • 你在異鄉還好嗎?
    故鄉卻已成他鄉偶爾你才敢回望曾經的坎坷現在不用講異鄉的人有著相同的惆悵
  • 靜靜回憶,夢裡的故鄉,身在異鄉的你可還好?
    這裡每天更新最真的情感,最美的時尚女裝,別忘記點讚+關注哦…我知道,昨夜你來過那麼輕,那麼輕。月色透窗我在暗影裡裁剪目光有人打盹,說夢話。今晚我看見月光拍打著群鳥的翅膀蘆葦叢中,枯葉子沒有憂傷秋天已去了遠方異鄉的風發出銀色的聲音朗笑。啼哭。
  • 近鄉情更怯,而你是我的故鄉
    如果你說你在下午四點來,從三點鐘開始,我就開始感覺很快樂,時間越臨近,我就越來越感到快樂。到了四點鐘的時候,我就會坐立不安,我發現了幸福的價值;但是如果你隨便什麼時候來,我就不知道在什麼時候準備好迎接你的心情了。——《小王子》當你要去見一個喜歡的人,你就會緊張,甚至有點害怕,因為你充滿了期待。你又擔心自己會出簍子,表現不好會丟臉。因為太在乎,所以很重視。
  • 回異鄉的人
    有時候航班在午夜抵達,第二天早起,迷迷糊糊下樓去想去最愛的那家早點鋪。推開公寓門,冷風撲面而來時才想起,它遠在兩千公裡之外,在昨夜之外。身處這樣一個消弭了空間距離的時代,家鄉究竟是什麼呢?或者我這樣問:既然你可以隨時動身前往一座2000公裡外的城市,為什麼你不時常返回故鄉?因為誰也沒有辦法在地理上走進回憶。故鄉與其說是處所,不如說是河流。
  • 美美美~祖海一首《月是故鄉圓》,道出異鄉遊子濃鬱思鄉愁
    《月是故鄉圓》是由張國強作詞,吳樹德
  • 每逢佳節倍思親,我有故鄉歸不得|祝福您:人在異鄉身健百不憂
    年年都有不能和家人過團圓年的遊子,今年更不同……在葉楠的這篇小文裡的幾位主人公,在農曆鼠年的春節裡——都是不得不獨在異鄉為異客………來吧,在葉楠的文字裡,感受人間煙火裡那些遊子各異的過年故事——1,表嬸在石家莊的陰錯陽差昨夜,河北宣布全省戰時狀態,而在十天前的2020年12月24日下午,家在湘南的表嬸乘衡陽至北京的K187次火車,
  • 異鄉警察不想家……
    今天是中秋佳節皓月當空,萬家團圓在德州,有這樣一些「異鄉警察」守望著他鄉的明月思念著故鄉的人就這樣度過了不知多少個中秋節身在異鄉的戰友們你有多久沒回故鄉了?電話裡,聽說我因為值班不能回家過節,父母沉默了一陣,安慰我說;「那就在崗位上好好工作,你穿著警察這身衣裳,就得擔負起責任。」那一年的中秋夜,皎潔的月光靜靜地灑在值班室裡,品嘗著領導同事送給我的月餅和扒雞,思鄉之情湧上心頭,腦海中漸漸浮現出家鄉的山、家鄉的水,耳畔似乎縈繞著親切的鄉音,家鄉的影子漸漸清晰起來。
  • 《異鄉異客》:我們從異鄉歸來又到了另一個異鄉
    然而,這是一個再也沒有故鄉的世界,對於每個人來說生活在一個地方和生活在另一個地方沒有任何區別,因為將整個世界聯繫起來的是那些不斷蔓延的鋼筋水泥建築,絢爛的霓虹燈,高速公路,汽車,管道,數字媒體還有無休無止的消費品和垃圾。
  • 故鄉異鄉--龍應臺
    四十年後她已老態龍鍾,再度來到這荒野中的小火車站,黃泥路依舊,那個奶聲奶氣的孩子已是個面貌黝黑的中年人,他赤著腳走在田埂上,扁擔的兩頭悠悠晃著滿盛的水。衡山的哥哥比我大四歲;如果我早生四年,那個被留在湖南鄉下的就是我,那麼今天就沒有龍應臺,而有龍應湘。四十年後的龍應湘該是個什麼人呢?
  • 故鄉異鄉 龍應臺
    四十年後她已老態龍鍾,再度來到這荒野中的小火車站,黃泥路依舊,那個奶聲奶氣的孩子已是個面貌黝黑的中年人,他赤著腳走在田埂上,扁擔的兩頭悠悠晃著滿盛的水。   衡山的哥哥比我大四歲;如果我早生四年,那個被留在湖南鄉下的就是我,那麼今天就沒有龍應臺,而有龍應湘。   四十年後的龍應湘該是個什麼人呢?
  • 龍應臺:故鄉異鄉
    衡山的哥哥比我大四歲;如果我早生四年,那個被留在湖南鄉下的就是我,那麼今天就沒有龍應臺,而有龍應湘。  四十年後的龍應湘該是個什麼人呢?  既然叫龍應臺,當然是個在臺灣出世的孩子,可是正因為名字裡嵌了"臺"這個字,誰都知道他肯定是個異鄉人。
  • 有沒有那麼一首歌,會撩動在異鄉獨自生活的你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古人有云。生活在這個現代化的大都市,每個人都越來越孤獨,所以越來越喜歡聽歌,仿佛那些歌可以穿透你的肉體,輕輕去安慰你有點疲乏卻渴望關懷的內心。人會長大三次。第一次是在發現自己不是世界中心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