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鄉 · 夢裡不知身是客

2021-02-20 田沁鑫戲劇工作室

田沁鑫戲劇工作室

點擊關注中國戲劇文化平臺 田沁鑫戲劇工作室▲

地鐵裡的洶湧人海終於如潮汐般退去,我終於可以站在那幅和博爾赫斯隔道相望的加繆照片前,《異鄉人》,腦海中浮現出原本不搭界而此刻卻顯得無比和諧的兩句,「夢裡不知身是客」「直把杭州作汴州」,對我而言,這已經是把異鄉作故鄉的第十八個年頭了。


小時候學古詩,啟蒙三首中就有賀知章的《回鄉偶書》,「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略長大後知道羈旅思鄉是古詩詞的一大類主題,當時困惑詩人們為什麼不留在自己的家鄉呢?再年長後看到蘇軾的《定風波》「試問嶺南應不好? 卻道:此心安處是吾鄉。」,蘇軾關切友人夫婦在嶺南疫瘴之地受苦,但寓娘淡定安然地望著自己夫婿微笑著說「此心安處,便是吾鄉」,記得當時有醍醐灌頂之感,是啊,何必拘泥於故土難離,心安之處便是故鄉。


關於故鄉,沈從文用飽含深情的筆觸描繪著他的湘西小鎮,既溫柔又悲涼,「湘西一種悽馨意,彩筆爭如沈鳳凰」,但真正走進心底的卻是大先生筆下的《社戲》和《故鄉》,尤其是兩篇對比來看,那種「物是人非事事休,未語淚先流」的悲涼和無奈無以復加。尤其是《故鄉》,木訥怯懦的成年閏土和那個迅哥兒記憶裡月色下拿著鋼叉的英武少年,究竟哪個才是真實的?其實迅哥兒失去的何止閏土,記憶裡最深刻的是最後的話「我躺著,聽船底潺潺的水聲,知道我在走我的路。我想:我竟與閏土隔絕到這地步了」, 惋惜傷感之外,「我」「知道我在走我的路」,離開故鄉的腳步走向的是通往自己真實內心的路,所以「他們應該有新的生活,為我們所未經生活過的」,通往新生活的希望之路。


今年的奧斯卡提名影片中,《布魯克林》便是一部反映人在故鄉與異鄉之間找到自我的故事,故鄉愛爾蘭與紐約布魯克林,姐姐說「在故鄉我可以為你買一輩子的衣服,但是我卻買不起一個你想要的未來」,我們離開故鄉,到遠方的天地得到的是自由和更廣闊的未來。然而,你的身上終究有它的影子,日積月累,它已然融入骨血,成為你的一部分,不管是欣然悅納還是負隅頑抗,它終究鑄成了現在的你,既熟悉又陌生。

有人說「遇一人白首,擇一城終老」,民國名媛之外的建築師林徽因說過「有人說,愛上一座城,是因為城中住著某個喜歡的人。其實不然,愛上一座城,也許是為城裡的一道生動風景,為一段青梅往事,為一座熟悉老宅。」於我而言,故鄉留在我心裡的是外婆、我曾經養過但被迫分離的第一隻貓、那些鬱郁山林以及無法言說的親情。 


家鄉在東北的一個小鎮,群山環繞,家族中的先輩們就埋骨在這些山上,我們當地的民俗是中元節而不是清明去掃墓,於是每年的那個時候看到滿山青翠欲滴、鬱鬱蔥蔥中掩映著青灰色的石碑,一種生命的蓬勃與湮滅,強烈的交織與碰撞。墓地裡的那些先輩我沒有見過,感情上難免疏離,雖然那時候年紀小,但隱約也知道我最愛的外婆離開後也將回到這裡,每次想到此處都不敢再想那對年少的我是怎樣的痛苦。外婆雖然是文盲,但她獨立、堅強,很有自己的想法,記得有一次我對她說了這些「不吉利的事」但很快補充說「我會很想你的,我會去墓地看你的」,外婆對此很是淡然,她那天說的話我至今記得,她說「你不用去到(墓地)那兒,只要你想我,我就會知道,就咱倆知道。」至今想起仍然心裡很難受,她是這世上為數不多隻要一談起就能讓我落淚的。

她走的那一天,直到後來我看到那個電影的名字,《世界上最疼我的那個人去了》,我才明白那種心痛是什麼,那是我為沒能挽救她的生命而深深自責,自責到為此放棄一直喜愛的文學選擇醫學,當我終於成為一名能拯救生命的醫生的時候,我發現我最想救的那個人已經永遠的去了,被我治癒對我露出笑臉的人們當中永遠不可能有她皺紋遍布卻是我心底最慈祥的那張臉。她生前知道我愛寫東西,半開玩笑似的說過「等我走了,你不用為我寫什麼,你要寫的我都知道,你一寫你就難受」,這就是她,永遠為我著想,是這個世界上最信任我、最知道我的價值、最支持我,給過我最無私愛的人,雖然她只是我母親的養母,與我並無血緣關係。


前年回家的時候去看望她,坐在她墓地前,靜靜的,心裡想著她,我知道她會知道的,那是我們的約定。那次回家也去看望了我的祖母,她的墓地辨識度極高,一片蒼翠中一座已斑駁的紅色十字架,「今夕吾軀歸故土,他朝君體亦相同」,她是一名虔誠的基督徒,她的愛博大,而我只是她愛的世人中的一個,渺小而平凡。離開墓地下山的途中,我忍不住回頭看了那片山林,淡藍的高遠天空下靜寂遼闊,這就是我的故鄉,我回不去的地方,再也找不回的那些人、那些與她們在一起的時光。今年春節從蘇梅島回京的途中,我腦海中突然有個想法,明年清明我要回去看看外婆,坐在那兒,靜靜的,和她說會兒話。

如今的故鄉之於我,一貫的不適應人情世故,離鄉多年,更添疏離,活著的人已然陌生,死去的人依舊熟悉,不會變,還是記憶中的樣子,永遠留在心裡的一方角落,屬於故鄉,歸於故土。

圖片 |  來自網絡

撰文 | 張婷婷

◐◐◐

圖片轉載請註明轉自 田沁鑫戲劇工作室

微信ID:tianqinxinxiju

本期小編 馬媛


掃一掃上圖二維碼

或搜索「tianqinxinxiju」

關注田沁鑫戲劇官方微信

聯絡我們:tianqinxindrama@126.com

● ● ●

不關燈的戲劇場

不停止表演的戲劇場

戲劇的戲劇場

田沁鑫的戲劇場

戲劇的分享從感動開始

相關焦點

  • 李後主夢裡不知身是客
    李後主:夢裡不知身是客李後主詞中的「夢」是自身生活體驗中提煉出來的。是特定環境的特定情感,無絲毫的雕琢痕跡。情感的真實宣洩中又具有豐富充實的內涵,這種蘊藉含蓄,意味深長的詞流傳千古,在歷史長河的洗刷中仍然閃耀著光華。
  • 李煜《浪淘沙》:夢裡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
    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羅衾不耐五更寒,夢裡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獨自莫憑闌,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羅衾不耐五更寒」,寥寥幾句,就把這種憂傷的意境烘託而出:雨聲潺潺,正是「憂」境;春意闌珊,說明盛景已去,也暗示著詩人的「大好春光」一去不返;五更醒來,身寒心更寒……
  • 夢裡不知身是客
    關於夢,莊周一夢,蝴蝶翩翩。夢中,究竟是人變成了蝴蝶,還是夢見了蝴蝶?亦是分不清是現實還是夢境?湯顯祖作《牡丹亭》,因戲文裡的咿咿呀呀,唱青衣的唱青衣,唱旦角而唱旦角,行當分明,而知杜麗娘的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人在夢裡究竟是走了那麼真實的一遭,還是充當了他人的看客?所有的的夢感,醒了之後便都煙消雲散。
  • 《異界》夢裡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
    昔者莊周夢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適志與,不知周也。俄然覺,則蘧蘧然周也。 今天這部電影講述夢境。 很多類似的影片,都對夢境與現實進行過探討。比如卡梅倫·克羅的《香草天空》和諾蘭的《盜夢空間》。 這類影片的共通點是片中人物往往無法判斷自己是否置身夢中。
  • 十個:《軍中樂園》夢裡不知身是客
    《北京青年報》微博「電影槽」專欄影評人標題:夢裡不知身是客《軍中樂園》這部片據說恐難上映,但早從鈕承澤導演帶攝影師曹鬱赴高雄軍事基地拍攝被軍方抓捕的新聞開始,就已引得很多朋友好奇。待預告片出來,國民黨潰逃臺灣後的那段歷史、反攻大陸的「宏圖」、軍隊官辦妓院的畸態,零零總總更引人遐想。
  • 夢裡不知身是客,醒來方覺是俗人,此生都不容易,共扶梅花入紅塵
    導語:夢裡不知身是客,夢醒已是百花落,獨依寒窗憶往昔,又見飛雪滿天舞,我似當年你似當年否?夢裡不知身是客,夢醒已是百花落,夢裡不知身是客,醒來方覺是俗人,此生誰都不容易,共扶梅花入紅塵。飄雪飛花本來樹,星夜朝陽常如故,我本凡塵一行者,轉過頭來皆萬物,清風趕路不見客,滿樹梨花雨帶雪,孤燈染出晚陽紅,更喜庭外一片藍。
  • 新本速遞 |《貪歡》,夢裡不知身是客.
    虛擬遊戲就像一場夢,夢裡我們扮演著不同的角色,經歷著一切驚險的、奇妙的、好玩的事物。這是不是也很像劇本殺遊戲?我們在扮演著各種角色,經歷不一樣的人生和故事。在這虛擬中也許還能學到一些現實的啟示。本期新本速遞,來看看在這場遊戲裡,你分得清虛擬與現實嗎?
  • 李煜最痛苦的詞莫過於:夢裡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
    夢裡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獨自莫憑欄,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這首詞也是經典中的經典,應該很多人都知道。這首詞的基調是非常傷感的,這是李煜在去世前不久所作,其中他對於故國的思念之情,令人感同身受。這可以說是李煜自己人生的一曲悲歌。這首詞理解起來還是很簡單的,接下來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門帘外傳來雨聲潺潺,濃濃的春意也要消逝了。
  • 《異次元駭客》——夢裡不知身是客
    道格的同事自作主張進入系統,沒想到不小心在系統裡被車撞了。他再次甦醒的時候,他的思想被系統中對應的角色替換了。原本正經的眼神突然變得很邪魅……然後道格告訴他了一件讓他三觀再次震碎的事情……他還來不及參觀完公司的各種設備就領便當了。接下來是一場跟女主有關的惡戰。
  • 大夢主:主角外掛敲定,真就是夢裡不知身是客了?好一個大夢主!
    夢裡不知身是客,一個合格的外掛應該從做夢出發發現了玉枕之後的沈落,精疲力竭,昏昏睡去,醒來時卻發現自己在一個陌生的山村,在經歷一番摸索之後找到了村莊,只是還沒有進入村莊就遭鬼物暗算,直接就「死」了,之後卻發現自己居然復活在了原地!沈落想要逃離,最後發現都是徒勞,於是開始了一場雨鬼物的鬥智鬥勇!
  • 《楞嚴經素解》卷十:夢裡不知身是客,錯把他鄉作故鄉
    能令己身根隔合開,亦與十方諸類通覺,覺知通吻,能入圓元。若於所歸,立真常因,生勝解者,是人則墮因所因執。娑毗迦羅所歸冥諦,成其伴侶。迷佛菩提,亡失知見。是名第一立所得心,成所歸果。違遠圓通,背涅槃城,生外道種。【解釋】阿難當知。是善男子窮諸行空,於識還元,已滅生滅,而於寂滅精妙未圓。
  • 【每日宋詞】夢裡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第984期)
    只有迷夢中忘掉自身是羈旅之客,才能享受片時的歡娛。獨自一人就不要在太陽下山時在高樓上倚靠欄杆遙望遠方,因為想到舊時擁有的無限江山,心中便會泛起無限傷感。離別它是容易的,再要見到它就很艱難。像流失的江水、凋落的紅花跟春天一起回去,今昔對比,一是天上一是人間。
  • 夢裡不知身是客,反將他鄉做故鄉,信仰在這個時代還能給予什麼?
    三、夢裡不知身是客,反將他鄉做故鄉——「我是誰」成為信仰新主題在百家時代的到來,解決了個人溫飽的情況下,很多開始了自我反思。這最早從老子開始。他一生在追求本我和虛我的徹悟,在過涵關的時候,他終於把畢生的經驗寫成了文字,成就至今被很多人膜拜的經典《道德經》。李耳先生通過他的理解,找出了道這個字,它包含世界萬物,相生相剋。
  • 《軍中樂園》:夢裡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
    夢裡不知身是客。據說駐守金門島的國軍當時有十萬之眾,而他們之中,大多是來自山東,河南等地的大陸人。因為政治和親人從此兩個世界,而卻在「軍中樂園」縱樂尋歡,真是一種莫大的諷刺。飄蕩在城市的人為了人生不敢回家,被政治犧牲的人卻是一生不能回家。
  • 讀人話舊|韓公與抒情:「夢裡不知身是客」
    不過最近我偶然見到已故的翁紹軍老師的一篇回憶文字,提及他自己以傷殘之身參加1978年中國社科院研究生院招生面試,裡面卻出現了楊先生的面影。翁老師是這樣記錄的:「楊一之老師主考。他先要我談談對西方哲學史的見解和自己最感興趣的方面……接下來,楊老師要我談談伊壁鳩魯……黑格爾的客觀唯心主義和一般唯心主義的區別……對這些方面,我都從容地一一作了回答。
  • ◆《中國愛情詩刊》•【臺灣組稿工作站】(總第十期)夢裡豈知身是客!(組稿:何絮風;審核:江飛)
    夢裡豈知身是客□陳又子(臺灣·桃園)等在季節裡,櫻不時探頭果然列車進站,春風如期赴約一掃鬱結的櫻,花顏逐開等不及拂去僕僕的風塵,飛撲  夢裡豈知身是客.,豈知身是客  夢裡豈知身是客□慧行曄(臺灣) 浮誇的生命,寄居凡塵累了!
  • 70後的我們,身在異鄉,心在故鄉
    02小時候喜歡唱一首叫做《橄欖樹》的歌,裡面有這樣幾句歌詞:「 不要問我從哪裡來,我的故鄉在遠方 為什麼流浪,流浪遠方......」現在,忽然再唱這首歌,發現自己也變成了歌裡的人,一直在流浪,不知哪天才能回到故鄉。說好了要回故鄉,但是腳步卻一直在走向遠方。
  • 燕去樓空身似客,思飛千裡夢如風;望斷天涯,多少陳年舊事又匆匆
    燕去樓空身似客,思飛千裡夢如風。望斷天涯,多少陳年舊事又匆匆。總有一份思念讓人掛懷,又總是在悲傷裡放縱到無奈。是什麼讓人如此悲哀?是心靈太過蒼白?可否是荒蕪讓季節褪盡了色彩,心靈的舞臺,才更渴望一場盛世花開?——皛玊題記
  • 侯德健:夢裡已知身是客
    不到十分鐘,他在一張餐巾紙上把這首歌記了下來,歌名叫做《轉眼一瞬間》:轉眼一瞬間,不知多少年/多少悲歡離合,假裝沒看見/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多少喜怒哀樂,突然湧心田/你問我想不想,重新再來一遍/我只有望著藍天,在白雲間尋找你的臉16年來,侯德健首次重返大陸。這也是他16年來的第一首歌。朋友們在這首歌裡輕易就能摸到他的感情濃度。
  • 夢裡,我還枕著故鄉的雞鳴聲
    李武兵:夢裡,我還枕著故鄉的雞鳴聲(鄉土詩系之三)‖ 在遠方,最想親近鄉情我看見青菱湖醒了她聽到我在遠方漂泊的聲音這是一個靜得可以思考的早晨水鳥貼著菱葉興奮地疾走濺起的水花映襯魚躍的姿影聽槳聲依呀哼一首民謠漁女的銀鐲子好亮鍍著太陽的唇膏青菱湖醒來的神情多麼動人好像夢裡放飛潔白的鴿群